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招录类考试 > 党政公务员考试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3-10-17 02:51:10

[单项选择]①我们之所以要隆重纪念阿尔伯特·爱因斯坦,②不仅是因为他一生的科学贡献对现代科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③而且还因为他勇于探索、勇于创新、为真理和社会而献身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④是鼓舞我们为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奋斗的力量。
对这段话的逻辑关系理解错误的是( )。
A. ②与③之间是递进关系
B. ①与④之间是承接关系
C. ③与④之间是并列关系
D. ①与②之间是因果关系

更多"①我们之所以要隆重纪念阿尔伯特·爱因斯坦,②不仅是因为他一生的科学贡献"的相关试题:

[单项选择]现代科学的思维方式在现代科学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形成了与近代科学差异很大的新角度、新方位,从机械观思维向以系统观为主导的思维转变,强调认识系统的整体性、动态性、复杂性和决定性。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论点,即( )。
A. 现代科学的思维方式在现代科学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B. 现代科学的思维方式明显不同于近代科学的思维方式
C. 现代科学的主导思想从机械观向系统观转变
D. 现代科学以系统观为主导思维
[单项选择]

我们知道,欧洲在17世纪就诞生了现代科学,这种科学已被证明是形成近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然而,西方科学进步不是单纯的技术进步,而是体现在科学内在的质的进化,即科学合理性上。自古希腊以来,西方为自然立法的精神——表现为数学化、逻辑化和理论化——已孕育了近代科学理性的“质”。经过中世纪尤其是文艺复兴的催化,这种从宗教神权的阴影下解脱出来的近代科学精神便实现了现代转化。可以说,推动西方三次科技浪潮的,是其内在的科学精神。相比之下,我国的历史与现实状况颇值得深思。从第一至第十五世纪,我国的科学技术远远走在西方前面,其中还有我们引以为自豪的四大发明,但是,步入16世纪之后,我们却落伍了。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对此曾提出疑问:中国的科学为什么会长期停留在经验阶段并且只有原始型的或中古型的理论中国文明没有能够在亚洲产生出与欧洲相似的现代科学,其阻碍因素又是什么从中西不同的科学和文化背景角度进行比较,人们得出的结论是:中国严重缺乏“科学精神”。
其实,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梁启超先生就已意识到国人对“科学”存在失之偏颇的理解。他指出,“那些绝对的鄙厌科学的人且不必责备,就是相对的尊重科学的人,还十个有九个不了解科学的性质。他们只知道科学研究所产生的结果,而不知道科学本身的价值……我们
若不拿科学精神去研究,便做哪一门学问也做不成。”梁先生将国人对科学的态度,概括为两点:一是把科学看得太低了,太粗了;一是把科学看得太呆了,太窄了。对此,他言辞激越,真有切肤之痛;“中国人对于科学这两种态度倘若长此不变,中国人在世界上便永远没有学问的独立,中国人不久必要成为现代被淘汰的国民。”可惜,一个哲人振聋发聩的声音从一开始就被淹没了。
后来,中国台湾学者余英时先生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五四’以来所向往的西方科学,如果细加分析即可见其中‘科学’成分少而‘科技’成分多,一直到今天仍然如此,甚至变本加厉。中国人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真正认识到西方‘为真
A. 对科技的急功近利,正是把科学看得太窄了,这样我们中国人不仅永远没有单独的学问,也无法具备现代思想意识
B. 我国的科学技术在十五世纪前远远走在西方前面,但此后大大落后了。落后的原因是“不了解科学的性质”和创用“科技”一词来取代“科学”
C. 与西方的科学进步比较,我国还严重缺乏现代科学理性的“质”,这不仅是李约瑟博士、梁启超先生、余英时先生的一致看法,也是我们现代人应清醒认识到的
D. 不能单纯用“科技”取代“科学”,不等于我们就可以轻视科技,关键是我们应具备内在的“科学精神”,使科学技术内化为人的“知识资本”,使人成为驾驭技术的主宰

[多项选择]现代科学研究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相统一的时代特征,已使辩证思维方法成为现代科学方法的前提。这是因为辩证思维方法
A. 其基本精神渗透在现代科学研究方法之中
B. 是实现经验知识向科学理论转化的必要条件
C. 为科学创新提供理论支持和动力
D. 已成为沟通跨学科研究的必要中介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