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4-03-13 18:51:10

[单项选择]布朗奇教授是社会学系的系主任,他声称一天晚上看到了飞碟。但由于他是一名社会学家而不是物理学家,他不可能知道,在我们最优秀的科学家最近的一些文章中,他们倾向于不完全相信这种见证。由此,我们可以断定布朗奇教授的报道是不可靠的。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构成对上述论证的质疑?()
A. 作者对布朗奇教授的攻击是不切题的。
B. 作者自己可能不是物理学家,所以对他引述的文章也不一定熟悉。
C. 即使是美国空军也对每年向他们报告的所有飞碟见证做出解释。
D. 一个社会学家所受的良好教育是以便他可以阅读并理解其他领域的科技文章。
E. 在其他星球上存在生物的可能性这类问题上,要达成完全一致的意见是不可能的。

更多"布朗奇教授是社会学系的系主任,他声称一天晚上看到了飞碟。但由于他是一名"的相关试题:

[单项选择]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因在物理学界的突出贡献而获得了192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次获奖是因为哪一项突出贡献( )
A. 光电效应
B. 广义相对论
C. 狭义相对论
D. 质能守恒定理
[单项选择]大物理学家牛顿小时候在班上学习成绩倒数第一,因而曾被老师和同学们称作“笨蛋”。生物学家达尔文的日记里记载:教师和家长都曾认为他智力低下。世界著名的伟大作家高尔基只读过小学三年级。陶行知先生曾经提醒老师们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由此可知( )
A. 小时候学习不好,长大后就会成为人才
B. 一个人的才能的体现有早晚之别
C. 小时候学习不好,长大后也一样会有才能
D. 才能与学习无关
[单项选择]大物理学家牛顿小时候是班上学习成绩的倒数第+名,因而曾被老师和同学称作笨蛋;生物学家达尔文的日记里记载:教师和家长都曾认为他智力低下。世界著名的伟大作家高尔基只读过小学3年级。陶行知先生曾提醒老师们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因此( )。
A. 小时候学习成绩越差,长大后的成就越大
B. 人的才能表现有早晚之别
C. 一个人的成就与他所受教育的多少无关
D. 名人们小时候的学习成绩都不好
[单项选择]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由美国和澳大利亚的三名物理学家获得,他们的获奖理由是( )。
A. 在石墨烯材料研究方面的革命性成就
B. 因超新星的研究而对宇宙学的贡献
C. 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的突破性成就
D. 发现亚原子物理学中自发对称性破缺机制
[单项选择]被西方称为“物理学之父”,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的物理学家是( )。
A. 亚里士多德
B. 阿基米德
C. 伽利略
D. 开普勒
[单项选择]汤姆逊教授是电子的发现者和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他培养了许多物理学家,其中有7人获得诺贝尔奖,32人成为伦敦皇家学会成员,83人成为物理学教授。这表明创造性研究所需要的技巧是能够教授和学习的。
以下哪项是上述论证所必须假设的?()
A. 汤姆逊是国际上知名的学者,世界各地的学者都来与他一起工作。
B. 所有由汤姆逊培养的科学家都以他们创造性的科学研究而著称。
C. 至少有一位由汤姆逊培养过的科学家在见到汤姆逊之前不是一位有创造性的研究者。
D. 物理学中的创造性研究所需要的研究习惯不必是其他科学的创造性研究所需要的。
E. 那些最有研究成就的科学家通常都受过著名科学家的专业培养。独立性越大,它所取得的教育进步就越大。
[单项选择]阅读下文,完成第5~7题。 瑞士数学家、物理学家欧拉善用简洁的函数表达真理,欧拉公式至今仍被认为是最具美感、最有魅力的公式之一。他还曾写下《音乐新理论的尝试》,将数学学与艺术美结合在一起。 这位天才给后人有益的启示:探究真理的动力中饱含着对美的追求,科学之美可诱发出科学家 无限的创造力。 尽管科学家们对科学美的阐述大多是零散的、即兴的, 但不难看出他们对科学之美的肯定和重视。英国数学家、哲学家罗素从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中“读出音乐般的美妙”,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从达尔文《物种起源》中“见出生物世界无与伦比的统一之美”。科学家杨振宁則用高适在《答候少府》中的诗句“性灵出万象,风骨超常伦”,来描述狄拉克的反粒子理论带来的精神震撼。他还以虹与霓为例描述科学之美:小时候看虹和霓,被极美的表面现象所吸引,长大懂得測量后发现这种现象的物理原因,体会到了一种极深层的理论架构的美。 在这些大科学家眼里,科学美是自然和谐之美的映射,是人们发现自然之秘而产生的句我超越感,是从科学和谐统一的思想中产生的愉悦自由的心理体猃,是促使他们勇攀科学高峰的 重要原动力。 