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培训考试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4-01-19 18:46:40

[单项选择]正离子外流或负离子内流称()
A. 极化
B. 外向电流
C. 除极
D. 复极
E. 内向电流

更多"正离子外流或负离子内流称()"的相关试题:

[单项选择]正离子外流或负离子内流称()
A. 极化
B. 外向电流
C. 除极
D. 复极
E. 内向电流
[单项选择]不论正离子或负离子,清洁空气中的离子浓度应低于( )
A. 106个/cm3
B. 105个/cm3
C. 104个/cm3
D. 103个/cm3
[单项选择]动作电位过程中,Na+内流停止而K+外流增加称为
A. 复极化
B. 去极化
C. 极化
D. 超极化
[单项选择]Ca2+内流和K+外流形成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
A. 0相
B. 1相
C. 2相
D. 3相
E. 4相
[单项选择]Ca2+内流停止,K+继续外流形成3相,代表()
A. 心肌除极
B. 心肌快速复极初期
C. 心肌缓慢复极期
D. 心肌快速复极末期
E. 心肌静息期
[填空题]在离子晶体结构中,正负离子构成(),正负离子间的距离取决于(),配位数取决于正负离子的()。
[单项选择]神经细胞在兴奋过程中,Na+内流和K+外流的量取决于
A. 各自平衡电位
B. 细胞的阈电位
C. 钠泵活动程度
D. 所给刺激强度
[单项选择]直流电通过电解质溶液后,其中正离子移动至()
A. 阴极
B. 阳极
C. 不移动
D. 阴极+阳极
E. 与负离子移动相同
[单项选择]

神经纤维兴奋时所产生的Na+内流和K+外流,通过什么机制得以恢复静息状态()。


A. 脂质双分子层
B. 载体蛋白
C. 通道蛋白
D. 钠泵
E. 钙泵
[单项选择]正离子是()。    
A. 中子失去电子
B. 中子获得电子
C. 原予失去电子
D. 原予获得电子
E. 质子
[填空题]Ⅰa类抗心律失常药物适度地阻滞钠通道,抑制Na+内流,同时抑制K+外流,使动作电位0相除极化速度减慢,传导减慢,APD及ERP延长。此外,也减少Ca2+内流,故有()作用。
[填空题]神经纤维静息电位形成的离子基础是(),而动作电位上升支是()内流引起的,下降支则是()外流引起的。
[单项选择]可轻度抑制0相钠内流,促进复极过程及4相K+外流,相对延长有效不应期,改善传导,而消除单向阻滞折返的抗心律失常药:
A. 利多卡因
B. 普罗帕酮
C. 普萘洛尔
D. 胺碘酮
E. 维拉帕米
[单项选择]可抑制0相Na+内流,促进复极过程和4相K+外流,相对延长有效不应期,改善传导,而消除单向阻滞和折返的抗心律失常药是
A. 利多卡因
B. 维拉帕米
C. 普罗帕酮
D. 普萘洛尔
E. 奎尼丁
[单项选择]可轻度抑制0相钠内流,促进复极过程及 4相K+外流,相对延长有效不应期,改善传导,而消除单向阻滞和折返的抗心律失常药是
A. 利多卡因
B. 普罗帕酮
C. 普萘洛尔
D. 胺碘酮
E. 维拉帕米
[单项选择]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五题。
人们对碳正离子进行研究时发现,它的“寿命”非常短,大约在10-23~10-6秒之间,因此,不能直接用仪器观测到这个有机反应中重要的中间体的“面目”。
欧拉的贡献在于他发现了制备“长寿”高浓度碳正离子的方法。他采用了亲和能力小的溶剂,在低温(大约-100℃)下,可以使碳正离子具有长寿命。为了得到高浓度的碳正离子,欧拉使用一种很强的酸(被称为路易斯酸),它可以使卤代烷生成碳正离子。
欧拉的成就是建立在许多科学家辛勤工作的基础之上的。早在20世纪50年代,温斯坦在研究亲和取代反应和一些有机物重排时曾经假设,中间体碳正离子是非经典的,它包含一个5配位价的碳。1979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布朗对此也做过研究。但是这些仅是假设和解释而已。欧拉的大量工作证明了在强酸介质中,饱和碳氢化合物会发生质子化。
通过对碳正离子的分析,能够发现低成本制造化工产品的方法,目前已有几十种产品得益于欧拉的发现。

下列语句不适合作本文标题的一项是()。
A. 欧拉的贡献
B. 保持碳正离子稳定的方法
C. 欧拉的发现
D. 碳正离子的研究历程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