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招录类考试 > 党政公务员考试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3-11-03 07:16:22

[简答题]材料1 上世纪80年代末,珠三角外向型经济迅猛发展,吸引了众多外来劳动力,大量农民工南下务工,形成了“民工潮”。自1989年第一次出现“民工潮”以来,“民工潮”已成为中国社会一种常态的经济现象和社会现象,“民工潮”折射出中国数量庞大的农民群体的社会流动轨迹,折射出传统的农业大国向工业化迈进的历程。 1998年以后,随着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深入,涌现出大批的下岗工人,这一阶段实施再就业工程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要任务。在这种背景下,部分省市出于优先保证城镇职工就业的考虑,出台了各种限制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的规定和政策,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这些地方性法规、政策,显然有失公平。 2000年7月20日,原国家劳动保障部等7部委联合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开展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不合理限制。2001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指出,要逐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型城乡关系,形成城乡人口有序流动的机制,取消对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地区间有序流动。当年5月,原国家计委颁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城镇化发展重点专项规划》指出,要打破垄断和地区保护,除个别特大城市外,要改革城乡分割的就业制度,取消各地区针对农民和外来人口制定的限制性就业政策,自2000年下半年开始,国家对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方向由上一个时期的“规范流动”向“公平流动”转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步伐稳步加快。 从此,“农民工”这个字眼在媒体上出现的频率逐渐多起来,根据《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农民工是指户籍仍在农村,主要从事非农产业,有的在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亦工亦农,流动性强;有的长期在城市就业,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7年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导致中国出口猛降,经济增速大幅下滑,为促进经济发展,中央采取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当时,中央财政累计发放国债9100亿元,安排国债项目资金8463亿元,拉动银行贷款等各方面资金2万亿元,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部大开发等跨世纪工程得以启动,在拉动经济快速复苏的同时,平均每年新增就业岗位120万至160万个。同时,我国2001年12月正式加入世界贸

更多"材料1 上世纪80年代末,珠三角外向型经济迅猛发展,吸引了众"的相关试题:

[简答题]材料1 上世纪80年代末,珠三角外向型经济迅猛发展,吸引了众多外来劳动力,大量农民工南下务工,形成了“民工潮”。自1989年第一次出现“民工潮”以来,“民工潮”已成为中国社会一种常态的经济现象和社会现象,“民工潮”折射出中国数量庞大的农民群体的社会流动轨迹,折射出传统的农业大国向工业化迈进的历程。 1998年以后,随着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深入,涌现出大批的下岗工人,这一阶段实施再就业工程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要任务。在这种背景下,部分省市出于优先保证城镇职工就业的考虑,出台了各种限制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的规定和政策,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这些地方性法规、政策,显然有失公平。 2000年7月20日,原国家劳动保障部等7部委联合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开展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不合理限制。2001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指出,要逐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型城乡关系,形成城乡人口有序流动的机制,取消对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地区间有序流动。当年5月,原国家计委颁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城镇化发展重点专项规划》指出,要打破垄断和地区保护,除个别特大城市外,要改革城乡分割的就业制度,取消各地区针对农民和外来人口制定的限制性就业政策,自2000年下半年开始,国家对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方向由上一个时期的“规范流动”向“公平流动”转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步伐稳步加快。 从此,“农民工”这个字眼在媒体上出现的频率逐渐多起来,根据《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农民工是指户籍仍在农村,主要从事非农产业,有的在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亦工亦农,流动性强;有的长期在城市就业,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7年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导致中国出口猛降,经济增速大幅下滑,为促进经济发展,中央采取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当时,中央财政累计发放国债9100亿元,安排国债项目资金8463亿元,拉动银行贷款等各方面资金2万亿元,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部大开发等跨世纪工程得以启动,在拉动经济快速复苏的同时,平均每年新增就业岗位120万至160万个。同时,我国2001年12月正式加入世界贸
[不定项选择]近几年,“用工荒”让农民工持续成为社会焦点。往年农民工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灯沿海发达区域。随着中西部省份企业工资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向这些地区,东部地区的“用工荒”有逐年扩大的趋势。下列对东部地区“用工荒”问题出现原因理解正确的有( )。
A. 工资增长缓慢,生活成本不断提高
B.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C. 农民工逐步树立了正确的就业观
D. 中西部基础设施改善,区域增长更平衡
[单项选择]数量超过2亿的农民工,为我国的城市发展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但同时这也意味着农业劳动力减少了2亿,而且减少的都是素质相对较高的农民,据相关部门统计,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初中文化程度占70%以上,随着农民外出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务农劳动力整体素质还在不断下降。农民对种植业生产过程中最常见的良种、化肥、农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仅有1/3左右“知道一些”。
如果这段文字是一篇文章的引言,这篇文章最有可能谈论的是()。


