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4-02-09 19:44:38

[单项选择]进行地下水一级评价的Ⅰ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范围是( )。
A. ≥50km2
B. >50km2
C. ≤20km2
D. <20km2

更多"进行地下水一级评价的Ⅰ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范围是( "的相关试题:

[单项选择]Ⅱ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范围应包括( )阶段的地下水水位变化的影响区域。
A. 建设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
B. 建设项目建设、生产运行
C. 生产运行、服务期满后
D. 建设项目建设、服务期满后
[多项选择]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Ⅰ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有______。
A. 包气带防污性能
B. 含水层易污染特征
C. 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
D. 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多项选择]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中II类建设项目地下水保护与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减缓措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以均衡开采为原则,提出防止地下水资源超量开采的具体措施,以及控制资源开采过程中由于地下水水位变化诱发的湿地退化、地面沉降、岩溶塌陷、地面裂缝等环境水文地质问题产生的具体措施
B. 地下水监测计划应包括监测孔位置、孔深、监测井结构、监测层位、监测项目、监测频率等
C. 建立地下水动态监测系统,并根据项目建设所诱发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制定相应的监测方案
D. 针对建设项目可能引发的其他环境水文地质问题提出应对预案
[单项选择]II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时,减缓环境水文地质问题正确的措施是()。
A. 采用工程措施防治地下水污染
B. 加强水资源联合调度控制地下水资源开发
C. 加强包气带对污染物的阻隔和消减作用
D. 制定不同区域的地面防渗方案
[单项选择]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当Ⅰ类建设项目位于基岩地区时,一级评价以( )为调查评价范围。
A. 同一地下水水块段
B. 同一地下水水文地质单元或地下水块段
C. 同一地下水文地质单元
D. 能说明地下水环境的基本情况
[单项选择]某建设项目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A. 数值法
B. 解析法
C. 水量均衡法
D. 类比分析法
[多项选择]Ⅰ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时,污染物迁移模型建立的起步工作包括( )。
A. 空间离散
B. 模型维度的确定
C. 模拟范围的确定
D. 地下水水流模型的建立
[单项选择]地下水环境评价中,I类建设项目评价工作等级分级应根据建设项目场地包气带防污性能等( )项指标确定。
A. 2
B. 3
C. 4
D. 5
[单项选择]某新建项目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符合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频率要求的是______。
A. 若有3年内至少一个连续水文年的枯、丰水期水位、水质监测资料,不需补充监测
B. 若有3年内至少一个连续水文年的枯、丰水期水位、水质监测资料,应在评价期内至少进行一次地下水水位、水质监测
C. 若有近3年内每年一次枯水期水位、水质监测资料,不需补充监测
D. 若有近3年内每年一次丰水期水位、水质监测资料,不需补充监测
[单项选择]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建设项目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时,建设项目场地的环境水文地质调查精度至少应为______。
A. 1:5000
B. 1:10000
C. 1:50000
D. 1:100000
[单项选择]位于山区基岩地下水单元补给区的Ⅰ类一级评价项目,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范围应是______。
A. 地下水排泄区
B. 地下水径流排泄区
C. 同一水文地质单元
D. 以污染源为中心的地下水影响半径覆盖区域
[多项选择]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I类建设项目场地污染防治对策应从以下方面考虑:( )。
A. 分区控制措施。主要包括提出实施清洁生产及各类废物循环利用的具体方案,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
B. 源头控制措施。提出工艺、管道、设备、污水储存及处理构筑物应采取的控制措施,防止污染物的跑、冒、滴、漏,将污染物泄漏的环境风险事故降到最低限度
C. 地下水污染监控。建立场地区地下水环境监控体系,包括建立地下水污染监控制度和环境管理体系、制定监测计划、配备先进的检测仪器和设备,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D. 地下水监测计划应包括监测孔位置、孔深、监测井结构、监测层位、监测项目、监测频率等
E. 风险事故应急响应。制定地下水风险事故应急响应预案,明确风险事故状态下应采取的预防、减缓等措施,提出对受污染的地下水进行治理的具体方案
[单项选择]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Ⅱ类建设项目预测因子应选取______。
A. 地下水的水位
B. 排水所引发的水质污染因子
C. 排水所产生的主要污染因子
D. 注水所产生的常规污染因子
[多项选择]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关于Ⅰ类建设项目场地污染防治对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源头控制措施。主要包括提出实施清洁生产及各类废物循环利用的具体方案,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
B. 分区防治措施。结合建设项目各生产设备、管廊或管线、贮存与运输装置、污染物贮存与处理装置、事故应急装置等的布局,根据可能进入地下水环境的各种有毒有害原辅材料、中间物料和产品的泄漏(含跑、冒、滴、漏)量及其他各类污染物的性质、产生量和排放量,提出统一的地面防渗方案
C. 地下水污染监控。建立场地区地下水环境监控体系,包括建立地下水污染监控制度和环境管理体系、制定监测计划、配备先进的检测仪器和设备,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D. 地下水监测计划应包括监测孔位置、孔深、监测井结构、监测层位、监测项目、监测频率等
E. 风险事故应急响应。制定地下水风险事故应急响应预案,明确风险事故状态下应采取的封闭、截流等措施,提出防止受污染的地下水扩散和对受污染的地下水进行治理的具体方案
[单项选择]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改、扩建的Ⅰ类建设项目污染源调查,包气带取样深度一般在地面以下______。
A. 0~10cm
B. 10~25cm
C. 25~80cm
D. 80~120cm
[单项选择]地下水环境评价中,Ⅰ类建设项目污水排放强度可分大、中小三级,分级标准为( )。
A. >10000m3/d,1000~10000m3/d,<1000m3/d
B. >10000m3/d,1000~10000m3/d,≤1000m3/d
C. ≥10000m3/d,1000~10000m3/d,<1000m3/d
D. ≥10000m3/d,1000~10000m3/d,≤1000m3/d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