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培训考试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3-09-30 14:29:53

[简答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全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关注。人口增长过快、粮食短缺、能源和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全球问题”的出现,深刻地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的矛盾。“全球问题”不仅是个自然问题、科学技术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是一个涉及社会制度、社会管理组织以及各种社会认识和实践的复杂问题。
马克思认为,应当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这种物质变换。
材料2
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讲的是一个人与自然、人与它的对手的关系,对手就是那只老虎,那只老虎叫“饥渴”,最后那个少年逐渐意识到,老虎不是用来消灭的,而是用来相处的。在茫茫大海孤舟上,他必须和这只虎共存,而不是消灭这只虎,这样才能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一个人在海上漂流时很容易精神恍惚,即使是有水有食物,也会因精神崩溃而死。老虎是他的挑战,他与对手逐渐形成博弈相处,形成相对和谐相处的关系。
材料3
兔子的“生态学”。我们常说“兔子不吃窝边草”,并不是因为兔子很爱窝边草,也不是因兔子有环保意识,它要保持一种绿色的生活方式,而是因为,如果兔予吃了窝边草,就会暴露它的家园,它的生存基地。工业社会以来,我们人类的行为有时候连兔子都不如,总是在以利益最大化的思维,以最快的、最浅近的、最急迫的一种手段和思维方式获取我们的所得。所以我们真的要学一学兔子。
请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关原理分析说明:
为什么应当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如何解决“全球问题”?

更多"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在造福人类的同时,"的相关试题:

[简答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全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关注。人口增长过快、粮食短缺、能源和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全球问题”的出现,深刻地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的矛盾。“全球问题”不仅是个自然问题、科学技术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是一个涉及社会制度、社会管理组织以及各种社会认识和实践的复杂问题。
马克思认为,应当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这种物质变换。
材料2
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讲的是一个人与自然、人与它的对手的关系,对手就是那只老虎,那只老虎叫“饥渴”,最后那个少年逐渐意识到,老虎不是用来消灭的,而是用来相处的。在茫茫大海孤舟上,他必须和这只虎共存,而不是消灭这只虎,这样才能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一个人在海上漂流时很容易精神恍惚,即使是有水有食物,也会因精神崩溃而死。老虎是他的挑战,他与对手逐渐形成博弈相处,形成相对和谐相处的关系。
材料3
兔子的“生态学”。我们常说“兔子不吃窝边草”,并不是因为兔子很爱窝边草,也不是因兔子有环保意识,它要保持一种绿色的生活方式,而是因为,如果兔予吃了窝边草,就会暴露它的家园,它的生存基地。工业社会以来,我们人类的行为有时候连兔子都不如,总是在以利益最大化的思维,以最快的、最浅近的、最急迫的一种手段和思维方式获取我们的所得。所以我们真的要学一学兔子。
请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关原理分析说明:
为什么说“老虎不是用来消灭的,而是用来相处的”?
[简答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新特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材料2
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再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国对促转变的共识充分凝聚。
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即将过去的“十一五”,中国在奋力摆脱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也全面开启了一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变革。
“又快又好”,曾是全国各地多年追求的目标。而今,着眼于转变,我们不再单纯求“快”,而是强调“又好又快”。“十一五”期间,我国连续5年将当年国民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定为8%。虽然看起来没有变化,内涵却大不相同。其中的2009年确定的8%,关键是保增长。但在2009年已实现GDP增长9.1%的情况下仍确定2010年的目标是8%,则是侧重于不盲目追求高速度,把更多精力放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让“快”服从于“好”,全国各地积极调结构,促转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理念深入人心。
——摘编自《人民日报》
结合材料,说明我们为什么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简答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胡锦涛2012年11月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材料2
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成熟的社会主义的标志。关于用“法制”还是“法治”是经过再三斟酌的。虽然一字之差,但意义大不相同。
——温家宝同大学生谈法治:“法治天下”就是法比天大,《法制日报》,2009年12月4日

