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招录类考试 > 党政公务员考试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3-11-12 05:22:04

[单项选择]中国的佛教由印度传来,并在中国扎下根,兴盛了一千多年。可见:( )
A. 中国的佛教与印度是完全相同的
B. 印度的佛教一定比中国兴盛
C. 中印佛教有相似之处,但中国佛教已融入了中国文化社会,与印度佛教不同了
D. 中印是一家人

更多"中国的佛教由印度传来,并在中国扎下根,兴盛了一千多年。可见:( )"的相关试题:

[单项选择]中国的佛教由印度传来,并在中国扎下根,兴盛了一千多年。可见( )
A. 中国的佛教与印度是完全相同的
B. 印度的佛教一定比中国兴盛
C. 中印佛教有相似之处,但中国佛教已经融入了中国文化社会,与印度佛教不同了
D. 中印是一家人
[单项选择]中国的佛教由印度传来,并在中国扎下根,兴盛了一干多年。可见( )。
A. 中国的佛教与印度的佛教是完全相同的
B. 印度的佛教一定比中国的佛教兴盛
C. 中印佛教有相似之处,但中国佛教已经融入了中国文化社会,与印度佛教不同了
D. 中印是一家人
[单项选择]美国人马丁和英国人安娜夫妇是来华工作的外国专家。来华之前,两人长期在印度工作,并在那里有惯常居所。在中国工作期间,马丁向我国人民法院提起离婚的诉讼请求。对于马丁和安娜的离婚纠纷,我国法院应该适用下列哪一国法律加以解决?
A. 美国法
B. 英国法
C. 中国法
D. 印度法
[单项选择](2003年) 美国人马丁和英国人安娜夫妇是来华工作的外国专家。来华之前,两人长期在印度工作,并在那里有惯常居所。在中国工作期间,马丁向我国人民法院提起离婚的诉讼请求。对于马丁和安娜的离婚纠纷,我国法院应该适用下列哪一国法律加以解决?
A. 美国法
B. 英国法
C. 中国法
D. 印度法
[单项选择]中国人和印度人有一个______的共同点,就是都喜欢花天价买西方名牌。印度和中国的不少人不加______地把“欧洲文化世界第一”作为一种“时尚”学了过来,尽管他们自己的文化更为古老和复杂。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显著 置疑
B. 可笑 置疑
C. 滑稽 质疑
D. 明显 质疑
[判断题]中国和印度是人口流动性最大的国家。
[单项选择]

考古学是二十世纪才从西方传来的知识,中国古代史却是本土的旧学问。世界任何民族的古代史都掺杂许多神话传说,科学的历史知识和观念惟有等待考古学的洗礼才能建立。这工作在西方人研究古代近东、埃及、希腊和罗马的历史已有先例,在中国,随着治学方法的引进,考古学概念的提升,可信度较高、内容比较充实的中国古代史也逐渐形成,不过,有些关键性,的问题亟待突破,目前距离理想的古代史研究还颇遥远。
本世纪初,中国古代史学经历一次轰轰烈烈的改造运动,那就是举世闻名的“古史辨运动”。传统以儒家经典为主导而建构的古史观一再遭到质疑,摧毁殆尽。一方面,中国古代史研究被《古史辨》从经学的牢笼中解放出来,恢复史学的本色;但另一方面,传统的古代世界也被顾颉刚著名的“层累造成说”真空化。(古代长达数千百年,中国人在漫长时间内所建立的社会,形成的国家,创作的文化,都落入朦胧的虚无之中。)历史学家可以用四个字评论此一运动,那就是“破而不立”。
“疑古运动”能不能立是由客观条件限制的,文献一经怀疑,历史重建遂失去凭借;何况那时中国考古园地一片荒芜,还不能提供具体资料。填补真空。不过从方法上论,李玄伯先生就指出“解决古史的惟一方法就是考古学”,陆懋德鉴于西洋上古史之研究,也呼吁历史学者借用考古学家的证据。他们都相信古史研究的基础在于科学的考古资料,而非强言博辩。1928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成立,所长傅斯年宣示“我们不是读书的人,我们是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脚找材料”。同年,史语所开始发掘殷墟,寻找新的、可靠的古史新材料。历史研究于是走出故纸堆,不但摆脱经学的纠缠,而且超越文献批判,实证地重建古代世界的面貌。

根据上文内容,下列陈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顾颉刚著名的“层累造成说”使中国文化与史学陷入虚无之中
B. 举世闻名的“古史辨运动”摧毁了以儒家经典为主导的传统史学观
C. 来自西方的考古学与本土旧学问中国古代史是很难掺杂在一起的
D.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发掘殷墟是建立在考古学基础上的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