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类考试 > 公卫执业医师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3-10-13 20:59:16

[单项选择]接触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引起溶血性贫血的作用机制中,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
A. 高铁血红蛋白形成
B. 还原型谷胱甘肽的减少
C. 氧化型谷胱甘肽的减少
D. 赫恩滋小体的形成
E. B+D

更多"接触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引起溶血性贫血的作用机制中,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的相关试题:

[单项选择]接触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引起溶血性贫血的作用机制中,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
A. 高铁血红蛋白形成
B. 还原型谷胱甘肽减少
C. 氧化型谷胱甘肽减少
D. 红细胞分解产物沉积于肝
E. 脂溶性强
[单项选择]接触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引起溶血性贫血的作用机制中,哪一项叙述是不正确的?()
A. 高铁血红蛋白形成
B. 还原型谷胱甘肽的减少
C. 氧化型谷胱甘肽的减少
D. 赫恩滋小体的形成
E. 先天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缺陷
[单项选择]溶血性贫血在溶血发作用,外周血网织红细胞计数一般是
A. >5%
B. 2%~4%
C. <2%
D. >1.5%
E. >0.5%
[单项选择]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溶血部位是
A. 冷抗体型在血管外
B. 血管内
C. 血管外
D. 既可能在血管内,也可能在血管外
E. 温抗体型在血管内
[单项选择]下列引起慢性溶血性贫血的病毒是
A. 乙脑病毒
B. 脊髓灰质炎病毒
C.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D. 出血热病毒
E. 微小病毒
[单项选择]青霉素引起的溶血性贫血通常是由于
A. 青霉素非特异吸附活化补体成分
B. 青霉素吸附于红细胞,并同抗青霉素抗体反应
C. 红细胞膜上新抗原出现
D. 形成可溶性免疫复合物,吸附于红细胞膜,活化补体或吞噬作用
E. 上述都不是
[单项选择]由于红细胞膜缺陷引起的溶血性贫血为
A. 海洋性贫血
B. G-6PD缺乏
C. HDN
D. PNH
E. AIHA
[单项选择]下列可引起慢性溶血性贫血的病毒是
A. 乙脑病毒
B. 脊髓灰质炎病毒
C.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D. 出血热病毒
E. 微小病毒
[单项选择]溶血性贫血检查
A. LDH减低
B. LDH增高
C. 血清结合珠蛋白增高
D. Rous试验阴性
E. 蔗糖溶血试验阴性
[单项选择]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属于
A. 冷抗体型
B. 补体敏感型
C. 温抗体型和冷抗体型
D. 温抗体型
E. 细胞内在缺陷
[单项选择]可引起红细胞渗透脆性增高的溶血性贫血是
A. a海洋性贫血
B. B海洋性贫血
C. 镰型细胞贫血
D.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E. 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单项选择]可能引起红细胞渗透脆性增高的溶血性贫血是
A. α海洋性贫血
B. β海洋性贫血
C. 镰刀细胞性贫血
D.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E. 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单项选择]溶血性贫血常有
A. 血清结合珠蛋白减少
B. 尿中尿胆原排泄减少
C. 血中非结合珠蛋白减少
D. 网织红细胞计数减少
E. 骨髓幼红细胞减少
[单项选择]伯氨喹引起急性溶血性贫血,其原因是红细胞内缺乏
A. 腺苷酸环化酶
B. 二氢叶酸还原酶
C.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D. 谷胱甘肽还原酶
E. 磷酸二酯酶
[单项选择]女性患者,贫血,黄疸,脾大,临床考虑溶血性贫血,以下哪项检查对诊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意义最大
A. 酸溶血试验(Ham试验)
B. 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
C. 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D. 尿含铁血黄素试验(Rous试验)
E. 蔗糖水溶血试验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