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学历类考试 > 大学语文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3-11-27 06:02:13

[简答题]阅读《炉中煤》这首新诗的第三节,并回答下列问题。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这节诗用了怎样的手法起了什么作用?

更多"阅读《炉中煤》这首新诗的第三节,并回答下列问题。 啊,我年青的女郎"的相关试题:

[简答题]阅读《炉中煤》这首新诗的第三节,并回答下列问题。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这节诗是否在单纯地讲煤的形成?为什么?
[简答题]阅读《炉中煤》这首新诗的第三节,并回答下列问题。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
这节诗用了怎样的手法起了什么作用
[简答题]9.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醉 眠  唐 庚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注: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1)说明“山静似太古”一句的含意。 (2分)
[简答题]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7分) 商调黄莺儿 赠燕 [清]张漸 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珠帘半城,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謝堂前憾。语呢喃,千般诉说.只有老僧谙。 [注]花口:指初开的花。因花开时如口张状,故称。 散曲中的燕子为何不衔泥而衔花?作者这样写抒发了怎样的情?(4分)
[简答题]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鹧鸪天 酬孝峙① [清] 钱继章 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倚杖,戏临罾②。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③未解池亭署,捧出新词字字冰。 [作者简介]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人清不仕,撰有《菊农词》。 [注]①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②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③熏风:东南风。 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4分)
[简答题]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早 发 罗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请作简要分析。(5分)
[简答题]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1 )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简答题]阅读下面文章后回答问题 读书苦乐 ①读书钻研学问,当然得下苦功夫。为应付考试、为写论文、为求学位,大概都得苦读。陶渊明好读书,如果他生于当今之世,要去考大学,或考研究院,或考什么“托福儿”,难免会有些困难吧?我只愁他政治经济学不能及格呢,这还不是因为他“不求甚解”。 ②我曾挨过几下“棍子”,说我读书“追求精神享受”。我当时只好低头认罪。我也承认自己确实不是苦读。不过,“乐在其中”并不等于追求享受。这话可为知者言,不足为外人道也。 ③我觉得读书好比串门儿―― “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偑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去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对质。不问我们要拜见的主人在国内国外,不问他属于现代古代,不问他什么专业,不问他讲正经大道理或聊天说笑,都可以挨近前去听个足够。我们可以倾听前朝列代的遗闻逸事,也可以领教当代最奥妙的创新理论或者有意惊人的故作高论。反正话不投机或言不入耳,不妨抽身退场,甚至砰一下推上大门――就是说,啪地合上书面――谁也不会嗔怪。这是书以外的世界里难得的自由! ④说什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们连脚底下地球的那一面都年得见,而且顷刻可到。尽管古人把书说成“浩如烟海”,书的世界却真正“天涯若比邻”,这话绝对不是唯心的比拟。世界再大也没有阻隔。谁说读书人目光短浅,不通人情,不关心世事呢!这里可得到丰富的经历,可认识各时各地、多种多样的人。经常在书里“串门儿”,至少也可以脱去几分愚昧,多长几个心眼儿吧?我们看到道貌岸然、满口豪言壮语的大人先生,不必气馁胆怯,因为他们本人家里尽管没开放门户,没让人闯入,他们的亲友家我们总到过,自会认识他们虚架子后面的真嘴脸。一次我乘汽车驰过巴黎塞纳河上宏伟的大桥,我看到了栖息在大桥底下那群拣垃圾为生、盖报纸取暖的穷苦人。不是我眼睛能拐弯,只因为我曾到那个地带去串过门儿啊。 “棍子”使用引导的原因是 ( )
A. A.这个词在句中使用了特殊的比喻意义
B.特指与棍子形状相似的一种工具
C.作者临时使用个人对某物的代称
D.引用某人对这种工具的称呼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