更多"下列()情况不宜选用土挤密桩或灰土挤密桩法。"的相关试题:
[多项选择]对土桩挤密法及灰土桩挤密法,下述( )正确。
A. 该法即可消除地下水位以上黄土的湿陷性,也可提高其强度
B. 该法对毛细饱和带中土层亦有较好的适用性
C. 5m以内的土层一般采用土垫层或强夯等方法处理
D. 处理深度一般为5~15m
[多项选择]灰土挤密桩适用于各种成孔方式的( )等挤密桩。
A. 灰土
B. 石灰
C. 水泥粉
D. 素土
E. 煤灰
[单项选择]采用灰土挤密桩法或土挤密桩法时,处理深度为()。
A. 不小于5m
B. 不小于15m
C. 5~15m
D. 不小于10m
[单项选择]采用灰土挤密桩处理软土地基时,用于灰土桩的石灰不应采用( )。
A. 生石灰
B. 消石灰
C. 钙质熟石灰
D. 水化石灰
[单项选择]灰土挤密桩的工程量计算应( )计算。
A. 按设计图示规定以根数
B. 按设计图示规定以接头数量
C. 设计图示尺寸以桩长
D. 按设计图示规定以接头长度
[单项选择]土桩和灰土桩挤密地基是由桩间挤密土和填夯的桩体组成的人工“复合地基”,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深度( )m的湿陷性黄土或人工填土地基。
A. 2~8
B. 3~10
C. 4~12
D. 5~15
[多项选择]下列关于灰土挤密桩法,说法正确的是( )。
A. 桩施工一般先将基坑挖好,预留20~30cm土层,然后在坑内施工灰土桩,基础施工前再将已搅动的土层挖去
B. 桩的成孔方法可根据现有机具条件选用沉管(振动或锤击)法、爆扩法、冲击法或洛阳铲成孔法
C. 桩的施工顺序应先外排、后里排,同排内应间隔一两个孔进行,以免因振动挤压造成相邻孔产生缩孔或塌孔
D. 夯击次数不少于6次
E. 桩孔内灰土应分层回填夯实,每层回填厚度为250~400mm,夯实可用人工或简易机械进行
[多项选择]灰土挤密桩一般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的( )等地基。
A. 湿陷性黄土
B. 松散砂土
C. 素填土
D. 杂填土
E. 黏性土
[单项选择]对于石灰桩和灰土挤密桩,下列()说法是不正确的。
A. 石灰桩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下的淤泥和淤泥质土,但不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下的砂层
B. 石灰桩用于地下水位以上的土层时,有时需要增加掺合料的含水量
C. 灰土挤密桩不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下及毛细饱和带的土层
D. 灰土挤密桩和土挤密桩在改善地基工程性能方面的效果是相同的
[多项选择]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下列关于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设计,施工的叙述中()是正确的。()
A. (A) 初步设计按当地经验确定时,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宜大于200 kPa
B. (B) 桩孔内分层回填,分层夯实,桩体内的平均压实系数,不宜小于0.94
C. (C) 成孔时,当土的含水量低于12%时,宜对拟处理范围内土层进行适当增湿
D. (D) 复合地基变形计算时,可采用载荷试验确定的变形模量作为复合土层的压缩模量
[多项选择]采用土或灰土挤密桩局部处理地基,处理宽度应大于基底一定范围,其主要作用可用()来解释。()
A. (A) 改善应力扩散
B. (B) 防渗隔水
C. (C) 增强地基稳定性
D. (D) 防止基底土产生侧向挤出
[单项选择]用灰土挤密桩法处理地下水位以上的湿陷性黄土,为检验桩间土的质量,采用下列()种控制是正确的。
A. 用桩间土的平均压实系数控制
B. 用桩间土的平均液性指数控制
C. 用桩间土的平均挤密系数控制
D. 用桩间土的平均于密度控制
[单项选择]采用灰土挤密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处理面积100m2,厚度8m,黄土干密度ρd=1150kg/m3,含水量ω=10%,黄土经室内击实试验,其最优含水量ωop=18%,处理时应对土增湿,计算需加水量接近()
A. 71600kg
B. 73600kg
C. 76000kg
D. 78000kg
[单项选择]对于某新近堆积的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拟采用灰土挤密桩对柱下独立基础的地基进行加固,已知基础为1.0m×1.0m的方形基础,该层黄土平均含水量为10%,最优含水量为18%,平均干密度为1.50t/m3。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94-2002),为达到最好加固效果,拟对该基础5.0m深度范围内的黄土进行增湿,则最少加水量取下列哪个选项中的数值合适?()
A. 0.65t
B. 2.6t
C. 3.8t
D. 5.8t
[单项选择]拟对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采用灰土挤密桩加固处理,处理面积为22m×36m,采用正三角形满堂布桩,桩距1.0m,桩长6.0m,加固前地基土平均干密度ρd=1.4t/m3,平均含水量ω=10%,最优含水量ωop=16.5%。为了优化地基土挤密效果,成孔前拟在三角形布桩形心处挖孔预渗水增湿,损耗系数为k=1.1,试问完成该场地增湿施工需加水量接近下列哪个选项数值 ()
A. 289t
B. 318t
C. 410t
D. 476t
[单项选择]初步设计时,灰土桩挤密湿陷性黄土地基,在无载荷试验资料时,其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应符合()要求。
A. 不宜大于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2倍,并不宜大于280kPa
B. 不宜大于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2.4倍,并不宜大于250kPa
C. 不宜大于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2.4倍,并不宜大于280kPa
D. 不宜大于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2倍,并不宜大于250kPa
[单项选择]采用灰土挤密桩处理湿陷性黄土,正方形布桩,桩距1.0m,桩长8m,处理前土ρd=1320kg/m3,ω=9.0%,在正方形中心处挖孔加水,使土达最优含水量ωop=15.6%,加水损耗系数为1.1,每个浸水孔需加水量接近()。
A. 700kg
B. 690kg
C. 600kg
D. 760kg
[单项选择]拟用挤密桩法消除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性,当挤密桩直径d为0.4m,按三角形布桩时,桩孔中心距s采用1.0m,若桩径改为0.45m,要求面积置换率m相同,此时桩孔中心距s宜采用下列哪一个选项的值().
A. 1.08
B. 1.13
C. 1.18
D. 1.27
[多项选择]针对桩缩孔或塌孔、挤密效果差的情况,所采取的措施为( )。
A. 含水量大时,必须采用套管成孔,并回填可振动密实的砂石或混凝土
B. 含水量小时,应预先浸湿加固范围的土层,使之达到或接近最佳含水量
C. 遵守成孔挤密顺序,先外圈、后里圈并间隔进行
D. 成孔后应及时回填夯实,为避免夯打造成缩颈堵塞,应打一孔、填一孔,或隔几桩位跳打夯实
E. 挤密桩的有效挤实范围,一般以2.5~3倍桩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