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培训考试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3-10-15 15:14:39

[简答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并运用教育教学的民主化、学生观、教学评价观等理论论述当前我国教学评价的改革问题。
某些地区的教育仍然是以应试为主,在教学评价中仍然单纯地以分数决定学生的优劣、以升学率决定教师教学的成败。注重对学生分层、分等,学生为分数而学,学生的个性和自由发展受到压抑。注重对学校、教师的评价,忽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分数和升学率俨然成为某些教学与行政部门评价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

更多"阅读下面的材料,并运用教育教学的民主化、学生观、教学评价观等理论论述当"的相关试题:

[简答题]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论说文。 一位母亲非常重视儿子的前途,每天苦口婆心地教育儿子要努力读书,要有礼貌,要讲信用,要忠于国家……而父亲白天忙于工作,晚上回来又常常看书。爱子心切的母亲终于忍不住说:“你别只顾你的公事和看书,你也该好好地管教管教你的儿子啊!” 父亲意味深长地说:“我时时刻刻都在教育儿子啊!” 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立意自定,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少于800字。
[简答题]请认真阅读材料,并运用教育学原理的相关知识加以分析。
一名初中学生向语文老师报告说,她新买的新华字典不见了,而她曾在这本字典的背面写了个“玉”字。老师问明情况后,让这名学生先不要张扬,老师帮她找一找。老师来到教室说,前两天老师布置让每位同学都买一本字典,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字典拿出来让老师检查一下。检查中,老师发现一名学生的字典后面写了个“璧”字,而这显然是在原来的“玉”字上面改的。老师当时迟疑了一下,这名女生顿时满面通红。但老师并没有表现什么,而是继续检查其他学生的字典。后来老师了解到这名女生品德很好,但家境贫寒,母亲抱病卧床。因为还要给母亲买药,一本11块钱的字典对她来说很难买得起,而老师当时要求每个同学必须买一本字典。了解这些情况后,老师自己花钱买了一本字典,并在最后一页精心地摹下了一个“玉”字。然后,老师当着全班同学宣布说,某某同学的字典找到了,是其他班的同学捡到的。数年后,学生们毕业了,有一天这位老师收到一封信,里面夹着11元钱。在信里,这名学生向老师承认了错误,并衷心感谢老师对她的爱护。
[简答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欧姆定律”的内容标准为: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
材料二:某版本初中物理教材“探究电流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器材:定值电阻若干,电流表,电压表,电池组(或干电池),单刀开关,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三年级学生,已学过电压、电流和电阻的知识,根据完成下列问题:

