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培训考试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4-05-21 19:17:28

[简答题]分析下列材料:
材料1
中国之资产阶级的发展,导源于帝国主义的侵入,亦就不得不成为帝国主义的对抗力。这些对抗力之中,劳动阶级固然因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种种特性而尚弱,现在只有民族主义的觉悟;然而资产阶级之弱更甚于劳动阶级。外国资本的侵略却正在日益加紧,自然而然促成反对帝国主义的联合战线。劳动阶级的革命运动之第一步,在中国现时经济状况之下,便表示于民族主义运动之中;然而资产阶级的民族主义运动,更非有劳动阶级的革命行动不能成功。
——摘自瞿秋白《中国资产阶级的发展》(1923年6月2日)
材料2
本人信仰共产主义,主张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惟目前的内外压迫,非一阶级之力所能推翻,主张用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以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买办、地主阶级(即与帝国主义、军阀有密切关系之中国大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右翼),实现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的联合统治,即革命民众的统治。
——摘自毛泽东《答少年中国学会改组委员会问》(1925年11月21日)
材料3
如果说,我们过去的政府是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府,那末,从现在起,应当改变为除了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外,还要加上一切其他阶级中愿意参加民族革命的分子。
——摘自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1935年12月27日)
材料4
所以,无论如何,中国无产阶级、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乃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基本势力。这些阶级,或者已经觉悟,或者正在觉悟起来,他们必然要成为中华民族共和国的国家构成和政权构成的基本部分,而无产阶级则是领导的力量。现在所要建立的中华民族共和国,只能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也就是真正革命的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共和国。
——摘自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月)
请回答:
(1)阅读材料1,给予简要的评价。
(2)比较材料1和材料2,简述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更多"分析下列材料: 材料1 中国之资产阶级的发展,导源于帝国主义的侵"的相关试题:

[简答题]

分析下列材料:
材料1
中国之资产阶级的发展,导源于帝国主义的侵入,亦就不得不成为帝国主义的对抗力。这些对抗力之中,劳动阶级固然因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种种特性而尚弱,现在只有民族主义的觉悟;然而资产阶级之弱更甚于劳动阶级。外国资本的侵略却正在日益加紧,自然而然促成反对帝国主义的联合战线。劳动阶级的革命运动之第一步,在中国现时经济状况之下,便表示于民族主义运动之中;然而资产阶级的民族主义运动,更非有劳动阶级的革命行动不能成功。
——摘自瞿秋白《中国资产阶级的发展》(1923年6月2日)
材料2
本人信仰共产主义,主张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惟目前的内外压迫,非一阶级之力所能推翻,主张用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以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买办、地主阶级(即与帝国主义、军阀有密切关系之中国大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右翼),实现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的联合统治,即革命民众的统治。
——摘自毛泽东《答少年中国学会改组委员会问》(1925年11月21日)
材料3
如果说,我们过去的政府是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府,那末,从现在起,应当改变为除了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外,还要加上一切其他阶级中愿意参加民族革命的分子。
——摘自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1935年12月27日)
材料4
所以,无论如何,中国无产阶级、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乃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基本势力。这些阶级,或者已经觉悟,或者正在觉悟起来,他们必然要成为中华民族共和国的国家构成和政权构成的基本部分,而无产阶级则是领导的力量。现在所要建立的中华民族共和国,只能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也就是真正革命的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共和国。
——摘自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月)
请回答:
(1)阅读材料1,给予简要的评价。
(2)比较材料1和材料2,简述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3

[简答题](3)如何理解材料3中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帝国主义压迫国家。惟一的出路是经过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请结合有关史实说明。
[多项选择]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19世纪末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显示出新的特征,其中直接对中国等东方国家产生影响的主要新特征有
A. 商品输出
B. 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
C. 最大资本主义列强把世界领土瓜分完毕
D. 银行资本的统治
[简答题]
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1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摘自中共十七大报告
材料2
党中央决定,从2008年9月开始,用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在全党分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部署。                         ——摘自人民日报社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部署》
请回答:
科学发展观形成体现的哲学依据。

