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培训考试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4-03-19 22:57:25

[简答题]下面是一组有关我国市场体系的材料: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建立了比较成熟的商品市场,包括生产资料市场和消费品市场、服务市场,批发市场、专业市场与零售市场、集贸市场,仓储市场、连锁商店、超市与现代物流中心等。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从1978年的1558.6亿元增加到2001年的37595.2亿元,扣除物价因素,增长6.2倍。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开始告别商品短缺的窘境。生产要素市场发展也很快,资本市场从无到有,国有土地使用权开始按市场化运作,劳动力市场和技术市场更是发展迅猛。 据估计,我国股票市场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企业融资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还存在多种障碍。劳动力市场的前景更是广阔,光是农村就至少有1.5亿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 依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1)发达完善的市场体系意义何在现代市场体系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我国市场体系建设的重点是什么如何进一步加强市场体系建设

更多"下面是一组有关我国市场体系的材料: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建"的相关试题:

[简答题]

下面是一组有关我国市场体系的材料: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建立了比较成熟的商品市场,包括生产资料市场和消费品市场、服务市场,批发市场、专业市场与零售市场、集贸市场,仓储市场、连锁商店、超市与现代物流中心等。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从1978年的1558.6亿元增加到2001年的37595.2亿元,扣除物价因素,增长6.2倍。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开始告别商品短缺的窘境。生产要素市场发展也很快,资本市场从无到有,国有土地使用权开始按市场化运作,劳动力市场和技术市场更是发展迅猛。
据估计,我国股票市场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企业融资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还存在多种障碍。劳动力市场的前景更是广阔,光是农村就至少有1.5亿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
依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1)发达完善的市场体系意义何在现代市场体系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我国市场体系建设的重点是什么如何进一步加强市场体系建设


[判断题]我国《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国九条”)中提出了建立多层次股票市场体系的纲领性意见。
[简答题]下面是一组有关中国革命政权的材料: 材料1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谨向全世界与全中国的劳动群众宣布它要在全中国所实现的基本任务,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宪法大纲。 这些任务,在现在的苏维埃区域内,已经开始实现。但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认为这些任务的全部完成,只有在打倒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在全中国的统治,在全中国建立苏维埃共和国的统治之后。而且在那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宪法大纲才能具体化,而成为详细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宪法。中华苏维埃全国代表大会,号召全中国的工农劳动群众,在中央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的指导之下,为这些任务在全中国的实现而奋斗。 (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根本法(宪法)的任务,在于保证苏维埃区域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和达到它在全中国的胜利。这个专政的目的,是在消灭一切封建残余,赶走帝国主义列强在华的势力,统一中国,有系统地制止资本主义的发展,进行国家的经济建设,提高无产阶级的团结与觉悟程度,团结广大的贫农群众在它的周围,以转变到无产阶级专政。 (二)中华苏维埃政权所建立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苏维埃全部政权是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民众,所有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选派代表参与政权的管理。只有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 (三)中华苏维埃政权以消灭封建制度及彻底地改善农民生活为目的,颁布土地法,主张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贫农、中农,并以实现土地国有为目的。                 ——摘自《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31年11月7日通过) 材料2 为了进一步巩固边区,发展抗日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以达到坚持长期抗战增进人民福利之目的起见,中共陕甘宁边区中央局特于边区第二届参议会举行选举之际,根据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总理遗嘱及中共中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原则,向我边区二百万人民提出如下之纲领,如共产党当选为行政人员时,即将照此纲领坚决实施之。 (一)团结边区内部各社会阶级、各抗日党派,发挥一切人力、物力、财力、智力,为保卫边区、保卫西北、保卫中国、驱逐日本帝国主义而战。 (二)坚持与边区境外友党、友军及全体人民的团结,反对投降、分裂、倒退行为。 (三)本党
[简答题]下面是一组有关中国革命政权的材料:
材料1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谨向全世界与全中国的劳动群众宣布它要在全中国所实现的基本任务,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宪法大纲。
这些任务,在现在的苏维埃区域内,已经开始实现。但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认为这些任务的全部完成,只有在打倒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在全中国的统治,在全中国建立苏维埃共和国的统治之后。而且在那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宪法大纲才能具体化,而成为详细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宪法。中华苏维埃全国代表大会,号召全中国的工农劳动群众,在中央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的指导之下,为这些任务在全中国的实现而奋斗。
(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根本法(宪法)的任务,在于保证苏维埃区域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和达到它在全中国的胜利。这个专政的目的,是在消灭一切封建残余,赶走帝国主义列强在华的势力,统一中国,有系统地制止资本主义的发展,进行国家的经济建设,提高无产阶级的团结与觉悟程度,团结广大的贫农群众在它的周围,以转变到无产阶级专政。
(二)中华苏维埃政权所建立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苏维埃全部政权是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民众,所有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选派代表参与政权的管理。只有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
(三)中华苏维埃政权以消灭封建制度及彻底地改善农民生活为目的,颁布土地法,主张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贫农、中农,并以实现土地国有为目的。
                ——摘自《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31年11月7日通过)
材料2
为了进一步巩固边区,发展抗日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以达到坚持长期抗战增进人民福利之目的起见,中共陕甘宁边区中央局特于边区第二届参议会举行选举之际,根据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总理遗嘱及中共中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原则,向我边区二百万人民提出如下之纲领,如共产党当选为行政人员时,即将照此纲领坚决实施之。
(一)团结边区内部各社会阶级、各抗日党派,发挥一切人力、物力、财力、智力,为保卫边区、保卫西北、保卫中国、驱逐日本帝国主义而战。
(二)坚持与边区境外友党
[简答题]
(一)