A. 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
B. 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
C. 用培养新型民发展业
D. 适当限制村劳动转移
[简答题]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材料后面的要求进行公文写作。 农民工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而形成的一个特殊群体。全国农民工数量已达到2亿多人,今后每年还会有1300万农民跨入城镇、融入工人阶级队伍。因此,关注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对于激发农民工的生产积极性和劳动创造性,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份专题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包括其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社会心理、感情生活等,与城市居民相比,仍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生活方式方面,其主流依然是消遣方式单调,生活方式简单。当问及闲暇时间如何度过时,回答睡觉或聊天的占52.2%。在回答“你工作的单位或居住地是否有业余文化生活设施”时,选择“有,比较多”的仅占8%,回答“没有”的达60%之多。在思想观念方面,现代性思想意识对农民工的影响正在扩大,但其落后性的一面仍不容乐观。据调查,农民工遇到矛盾纠纷时,31%的人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默默忍耐,28.6%的人通过打架斗殴等暴力手段解决问题,26%的人选择找熟人调解的方式。在随机访谈中,86%的人相信命运,40%的人承认自己参加过封建迷信活动。在社会心理方面,农民工积极乐观的心态与沉重的心理负担并存。在问及“对自己目前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是否满意”时,回答“很满意”的占13.2%,“基本满意”的占41.4%,“不满意”的占34.4%,“非常不满意”的占10.8%.当问及“你认为自己是否受到歧视”时,选择歧视严重的占32.7%,有歧视但不严重的占43.5%。在问及是否有长期留居城市的打算时,仅12.4%的人回答有信心,35.8%的人回答愿意留城但没有信心。在情感生活方面,感情空虚寂寞,爱情婚姻生活潜伏着危机。调查中,在回答“你平时是否感到孤独”时,感到很孤独的占68%,偶尔感到孤独的占19%,不孤独的仅点13%。掂某市妇联调查:2003年,农民工离婚的占全市离婚总数的54%,2004年为56%,2005年为57%,农民工日渐成为离婚的主要群体。 针对材料所反映的问题,请你以幸福县政府的名义,就如何全面改买善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现状,拟定一份给下级单位的工作意见。 写作要求: 1.书写要符合意见的公文格式,所提要求要具体,措施要可行; 2.字数不少于800字。
[单项选择]有资料显示,珠三角地区农民工平均工资10年间只涨了67元,这显然是不合理的。政府出台了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等一系列政策。政府的这一行为体现了( )。
A. 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B. 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C. 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D. 进一步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单项选择]经济学家对上世纪70—80年代的劳动力市场进行观察,发现劳动力市场是一个被视为有大把求职者和大把工作岗位而二者又没有在短时间内发生匹配的地方,经济学家将这种不匹配称为“搜寻摩擦”,也就是职业供需双方在找到与自己匹配的企业或者雇员的时候是有摩擦的。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没体现搜寻摩擦的是:
A. 陈晓是一名会计,辞职后数月仍处于失业状态,原因是“工作是很多,就是找不到工作内容、职位和薪水都跟期待相符的”
B. 刘远是一名应届毕业生,毕业后一直没有找到工作,同学问起她,她便解释自己想休息一阵子再找工作
C. 邓然是一家知名技术公司的面试官,在十多个面试者中仅仅给了一个人通过的机会.理由是年薪20万的职位.一定要找到合适的人选,不能因为职位空缺而降低要求
D. 张洋刚到新公司工作不久,公司为了让新人职者能够迅速找到自己的位置,应对新的职位和工作内容,组织了一次为期一周的新人职员工培训
[简答题]劳动力
[简答题]

与第一代(或称“老一代”)农民工、第二代农民工(指新生代农民工中的“80后”群体)相比较,解决第三代农民工(指新生代农民工中的“90后”群体)的问题,最关键的问题(突出的难点)是什么你作出这一判断的依据(理由)是什么请根据[给定资料一]和[给定资料二],以最简洁的语言作答。(第一问不超过5个字,第二问不超过200字)
 


[单项选择]与附加性劳动力假说与悲观性劳动力假说的前提观点相对的劳动力群体被称作劳动力市场的()。
A. 一级劳动力 
B. 二级劳动力 
C. 高级劳动力 
D. 低级劳动力
[单项选择]随着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出现一个从劳动力过剩转向劳动力短缺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就是( )。
A. 减数效应
B. 刘易斯拐点
C. 需求弹性
D. 边际收益率
[单项选择]项目使用劳动力,使得劳动力熟练化,由没有特别技术的非熟练劳动力经训练而转变为熟练劳动力。这是项目引起的( )。
A. 直接效益
B. 直接费用
C. 间接效益
D. 间接费用
[简答题]由于政府查处非法民办学校,使得部分农民工子女辍学,农民工反应强烈,找你上访,你怎么办
[单项选择]

2011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5278万人,比上年增加1055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5863万人,增加528万人。住户中外出农民工12584万人,比上年增加320万人;举家外出农民工3279万人,增加208万人。本地农民工9415万人,增加527万人。
从输出地看,东部地区农民工10790万人,比上年增加323万人,占农民工总量的42.7%;中部地区农民工7942万人,比上年增加323万人,占农民工总量的31.4%;西部地区农民工6546万人,比上年增加409万人,占农民工总量的25.9%。
从农民工的就业地区来看,2011年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16537万人,比上年增加324万人,占农民工总量的65.4%,比上年降低1.5个百分点;在中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4438万人,比上年增加334万人,占农民工总量的17.6%,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在西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4215万人,比上年增加370万人,占农民工总量的16.7%,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在外出农民工中,在省内务工的农民工8390万人,比上年增加772万人,占外出农民工总量的52.9%;在省外务工的农民工7473万人,比上年减少244万人,占外出农民工总量的47.1%。在省内务工的比重比上年上升3.2个百分点。
2011年,外出农民工月均收入2049元,比上年增加359元。分地区看,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月均收入2053元,比上年增加357元;在中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月均收入2006元,比上年增加374元;在西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月均收入1990元,比上年增加347元。

与上年相比,2011年以下四项的增长率最高的是()。
A. 农民工总量
B. 外出农民工
C. 住户中外出农民工
D. 举家外出农民工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