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培训考试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3-10-23 04:59:06

[简答题]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此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
——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1995年版
材料2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的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1995年版
材料3
一方面,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的产生取决于某些“客观”的条件的成熟,特别是先进工业结构的形成,这些条件由资本主义通过盲目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规律的作用产生出来。这样资本主义就是注定要产生出另一种更高级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阶段。
另一方面,马克思又认为他的理论不只是一种社会科学。它还是另一种暴力革命的学说。马克思主义不是只要了解社会;它不是革命的无产阶级将起来推翻资本主义,而是积极地动员人们去这样做。它插手去改变世界。问题是,如果资本主义的确是由注定它要被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社会替代的规律所支配,那么为什么还要强调“问题是要改变它”呢如果资本主义的灭亡是由科学保证了的,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力气去为它安排葬礼呢既然看来人们无论如何受必然规律的约束,为什么又必须动员和劝告人们遵照这些规律行事呢
——[美] 阿尔温·古尔德纳:《两种社会主义》,摘自陶德林、石云霞主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更多"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的相关试题:

[简答题]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此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
——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1995年版
材料2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的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1995年版
材料3
一方面,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的产生取决于某些“客观”的条件的成熟,特别是先进工业结构的形成,这些条件由资本主义通过盲目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规律的作用产生出来。这样资本主义就是注定要产生出另一种更高级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阶段。
另一方面,马克思又认为他的理论不只是一种社会科学。它还是另一种暴力革命的学说。马克思主义不是只要了解社会;它不是革命的无产阶级将起来推翻资本主义,而是积极地动员人们去这样做。它插手去改变世界。问题是,如果资本主义的确是由注定它要被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社会替代的规律所支配,那么为什么还要强调“问题是要改变它”呢如果资本主义的灭亡是由科学保证了的,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力气去为它安排葬礼呢既然看来人们无论如何受必然规律的约束,为什么又必须动员和劝告人们遵照这些规律行事呢
——[美] 阿尔温·古尔德纳:《两种社会主义》,摘自陶德林、石云霞主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简答题]材料1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 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3页。 材料2 “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 ——摘自《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79页。 请回答: (1)用社会基本矛盾原理分析说明一个社会形态在什么条件下决不会灭亡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什么条件下是决不会出现的 (2)用唯物史观分析说明:判断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的好坏、大小的标准。
[简答题]

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石。在刚刚过去的二十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科学理论充分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人类创造了空前丰富的物质文化财富;在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将会继续取得重大突破,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新的巨大推动。当今世界,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与商品化产业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科技进步和创新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决定性因素。我们必须敏锐地把握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大势,充分估计未来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巨大意义,增强紧迫感和忧患意识,瞄准世界科技的先进水平,紧密结合我国发展的实际要求,奋起直追、锐意进取,努力开创我国科技事业蓬勃发展的新局面。科学技术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为科技进步和创新做好引导、支持、管理、服务工作,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维护国家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摘自江泽民:《在中国科协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讲话》
(《人民日报》2001年6月23)
材料2
目前,世界范围蓬勃发展的新技术革命,使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竞争的焦点由过去单纯的资源要素竞争转向高新技术要素竞争。为了争夺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战略主导地位,发达国家几乎无一例外地将发展新技术作为基本国策。据统计,美国80%的资金投入竞争力强的高新技术产业,15%的资金投入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只有5%的资金投入一般产业——日本、西欧各工业化国家也大致如此。
——摘自李海舰:《为什么说结构升级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
《人民日报》2001年2月20日)
材料3
传统理论认为,经济增长是有极限的。经济过度增长将导致资源生态恶化,从而直接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现在,科技进步将使人类的经济发展从主要依靠自然资源转向主要依靠人力资源,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转向高度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因此,科技进步使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进而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
坚持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改革开放是强国富民的必由之路,科技进步

