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培训考试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4-05-17 04:29:43

[简答题]给定资料:   “城市本身,表明了人口、生产工具、资本、享乐和需求的集中”,100多年前,马克思这样阐述城市的集中性。然而,当“集中”到了一定程度,人口高度集聚的大城市开始遭受“城市病”困扰。在一般人印象中,北京堵车似乎是因为人口大量涌入、机动车增长过快造成的,于是,北京出台了限牌、限行等措施,但收效并不是很明显。   “机动车保有量增加并不必然导致交通拥堵,东京市区汽车保有量早已突破800万辆,但因出行需求少、管理规范,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拥堵状况”,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教授陆铭说,长期以来,北京的政府部门、商业中心、公共服务机构在老城区高度集中,一圈一圈往外摊开,人口到郊区居住,这种“职住分离”的规划布局导致城市建设“摊大饼”。居住点、工作点、活动点分离,使人们的出行需求倍增。由于城市土地资源日益短缺和道路交通承载量不断加大,噪声、尾气四处弥漫,交通拥堵也已成为特大型城市普遍存在的“痼疾”,它所造成的社会资源的大量浪费,不仅是城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障碍,而且直接影响到民众的生活幸福指数。   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每天一早都会有30万燕郊居民“跨省”到北京上班,晚上回到燕郊。这些人工作在北京,消费在北京,对他们来说,燕郊只是一张供晚上睡觉用的床。“人进去,相片出来;饼干进去,面粉出来……”这个“京漂族”用来形容挤公交上班之苦的段子,幽默中透出一丝辛酸,自嘲中带着一些无奈。   总书记在北京市规划展览馆考察时曾强调:“考察一个城市首先看规划,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可谓切中现实之弊。事实上,城市发展中的规划失误、决策失误情况在不少地方都发生过。不管是大城市也好小城市也罢,管理者都应当认识到,“以人为核心”是城镇化进程中必须一以贯之的理念。若城市能由“摊大饼”转向“紧凑型”,城市功能分区能与交通实现有效衔接、融合发展,便可收紧出行需求、大幅缓解拥堵,由此还能扩大一座城市的人口容量。   “城市必须不再像墨迹、油渍那样蔓延,一旦发展,他们要像花儿那样呈星状开放,在金色的光芒间交替着绿叶。”城市规划先驱思想家帕特里克·格迪斯这段诗意盎然的话,抒发了对城市发展的美好憧憬。2016年1月在北京召开的“疏解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发改委提出,北京地域空间有限,资源有限,要把解决北京的问题纳入到京津冀和环渤海地区的战略空间加以考量,打通发展的大动脉,用“大空间”解决“小空间”难以解决的问题。2014年数据显示,日本每百万人拥有5个城市,而中国每百万人仅有0.5个城市。5万常住入口是基本公共服务具有规模效应的底线.2014年,中国5万人以上的县城和大镇多达947个,这些县和镇均以非农产业为主,实现财政上缴,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完全具备城市实体运行的本质特征。有专家建议改革“设市制度”,归还其“城市”的法律地位,因为这将极大地解放并激发近千个中小城市的生产力和创造力,改善县域城市居住环境,增强区域性基础设施投资的乘数效应,缓解经济增长和就业压力,并从区域源头减少进入大城市发展的人口,为解决“城市病”提供区域性解决方案。   时下,我国许多城市想追求的定位太高,想承担的功能太多,使城市资源环境和基础设施不堪重负。到2012年,全国有30多个城市提出要建设金融中心,几乎涵盖了主要的省会城市,其中也包括金融基础薄弱的西部城市。有意思的是,东北三省省会和大连市都提出要建设区域金融中心,西北的乌鲁木齐、兰州和西安也都提出要建设区域金融中心。“E新区是个原本仅千余人的荒漠村落,如今这个地图上的新地名成为当地市政府耗资50多亿元打造的新城。但现在,这座新城仍是‘空城’。”业内专家举例,“一些并不具备其功能形成的其他关键因素、城市功能定位不清导致最后城市陷入无序发展状态中。”   从深层次看,我国的“城市病”还与政绩考核体系和政府官员管理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段时间以来,在过于看重GDP指标的考核“指挥棒”下,一些城市重“项目”轻“承载”,争抢大型项目,拒绝产业外移;一些城市重“面子”轻“里子”,宏伟的摩天大楼与脆弱的下水道并存,一遇暴雨就会造成内涝和交通瘫痪;还有一些城市“亲商”有余“亲民”不足,商业地产开发往往超出规划强度,致使周边基础设施容量不足。