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招录类考试 > 党政公务员考试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3-10-25 19:29:32

[单项选择]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化率以年均1%的速度增长,从1978年的17.9%上升至51.27%,城镇人口从1.72亿人增加到6.9亿人。尽管如此,与发达国家城镇化率78%相比,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按照城镇化率年增长1%的速度,我国的城镇化率真要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仍有30年左右的发展期。城镇化在统筹城乡发展,改变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人口转移,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助推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升级,加快生产要素流动和集聚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这段文字传递的主要信息是:
A. 我国城镇化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潜力巨大
B. 城镇化是推动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C. 改革开放以来是我国城镇化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D. 城镇化是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由之路

更多"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化率以年均1%的速度增"的相关试题:

[简答题]简要说明我国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的意义。
[简答题]材料1: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数以千万计的农民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土地被征用。他们在得到微薄的一次性征地补偿费用,并在较短的时间内用完之后,许多人成了“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的“三无”农民,导致了不少地方失地农民群体上访事件的频繁发生,给正常的党群关系和社会稳定带来了极大隐患。
材料5:失地农民多为纯农业户,个人综合素质较低。农民的个人综合素质较低,80%的文化程度为初中及初中以下;大部分没有一技之长,除了务农以外其他基本上不会。被征用土地的农民收入来源多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其他副业收入较低。失地农民的个人综合素质较低,全靠土地聊以为生,生老病死、子女读书结婚全靠土地。他们一旦没有了土地,就等于失去了生存的基础。
材料6:相关制度的缺失是失地农民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直接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征地及补偿过程中,现行制度并没有给予他们真正的自主权。一方面,现行征地制度将直接当事人——农民排斥在外:另一方面,现行征地补偿制度将失地农民排斥在了土地增值收益之外。首先,征地制度不合理,对被征地农民的补偿没有遵循等价交换原则保证失地农民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土地产权制度的缺陷可能造成地方政府行政寻租和腐败。再次,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一方面,形成于计划经济和城市化发展缓慢时期的土地征用制度未能预见到保障社会化的影响,在制度安排上没有设置对失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的安排;另一方面,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得农民被排斥在较健全的城市社会保障制度之外,而是把土地作为保障农民基本生活需要的主要手段。另外,还应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中的土地征收审批制度,并强化征收权过程中的监督,提高征地过程中的透明度,建立公开、公正、高效的征地程序和形式,健全公告、公示制度,加强对征地后的监督,建立畅通的农民上访渠道,完善责任追究制度。
材料7:土地征用后,农民原来的生活方式突然被打破,会感到茫然无助,此时各项应有的社会保障措施却滞后。首先是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原先日常生活中的自给部分必须从市场购买,加上原本就已沉重的子女教育支出、医疗费用支出使农民更感到手中的征地补偿费如此不堪敷用。其次是农民就业形势严峻,虽然政府或企业会按其义务给农民安置一份非农工作,但在目前激烈竞争的社会大潮下,农民受自身素质限制,难以适应企业需要,往往
[单项选择]改革开放加速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1978年我国城市数量为193个,1997年为668个,其中以中小城市的增长最为迅速。这主要是由于()。
A. 经济特区的设立
B. 乡镇企业的崛起与发展
C. 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D. 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判断题]我国在城镇化问题上的方针是加快城镇化的发展。 ( )
[单项选择]城镇化的进程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趋于一致的城镇化被称为()
A. 过度城镇化
B. 低度城镇化
C. 同步城镇化
D. 滞后城镇化
[多项选择]世界城镇化进程中的主要模式有
A. 北欧模式
B. 南美模式
C. 墨印模式
D. 欧美模式
E. 中国模式
[多项选择]摩天大搂、高速公路、小轿车和市场上品种繁多的家用电器,这一切都说明中国自 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深刻的变化。这是人们能够亲眼看见的变化。然而,在人们物质生活变化的背后,还有其他一些可能是具有更重要意义的变化。社会学家们发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的生活方式和观念也慢慢地发生了变化。社会学家们一直在关注这些变化,从家庭结构的演变到妇女社会地位的变化,从人们对婚姻的态度到消费观念的转变,还有收入水平的两极分化等,这些都成为社会学家们研究的课题。
[单项选择]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解决好人的问题是推进城镇化的关键,当前,我国实现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是()
A.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B. 使土地的城镇化先于人口的城镇化
C. 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
D. 实现“人的无差别发展”
[简答题]阅读“给定资料”,概括我国当前城镇化建设中文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对我国城镇化建设中文化保护的建议。
[要求] 问题概括准确,建议有针对性和可行性。不超过500字。
[单项选择]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以集中为主要特征的传统财政管理体制,作为分配领域的关键环节,率先成为改革开放的突破口。.1980年至1993年历经了三次大的改革。这三次体制改革可以概括为( )财政管理体制。
A. 收入分成型
B. 包干型
C. 收支挂钩型
D. 分税制型
[单项选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将农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人口从1978年的2.5亿减少到了去年年底的2610万,这一成就被世界银行认为“在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然而,这2610万是指那些每年人均收入低于625元的人。625元是1994年国家统计局统计出来的满足衣食住行等人类基本生存需求的最低收入水平。去年考虑通货膨胀后该标准为668元。另外,按照中国政府计算出的低收入人口贫困线827元统计,中国农村低收入人口约为6000万。这两类人口共8600多万人都是中国扶贫工作的对象。但如果按照国际通行的每日消费1美元的标准估算,世界银行估计我国的贫困人口达到2.12亿。
另外,目前中国扶贫工作出现的新特点也引起了各界的关注。这个特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随着中国财政扶贫资金投入的增加,中国消除贫困的速度反而明显放缓,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每年减少1370万人,到1990年代每年减少640多万人,而进入新世纪的前4年每年平均减少150万人;二是贫困群体的弱势地位更加明显,1990年代初贫困农民的收入上限与一般农民之比是1:2.4,而2004年该比例扩大到1:4.39。
世界银行估计我国的贫困人口总数与我国计算的贫困人口总数之差约为:
A. 1.20亿
B. 1.26亿
C. 1.30亿
D. 1.33亿
[单项选择]下列关于世界城镇化进程的表述,哪项是错误的()
A. 工业化带动城镇化是近代城市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特点
B. 从19世纪起城镇化进程在西方国家大范围展开
C. 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城市体系逐步形成
D. 当前"世界城市"的人口集聚主要依赖工业发展
[简答题]我国人口城镇化的特征是什么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