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培训考试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4-02-06 06:58:42

[简答题]下列是关于我国社会保障问题的材料:
材料1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非公平性与非法制化现象依然十分突出。城市社会保障体系面临着如何不断“增加容量”与“完善机制”的长期压力。20多年的社会保障主要依据国务院甚至地方政府的《决定》或《条例》,尚没有一部全国性的《社会保险法》、《社会救助法》或《社会保障法》。社会保障立法滞后不仅使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权威性不足,也反映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建设的“非法制化”色彩,导致很多改革措施难以有效地贯彻实施。
建立完善的新型社会保障体系,近期工作重点要从建立制度框架转移到完善制度本身。
摘自南方网讯2003年12月4日
材料2
今年是我国国有企业三年脱困的最后一年,企业破产、关闭、兼并、重组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劳动力结构调整的力度也随之加大,在这个产业结构处于大调整时期,能不能尽快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直接关系到国企脱围这项政策能否顺利实施,产业结构的调整能否顺利进行。同时,这一体系的建立,也是促进国内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之一。只有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将更多的钱用于当期消费。
材料3
近几年,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迈出重大步伐,初步建立了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形成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特别是针对国有企业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中下岗职工增多的情况,采取了一系列保障下岗职工基本生活、积极促进再就业的政策措施,狠抓“两个确保”和其他社会保障工作,使全国95%左右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领到了基本生活费,98%左右的离退休人员按照足额领到了养老金。这对于实现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三年目标和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设》,要求各地积极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改善城乡人民生活。
请回答:
(1)分析材料,说明我国建立社会保障体制的主要内容和紧迫性。
(2)分析材料,简述建立社会保障体制与国有企业改革的关系。
(3)结合上述材料,简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目标和作用。

更多"下列是关于我国社会保障问题的材料: 材料1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非公"的相关试题:

[简答题]

下列是关于我国社会保障问题的材料:
材料1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非公平性与非法制化现象依然十分突出。城市社会保障体系面临着如何不断“增加容量”与“完善机制”的长期压力。20多年的社会保障主要依据国务院甚至地方政府的《决定》或《条例》,尚没有一部全国性的《社会保险法》、《社会救助法》或《社会保障法》。社会保障立法滞后不仅使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权威性不足,也反映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建设的“非法制化”色彩,导致很多改革措施难以有效地贯彻实施。
建立完善的新型社会保障体系,近期工作重点要从建立制度框架转移到完善制度本身。
摘自南方网讯2003年12月4日
材料2
今年是我国国有企业三年脱困的最后一年,企业破产、关闭、兼并、重组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劳动力结构调整的力度也随之加大,在这个产业结构处于大调整时期,能不能尽快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直接关系到国企脱围这项政策能否顺利实施,产业结构的调整能否顺利进行。同时,这一体系的建立,也是促进国内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之一。只有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将更多的钱用于当期消费。
材料3
近几年,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迈出重大步伐,初步建立了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形成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特别是针对国有企业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中下岗职工增多的情况,采取了一系列保障下岗职工基本生活、积极促进再就业的政策措施,狠抓“两个确保”和其他社会保障工作,使全国95%左右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领到了基本生活费,98%左右的离退休人员按照足额领到了养老金。这对于实现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三年目标和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设》,要求各地积极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改善城乡人民生活。
请回答:
(1)分析材料,说明我国建立社会保障体制的主要内容和紧迫性。
(2)分析材料,简述建立社会保障体制与国有企业改革的关系。
(3

[简答题]简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
[单项选择]随着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重建,受市场化、“小政府大社会”改革模式以及“以人为本”等价值观的多方面影响,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作为一种新的机构在全国各地推广.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社会福利行政体系的运作。上述变化体现出当前我国社会福利行政体系的特点是()。
A. 社会政策目标对象被动地接受福利
B. 社会政策实施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
C. 社会政策执行是自上而下的政治模式
D. 社会政策效果评估是行政化的检查和汇报
[简答题]