城市华丽而赢弱,“城市病”也就不请自来了。   不少中小城市盲目模仿大城市,至今仍把高层、超高层建筑当作现代化的标志,以迅速改变城市的形象,结果反而使城市景观变得生硬、浅薄和单调。我们几百座城市在同一时间,请了几十个外国设计公司的人员,这些人背着同样的图纸,在对这个城市的地理环境、历史人文、市民追求毫不了解的情况下,抛出吸引领导眼球的一些建筑形式。一些城市在所谓的“旧城改造”“危旧房改造”中,采取大拆大建的开发方式,致使一片片有历史价值的街区被夷为平地,一座座意义非凡的传统民居被无情摧毁。忽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造成这些历史性城市文化空间的破坏、历史文脉的割裂、社区邻里的解体,最终导致城市记忆逐渐消失。 有媒体撰文指出,我们还应关注“虚假”的城市化,即城市化水平超过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水平,城市基础设施落后,城乡关系不协调引发种种矛盾,造成严重的“城市病”。比如户籍、土地等体制长期僵化难以理顺,导致人口的城市化水平低于空间城市化水平。与这种现象相关联的后果之一,是城市行政主体在未充分考虑城乡人口和资源统筹的情况下,有意或无意地将农民排斥在城市化进程之外,造成了两个难以完全融入城市的边缘化群体——农民工群体和城市中的失地农民群体。他们仅仅是在户口上成为“城市的一员”,却无法成为“城市人”,也就无法享受真正的城市居民能够拥有的社会保障。      结合“给定资料”,谈谈你对“城市必须不再像墨迹、油渍那样蔓延,一旦发展,他们要像花儿那样呈星状开放,在金色的光芒间交替着绿叶。”这句话的理解。   要求:分析准确、全面。不超过200字。

更多"[简答题]给定资料:   “城市本身,表明了人口、生产工具、资本、"的相关试题:

[简答题]给定资料:   “城市本身,表明了人口、生产工具、资本、享乐和需求的集中”,100多年前,马克思这样阐述城市的集中性。然而,当“集中”到了一定程度,人口高度集聚的大城市开始遭受“城市病”困扰。在一般人印象中,北京堵车似乎是因为人口大量涌入、机动车增长过快造成的,于是,北京出台了限牌、限行等措施,但收效并不是很明显。   “机动车保有量增加并不必然导致交通拥堵,东京市区汽车保有量早已突破800万辆,但因出行需求少、管理规范,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拥堵状况”,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教授陆铭说,长期以来,北京的政府部门、商业中心、公共服务机构在老城区高度集中,一圈一圈往外摊开,人口到郊区居住,这种“职住分离”的规划布局导致城市建设“摊大饼”。居住点、工作点、活动点分离,使人们的出行需求倍增。由于城市土地资源日益短缺和道路交通承载量不断加大,噪声、尾气四处弥漫,交通拥堵也已成为特大型城市普遍存在的“痼疾”,它所造成的社会资源的大量浪费,不仅是城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障碍,而且直接影响到民众的生活幸福指数。   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每天一早都会有30万燕郊居民“跨省”到北京上班,晚上回到燕郊。这些人工作在北京,消费在北京,对他们来说,燕郊只是一张供晚上睡觉用的床。“人进去,相片出来;饼干进去,面粉出来……”这个“京漂族”用来形容挤公交上班之苦的段子,幽默中透出一丝辛酸,自嘲中带着一些无奈。   总书记在北京市规划展览馆考察时曾强调:“考察一个城市首先看规划,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可谓切中现实之弊。事实上,城市发展中的规划失误、决策失误情况在不少地方都发生过。不管是大城市也好小城市也罢,管理者都应当认识到,“以人为核心”是城镇化进程中必须一以贯之的理念。若城市能由“摊大饼”转向“紧凑型”,城市功能分区能与交通实现有效衔接、融合发展,便可收紧出行需求、大幅缓解拥堵,由此还能扩大一座城市的人口容量。   “城市必须不再像墨迹、油渍那样蔓延,一旦发展,他们要像花儿那样呈星状开放,在金色的光芒间交替着绿叶。”城市规划先驱思想家帕特里克·格迪斯这段诗意盎然的话,抒发了对城市发展的美好憧憬。2016年1月在北京召开的“疏解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发改委提出,北京地域空间有限,资源有限,要把解决北京的问题纳入到京津冀和环渤海地区的战略空间加以考量,打通发展的大动脉,用“大空间”解决“小空间”难以解决的问题。