科学美还包括审美直觉和审羑灵感,不少科学家在科学创造过程中最初的选择,往往是依靠审美直觉来完成。比如狄拉克的“单磁核”假说,就是从磁与电共有的对称美中获得启示, 后来被实验证实;物理学家卢瑟福探索原子结构时有种直觉,感到原子核是一颗“小太阳”;哥白尼在观察太阳系运动时这样描述:“太阳乘坐宝座率领着它周困的行星家族。”正是这些审美想象,启发了科学家的灵感,引导着他们前往成功的彼岸。 反观我们的现实,科学美却被有意无意地冷落甚至剥夺,近乎一件奢侈品。备受推崇的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已异化为机械的題海战术,孩子们很难在大量做題中享受数学的韵律之美。 在科研领域,不少人急功近利,失去了探寻更高层次的科学美的机会。 正如但丁所说,美是真理的光辉。漠视科学的美感,就很难探寻到真理的内核。在教育中,如果先让孩子欣赏“虹与霓”的现象美,再引导他们去探究背后的科学原理,是否更能激发 其学习兴趣?在科研中,少一些功利,多一份对美的追寻之心,把单调枯燥的实验变成美的探险,或许更容易到达真理的彼岸。在科普活动中,多一些日升月落、星辰闪耀、火箭腾空而起的美感体验,可能会让普通人
A. 科学家探究科学真理对极深层理论架构的美的体会和感悟
B. 自然和谐之美的映射和科学家发现自然之秘而产生的自我超越感
C. 研究科学过程中受审美直觉和审美灵感启发产生的审美想象
D. 促使科学家勇攀科学高峰追求美、探索美的重要原动力
[单项选择]被西方称为“物理学之父”,并提出了“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的名言的物理学家是( )。
A. 亚里士多德
B. 阿基米德
C. 伽利略
D. 开普勒
[多项选择]19世纪肋年代,德国物理学家( )发明了电磁波。
A. 贝尔
B. 赫兹
C. 马可尼
D. 摩尔斯
[单项选择]被西方称为“物理学之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的物理学家是( )。
A. 牛顿
B. 阿基米德
C. 伽利略
D. 开普勒
[简答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丁肇中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67年担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教授,1977年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荣获197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1994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院士。无疑,他无愧于大科学家的称号。但丁肇中在接受记者采访和在大学演讲回答同学提问时,却多次表示“我不知道”。
2002年9月16日,丁肇中在上海交通大学亮相,上午10点演讲《反物质和物质组成的宇宙》。长达两个多小时的演讲,他用四个自己亲身经历的科研故事贯穿演讲,将深奥玄妙的物理学,用幽默、深入浅出的话语化解成听众的阵阵笑声。报告后的自由提问中,面对交大学子的提问,丁肇中接连回答了三个“不知道”。
有同学问正反物质世界之间会发生什么具体状况,丁肇中马上回答:“不知道。因为没有人做过实验。虽然对于这个问题有多种假设,但是不做实验任何答案都可能是对的。”
有同学提问:“数字有正数、负数和零。那么物质是否也存在正、反物质之外的第三种状态呢”丁肇中非常简洁但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不知道。”
第三个问题是有关反物质世界的具体存在状态。丁肇中回答说:“我们只知道反物质的存在远在我们的银河系统之外,只知道我们的银河系统中没有反物质。至于其他的银河系统中是否有反物质,我不知道。”
材料2
暗物质指的是那些不发射任何光及电磁辐射的物质。人类目前只能通过引力产生的效应得知宇宙中有大量暗物质的存在。现代天文学通过引力透镜、宇宙中大尺度结构形成、微波背景辐射等研究表明:人类目前所认知的部分大概只占宇宙的4%,暗物质占了宇宙的23%,还有73%是一种导致宇宙加速膨胀的暗能量。2006年,美国天文学家利用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对星系团进行观测,无意间观测到星系团碰撞的过程,星系团碰撞威力之猛,使得黑暗物质与正常物质分开,因此发现了暗物质存在的直接证据。2011年4月30日,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将为国际空间站运送名为阿尔法磁谱仪2的设备。阿尔法磁谱仪2将被安放在空间站上,用于寻找反物质组成的宇宙、寻找暗物质的来源。这一项目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负责,包括中国科学家在内的全球600多名科研人员参与了这一项目。5月16日,高精度粒子探测器“阿尔法磁谱仪2(AMS-02)”由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搭载到国际空间站上长期运行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