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3-11-12 07:55:59

[单项选择]“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是《少年中国说》中的名句,请问《少年中国说》的作者是()。
A. 康有为
B. 梁启超
C. 严复
D. 毛泽东

更多"“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的相关试题:

[单项选择]18世纪末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实行“自由经营、自由贸易、自由竞争”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与之相适应的历史现象是______。
A. 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出现
B. 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C. 垄断组织的形成
D.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
[单项选择]公共意识是独立自由的个体所具有的一种整体意识或整体观念。公共意识一方面是个体自由的体现,另一方面是对于一个超越个体自身以外的共同整体的体现。 根据以上定义,下列属于公共意识的是______。
A. 期望公民必须变得无私并在行为上完全利他
B. 公民顾及私利的同时,追求公共目标和利益
C. 现代社会所张扬的一种精神气质和公共精神
D. 把自己认定为一个与他人联系在一起的集合休
[单项选择]保护思想自由的人争论说,思想自由是智力进步的前提条件。因为思想自由允许思考者追求自己的想法,而不管这些想法会冒犯谁,以及会把他们引到什么方向。然而,一个人必须挖掘出与某些想法相关的充分联系,才能促进智力进步,为此,思考者需要思考法则。所以,关于思想自由的论证是不成立的。
以下哪项陈述,能够符合逻辑地得出上文的结论
A. 在那些保护思想自由的社会里,思考者总是缺乏思考法则。
B. 思考者把他的思想路线局限于某一正统思想,这会阻碍他们的智力进步。
C. 思想自由能够引发创造力,而创造力能够帮助发现真理。
D. 没有思考法则,思考者就不能拥有思想自由。
E. 思想自由和思考法则之间存在着一定联系。
[简答题]材料分析题
材料1
资本主义曾经一只手挥舞《国富论》,一只脚耀武扬威地践踏在对手社会主义的尸体上,欢迎新千年的到来;然而几乎在新旧世纪尚未交替时,这种胜利就开始显得得不偿失。事实上,我们也许还发现资本主义世界在依依不舍地回头顾盼它曾经竭力压制的社会主义事业。毕竟社会主义一心想的是消灭剥夺、而不是消灭有产阶级。它的武器是大罢工和群众斗争,而不是炭疽和卑鄙的核炸弹。它的目标是要人们生活富足,而不是要他们从饱受战争创伤的城市沙漠中寻觅稀有的食物。社会主义是我们通过改变恐怖主义的滋生环境将其消灭的最后机会。
摘自英国《卫报》2002年5月18日文章《历史笑到最后》
材料2
无论是左派、右派还是中间派,谈起布什政府外交政策的根本性调整,所有政治流派的观察家都提出了相同的看法。布什上台后,尤其是“9·11”事件以来,美国处理全球事务的方式逐渐背离了二战后的多边主义,转而理直气壮地奉行单边主义.然而单边主义这个词还不足以表达美国在世界范围内崭新的权势。政治学家们称当前时代为美国霸权时代。美国不仅仅是一个超级大国,而且是全球的霸主。还有一些人,尤其是欧洲人的说法更为直率,他们称美国是一个帝国,
摘自美国《外交政策聚集》2002年7月2日文章《走单边主义道路是自拆台脚》
材料3
这种以剥削和奴役为特点的世界体系是在1492年10月12日欧洲人入侵西半球时建立起来的,大西洋资产阶级企图使其永恒存在的努力令人深感不安。西方世界轻而易举地就在巴拿马、伊拉克、科索沃和阿富汗连续取得军事胜利,恢复了19世纪古典帝国主义阶段的行事方式:将政治上的最后通牒和军事打击并用作为外交政策的基本工具。苏联的存在还曾经遏制过这一传统工具在社会主义国家和某些第三世界国家的应用,但现在苏联已经消亡了,整个人类又成为小布什帝国主义逻辑的牺牲品。
摘自西班牙《起义报》2002年8月1日文章《21世纪的社会主义》
材料4
波兰实行经济私有化已经13年了,从那时起,所有原来的国有企业都落入私人之手。对经济私有化的结果波兰人怎么着 在“你对经济私有化持肯定态度还是否定态度”的问题上,87%的波兰人回答是:“否定”。《选举日报》最后得出了一个沉重的结论:在国家经济重组13年之后,有75%的波兰
[简答题]进步
[简答题]