2014年数据显示,日本每百万人拥有5个城市,而中国每百万人仅有0.5个城市。5万常住入口是基本公共服务具有规模效应的底线.2014年,中国5万人以上的县城和大镇多达947个,这些县和镇均以非农产业为主,实现财政上缴,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完全具备城市实体运行的本质特征。有专家建议改革“设市制度”,归还其“城市”的法律地位,因为这将极大地解放并激发近千个中小城市的生产力和创造力,改善县域城市居住环境,增强区域性基础设施投资的乘数效应,缓解经济增长和就业压力,并从区域源头减少进入大城市发展的人口,为解决“城市病”提供区域性解决方案。   时下,我国许多城市想追求的定位太高,想承担的功能太多,使城市资源环境和基础设施不堪重负。到2012年,全国有30多个城市提出要建设金融中心,几乎涵盖了主要的省会城市,其中也包括金融基础薄弱的西部城市。有意思的是,东北三省省会和大连市都提出要建设区域金融中心,西北的乌鲁木齐、兰州和西安也都提出要建设区域金融中心。“E新区是个原本仅千余人的荒漠村落,如今这个地图上的新地名成为当地市政府耗资50多亿元打造的新城。但现在,这座新城仍是‘空城’。”业内专家举例,“一些并不具备其功能形成的其他关键因素、城市功能定位不清导致最后城市陷入无序发展状态中。”   从深层次看,我国的“城市病”还与政绩考核体系和政府官员管理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段时间以来,在过于看重GDP指标的考核“指挥棒”下,一些城市重“项目”轻“承载”,争抢大型项目,拒绝产业外移;一些城市重“面子”轻“里子”,宏伟的摩天大楼与脆弱的下水道并存,一遇暴雨就会造成内涝和交通瘫痪;还有一些城市“亲商”有余“亲民”不足,商业地产开发往往超出规划强度,致使周边基础设施容量不足。城市华丽而赢弱,“城市病”也就不请自来了。   不少中小城市盲目模仿大城市,至今仍把高层、超高层建筑当作现代化的标志,以迅速改变城市的形象,结果反而使城市景观变得生硬、浅薄和单调。我们几百座城市在同一时间,请了几十个外国设计公司的人员,这些人背着同样的图纸,在对这个城市的地理环境、历史人文、市民追求毫不了解的情况下,抛出吸引领导眼球的一些建筑形式。一些城市在所谓的“旧城改造”“危旧房改造”中,采取大拆大建的开发方式,致使一片片有历史价值的街区被夷为平地,一座座意义非凡的传统民居被无情摧毁。忽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造成这些历史性城市文化空间的破坏、历史文脉的割裂、社区邻里的解体,最终导致城市记忆逐渐消失。 有媒体撰文指出,我们还应关注“虚假”的城市化,即城市化水平超过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水平,城市基础设施落后,城乡关系不协调引发种种矛盾,造成严重的“城市病”。比如户籍、土地等体制长期僵化难以理顺,导致人口的城市化水平低于空间城市化水平。与这种现象相关联的后果之一,是城市行政主体在未充分考虑城乡人口和资源统筹的情况下,有意或无意地将农民排斥在城市化进程之外,造成了两个难以完全融入城市的边缘化群体——农民工群体和城市中的失地农民群体。他们仅仅是在户口上成为“城市的一员”,却无法成为“城市人”,也就无法享受真正的城市居民能够拥有的社会保障。   根据“给定资料”,请归纳概括“城市病”的表现及成因。   要求:概括全面,原因分析合理。不超过350字。
[简答题]给定资料:   城市竞争的本质是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竞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功能也开始发生转换,对外经济联系日益扩大与紧密,集聚与扩散的程度不断提高,逐渐朝着中心城市的方向发展。   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仍处在功能较大幅度调整之中,还没有真正调整到位。在调整中必然出现各类服务功能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带来较大的摩擦与内耗。各类服务功能相互之间的整合,势必有一个过程。可以说,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实际发挥程度还是比较低的。   城市的服务业,尤其是金融保险、商贸、房地产等服务行业规模迅速扩大,但总体上尚未达到足够充分的规模边界,特别是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社会服务业等行业规模还有待于进一步扩大。