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3-10-21 16:27:26

[单项选择]地基液化等级为中等,丙类建筑,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规定,下列()是必须采取的抗液化措施。
A. 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或更高要求的措施
B. 部分消除液化沉陷且对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
C. 全部消除液化沉陷
D. 可不采取措施或采取其他有效措施

更多"地基液化等级为中等,丙类建筑,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的相关试题:

[单项选择]地基液化等级为中等,丙类建筑,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规定,下列()是必须采取的抗液化措施。
A. 全部消除液化沉陷
B. 部分消除液化沉陷且对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
C. 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或更高要求的措施
D. 可不采取措施,或采取其他经济措施
[单项选择]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规定,可不进行地基抗震承载力验算的是( )。
A. 11层以下的一般民用框架房屋
B. 25m以下的一般民用框架房屋
C. 砌体结构房屋
D. 一般工业厂房
[单项选择]《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规定,对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物,计算滑坡推力时,安全系数应取( )。
A. 1.05
B. 1.15
C. 1.25
D. 1.30
[单项选择]地基土为中密细砂,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采用的地基土静承载力特征值为200kPa。现需进行天然地基基础抗震验算。问在地震组合荷载作用下,基础边缘最大压力设计值不应超过()。
A. 220 kPa
B. 240 kPa
C. 264 kPa
D. 312 kPa
[多项选择]当丙类建筑位于严重液化的场地时,在确定地基处理和基础方案时,下列措施中符合抗震要求的是( )。
A. 采用筏板基础、柱下十字交叉基础等刚性基础
B. 采用振冲、振动砂桩等方法加固液化土层,使该土层的标准贯入实测击数大于相应的临界值
C. 增加基础埋置深度,基础底面埋人液化深度以下的稳定土层中
D. 采用桩基础
[单项选择]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21—2002)的规定,在抗震设防区,除岩石地基外,天然地基上高层建筑筏型基础埋深不宜小于()
A. (A) 建筑物高度的1/15
B. (B) 建筑物宽度的1/15
C. (C) 建筑物高度的1/18
D. (D) 建筑物宽度的1/18
[单项选择]地震时会产生严重液化土的地基,对于丙类建筑,在确定地基处理和基础方案时,下列()不符合抗液化震害要求。
A. 采用桩基,桩端伸入液化深度以下的稳定土层中
B. 采用振冲、振动、砂桩等方法加密液化土层,使该土层的标准贯入锤击数实测值大于相应的临界值
C. 采用深基础,基底埋入液化深度以下的稳定土层中
D. 不作液化处理,采用筏形基础、柱下十字交叉基础等刚性和整体较好的浅基础
[单项选择]某18层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高58米,7度设防,丙类建筑,场地二类,下列关于框架剪力墙抗震等级确定正确的是:()
A. 框架三级,剪力墙二级 
B. 框架三级,剪力墙三级 
C. 框架二级,剪力墙二级 
D. 无法确定
[单项选择]经计算液化指数ICE,场地液化等级为严重,正确的抗震措施为( )。
A. 乙、丙、丁类建筑均应采取全部消除液化的措施
B. 对乙类建筑除全部消除地基液化性外,尚需对基础及上部结构进行处理
C. 对乙类建筑只需消除地基液化性,不需对上部结构进行处理
D. 对丙类建筑只需部分消除地基液化沉陷
[单项选择]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的规定,用该规范的地基承载力公式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时需要满足的条件为()。
A. 基础底面与地基土之间的零压力区面积不应超过基础底面积的5%
B. 基础底面最小边缘压力等于零
C. 偏心距小于或等于基础底面宽度的六分之一
D. 基础底面最大边缘压力与最小边缘压力之比小于或等于1.5
[单项选择]按《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89)确定地基土的抗震容许承载力。某地基土为中密细砂,地基土修正后的容许承载力为230kPa,则地基土的抗震容许承载力为( )。
A. 235kPa
B. 253kPa
C. 308kPa
D. 520kPa
[单项选择]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规定,用该规范的地基承载力公式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时需要满足下列()项条件。
A. 基础底面与地基土之间的零压力区面积不应超过基础底面积的5%
B. 基础底面最小边缘压力等于零
C. 偏心矩小于或等于基础底面宽度的1/6
D. 基础底面最大边缘压力与最小边缘压力之比小于或等于1.5
[单项选择]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按照地基复杂程度、建筑物规模和功能特征以及由于地基问题可能造成建筑物破坏或影响的程度,将地基基础设计分为三个设计等级,它们是( )。
A. 甲级、乙级、丙级
B. 一级、二级、三级
C. 甲级、一级、暂定丙级
D. 特级、一级、二级
[单项选择]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的规定,存在液化土层的低承台桩基抗震验算,地震作用按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的10%采用,桩的竖向和水平向抗震承载力特征值,可均比非抗震设计时提高25%,但应扣除液化土层的全部摩阻力及桩承台下( )深度范围内非液化土的桩周摩阻力。
A. 2.0 m
B. 1.0 m
C. 1.5 m
D. 0
[多项选择]《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规定,存在液化土层的低承台桩基抗震验算,当桩承台底面上、下分别有厚度不小于1.5m、1.0m的非液化土层或非软弱土层时,桩承受全部地震作用,桩的竖向和水平向抗震承载力特征值可均比非抗震设计时提高( )。
A. 15%
B. 20%
C. 25%
D. 50%
[单项选择]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的规定,存在液化土层的低承台桩基抗震验算,对一般浅基础,( )计入承台周围土的抗力或刚性地坪对水平地震作用的分担作用。
A. 应
B. 不应
C. 不宜
D. 宜
[单项选择]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的规定,存在液化土层的低承台桩基抗震验算时,打入式预制桩,当平均桩距为3倍桩径且桩数为6×6时,当打桩后桩间土的标准贯入锤击数达到不液化的要求时,对桩尖持力层作强度校核时,桩群外侧的应力扩散角应取为( )。
A. 0°
B. 10°
C. 25°
D. 30°
[单项选择]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存在液化土层的低承台桩基抗震验算,打入式预制桩及其他挤土桩,当平均桩距为( )倍桩径且桩数不少于( )时,可计入打桩对土的加密作用及桩身对液化土变形限制的有利影响。
A. 2.5~4,5×5
B. 2.5~4,3×3
C. 4~6,3×3
D. 4~6,5×5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