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招录类考试 > 党政公务员考试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3-10-22 20:43:59

[单项选择]古阳关位于敦煌城西75公里的古董滩上,三面沙丘,沙梁环抱。它与玉门关遥相呼应,像两颗明珠镶嵌在一段汉长城的两端,因在玉门关以南,故名阳关。阳关这样的边塞之地之所以闻名遐迩,并不起始于王维的那首《渭城曲》,而是因为它自汉魏以来就是通往西域诸国最西边防上的重要关隘,是古丝绸之路南道的必经之口。
下列不属于古阳关闻名遐迩原因的一项是()。
A. 古阳关是通往西域边防的重要关隘
B. 王维《渭城曲》诗中对古阳关的咏叹
C. 古阳关与玉门关遥相呼应,像两颗明珠镶嵌在一段汉长城的两端,因在玉门关以南,故名阳关
D. 古阳关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关口

更多"古阳关位于敦煌城西75公里的古董滩上,三面沙丘,沙梁环抱。它与玉门关遥"的相关试题:

[单项选择]

古阳关位于敦煌城西75公里的古董滩上,三面沙丘,沙梁环抱。它与玉门关遥相呼应,像两颗明珠镶嵌在一段汉长城的两端,因在玉门关以南,故名阳关。阳关这样的边塞之地之所以闻名遐迩,并不起始于王维的那首《渭城曲》,而是因为它自汉魏以来就是通往西域诸国最西边防上的重要关隘,是古丝绸之路南道的必经关口。
下列不属于古阳关闻名遐迩原因的一项是()。


A. 古阳关是通往西域边防的重要关隘。
B. 王维《渭城曲》诗中对古阳关的咏叹。
C. 古阳关与玉门关遥相呼应,像两颗明珠镶嵌在一段汉长城的两端,因在玉门关以南,故名阳关。
D. 古阳关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关口。
[填空题]说起丝绸之路,人们自然会想起许多年前开辟这条道路的西汉外交家张骞。
西汉时,甘肃玉门关以西很大一块地区叫“西域”,那里有大大小小几十个国家。那时候,中国北部的一个古老民族匈奴十分强盛,它征服了西域,并不断侵犯西汉领土。为了解除匈奴对西汉的威胁,西汉皇帝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联络一个叫大月氏的国家,东西两面夹攻匈奴。
公元前138年,张骞带着100多人从长安出发,到西域去。没想到途中被匈奴捉住,扣留了10年。当张骞等人逃出来,到了大月氏的时候,大月氏已经迁移到西边更远的地方了,不想攻打匈奴了。张骞只好回到长安。回来时只剩下了两个人。张骞虽然没有达到出使西域的目的,但是了解了很多西域的地理、物产和人民生活情况,并把这些情况报告了汉武帝。
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这次,他带着300多人,访问了西域的很多地方,并给西域带去了丝绸、漆器等,同时也把西域的葡萄、石榴、胡桃、胡萝卜种子带回长安。大月氏等国家也派使者访问长安。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增强了汉朝与西域人民的了解和友谊。
张骞出使西域以后,中国和西方各国的商人、牧民、僧人、旅行家开始不停地行走在丝绸之路上。
元代初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中国走的也是这条古道。马可·波罗在中国17年,写了一本有名的书《马可·波罗游记》。
在汉以后的一千多年时间里,丝绸之路一直是中国和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中国的物产不断传入西方,西方的物产也不断传入中国,中国和西域各国在天文、历法、数学、医学、音乐、舞蹈方面也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丝绸之路为中国和西方一些国家古代文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开通丝绸之路的人是谁?
[简答题] 阅读《从军行》,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概述本诗的主题思想。
[简答题]阅读《从军行》,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概述本诗的主题思想。
[简答题]

阅读《从军行》(其四),然后回答题。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概述本诗的主题思想。
[简答题]简述敦煌遗书中变文的内容。
[单项选择]百会位于
A.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3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
B.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
C.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4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
D.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目外眦尖连线的中点处
E.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4寸,或两目外眦连线的中点处
[单项选择]三尖瓣位于
A. 右心房出口
B. 左心房出口
C. 右心室出口
D. 左心室出口
E. 右心房入口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