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招录类考试 > 党政公务员考试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3-12-08 03:12:30

[单项选择]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56~60题。
有关人士认为,“人类基因组草图”的测绘成功仅仅预示着一个新的开端,真正的研究工作还只刚刚起步。例如,“草图”中留下了许多空白需要填补,不少可能包含着重要的医学信息的空白又顽固地拒绝“泄露自己的秘密”。除了最先完成的22号染色体长臂中有3%被证明无法解读外,从那时以来完成的4号染色体也留有很多空白。此外,大约有10%的基因组由于其重复性而根本不可能测序。
据国外某些杂志报道,即使到2003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了终图,漏洞依然会存在——某些基因将被忽略不计。而蛋白质作为生命三联体的最后一位“成员”,又是迄今为止最难攻克的堡垒。
全人类只有一个共同的基因组,但是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作用,世界上每个人都有差别,这种差别被称为单核苷酸多态性。目前,生物学家已利用单个DNA中的变化来跟踪人体基因的变异,并借此评估人类各种生物学现象的奥秘,如健康状况、对疾病的易感性、寿命长短、人类的起源等。
人类大部分的DNA都是“垃圾”,几乎不起什么作用或至少是没有明显的用途。剩下的则是渊源于植物、动物甚至细菌之一最原始生命形式的基因的“大杂烩”。事实上,大量在维系细胞的基本功能,如修补和解读DNA方面所需的基因,与促使细菌保持原样的基因没什么两样。
我们在回溯生物进化史的过程中又会发现,人们曾与植物、动物以及软体虫和有翅昆虫共同分享无数的基因。例如,一种古怪的被称为“声波刺猬”的基因,它对昆虫在成熟中翅膀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一相同的基因,在人的胚胎中则起着协调手臂生长和发育的作用。所以,人类基因与某些哺乳动物更为接近也就[ ]了。例如,鼠的基因与人极为相似,它的基因组一致被描述为探明人类基因组的“罗塞塔石碑”(即为解读古埃及象形文字提供线索的石碑)。此外,猩猩的DNA与人只相差1.5%,因而分析这一看似微不足道的差异,自然有助于揭示人之所以为人的奥秘。
看来,不同物种似乎是通过长期复制,改良和组合现存基因而获得进化的。正是这种逐渐从多细胞有机物中汲取
A. 据国外有关杂志报道,即使到了2003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了终图,漏洞依然会存在——很多基因无法解读
B. “人类基因组草图”的测绘成功仅仅预示着一个新的开端,真正的研究工作还只刚刚起步
C. 人类基因组草图只能描绘90%的基因组,因为大约有10%的基因组由于其重复性而根本不可能测序
D. 迄今为止的研究中,只有作为生命分子三联体的最后一位“成员”——蛋白质尚未攻克

更多"阅读以下文字,完成56~60题。 有关人士认为,“人类基因组草图”"的相关试题:

