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培训考试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4-04-10 07:11:05

[简答题]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认清国情,是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近代中国,已经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基本的国情。中国共产党要在这样一个落后的东方大国里领导人民革命并取得胜利,就必须认清这一基本国情,深入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和时代特征。 ——摘自高教社2007年版《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教材 材料2 “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一摘自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1938年11月) 材料3 “马克思、列宁从来没有说过农村包围城市,这个原理在当时世界上还是没有的。但是毛泽东同志根据中国的具体条件指明了革命的具体道路。”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26页 请结合材料回答: (1)毛泽东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问题上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2)请阐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和基本内容。 (3)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更多"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认清国情,是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的相关试题:

[简答题]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认清国情,是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近代中国,已经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基本的国情。中国共产党要在这样一个落后的东方大国里领导人民革命并取得胜利,就必须认清这一基本国情,深入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和时代特征。
——摘自高教社2007年版《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教材
材料2
“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一摘自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1938年11月)
材料3
“马克思、列宁从来没有说过农村包围城市,这个原理在当时世界上还是没有的。但是毛泽东同志根据中国的具体条件指明了革命的具体道路。”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26页
请结合材料回答:
(1)毛泽东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问题上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2)请阐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和基本内容。
(3)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单项选择]近代中国的国情和革命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是
A.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C. 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D. 无产阶级资本主义革命
[简答题]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 国内阶级矛盾已经基本解决,但是应该注意仍然存在的一部分反革命分子的活动。对于资产阶级分子和知识分子的旧思想和旧习惯的改造,要在巩固团结他们的方针下,继续进行长期的教育。人民内部的问题和党内问题的解决的方法,不是采用大民主而是采用小民主。要知道,在人民方面来说,历史上一切大的民主运动,都是用来反对阶级敌人的。 ——摘自毛泽东:《国家预算要保证重点建设又要照顾人民生活》(1956年11月) 材料2 为了正确地认识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这两类不同的矛盾应该首先弄清楚什么是人民,什么是敌人。人民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 ——摘自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2月) 材料3 当着这些矛盾表现在敌对阶级之间的时候,我们采取对抗的办法,打倒的办法,“一棍子打死”的办法。而当着今天这些问题表现在人民内部时,就要采取和风细雨的办法,小民主,小小民主的办法。采取粗暴的态度来解决人民内部的思想问题,解决党内的思想问题,那是错误的。过去我们党犯过这个错误。 ——摘自刘少奇:《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1957年4月) 请回答: (1)简要评析材料1的基本内容。 (2)阅读材料2,怎样理解“人民”这个范畴 (3)结合材料1和材料3,论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政策及其意义。 (4)阅读以上材料,分析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党对不同性质矛盾的基本态度。
[简答题]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
国内阶级矛盾已经基本解决,但是应该注意仍然存在的一部分反革命分子的活动。对于资产阶级分子和知识分子的旧思想和旧习惯的改造,要在巩固团结他们的方针下,继续进行长期的教育。人民内部的问题和党内问题的解决的方法,不是采用大民主而是采用小民主。要知道,在人民方面来说,历史上一切大的民主运动,都是用来反对阶级敌人的。
——摘自毛泽东:《国家预算要保证重点建设又要照顾人民生活》(1956年11月)
材料2
为了正确地认识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这两类不同的矛盾应该首先弄清楚什么是人民,什么是敌人。人民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
——摘自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2月)
材料3
当着这些矛盾表现在敌对阶级之间的时候,我们采取对抗的办法,打倒的办法,“一棍子打死”的办法。而当着今天这些问题表现在人民内部时,就要采取和风细雨的办法,小民主,小小民主的办法。采取粗暴的态度来解决人民内部的思想问题,解决党内的思想问题,那是错误的。过去我们党犯过这个错误。
——摘自刘少奇:《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1957年4月)
请回答:
(1)简要评析材料1的基本内容。
(2)阅读材料2,怎样理解“人民”这个范畴
(3)结合材料1和材料3,论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政策及其意义。
(4)阅读以上材料,分析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党对不同性质矛盾的基本态度。
[简答题]

