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培训考试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3-11-28 01:46:27

[单项选择]荧光分析法测定药物含量时,一般采用
A. 吸收系数法
B. 对照品对照法
C. 标准曲线法
D. 计算分光法
E. 双波长分光法

更多"荧光分析法测定药物含量时,一般采用"的相关试题:

[单项选择]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药物含量时,应采用
A. 样品池
B. 比色皿
C. 玻璃比血皿
D. 石英管
E. 石英杯
[单项选择]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药物含量时,应采用
A. 石英管
B. 石英吸收池
C. 玻璃比色皿
D. 玻璃吸收池
E. 样品室
[单项选择]荧光分析法测定地高辛片的含量时,原理为
A. 地高辛和盐酸作用产生荧光
B. 地高辛和过氧化氢反应产生荧光
C. 地高辛和L-抗坏血酸反应产生荧光
D. 地高辛和L-抗坏血酸、过氧化氢、盐酸作用产生荧光
E. 地高辛的80%乙醇溶液具有荧光
[单项选择]采用滴定分析法测定药物含量时,其测定结果f10RSD为0.23825%,应修约为
A. 0.234%
B. 0.24%
C. 0.23%
D. 0.2%
E. 0.20%
[单项选择]汞量法测定青霉素类药物含量时采用什么方法指示终点
A. 氧化还原指示剂
B. 永停法
C. 电位滴定法
D. 示波极谱法
E. 酸碱指示剂法
[单项选择]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药物含量时,配制待测溶液浓度的依据是
A. 测得吸收度应尽量大
B. 吸收度应大于0.1
C. 吸收度应大于0.7
D. 吸收度应在0.1~0.8
E. 吸收度应在0.3~0.7
[单项选择]阿司匹林原料药采用中和法测定含量时,所用的溶剂为( )。
A. 水
B. 乙醇
C. 氯仿
D. 中性乙醇
E. 中性无水乙醇
[单项选择]亚硝酸钠滴定法测定药物含量时,滴定速度应
A. 快速
B. 慢速
C. 先快后慢
D. 先慢后快
E. 中速
[单项选择]非水碱量法测定药物含量时,一般以消耗0.1mol/L高氯酸溶液为
A. 5ml
B. 8ml
C. 15ml
D. 30ml
E. 20ml
[单项选择]用容量分析法测定药物含量时,对误差来源的错误说法是()。
A. 指示终点的方法与化学计量点不能完全重合
B. 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不能完全重合
C. 标准液加入的量不能无限小分割
D. 指示剂本身消耗标准液
E. 药物纯度不够高
[单项选择]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药物含量时,判断所用波长是否正确的依据是
A. 应和规定的波长一致
B. 应和规定波长基本一致
C. 应和规定波长相差在±2nm内
D. 应和规定波长相差在±0.5nm内
E. 应和规定波长相差在±0.1nm内
[单项选择]采用滴定分析法测定某药物含量时,消耗滴定液的体积是26.38ml,其实际体积应是
A. 26.38±0.Olml
B. 26.38-lml
C. 26.39ml
D. 26.37ml
E. 26.35ml
[单项选择]采用滴定分析法测定药物含量时用去滴定液20.00ml,滴定管的读数0.02ml,那么相对误差是
A. ±0.02%
B. ±1.0%
C. ±0.001%
D. ±0.01%
E. ±0.1%
[单项选择]用非水滴定法测定吩噻嗪类药物的含量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测定过程中为消除氯离子的干扰一般加入醋酸汞
B. 为除去药物受氧化而产生的红色,一般可加入抗坏血酸
C. 非水滴定法可以用于其片剂及注射剂的直接测定
D. 常用的滴定剂为高氯酸滴定液
E. 用于10位取代基含有氮原子而显碱性的该类药物的测定
[单项选择]亚硝酸钠滴定法测定药物含量时,加入溴化钾固体的作用是
A. 便于终点判断
B. 提高准确度
C. 消除干扰
D. 防止亚硝酸分解
E. 加快重氮化反应速度,起催化作用
[单项选择]用铈量法测定吩噻嗪类药物的含量时,常用的指示终点的方法是
A. 以甲基橙作指示剂
B. 以曙红作指示剂
C. 以荧光黄作指示剂
D. 以吩噻嚷药物自身为指示剂
E. 以邻二氮菲为指示剂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