[单项选择]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56~60题。
有关人士认为,“人类基因组草图”的测绘成功仅仅预示着一个新的开端,真正的研究工作还只刚刚起步。例如,“草图”中留下了许多空白需要填补,不少可能包含着重要的医学信息的空白又顽固地拒绝“泄露自己的秘密”。除了最先完成的22号染色体长臂中有3%被证明无法解读外,从那时以来完成的4号染色体也留有很多空白。此外,大约有10%的基因组由于其重复性而根本不可能测序。
据国外某些杂志报道,即使到2003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了终图,漏洞依然会存在——某些基因将被忽略不计。而蛋白质作为生命三联体的最后一位“成员”,又是迄今为止最难攻克的堡垒。
全人类只有一个共同的基因组,但是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作用,世界上每个人都有差别,这种差别被称为单核苷酸多态性。目前,生物学家已利用单个DNA中的变化来跟踪人体基因的变异,并借此评估人类各种生物学现象的奥秘,如健康状况、对疾病的易感性、寿命长短、人类的起源等。
人类大部分的DNA都是“垃圾”,几乎不起什么作用或至少是没有明显的用途。剩下的则是渊源于植物、动物甚至细菌之一最原始生命形式的基因的“大杂烩”。事实上,大量在维系细胞的基本功能,如修补和解读DNA方面所需的基因,与促使细菌保持原样的基因没什么两样。
我们在回溯生物进化史的过程中又会发现,人们曾与植物、动物以及软体虫和有翅昆虫共同分享无数的基因。例如,一种古怪的被称为“声波刺猬”的基因,它对昆虫在成熟中翅膀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一相同的基因,在人的胚胎中则起着协调手臂生长和发育的作用。所以,人类基因与某些哺乳动物更为接近也就[ ]了。例如,鼠的基因与人极为相似,它的基因组一致被描述为探明人类基因组的“罗塞塔石碑”(即为解读古埃及象形文字提供线索的石碑)。此外,猩猩的DNA与人只相差1.5%,因而分析这一看似微不足道的差异,自然有助于揭示人之所以为人的奥秘。
看来,不同物种似乎是通过长期复制,改良和组合现存基因而获得进化的。正是这种逐渐从多细胞有机物中汲取
A. 我们在回溯生物进化史的过程中又会发现,人类曾经与植物、动物以及软体虫和有翅昆虫共同分享无数基因
B. 人与老鼠的基因极为相似,猩猩的DNA也与人只相差1.5%,人之所以为人的奥秘就在于通过长期复制、改良和组合现有基因而获得进化
C. 这种逐渐从多细胞有机物中汲取新鲜养分的“复制”,才使人类不断进化以至于成为超越低级生命形式的高级动物
D. 全人类只有一个共同的基因组,但是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作用,世界上每个人都有差别。这正是生物通过长期复制、改良和组合现存基因而获得进化的佐证
[单项选择]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以下问题。
科学家利用卫星进行了有关实验:一些星际空间的小分子物质在太阳紫外线照射下生成了氨基酸等大分子。一些科学家认为彗星在空间运行时会吸附上这些大分子;( ),由于彗星结构松散,其吸附的大分子在紫外线的照射下更容易产生类生命物质。它们虽具有类似原始生命的结构,但不能自我复制。据此推测:地球生命之源可能来自40亿年前坠入地球海洋的一颗或数颗彗星。当时地球大气密度很高,减慢了彗星下坠的速度,使彗核表面的温度不会过高,从而保护了彗核表面的类生命物质。当彗核坠入海洋后,它们得到了再发展的条件,便形成了更为复杂的系统(通常由上百个分子组成)。该系统只让氧气、水等小分子进出,而氨基酸等则不能进出,久而久之这种有序状态促成了该系统能自我复制,进而导致了生命的诞生。

“它们虽具有类似原始生命的结构”中的“它们”指的是()。
A. 经紫外线照射的小分子物质
B. 类生命物质
C. 接受紫外线照射过的氨基酸
D. 大分子物质
[单项选择]

四、阅读以下文字,完成以下问题。
人何时最容易产生灵感呢据有关专家调查,是在似睡非睡、似梦非梦中闪现念头时。专家们对298人进行调查后惊奇地发现,大约90%(262人)的人产生灵感的时间几乎在同一时间:“特别容易激发灵感的时间”是早晨起床后、深夜、沉睡醒来和进入睡眠前后,它们被称作思维的“黄金时间”。此外,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在工作或学习中“最容易想出好主意的时间”是在上午10时至11时之问。
那么,人在哪种场所容易启发思维呢另一项调查以821名实业家和职员为对象,结果表明,容易使人产生灵感的三大场所依次为躺在床上、步行时和在车船上。我国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曾说过,构思文章最好的地方是马上、枕上、厕所,调查结果与此说法一致。
由此可以看出,最容易使人产生灵感的时间是当人躺在床上或乘车船处于[ ]状态的时候。另外,如果把场所按家中、工作单位和外部三个方面来分,家中为42%,工作单位为13%,外部为45%,显而易见,工作单位是最不容易产生灵感的地方。

根据本文,人什么时候容易产生灵感?()
A. 半睡时
B. 学习时
C. 吃饭时
D. 工作中
[单项选择]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41~45题。
人何时最容易产生灵感呢据有关专家调查,是在似睡非睡、似梦非梦中闪现念头时。专家们对298人进行调查后惊奇地发现,大约90%(262人)的人产生灵感的时间几乎在同一时间:“特别容易激发灵感的时间”是早晨起床后、深夜、沉睡醒来和进入睡眠前后,它们被称作思维的“黄金时间”。此外,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在工作或学习中“最容易想出好主意的时间”是在上午10时至11时之间。
那么,人在哪种场所容易启发思维呢另一项调查以821名实业家和职员为对象,结果表明,容易使人产生灵感的三大场所依次为躺在床上、步行时和在车船上。我国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曾说过,构思文章最好的地方是马上、枕上、厕所,调查结果与此说法一致。
由此可以看出,最容易使人产生灵感的时问是当人躺在床上或乘车船处于[ ]状态的时候。另外,如果把场所按家中、工作单位和外部三个方面来分,家中为42%,工作单位为13%,外部为45%,显而易见,工作单位是最不容易产生灵感的地方。
根据本文,人什么时候容易产生灵感( )
A. 半睡时
B. 学习时
C. 吃饭时
D. 工作中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 支付完成
  • 取消支付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