简述欧姆定律。
[简答题]阅读下列三段初中化学教学中有关“燃烧和灭火”的材料。
材料一:《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内容标准”:
“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的条件及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
材料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使用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的目录(略)。
材料三:某教师设计的“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材料。
教学过程:
引言:同学们,说到燃烧你会立刻联想到什么?(答:火)那么火给我们的生活都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放映录像)
师:同学们,看了这一段录像你有什么样的感想?请发表你的看法。
(学生发表看法,注意鼓励学生)
师:既然燃烧对我们的生活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就来好好探究一下有关燃烧与灭火的问题,以便更好地利用燃烧产生的火为我们人类服务。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很多燃烧的场面,你发现通常的燃烧一般有什么特点?
生:发光、放热等。
师:燃烧一般是可燃物跟什么物质的反应?
生:氧气。
师:对,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怎么样才能让燃烧顺利地进行?燃烧到底需要哪些条件呢?我们不妨先从下面的问题入手:
1.所有的物质都能烧烧吗?
给出一些物质,选择可以燃烧的:
木条、蜡烛、小煤块、小石子、纸张、酒精、玻璃、棉布。
2.能燃烧的物质在什么条件下都可以燃烧吗?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试确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2)试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3)对本节课进行学习评价设计。
[简答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论说文。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所有儿童都成为幸福的人。幸福是现代教育的终极价值,“有灵魂的教育”不仅要将孩子培养成为有用之人,而且应教他们追求幸福,将他们培育成幸福之人。 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自定立意,自拟题目,不少于1000 字。
[多项选择](六)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138~140题。
材料一:2007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在总结2006年工作时指出:加大“三农”工作力度,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支出3397亿元.比上一年增加422亿元。在全国范围内取消了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终结了延续2600多年农民种田交税的历史。继续增加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实施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政策,继续对重点地区的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政策,增加对财政困难县乡和产粮大县的转移支付。
                           ——摘自《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2007年3月5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材料二:2007年农业和农村T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巩固、完善、加强支农惠农政策,切实加大农业投入,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农村公共服务,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更加和谐,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的好形势。
                           ——摘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三农”问题包括( )。
A. 农民问题
B. 农业问题
C. 农村问题
D. 农田问题
[多项选择](四)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131~133题。
材料1:2007年上半年,猪肉价格上涨较快。温家宝总理2007年5月26日到陕西调研时强调指出,生猪生产和市场供应事关群众生活,影响全局,不能掉以轻心。7月25日,国务院召开第186次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国务院关于促进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7月26日胡锦涛总书记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中央和地方都要加大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关系长远发展的投入,让经济发展成果更多体现到改善民生上。
材料2:农业部部长孙政才在农业部召开全国生猪生产厅局长座谈会上表示,2008年是恢复发展生猪生产的关键之年,力争猪肉产量比2007年有所增长,达到5300万吨,确保生猪市场供应不脱销、不断档,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政府针对猪肉价格上涨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表明( )。
A. 政府重视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B. 政府积极履行其职能,着力建设服务性政府
C. 政府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D. 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
[多项选择](五)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134~137题。
材料一:2007年以来,我国的消费品价格呈现出较快上涨的趋势,前10个月累计,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4.4%,8至10月份分别上涨了6.5%、6.2%和6.5%,其中食品类及居住类价格上涨较多。尽管当前我国的核心CPI(即CPI数据中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部分)上涨并不高,但由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恩格尔系数较高(2006年我国农村恩格尔系数为43%),因此近期物价的上涨对低收入阶层和困难群众的生活影响较大。除了CPI上涨较快之外.当前我国股市和楼市等资产市场价格也在高位上运行,2008年10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了9.5%。
材料二:典型的通货膨胀,应该是非食品价格在加速全面上涨,同时,经济增长越快的地区通胀率越高。而目前我国的此轮物价上涨的根本动力来自于食品价格的剧烈变动,同时,经济增长快的区域,物价增长较慢,相反,经济增长慢的区域,物价涨幅较大。
此外,我国此轮价格上涨也包含着价格结构的合理调整,也就是此轮物价上涨是由于农产品和其他资源、要素价格的合理回归(或市场矫正)而引起的。这与货币供应量发行过多而引起的货币贬值过程明显不同。
2007年经济增长率和物价上涨率均创本轮经济周期以来的新高,正因如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两防”目标,即防止经济出现全面过热及防止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
导致物价上涨的原因有( )。
A. 国际市场价格的带动
B. 供求结构失衡
C. 国内投资过热
D. 美元贬值诱发全球性通货膨胀,加大我国输入型通胀压力
[多项选择](三)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127~130题。
A. 将信息公开变为政府的法定义务
B. 是反腐倡廉的重要举措
C. 推动各地政府进一步向民主型、开放型、服务型转型
D. 对公民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的保障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 支付完成
  • 取消支付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
材料一: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县发生特大地震。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现场指挥抢险抗震工作。胡锦涛在抗震现场指出:抢救人民群众生命是首要任务,必须作为当前抗震救灾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要争分夺秒地搜救被困群众。只要有一线希望,只要有一点生还可能,我们就要作出百倍努力。
材料二:5月24日,第二次赶赴灾区的温家宝在映秀镇的废墟上主持了一次记者招待会,他说:“这次救灾采取了开放的方针。”开放,也正是这一次救灾中的进步。从灾后中央电视台24小时滚动播报.到数不清的记者深入灾区采访,每天印刷媒体和网络媒体提供信息的广泛流通,再到每天固定的记者招待会,这是信息的开放;而面对自发组织前往灾区参与救援的志愿者和民间组织,政府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容纳和善意,这是对民间力量的开放;允许多支国际救援队直接到达救灾现场,这是对国际的开放。另外,审计组进驻红十字基金会,直接对红基会5·12地震救灾捐赠款物的接受和拨付过程开展实时监督,并负责后期的审计工作。这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5月1日起正式实施以后,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一次典型表现,得到了民众的高度评价。
材料三:汶川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立即投入应急处理,下面的一系列数字就是最好的证明:地震发生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即于当天16时40分搭乘专机赶赴四川震区,20时30分左右抵达都江堰市,成立了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设立8个抗震救灾工作组;19时50分左右,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和国家地震灾害现场T作队从北京飞赴汶川灾区;24时左右,近2万名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到达灾区开展救援工作。在黄金救援72小时中,温家宝总理辗转重灾区视察灾情:涉及海军陆战队、空降兵等20余个兵种的10余万人投入抗震救灾……国家领导、武警和消防官兵、公安干警、各兵种部队、各救援队、医疗队等,均在第一时间到达地震灾区,快速及时的行动使无数受灾群众得以脱险,也使中国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