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类考试 > 导游资格证考试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3-10-20 00:54:46

[判断题]三国时期,安徽分属吴、魏,江南为曹操占有,淮南南北为孙吴所有。()

更多"三国时期,安徽分属吴、魏,江南为曹操占有,淮南南北为孙吴所有。()"的相关试题:

[单项选择]历史上,将安徽分为江南、淮南、河南三道是在_______ 时期。
A. 秦朝
B. 隋朝
C. 唐朝
D. 宋朝
[判断题]唐朝时,安徽分属江南、淮南、河南三道。()
[单项选择]明朝时期,江南私家园林大量修建,下述园林中( )全是明朝始建的。
A. 留园、网师园、瞻园
B. 拙政园、寄畅园、豫园
C. 沧浪亭、怡园、网师园
D. 狮子林、寄畅园、艺圃
[单项选择]古代人既有名号,又有字号,如果三国时期的刘备与曹操会面,刘备对自己的称呼和对曹操的称呼分别是( )。
A. 备、操
B. 备、孟德
C. 玄德、操
D. 玄德、孟德
[单项选择]战国时期的寿县、淮南是当时________两国的最后都城所在地。
A. 楚、吴
B. 楚、蔡
C. 吴、魏
D. 魏、楚
[多项选择]建安年间,即公元196—220年,这段时期的政治大权完全操纵在曹操手里。以下关于建安时期代表人物表述正确的是( )。
A. 当时的文学领袖都是曹家人物,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曹氏父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
B. 建安七子分别是王粲、陈琳、徐干、刘桢、应场、孔融和阮璃
C. 建安三神医:华佗与董奉、张仲景
D. 建安是曹操称帝后所用的年号
[单项选择]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特点是______。
A. 开始赶上北方
B. 开始超过北方
C. 牛耕得到普及
D. 小麦种植开始得到推广
[判断题]管仲、老子、庄子和曹操都是现在的安徽亳州人。()
[简答题]试论曹操。
[单项选择]曹操:刘备
A. 汽车:货车
B. 蔬菜:食物
C. 南京:北京
D. 珠峰:喜马拉雅山
[单项选择]曹操:望梅止渴
A. 齐桓公:讳疾忌医
B. 苏秦:草木皆兵
C. 冯嫒:狡兔三窟
D. 赵括:纸上谈兵
[简答题](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秦汉时期山林属国家所有,不允许私家占有山林湖泊。东晋以后,巨室大族在南方擅占山泽。晋成帝颁布了“占山护泽,强盗律论”的禁令,但难以执行。豪强之家违法占山封水,政府无力制裁,平民百姓却无此特权,“富强者兼岭而占,贫弱者薪苏(柴薪)无托”。南朝宋孝武帝实行改制,允许私家合法拥有山泽产权;按官阶等级设限,第一、二品可占山三顷,依品级递减,九品及百姓占山一顷;“若先已占山,不得更占;先占阙(缺)少,依限占足”。私人合法取得山林产权后,山林开放成为常态,产权国有与私有并存。 ——摘编自赵冈《中国历史上生态环境之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的背景。(6分)
[单项选择]善意占有属于( )占有。
A. 合法占有
B. 非法占有
C. 无瑕疵占有
D. 所有人占有
[多项选择]江南古典园林中的孤峰多为太湖石或产于安徽灵璧的一种灰黑色可溶性岩石——灵璧石,形态以( )者为佳。
A. 瘦
B. 皱
C. 清
D. 透
E. 漏
[简答题]简述善意占有与恶意占有划分的意义。
[单项选择]

河南文物局提出确认曹操墓葬六大依据 张波 身为古代伟人,曹操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出“薄葬”的帝王,曹操墓到底在哪里?1000多年来,众说纷纭,谜团重重。日前,国家文物局郑重公布,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村南的一座东汉大墓,就是传说中的魏武王曹操高陵墓。 该大墓的平面为甲字形,坐西向东,是一座带斜坡墓道的双室砖券墓,规模宏大,结构复杂,主要由墓道、前后室和四个侧室构成。斜坡墓道长39.5米,宽9.8米,最深处距地表约15米;墓圹平面略呈梯形,东边宽22米,西边宽19.5米,东西长18米;大墓占地面积约740平方米。 该墓曾数次被盗掘,但仍幸存一些重要的随葬品。这批文物中,尤其以刻铭石牌和遗骨最为珍贵。此次共出土刻铭石牌59件,有长方形、圭形等,铭文记录了随葬物品的名称和数量。其中8件圭形石牌极为珍贵,分别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刀”等铭文。在追缴回的一件石枕上,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铭文。这些出土文字材料,为研究、确定墓主身份提供了重要的、最直接的依据。 除上述器物外,该墓还出土有大量画像石残块。在墓室清理中,考古人员还发现有人头骨、肢骨等部分遗骨,其中,墓主人为男性,年龄在60岁左右。经鉴定,他就是传说中的曹操。 作出这样的判断究竟有哪些有力证据呢? 第一,这座墓葬规模巨大,总长度近60米,砖券墓室的形制和结构与已知的汉魏王侯级墓葬类似,与曹操魏王的身份相符;该墓未发现封土,也与文献记载曹操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的情况相吻合。 第二,墓葬出土的器物、画像石等遗物具有汉魏特征,年代相符。 第三,墓葬位置与文献记载、出土的鲁潜墓志等材料记载完全一致。据相关史书记载,曹操于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正月病逝于洛阳,二月,灵柩运回邺城,葬在了高陵,高陵在“西门豹祠西原上”。调查资料显示,当时的西门豹祠在今天的漳河大桥南行一公里处,地属安阳县安丰乡丰乐镇。这座大墓就在西门豹祠以西。1998年,西高穴村西出土的后赵建武十一年(公元345年)大仆卿驸马都尉鲁潜的鲁潜墓志,也明确记载了魏武帝陵的具体位置且就在这里。 第四,文献还明确记载,曹操主张“薄葬”
A. 因为曹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出“薄葬”的帝王,所以,他临终前才留下了《遗令》,要求“殓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
B. 如果曹操墓中的石牌、石枕上没刻有“魏武王……”的铭文,其文物价值将会大打折扣,甚至会变得一钱不值
C. 石牌、石枕上的铭刻称曹操为“魏武王”而不是“魏武帝”,可见曹操生前并没有做皇帝,只是做过王、公而已
D. 目前,专家提出了确认曹操墓葬的六大依据,这六者缺一不可,它们的作用是相同的,价值是一样的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