下面是一组有关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内容的材料:
材料1: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套马车”。1997年我国经济增长8.8%,从拉动因素上看,投资约占2.2个百分点,消费约占4.9个百分点,净出口约占1.7个百分点。由于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1998年我国出口增长明显下降,1999年出口形势依然极为严峻。
材料2:我国12亿人口,9亿多在农村。1997年,9亿多农民消费水平还不及3亿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据有关专家分析,我国农民若要达到1995年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约需增加彩电1.6亿台、电冰箱1.4亿台、洗衣机17亿台,相当于我国目前彩电生产能力的2.8倍、电冰箱生产能力的7.2倍、洗衣机生产能力的6.8倍。
材料3:从1978年到198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提高到355元,年均实际增长15.1%,这是第一个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这期间,农村市场繁荣,购销两旺;从1985年到1991年,农民收入增长减缓,年均实际增长仅0.7%,这严重制约了农村市场的开发;从1992年到1996年,农民收入出现了第二个增长较快的时期,农村市场出现了新的繁荣;1997年以来,农民收入增长又出现了减缓,由此带来了农民购买欲望不高,农村市场疲软。
材料4:尽管近年来农业连续丰收,但农民收入增幅却反而下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再度扩大,因此,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由1996年的46.4%降到1997年43.3%。近年来国民经济中出现的工业品需求不旺、积压严重,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市场份额下降关系很大。
材料5:面对当前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进一步加强农业,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农民购买力,有利于扩大内需,保持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良好势头,增加我国在国际合作与竞争中的回旋余地。在充分利用国外市场的同时,努力开拓国内市场特别是农村市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
根据上面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和材料2各反映什么经济现象和观点它们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简答题]下面是一组有关我国产业结构状况的材料: 材料1 我国每亩耕地占有农机总动力只有0.16千瓦,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机播和机收面积均不超过20%……在现有耕地中,2/3是中低产田,目前改造的步伐仍然比较慢。 ——摘自(1997年1月11日)《经济日报》 目前中国农业的科技贡献率只有39%,发达国家则达到70%~80%。 ——摘自(1997年4月1日)《经济日报》 我国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1980年为21.4%,1985年为28.5%,1990年为 31.3%,1995年为31.1%。 ——摘自(1997年3月5日)《经济日报》 主要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美国1987年为68%,日本1993年为 57%,法国1993年为61%。部分发展中国家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印度1993年为41%,泰国1993年为51%,巴西1993年为52%。 ——摘自世界银行《1995年世界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5年版 材料2 1996年工业产销衔接水平虽然逐季提高,但全年产销率仍比正常水平低1~2个百分点;产品积压,资金拖欠未见缓解,年末产成品资金占用比年初增加750多亿元,应收账款净额增加1200多亿元,企业亏损比较严重,亏损面达到23%。 ——摘自《国家统计局关于199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目前,全国产成品库存积压5000多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8%左右。据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对94种主要工业品的统计,近2/3的产品生产能力闲置在20%以上,主要是一些轻工、农电产品以及部分机械、化工、纺织产品。 ——摘自(1997年4月14日)《经济日报》 1995年乡镇工业的增加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42%……但企业规模都小,总体是以轻型加工为主,它的增长速度比国有工业快得多。 ——摘自(1997年3月4日)《经济日报》 长期以来,企业是靠“涨价效益”维持生存的,现在市场竞争加剧了,价格不但不能上涨,还得下降……面对这种变化。企业很难立即找出相应对策。 ——摘自(1997年3月27日)《经济日报》 据统计,目前全国有23个省(区、市)生产洗衣机,29个省(区、市)生产电视机,23个省 (区、市)生产电冰箱。据统计,目前已将汽车工业列为支柱产业的省(区、市)就有22
[简答题]
认真阅读案例材料,并根据要求回答材料后的问题。
下面是一组有关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内容的材料:
材料一 2009年3月10日,菲律宾总统阿罗约夫人已正式签署共和国法案第9522号,也就是引发国际争议的海洋基线法案,将南沙群岛中的菲国索讨主权的岛屿视为所属岛屿。
材料二 中国驻菲大使馆3月11日下午发表声明称,中国大使馆对阿罗约签署“领海基线法”表示强烈反对和严正抗议,并再次重申,黄岩岛和南沙群岛历来都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这些岛屿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任何其它国家对黄岩岛和南沙群岛的岛屿提出领土主权要求,都是非法的,也是无效的。3月15日中国最大渔政船311号船抵达西沙群岛,将担负起南海专属经济区巡航等工作。
材料三 中国政府一贯主张以和平方式谈判解决国际争端。根据这一精神,中国已同一些邻国通过双边协商和谈判,公正、合理、友好地解决了领土边界问题。这一立场同样适用于南沙群岛。中国愿同有关国家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和现代海洋法,包括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和法律制度,通过和平谈判妥善解决有关南海争议。这已明确写入1997年中国一东盟非正式首脑会晤发表的《联合声明》中。中国政府还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愿意在争议解决前,同有关国家暂时搁置争议,开展合作。
材料四 2009年5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无视国际社会普遍反对,再次进行核试验,中国政府对此表示坚决反对。实现半岛无核化,反对核扩散,维护东北亚和平与稳定,是中国政府坚定不移的一贯立场。中方强烈要求朝方信守无核化承诺,停止可能导致局势进一步恶化的相关行动,重新回到六方会谈的轨道上来。维护东北亚地区的和平稳定,符合有关各方共同利益。中国政府呼吁有关各方冷静妥善应对,坚持通过协商和对话和平解决问题。中方将为此继续作出不懈努力。
结合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回答:
结合材料一、二,分析中国政府为什么要对菲律宾总统阿罗约签署“领海基线法”表示强烈反对和严正抗议并
[简答题]