[简答题]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2007年2月2日就气候问题发出了警告:从现在开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的“最可能升高幅度”是1.8摄氏度至4摄氏度,海平面升高幅度是18厘米至58厘米。
英国著名智库国际战略研究所的报告认为,“如果温室气体排放仍得不到控制,其灾难性后果不亚于发生一场核战争”。
材料2
现在国际上担心中国很快就会成为世界头号污染物排放国;而且再过25年,中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将超过其他发达国家总和。……中国的高速崛起,会用掉全球大半的能源,加重能源危机;由于巨大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量,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污染源;中国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威胁。
                                           ——摘自纽约时报
材料3
从1950年到2002年,中国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占世界同期累计排放量的9.33%(同期发达国家排放量占77%,而此前的200年间,发达国家更是占到95%);1950年到2002年的50多年间,中国人均排放量居世界第92位;从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的弹性系数看,1990年到2004年的15年间,单位GDP每增长1%,世界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增长0.6%,中国增长0.38%。
                                        ——摘自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
2007年12月14日,刚刚参加完印尼巴厘岛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来到中国。针对近年来中国为节能减排所付出的努力,佐利克说,中国已经形成强烈共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关注环境保护,并提出了科学发展现。他认为,中国政府在降低能耗、提高车辆能效标准,以及发展全球碳市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不仅对中国本身发展意义重大,也将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做出贡献。
——摘自中国广播网有关报道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上述材料中所反映的气候变化的严峻事实对我们理解自然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有何启示
[简答题]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
(1929—1934年)在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苏维埃政府努力发展工业、商业,在工业方面,中央苏区建设了一些军需品工厂和民用品工厂。
材料2
在商业方面,把苏区的产品输出到白区去,再从那里换回军民所急需的物资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苏区进出口贸易开始几乎全由私商掌握,为了反对私商的高利盘剥,保证军民的生活需要,中央苏区各政府成立了对外贸易机关,加强对输入的管理,并直接接手经营粮食、盐和布的贸易。
              ——均引自《中国现代史》
请回答: 根据材料1、2指出1929—1934年苏区经济建设的中心和总体部署是什么
[简答题]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 2006年9月17日,“2006中国发达县域经济论坛”近日在山东省荣成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讲话中强调,县域涵盖城镇与乡村,兼有农业与非农产业,是宏观与微观、城市与农村的结合部,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载体,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战略眼光谋划县域经济发展,以全局意识统筹县域经济发展,以科学态度抓好县域经济发展,加快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6年09月17日 材料2 2006年5月6日晚,温家宝到宁夏中宁县考察期间,在与县、乡、村干部和农民群众进行座谈时指出,近年来,我国农民收入增长较快,粮食生产连续获得丰收,这说明中央采取的一系列支农政策是完全正确的。但我们要居安思危,既要看到有利条件,又要看到不利因素。他强调,保持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这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一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任务是发展农业生产,使农业持续增产,农民持续增收,提高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新农村建设要从实际出发,不做表面文章,解决好农民生产生产的紧迫问题。当前特别要重视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坚持制止乱占滥用耕地行为,把农民的积极性保护好、调动好、发挥好。 ——《温家宝宁夏考察强调:新农村建设不做表面文章》、《新华网》2006年5月6日 请回答: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什么现实意义?
[简答题]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
(1929—1934年)在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苏维埃政府努力发展工业、商业,在工业方面,中央苏区建设了一些军需品工厂和民用品工厂。
材料2
在商业方面,把苏区的产品输出到白区去,再从那里换回军民所急需的物资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苏区进出口贸易开始几乎全由私商掌握,为了反对私商的高利盘剥,保证军民的生活需要,中央苏区各政府成立了对外贸易机关,加强对输入的管理,并直接接手经营粮食、盐和布的贸易。
              ——均引自《中国现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2指出1929—1934年苏区经济建设的中心和总体部署是什么
[简答题]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 国内阶级矛盾已经基本解决,但是应该注意仍然存在的一部分反革命分子的活动。对于资产阶级分子和知识分子的旧思想和旧习惯的改造,要在巩固团结他们的方针下,继续进行长期的教育。人民内部的问题和党内问题的解决的方法,不是采用大民主而是采用小民主。要知道,在人民方面来说,历史上一切大的民主运动,都是用来反对阶级敌人的。 ——摘自毛泽东:《国家预算要保证重点建设又要照顾人民生活》(1956年11月) 材料2 为了正确地认识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这两类不同的矛盾应该首先弄清楚什么是人民,什么是敌人。人民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 ——摘自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2月) 材料3 当着这些矛盾表现在敌对阶级之间的时候,我们采取对抗的办法,打倒的办法,“一棍子打死”的办法。而当着今天这些问题表现在人民内部时,就要采取和风细雨的办法,小民主,小小民主的办法。采取粗暴的态度来解决人民内部的思想问题,解决党内的思想问题,那是错误的。过去我们党犯过这个错误。 ——摘自刘少奇:《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1957年4月) 请回答: (1)简要评析材料1的基本内容。 (2)阅读材料2,怎样理解“人民”这个范畴 (3)结合材料1和材料3,论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政策及其意义。 (4)阅读以上材料,分析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党对不同性质矛盾的基本态度。
[简答题]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
1999年秋天,英国广播公司(BBC)用几周时间在国际互联网上评选“千年伟人”活动,评选结果是马克思排在第一位,排在第二位的是世界最有影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后来路透社又邀请政界、商界和学术领域的名人评选“千年伟人”,对39名候选人的投票比较平均,爱因斯坦仅以一分的优势领先于马克思。说明马克思是当之无愧的“千年伟人”。
从1995年到1998年,千人以上的马克思主义国际学术会议开过四次。2000年世纪之交,法国“马克思园地”协会在巴黎举办规模盛大的、题为“全球化与人类解放”的马克思主义国际学术研讨会,同时,在纽约还举行了2400人参加的“世界社会主义者大会”。世界其他地区也举办了类似的活动。法国《世界报》用“回归马克思”的题目来形容并点评这种热潮。法国《人道报》在报道1998年巴黎国际大会时有这样的文字:从纽约到东京,从圣保罗到耶路撒冷,从新德里到伦敦,到处都奏响了《共产党宣言》的乐章,而这次会议将“再次让历史沸腾起来”,“《宣言》对2l世纪仍将发生重要影响”。
          ——靳辉明:《千年伟人马克思》,《参考信息》,2002年4月30日
材料2
马克思并非高官政要,也并非亿万富翁,他一生穷困,连爱子夭折都无钱安葬。就是这样一个人,他逝世时惊动了整个欧洲,不少报刊发表评论和文章对他表示敬意,不少工人组织对他表示哀悼。在相隔一个多世纪之后的今天,在英国,马克思名列公选的千年伟人之首。在人类历史上为穷人说话表示哀怜的思想家并不少,唯有马克思不是用怜悯,不是用眼泪,不是用同情的抚慰,而是真正用科学理论揭示他们的处境和获得自身解放的途径。马克思是用真理征服世界,用真理改造世界的。这个真理就是他创立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创立的,为什么至今仍然具有生命力根本原因在于,它所研究的主题是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问题,它所研究的对象是作为社会形态的资本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的某一阶段。因此,它的结论是关于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和无产阶级解放的具有规律性的结论。正因为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的首要要求,所以它不是停留在资本主义的表层,不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现象的描述,而是着力于把握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