从历史路径审视养老制度改革
据《中国经济周刊》报道,到10月28日,距离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要求5省市进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已经过去了整整9个月。但目前广东、上海、浙江、山西、重庆5个试点省市在实施过程中普遍出现了“推进难”现象。多数省市仍在进行方案的调研、论证,其中只有广东给出了试点改革的时间表。与此同时,受“越改越少”的认识影响,一些试点地区还出现了提前退休潮。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遭遇巨大阻力和困境并非始自今日。早在1992年,原国家人事部就下发了《人事部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在云南、江苏、福建、山东、辽宁、山西等省开始局部试点。但由于各地试点步调不一,最终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全面改革方案。在国家财力已经大大增强、社会保障制度的方向已成共识的今天,我们也必须要承认,这一项备受社会关注、牵涉一个庞大社会群体切身利益的改革,依然需要面临复杂的利益权衡和博弈,并在经济、政治和社会心理各个层面都面临着考验。
从最直接的阻碍来看,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首先面临着公平性的质疑。质疑的核心,是在于改革设计者——公务员群体本身未能成为改革的对象,依然停留在采取由财政一手包办的退休制度之上。这不仅让长期以来与公务员群体一同享受“铁保障”的事业单位人员产生了强烈的被剥夺感,也成为社会对此次改革产生疑虑的目光所向。
养老保险制度的制度公平,意味着所有的社会成员都应该被纳入这一体系之中,不应存在游离于这一制度之外,享受另一种“超稳定”、“超水平”养老方式的特殊群体。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将其放置在中国改革的历史路径中来审视。30多年的改革历程告诉我们,中国的各项改革基本都是遵循“先易后难”的路径展开,即从阻力最小的地方开始,逐步向“深水区”推进。从养老制度改革来说,它遵循的也是这种改革步骤,从企业到事业单位,再到政府行政机构。而且改革同权力的关系越紧密,其引发的社会震动就越大。
事业单位养老

[单项选择]______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政府采购制度法制化、程序化的开始。
A. 《政府采购暂行办法》
B. 《联邦采购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规定》
[单项选择]()是我国第一部规范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行政法规,标志着我国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进入了法制化、规范化发展的新时期。
A.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B.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
C. 《建筑法》
D. 《安全生产法》
[单项选择]标志着我国药品监督管理工作进入法制化阶段的法律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C.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
D.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E.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节选)
[简答题]下面是一组关于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问题的材料:
材料1:
我国农村经济近年发展情况
年度
1996
1997
1998
1999
粮食总产量(千克)
4800亿
4925亿
4900亿
5080亿
农民收入增幅
[单项选择]标志着我国物业管理进入了法制化、规范化发展新时期的是______的颁布。
A. 《物业管理条例》
B. 《城市新建住宅小区管理办法》
C. 《物业服务企业资质管理办法》
D. 《前期物业管理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
[简答题]以下是一组有关我国农业问题的材料:

材料1
           我国农村经济近年来的发展情况
年度
1996
1997
1998
1999
粮食总产量(公斤)
4800亿
4925亿
4900亿
5080亿
农民收入增幅
9%
4.6%
4.3%
3.8%

注:从1978年到1998年,20年中我国
[单项选择]坚持和完善行政管理的法制监督制度,有利于实现国家行政管理的(),直接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化的发展水平。
A. 科学化、制度化和法律化
B. 文明化、制度化和法律化
C. 科学化、文明化和法律化
D. 科学化、现代化和法律化
[单项选择]1991年5月7日,国务院发布()标志着我国产品质量认证进入了法制化、规范化发展的新阶段。
A.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认证管理条例》
B. 《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
C. 《产品质量法》
D. 《产品监督监察法》
[单项选择]下列( )的颁布,是我国物业管理发展历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标志着我国物业管理进入了法制化、规范化发展的新时期。
A. 《物业管理条例》
B. 《业主大会规程》
C. 《物业服务收费管理办法》
D. 《物业服务企业资质管理办法》
[单项选择]______的颁布,是我国物业管理发展历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标志着我国物业管理进入了法制化、规范化发展的新时期。
A. 《物权法》
B. 《城市新建住宅小区管理办法》
C. 《物业管理条例》
D. 《深圳经济特区住宅区物业管理条例》
[简答题]下面是关于我国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状况的材料: 材料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年均增长9%左右,尤其在1991年以后的十年(1992~ 2001年)中,GDP总值翻了一番半(增长152%),GDP年均实际增长率达到了9.7%,同期人均GDP早均增长率达到了8.8%。2004年我国GDP达到13.65万亿元,人均GDP突破万元。 材料2 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在2005年11月26日至29日举行的首后中国县城经济发展研讨会上透露,今年前三个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之比,已经达到3.225:1,今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可能达到3.3:1,这将是改革开放历史上城乡居民收入之比名义上的最高值,如果 不采取措施遏制城乡收入差距拉大趋势的话,2020年按照预计城乡收入差距有可能达到4∶1。 材料3 郑新立认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如此之大,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极为不利,这是建设新农村必须迈过的一个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党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建设这样前景的新农村,当然需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但我还认为必须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这种差距的存在不利于社会公正和谐,也不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 材料4 城乡收入差距的存在既有历史的原因,更有政策的原因,不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确保城乡政策的平等,而且要向农村倾斜。这是关键所在。只有城乡平等的新农村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才是真正惠及亿万农民的新农村。 材料5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注重社会公平,特别要关注就业机会和分配过程的公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力度,强化对分配结果的监管。 材料6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加强收入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 支付完成
  • 取消支付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