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

下面是有关我国国情的部分材料,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而耕地只占世界耕地的7%。从1980年到1996年,粮食产量增长52.9%,但由于人口增长24%,人均粮食只增长23%,近几年每年净减少耕地面积在300万至500万亩左右。据有关部门测算,目前受水土流失危害的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1/3,过去10年沙化土地占国土面积的15.9%;由于过度采伐,现有森林覆盖面积占全国面积的13.4%;由于水资源短缺,部分城市缺水现象严重。在全国500个城市中,有300多个城市缺水,其中4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在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又存在着大量的使用浪费,而且对资源的再生利用又不重视,废钢铁和废有色金属回收利用率只有30%,大大低于经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
请回答: 综合材料说明我国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什么样的战略。
[简答题]下列是有关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关系的材料:
材料1
在普通形势之下,国民革命的胜利,自然是资产阶级的胜利……国民革命成功后,在普通形势之下,自然是资产阶级握得政权。
所以中国农民运动,必须国民革命完全成功,然后国内产业勃兴,然后普遍的农业资本化,然后农业的无产阶级发达集中起来,然后农村间才有真的共产的社会革命之需要。
——摘自陈独秀《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1923年12月1日)
材料2
现在阶段的中国革命的胜利,必然开辟出社会主义的前途,经过一定步骤和阶段,完成革命的转变。中国革命的特点之一,便是在现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中,已经含有和存在着一定的个别的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分;而且在国际的(苏联的存在,世界资本主义的空前经济危机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增长)与国内的(A.反帝国主义斗争;B.不仅与封建残余和军阀制度作残酷的斗争,而且要与中国资本家作残酷的斗争;……E.工业农业的深刻危机,需要采取趋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性质的办法等等)各种条件,都有利于促进革命的转变。
——摘自陈绍禹《为中共更加布尔塞维克化而斗争》(1931年2月)
材料3
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
这个革命的第一步、第一阶段,决不是也不能建立中国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要建立以无产阶级为首领的中国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社会,以完结其第一阶段。然后再使之发展到第二个阶段,以建立中国的社会主义社会。
——摘自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月)
请回答:
(1)阅读材料1,指出其错误性质及其危害性。
(2)阅读材料2,分析其错误及其原因。
(3)阅读材料3,说明中国革命两个阶段之间的辩证关系。
(4)比较材料1、2、3,并联系中国革命的实际,说明关于中国革命发展阶段理论的重要意义。
[简答题]下列是关于我国工业化的材料
材料1
“在革命胜利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材料2
“在这里所讲的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发展关系的问题”,“我国是一个大农业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发展工业必须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工业才有原料和市场,才有可能为建立强大的重工业积累较多的资金。”
材料3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请回答:
材料2所说的我国工业化道路的实质是什么
[简答题]下列是关于我国工业化的材料
材料1
在革命胜利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摘自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材料2
在这里所讲的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发展关系的问题”,“我国是一个大农业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发展工业必须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工业才有原料和市场,才有可能为建立强大的重工业积累较多的资金。
摘自1957年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材料3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摘自《十六大报告》(2002年11月)
请回答:
(1)材料2所说的我国工业化道路的实质是什么
(2)根据材料2、3,说明两者的历史关联。
(3)根据材料1、2、3,阐述中国共产党与我国社会主义:正业化、现代化的关系。
[简答题]

下列是有关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关系的材料:
材料1
在普通形势之下,国民革命的胜利,自然是资产阶级的胜利……国民革命成功后,在普通形势之下,自然是资产阶级握得政权。
所以中国农民运动,必须国民革命完全成功,然后国内产业勃兴,然后普遍的农业资本化,然后农业的无产阶级发达集中起来,然后农村间才有真的共产的社会革命之需要。
——摘自陈独秀《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1923年12月1日)
材料2
现在阶段的中国革命的胜利,必然开辟出社会主义的前途,经过一定步骤和阶段,完成革命的转变。中国革命的特点之一,便是在现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中,已经含有和存在着一定的个别的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分;而且在国际的(苏联的存在,世界资本主义的空前经济危机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增长)与国内的(A.反帝国主义斗争;B.不仅与封建残余和军阀制度作残酷的斗争,而且要与中国资本家作残酷的斗争;……E.工业农业的深刻危机,需要采取趋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性质的办法等等)各种条件,都有利于促进革命的转变。
——摘自陈绍禹《为中共更加布尔塞维克化而斗争》(1931年2月)
材料3
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
这个革命的第一步、第一阶段,决不是也不能建立中国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要建立以无产阶级为首领的中国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社会,以完结其第一阶段。然后再使之发展到第二个阶段,以建立中国的社会主义社会。
——摘自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月)
请回答:
(1)阅读材料1,指出其错误性质及其危害性。
(2)阅读材料2,分析其错误及其原因。
(3)阅读材料3,说明中国革命两个阶段之间的辩证关系。
(4)比较材料1、2、3,并联系中国

[简答题]

下列是有关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关系的材料:
材料1 在普通形势下,国民革命的胜利,自然是资产阶级的胜利,……革命成功后,在普通形势下,自然是资产阶级握得政权。
所以中国农民运动,必须国民革命完全成功,然后国内产业勃兴,然后普遍的农业资本化,然后农业的无产阶级发达集中起来,然后农村间才有真正的共产的社会革命之需要。
摘自陈独秀《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
材料2 现在阶段的中国革命的胜利,必然开辟出社会主义的前途,经过一定步骤和阶段,完成革命的转变。中国革命的特点之一,便是在现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中,已经含有和存在着一定的个别的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分;而且在国际的(苏联的存在,世界资本主义的空前经济危机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增长)与国内的(A.反帝国主义斗争;B.不仅与封建军阀残余和军阀制度作残酷的斗争,而且要与中国资本家作残酷的斗争;…… E.工业农业的深刻危机,需要采取趋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性质的办法等等)各种条件,都有利于促进革命的转变。
摘自陈绍禹《为中共更加布尔塞维克化而斗争》
材料3 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
这个革命的第一步、第一阶段,决不是也不能建立中国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要建立以无产阶级为首领的中国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社会,以完结其第一阶段。然后再使之发展到第二个阶段,以建立中国的社会主义社会。
摘自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请回答:
(1)阅读材料1,指出其错误性质及其危害性。
(2)阅读材料2;分析其错误及其原因。
(3)阅读材料3,说明中国革命两个阶段之间的辩证关系。
(4)比较材料1、2、3,并联系中国革命的实际,说明关于中国革命发展阶段理论的重要意义。


[简答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五四运动中形成了“一批倾向俄国、倾向社会主义的先进分子”.他们“渐知工人阶级势力比学生力量大了”,开始“实行和工人阶级接触而做工人运动了”。
——《中共党史资料选编》
材料二 五四时期提倡新生活成为当时进步青年的主张。当时妇女的面貌(服饰、发型等)变化较大,提倡个性解放主张男女平等和妇女参政。新式知识分子对传统家庭进行了批判,家庭婚姻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
——“五四”运动研究综述
材料三 杜威:五四运动是“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存在与力量的突出证明,如果还有什么地方的人对中国人爱国主义的力量的普及程度抱怀疑态度,那么这种证明就是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教训”。“(五四)新文化运动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打下了最为坚实的基础。”
材料三所说的“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具体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运动“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打下哪些“最为坚实的基础”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