下面是一组有关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的材料:
材料1
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套马车”。1997年我国经济增长8.8%,从拉动因素上看,投资约占2.2个百分点,消费约占4.9个百分点,净出口约占1.7个百分点。由于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1998年我国出口增长明显下降,1999年出口形势依然极为严峻。
——摘自(1999年1月13日)《经济日报》
材料2
我国12亿人口,9亿多在农村。1997年,9亿多农民的消费水平还不及3亿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据有关专家分析,我国农民若要达到1995年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约需增加彩电1.6亿台、电冰箱1.4亿台、洗衣机1.7亿台,相当于我国目前彩电生产能力的2.8倍、电冰箱生产能力的7.2倍、洗衣机生产能力的6.8倍。
——摘自1998年度《中国统计年鉴》
材料3
从1978年到198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提高到355元,年均实际增长15.1%,这是第一个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这期间,农村市场繁荣,购销两旺;从1985年到1991年,农民收入增长减缓,年均实际增长仅0.7%,这严重制约了农村市场的开发;从1992年到1996年,农民收入出现了第二个增长较快的时期,农村市场出现了新的繁荣;1997年以来,农民收入增长又出现了减缓,由此带来了农民购买欲望不高,农村市场疲软。
——摘自方向新《农民变迁论》
材料4
面对当前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进一步加强农业,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农民购买力,有利于扩大内需,保持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良好势头,增加我国在国际合作与竞争中的回旋余地。在充分利用国外市场的同时,努力开拓国内市场特别是农村市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
请回答:
(1)材料1和材料2各反映了什么样的经济现象和观点
(2)材料3反映了什么经济问题怎样解决
(3)联系材料1、2、3,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原理分析材料4。