[简答题]
结合所学知识和原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下列命题:
历史的发展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简答题]请分析材料中“发展是硬道理,生态是硬要求”这句话的含义。
要求:分析全面,条理清晰;350字左右。
[简答题]请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相关原理分析以下材料
材料1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部门负责人透露,即将于2006年全面出台的“十一五”规划,是我国首次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五年计划”变为“五年规划”。从计划到规划,一字之差,体现了国家从以往偏重于发展经济,转而向发挥政府服务职能、促进经济与社会均衡发展上侧重。以前的五年计划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重点产业上,告诉这个产业怎么办,变为“规划”以后,政府将更多地关注于公共服务、公益事业和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从“一五”到“十五”,我国注重的是产业发展,加强了农业基础地位、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综合国力得以增强。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地区间的发展产生了失衡,一些地方的生态环境被破坏,甚至还出现了由经济过热导致的能源、资源紧张,从而给经济和社会的长远发展带来压力。为此“十一五”规划提出,以人为本,注重社会经济均衡发展,兼顾中西部,重点发展长三角、京津冀、成渝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对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实施退耕还林、退人还林等措施,对于行业发展将制定专项规划。
摘自《人民日报》
材料2
为促进房地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5年3月17日起,调整商业银行自营性个人住房贷款政策。本次政策调整有利于从需求方对未来资金价格形成较合理的预期。将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纳入正常贷款利率管理,有利于商业银行加强风险管理,完善定价机制。超额准备金存款是金融机构存放在人民银行超出法定准备金的部分,主要用于支付清算、头寸调拨或作为资产运用的备用资金。下调超额准备金利率,有利于促进商业银行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流动性管理水平,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有利于理顺中央银行的利率关系,优化准备金存款利率结构,增强货币政策操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摘自新华网
材料3
回顾2004年,这是中国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重要一年,是国民经济发展极不寻常的一年,也是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新成就的一年。中央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措施,使我国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延长了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经济运行时至年终,从各方面数据看,今年中
[简答题](3)对比材料1与材料3,分析材料3的错误。
[简答题]联系材料1、2,分析当前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举措。
[简答题]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普遍交往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
[简答题](3)结合材料分析发展中日关系应当坚持哪些原则。
[简答题]依据给定资料,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根据给定材料,分析浙江省发展海洋经济具有哪些优势。
要求:分析准确,表述规范。不超过100字。
[简答题]结合材料分析对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的因素以及解决的出路。
[简答题](3)结合材料3分析正确理论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指导作用。
[简答题]

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
唯物主义历史观从下述原理出发:生产以及随生产而来的产品交换是一切社会制度的基础;在每个历史地出现的社会中,产品分配以及和它相伴随的社会之划分为阶级或等级,是由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以及怎样交换产品来决定的。所以,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到有关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到有关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在生产方法和交换形式中已经不知不觉地发生了变化,适合于早先的经济条件的社会制度已经不再同这些变化相适应了。同时这还说明,用来消除已经发现的弊病的手段,
也必然以或多或少发展了的形式存在于已经发生变化的生产关系本身中。
           ——摘自《反杜林论》
材料2
马克思说:“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生产力发挥出来之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的细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基本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材料3
人类的各个时期彼此借以区别的,仅仅是宗教的变迁。某一历史运动,只有在它深入人心的时候,才是根深蒂固的。心不是宗教的形式,因而宗教也不应当存在于心中;心是宗教的本质。
            ——摘自《西方哲学原著选读》
请回答: 材料1、2的基本观点是什么请说明二者的共同之处。
[判断题]建筑材料发展方向应逐渐由天然材料转变为人造材料。( )
[简答题]

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古人讲,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才成长的规律。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无不经过社会实践的力量和艰苦环境的考验。
              ——摘自2009年5月3日胡锦涛《在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时的讲话》
材料2
若我比别人瞭望得略为远些,那时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
——牛顿
请回答: 材料1反应了什么哲学原理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