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招录类考试 > 党政公务员考试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3-12-17 06:28:10

[单项选择]2009年12月19日,经过马拉松式的艰难谈判,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达成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这体现了( )。
A. 事物在量变的基础上实现质变
B. 矛盾的斗争性存在于统一性之中
C. 对立统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D.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更多"2009年12月19日,经过马拉松式的艰难谈判,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达成"的相关试题:

[单项选择]2009年12月19日闭幕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了无约束力的()。
A. 京都议定书
B. 巴厘岛路线图
C. 哥本哈根协议
D.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多项选择]2009年12月19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伊福·德布尔出席新闻发布会。经过马拉松式的艰难谈判,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当地时间19日下午在达成《哥本哈根协议》后闭幕。《哥本哈根协议》
A. 不具备法律约束力
B. 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实行强制减排作出了安排
C. 就全球长期目标、资金和技术支持、透明度等焦点问题达成广泛共识
D. 维护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单项选择]2009年12月18日,温家宝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领导人会议上发表讲话指出,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和基石是
A. 凝聚共识,加强合作
B. 兑现业已做出的承诺
C. 遵循而不能偏离“巴厘路线图”
D.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单项选择]2009年12月联合国就气候变化达成协议()。
A. 《京都协议》 
B. 《哥本哈根协议》 
C. 《坎昆协议》 
D. 《里约宣言》
[单项选择]2009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达成_______
A. 《京都议定书》
B. 《哥本哈根协议》
C. 《坎昆协议》
D. 《里约宣言》
[单项选择]2007年12月15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印尼巴厘岛闭幕,这次大会通过了
A. 巴厘岛路线图
B. 全球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C. 京都议定书
D. 后京都议定书
[单项选择]2009年12月18日,温家宝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领导人会议上发表讲话指出,我们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
A. 20%至25%
B. 30%至35%
C. 40%至45%
D. 50%至55%
[单项选择]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减排责任、资金支持和监督机制等议题上分歧严重,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会期不得不延长一天,最后才达成一个妥协性的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这表明()。
A. 气候变化问题不是一个发展问题
B. 国家利益存在于复杂的国际关系中
C. 全球化已使发达国家利益一致
D. 在国际法津地位上各国是不平等的
[多项选择]2009年12月18日,温家宝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领导人会议上发表讲话指出,中国在发展的进程中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从中国人民和人类长远发展的根本利益出发,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不懈努力和积极贡献的有
A. 中国是最早制订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发展中国家
B. 中国是近年来节能减排力度最大的国家
C. 中国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
D. 中国是世界上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
[多项选择]2011年11月28日—12月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在南非德班举行。尽管对部分焦点议题分歧严重,但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大会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包括( )
A. 达成涵盖所有缔约方的“国际法律框架”
B. 成立“德班增强行动平台特设工作组”
C. 继续《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
D. 正式启动“绿色气候基金”
[单项选择]2009年12月7日-18日,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们在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会议,商讨( )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这是一次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
A. 《京都议定书》
B. 《巴厘路线图》
C. 《哥本哈根协议》
D. 《世界环境保护公约》
[单项选择]联合国机构中对各成员国唯一拥有约束力的是()。
A. 安全理事会
B. 联合国大会
C. 秘书处
D. 国际法院
[多项选择]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及《京都议定书》框架看,当今的温室气体减排达标的主要方式有( )。
A. 技术减排,即通过构建技术减排体系,实现温室气体的根本减排,如“新能源技术体系”、“二氧化碳地下储留技术体系”及“提高能效技术体系”等
B. 联合国“清洁机制”,即通过帮助发展中国家减排,换取二氧化碳排放权的方式
C. “碳权交易市场机制”,也就是通过在市场上购买二氧化碳排放权,实现减排目标的方式
D. 放弃发展权利,基本停留在前工业化时代
[单项选择]2011年4月3日,2011年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首轮会议在( )拉开帷幕,100多个国家和组织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A. 曼谷
B. 素林
C. 孔敬
D. 乌汶
[单项选择]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人类正面临着全球变暖的挑战。联合国的一份报告向我们描述了气候变化产生的灾难性后果:森林消失和沙漠扩大,将使非洲成为受影响最广的地区;热带流行的疟疾和寄生虫病将向北蔓延,使欧洲出现流行病;地中海地区由于严重缺水会半沙漠化,滑雪运动在欧洲将荡然无存;在英国,肆虐的冬季风暴将变得司空见惯,东部的某些地方可能变得过于干旱而无法种植各类作物。另外,一些河流水量将大大减少甚至干涸,饮用水源遭到破坏;昔日绕道而行的台风将频频袭击日本,致使短时间内大量降水,洪水泛滥,城市淹没,山体滑坡,交通中断。而最为严重的影响,将是地球上数以百万计的人由于海岸线受侵蚀、海岸被淹没和农业生产遭破坏而被迫离开家园。最新的一项研究表明,到本世纪末,地球平均气温将比现在升高3℃。这一预测是以近年来地球气温升高的现象和温室效应为依据的。温室效应,在物理学上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而产生的保温效应。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在大气层中的含量直接影响着地表热量向空间散失,使大气层保持一定的热能。二氧化碳在大气层中的含量直接影响着地表气温,当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增加时,地表气温就相应升高。科学家认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地球环境的演化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大气层的保温作用,全球气温将为-40℃,而现在全球平均气温为16℃。科学家们预言,人类如不采取果断和必要的措施,到2030年,大气中二氧化
碳的含量将比1850年工业革命时增加一倍。
导致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工业革命开始以后,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燃烧量越来越大,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增加。同时,雷击、虫害、砍伐造成的森林火灾、草地衰退和森林破坏也使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绿色植物遭到破坏。所以,要控制全球变暖,必须改变能源结构,大力植树造林。有科学家指出,只有以核燃料代替化石燃料,才能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的加剧。
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自身活动所造成的灾难。我们必须树立全球共同性的大气环境观念,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爱护头顶上的这片蓝天。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非洲是受全球变暖影响最广的地区,人类如果能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的加剧,那么非洲因此而受益的面积也将最广
B. 一旦人类能够控制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加剧,那么滑雪运动在欧洲将能继续,台风将远离日本
C. 为避免增加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一些科学家主张用核燃料代替化石燃料,可见使用核燃料不会产生二氧化碳
D. 假如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持续降低,全球气温就有可能持续降低,人类也许将面临另一场全球变冷的挑战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