材料分析题
材料1
资本主义曾经一只手挥舞《国富论》,一只脚耀武扬威地践踏在对手社会主义的尸体上,欢迎新千年的到来;然而几乎在新旧世纪尚未交替时,这种胜利就开始显得得不偿失。事实上,我们也许还发现资本主义世界在依依不舍地回头顾盼它曾经竭力压制的社会主义事业。毕竟社会主义一心想的是消灭剥夺、而不是消灭有产阶级。它的武器是大罢工和群众斗争,而不是炭疽和卑鄙的核炸弹。它的目标是要人们生活富足,而不是要他们从饱受战争创伤的城市沙漠中寻觅稀有的食物。社会主义是我们通过改变恐怖主义的滋生环境将其消灭的最后机会。
摘自英国《卫报》2002年5月18日文章《历史笑到最后》
材料2
无论是左派、右派还是中间派,谈起布什政府外交政策的根本性调整,所有政治流派的观察家都提出了相同的看法。布什上台后,尤其是“9·11”事件以来,美国处理全球事务的方式逐渐背离了二战后的多边主义,转而理直气壮地奉行单边主义.然而单边主义这个词还不足以表达美国在世界范围内崭新的权势。政治学家们称当前时代为美国霸权时代。美国不仅仅是一个超级大国,而且是全球的霸主。还有一些人,尤其是欧洲人的说法更为直率,他们称美国是一个帝国,
摘自美国《外交政策聚集》2002年7月2日文章《走单边主义道路是自拆台脚》
材料3
这种以剥削和奴役为特点的世界体系是在1492年10月12日欧洲人入侵西半球时建立起来的,大西洋资产阶级企图使其永恒存在的努力令人深感不安。西方世界轻而易举地就在巴拿马、伊拉克、科索沃和阿富汗连续取得军事胜利,恢复了19世纪古典帝国主义阶段的行事方式:将政治上的最后通牒和军事打击并用作为外交政策的基本工具。苏联的存在还曾经遏制过这一传统工具在社会主义国家和某些第三世界国家的应用,但现在苏联已经消亡了,整个人类又成为小布什帝国主义逻辑的牺牲品。
摘自西班牙《起义报》2002年8月1日文章《21世纪的社会主义》
材料4
波兰实行经济私有化已经13年了,从那时起,所有原来的国有企业都落入私人之手。对经济私有化的结果波兰人怎么着在“你对经济私有化持肯定态度还是否定态度”的问题上,87%的波兰人回答是:“否定&

[简答题]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就整个来说,没有一个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的中国,不可能发展工业。……没有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不可能建设真正规模的工业。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一百零五年的历史,特别是国民党当政以来的十八年的历史,清楚地把这个要点告诉了中国人民。一个不是贫弱的而是富强的中国,是和一个不是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而是独立的,不是半封建的而是自由的、民主的,不分裂的而是统一的中国相连接的。在一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分裂的中国里,要想发展工业,建设国防,福利人民,求得国家的富强,多少年来多少人做过这种梦,但是一概幻灭了。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材料二 在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条件获得之后,中国人民及其政府必须采取切实的步骤,在若干年内逐步建立重工业和轻工业,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如无巩固的经济作它的基础,如无进步的比现实发达得多的农业,如无大规模的在全国经济比重上占极大优势的工业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交通、贸易、金融等事业作它的基础是不能巩固的。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材料三 “周恩来同志曾经说过,西柏坡是我们党进入北京、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在这里指挥了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1949年3月5日到13日,我们党在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这是我们党在中国革命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
——胡锦涛同志2002年12月6日在西柏坡的讲话

回答:
材料一中,揭示了中国近代社会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概括起来是哪两个方面?请以史实说明为什么“多少年来多少人做过这种梦,但是一概幻灭了?”
[单项选择]人类学家宣称,仅当独立性代替依赖性,也即仅当局外人的强行介入被局内人的首创精神取代时,文化才能进步。换句话说,只有本族文化的人才能推动本族文化的进步。非本族文化的人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建议,但是他们的见解的任何强行介人都会对这个文化的独立性和进步造成威胁。如果一个人把单个的学校看作是独立的文化,那么教育的进步的关键很明显就是:
下面哪一项能够最好地完成上面的短文( )
A. 单个学校必须不依赖于外部的强行介入。
B. 根据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的首创性,有些学校需要比其他学校有更大的独立性。
C. 必须防止局外人参加学校为进步而进行的尝试。
D. 一个学校的独立性越强,它在教育上取得的进步就越大。
[单项选择]“才智之民多则国强,才智之民少则国弱”,是( )的观点
A. 康有为
B. 梁启超
C. 严复
D. 郑观应
[简答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
——恩格斯:《反杜林论》

材料2
“自由是必然的认识和世界的改造”——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命题。
——毛泽东:《自由是必然的认识和世界的改造》

材料3
萨特认为,自由是人的存在方式,“人是绝对自由的,人就是自由。”霍尔巴赫认为,“人的任何行为举止都是不自由的”,自由是“一种纯粹的幻想”。“人在他生存的每一瞬间,都是在必然性掌握之中的一个被动的工具”,“人在他的一生中没有一刻是自由的”,只能服从必然性和“定命”的摆布。
请回答:
(1)结合材料1、2,说明自由和必然的关系。
(2)依据材料l、2,评述材料3中萨特和霍尔巴赫的自由观。
[名词解释]法官独立
[简答题]独立需求
[名词解释]独立派
[简答题]独立机构
[简答题]独立董事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