请回答:
结合已学知识说明“法治”与“法制”的区别。
[简答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在新形势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中国梦,必须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推进实践基础上的制度创新,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制度建设与创新至关重要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简答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今天的中心问题是一切为了抗日,一切经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切服从抗日。现在我们要用这样的原则去组织群众。……我们要拥护统一指挥。八路军也要统一受蒋指挥。我们不怕统一纪律、统一作战计划、统一经济,不过注意不要受到无谓的牺牲。红军的改编不仅名义改变,而且内容也改变了。……要使人家一到特区,便感觉特区是中华民国的组成部分。
                                摘自:王明《如何继续全国抗战与争取抗战胜利呢》
材料2
我们党的历史,从一九二一年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那个时候起,到现在,已经整整十八年了。十八年中,党经历了许多伟大的斗争。党员、党的干部、党的组织,在这些伟大斗争中,锻炼了自己。他们经历过伟大的革命胜利,也经历过严重的革命失败。同资产阶级建立过民族统一战线,又由于这种统一战线的破裂,同大资产阶级及其同盟者进行过严重的武装斗争。最近三年,则又处于同资产阶级建立民族统一战线的时期中。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道路,是在这样同中国资产阶级的复杂关联中走过的。这是一个历史的特点,殖民地半殖民地革命过程中的特点,而为任何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史中所没有的。
                                  摘自: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
材料3
我党要在民族统一战线的原则下,更加独立自主地去发动民众运动。除开深入与扩大我党的政治宣传外,必须坚决广泛地发动群众的经济斗争,使群众的经济斗争与抗日武装斗争联系起来。要加强反对右的危险倾向,这种倾向表现在因为惧怕同盟者不高兴,惧怕吓退同盟者,而停止与减弱领导群众的斗争,放弃领导群众改善经济生活的斗争,惧怕用八路军与党的名义公开去动员群众,模糊我党独立的政治面目。同时,必须反对左倾错误,这种错误表现在不顾统一战线的原则,提出过高的口号,在工作方式与斗争方式上不必要地去刺激同盟者等。目前,我们不要去依赖同盟者的帮助,而应独立自主地去领导群众与游击战争,但我们应尽可能取得同盟者更多的帮助。我们不要惧怕吓退同盟者而停止领导群众的斗争,但我们在工作方式与斗争方式上要尽可能不故意刺激与吓退同盟者。目前是要在统一战线的原则下更进一步地发展我党的独立自主,而不是绝对的独立自主。
      
[简答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民无信不立。”
——孔子

材料2
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地提出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材料3
2010年9月12日,北京一家体育彩票专卖店的业主为某彩民垫资购买了一张1024元的复式足球彩票,第二天他得知这张彩票中了533万元大奖,在第一时间给购买者打电话,并把中奖彩票交给买主。他成为又一位彩票销售“最诚信的业主”。
材料4
我国有一位留学德国的学生,以全优的成绩毕业,但在德国求职均遭拒绝,最后他才知道求职遭拒的原因是,他的社会信用卡上有乘地铁没有买票的纪录。
请同答:
如何理解诚实守信的含义
[简答题]

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
唯物主义历史观从下述原理出发:生产以及随生产而来的产品交换是一切社会制度的基础;在每个历史地出现的社会中,产品分配以及和它相伴随的社会之划分为阶级或等级,是由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以及怎样交换产品来决定的。所以,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到有关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到有关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在生产方法和交换形式中已经不知不觉地发生了变化,适合于早先的经济条件的社会制度已经不再同这些变化相适应了。同时这还说明,用来消除已经发现的弊病的手段,
也必然以或多或少发展了的形式存在于已经发生变化的生产关系本身中。
           ——摘自《反杜林论》
材料2
马克思说:“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生产力发挥出来之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的细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基本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材料3
人类的各个时期彼此借以区别的,仅仅是宗教的变迁。某一历史运动,只有在它深入人心的时候,才是根深蒂固的。心不是宗教的形式,因而宗教也不应当存在于心中;心是宗教的本质。
            ——摘自《西方哲学原著选读》
请回答: 材料1、2的基本观点是什么请说明二者的共同之处。
[简答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阿伦·凯(Alan Kay) (born May 17,1940),现代图形用户界面(GUI)之父,个人电脑领域最重要的先驱人物和技术大师之一,Smalltalk面向对象编程环境语言的发明人之一,也是面向对象编程思想的创始人之一,他还是笔记本电脑最早的构想者和现代Windows图形用户界面(GUI)的建筑师(architect)。近年来有一句话挺流行:“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不少人误以为此言出自尼葛洛庞帝之口,实际上,这句话是阿伦·凯的名言。
材料2
乔布斯任职期间,苹果公司成为美国最具价值的企业。他改变了这个世界,让我们的生活因现代科技充满了更多可能。乔布斯说:We’re here to put a dent in the universe.Otherwise why else even be here(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难道还有其他原因吗?)
材料3
黑格尔说:“对同一句格言,年轻人总不如饱经风霜的老年人所理解得广泛和深刻。”列宁说:“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是: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
请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关原理分析说明:
“对同一句格言,年轻人总不如饱经风霜的老年人所理解的广泛和深刻”。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