[简答题]选做题Ⅰ
下面是一组有关人权方面的材料
材料1
1948年第3届联大通过了《世界人权宣言》,它是历史上第一个系统地提出尊重和保护基本人权具体内容的国际文书,为国际人权领域的理论和实践奠定了基础,但它不具有法律约束力。1950年,人权委员会向第5届联大提交了第一份人权公约草案,由于仅注意保护个人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没有包括《世界人权宣言》的全部内容,遭到苏联等许多国家强烈反对,基于此,1954年人权委员会向第9届联大提交了《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草案》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草案》,1966年第21届联大通过这两个公约。
材料2
1968年为纪念《世界人权宣言》20周年,在德黑兰召开了第一次国际人权会议。广大亚非拉国家通过了《德黑兰宣言》,第一次提出了人权及基本自由不容分割,“若不同时事有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则公民的政治权利决无实施之日.且人权实施方面长久进展之达成,亦有赖于健全有效之国内及国际社会经济及社会发展政策。”1997年12月16日第32届联大通过了《关于人权新概念的决议》,对该决议进行表决时,126个主要是发展中国家赞成,而11个西欧和北美发达国家投了弃权票。
材料3
1975年7月底在赫尔辛基召开了欧安会第三阶段会议,会议结束时签署了《赫尔辛基协议》,把人权问题纳入其中,主要针对苏联和东欧国家。1977年1月卡特在其就职演说中明确地提出“人权外交口号”,称“人权是美国对外政策的核心和灵魂”,公开支持萨哈罗夫在苏联发起的人权运动。1978年美国国务院开始出台年度国别人权报告,充当“国际人权法官”。
1981年12月9日第36届联大通过《不容干涉和干预别国内政宣言》,1996年第51届联大上不结盟国家和中国又提出“加强人权领域国际合作”的决议案,大会以112票通过,所有发达国家均投了反对票。
材料4
进入80年代后,由于经济全球化世界上贫富差距越来越大。1986年12月4日第41届联大通过了《发展权利宣言》,在表决时,多数西方国家投了弃权票,美国一家投了反对票。
材料5
在第54届联大上,阿尔及利亚总统布特弗利卡代表非洲国家的发言中说,国家主权是发展中国家的最后一道防线。第56届人权会议于2000年4月28日在
[简答题]下面是一组有关我国产业结构状况的材料:
材料1
我国每亩耕地占有农机总动力只有0.16千瓦,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机播和机收面积均不超过20%……在现有耕地中,2/3是中低产田,目前改造的步伐仍然比较慢。
——摘自(1997年1月11日)《经济日报》
目前中国农业的科技贡献率只有39%,发达国家则达到70%~80%。
——摘自(1997年4月1日)《经济日报》
我国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1980年为21.4%,1985年为28.5%,1990年为 31.3%,1995年为31.1%。
——摘自(1997年3月5日)《经济日报》
主要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美国1987年为68%,日本1993年为 57%,法国1993年为61%。部分发展中国家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印度1993年为41%,泰国1993年为51%,巴西1993年为52%。
——摘自世界银行《1995年世界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5年版
材料2
1996年工业产销衔接水平虽然逐季提高,但全年产销率仍比正常水平低1~2个百分点;产品积压,资金拖欠未见缓解,年末产成品资金占用比年初增加750多亿元,应收账款净额增加1200多亿元,企业亏损比较严重,亏损面达到23%。
——摘自《国家统计局关于199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目前,全国产成品库存积压5000多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8%左右。据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对94种主要工业品的统计,近2/3的产品生产能力闲置在20%以上,主要是一些轻工、农电产品以及部分机械、化工、纺织产品。
——摘自(1997年4月14日)《经济日报》
1995年乡镇工业的增加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42%……但企业规模都小,总体是以轻型加工为主,它的增长速度比国有工业快得多。
——摘自(1997年3月4日)《经济日报》
长期以来,企业是靠“涨价效益”维持生存的,现在市场竞争加剧了,价格不但不能上涨,还得下降……面对这种变化。企业很难立即找出相应对策。
——摘自(1997年3月27日)《经济日报》
据统计,目前全国有23个省(区、市)生产洗衣机,29个
[简答题]下面是一组有关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的材料:
材料1
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套马车”。1997年我国经济增长8.8%,从拉动因素上看,投资约占2.2个百分点,消费约占4.9个百分点,净出口约占1.7个百分点。由于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1998年我国出口增长明显下降,1999年出口形势依然极为严峻。
——摘自(1999年1月13日)《经济日报》
材料2
我国12亿人口,9亿多在农村。1997年,9亿多农民的消费水平还不及3亿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据有关专家分析,我国农民若要达到1995年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约需增加彩电 1.6亿台、电冰箱1.4亿台、洗衣机1.7亿台,相当于我国目前彩电生产能力的2.8倍、电冰箱生产能力的7.2倍、洗衣机生产能力的6.8倍。
——摘自1998年度《中国统计年鉴》
材料3
从1978年到198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提高到355元,年均实际增长15.1%,这是第一个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这期间,农村市场繁荣,购销两旺;从1985年到1991年,农民收入增长减缓,年均实际增长仅0.7%,这严重制约了农村市场的开发;从1992年到1996年,农民收入出现了第二个增长较快的时期,农村市场出现了新的繁荣;1997年以来,农民收入增长又出现了减缓,由此带来了农民购买欲望不高,农村市场疲软。
——摘自方向新《农民变迁论》
材料4
面对当前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进一步加强农业,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农民购买力,有利于扩大内需,保持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良好势头,增加我国在国际合作与竞争中的回旋余地。在充分利用国外市场的同时,努力开拓国内市场特别是农村市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
请回答:
(1)材料1和材料2各反映了什么样的经济现象和观点
(2)材料3反映了什么经济问题怎样解决
(3)联系材料1、2、3,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原理分析材料4。
[简答题]

下面是一组有关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材料:
材料1
我们对待小农的态度究竟是怎样的呢在我们夺得国家政权的那一天,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他们呢
第一,法国纲领的论点是完全正确的:我们预见到小农必然灭亡,但是我们无论如何不要以自己的干预去加速其灭亡。
第二,同样明显的是,当我们掌握了国家政权的时候,我们决不会用暴力去剥夺小农(不论有无报偿,都是一样),像我们将不得不如此对待大土地占有者那样。我们对于小农的任务,首先是把他们的私人生产和私人占有变为合作社的生产和占有,不是采用暴力,而是通过示范和为此提供社会帮助。当然,到那时候,我们将有足够的手段,向小农许诺,他们将得到现在就必须让他们明了的好处。
——摘自恩格斯《法德农民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498~499页
材料2
我们的党一旦掌握了国家政权,就应该干脆地剥夺大土地占有者,就像剥夺工厂主一样。这一剥夺是否要用赎买来实行,这大半不取决于我们,而取决于我们取得政权时的情况,尤其是也取决于大土地占有者先生们自己的态度。我们决不认为,赎买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容许的;马克思曾向我讲过(并且讲过好多次!)他的意见:假如我们能赎买下整个匪帮,那对于我们是最便宜不过。
——摘自恩格斯《法德农民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505页
材料3
在我国,既然国家政权操纵在工人阶级手中,既然全部生产资料又属于这个国家政权,我们要解决的任务的确就只剩下实现居民的合作化了。
我们许多做实际工作的人所估计不足的正是这一情况。在我国,人们还轻视合作社,还不了解:第一,在原则方面(生产资料所有权操在国家手中),第二,在采用尽可能使农民感到简便易行和容易接受的方法过渡到新制度方面,这种合作社具有多么重大的意义。
——摘自列宁《论合作制》,《列宁选集》第4卷,第767、768页
材料4
根据我国的经验,农民这种在生产上逐步联合起来的具体道路,就是经过简单的共同劳动的临时互助组和在共同劳动的基础上实行某些分工、分业,而有某些少量公共财产的常年互助组,到实行土地入股,统一经营,而有较多公共财产

[简答题]下面是一组有关非公有制经济的材料:
材料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个体私营等非公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已从1979年的不足1%增加到目前的超过1/3。特别是在一些一般性竞争领域,有的非公有制经济已经超过70%,上缴的税收已经占全部税收的43%,民间投资已经超过50%。
材料2:2003年底,中国城镇个体、私营企业就业人员8000多万人,占城镇就业总人数的1/3。民营经济创造了巨大的就业机会,近年来每年吸收就业人员多达1200万人~1500万人。另外,国有企业下岗人员中的65%是靠个体、私营经济实现再就业的,非国有乡镇企业还吸收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了中国城市化的发展。
材料3:私营经济已成为对外开放中的一支生力军。近年来私营企业外贸出口增长迅猛,大大高于全国外贸增长水平,也明显高于外资企业外贸增长速度。目前私营企业进出口总额已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10%左右。
材料4:2005年2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两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革,进入金融服务、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等领域。
请回答:
为什么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 支付完成
  • 取消支付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