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发展过程呈现严重的不平衡性,一些服务功能迅速增强,而另一些服务功能发展滞后,如社会服务业、教育、文艺和广播电影电视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其发展相对滞后导致某些服务功能较薄弱,并严重制约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发挥。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在商贸、旅游服务方面的功能相对强一些,在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但处于更高层级的金融、管理、技术服务功能仍相当薄弱,有的还只是刚刚萌芽。   经过近年来城市的大发展,许多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娱乐文化设施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城市的软环境改善相对滞后,特别是人力资源、科技资源和信息资源开发严重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有机整合。   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的经济活动仍以“非基本服务功能”为主,服务范围为城市实体地域,   大多是用于维持城市的正常运转和满足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以及本市的生产企业运营需要,对外服务功能仍然较弱。 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需要有相应的产业载体才能实现的。虽然这种产业载体是广义的,也包括制造业等,但最直接的是服务业。服务业是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主要产业载体,其发展规模与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有较高的相关性。   信息是服务功能实现的重要条件。没有大量的信息集聚与扩散,服务功能就无法实现。因此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重要基础性依托之一,就是城市的信息化水平。   从我国现阶段情况来看,区域的经济异质性较高,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发挥的潜力相当大。但问题在于,各城市之间如何发挥组合优势,以避免出现服务功能同质性高而带来的职能层次下降,特别在东部沿海地区的城市带中更是如此。经验表明,城市服务功能的增强与充分发挥,往往是与城市带内部的分工、合作相联系,并以此为基础的。   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形成的首要前提,是各种资源的自由流动,而不是让各种资源在城市中沉淀下来。在此过程中,要进一步破除各种影响劳动力流动、资金流动、产品与服务流动的制度性障碍,特别是要打破各种行政性垄断和地区垄断。   “给定资料”中划线句子写道:“可以说,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实际发挥程度还是比较低的。”请你根据“给定资料”,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要求: (1)准确、全面,逻辑清晰; (2)不超过300字。
[简答题]给定资料   1.我国人口老龄化危机即将全面爆发。1980年,我国开始实行独生子女政策。1999年,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2009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6714亿,占人口总数的12.5%。2011年,我国社会养老金缺口超过1.3万亿元。2012年,我国总劳动力达到顶峰之后,将快速下降,总劳动力减少预警国力衰退。2016年,我国人口开始负增长。2020年,适婚年龄的“剩男”将达到近四千万,由此导致的社会问题将愈加严重。我国法定退休年龄可能被推迟到65岁。2030年,每年只出生600多万孩子,大国空巢,我国将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205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将超过4.38亿,80岁以上完全丧失劳动力的人口将达到1亿,每2.7个劳动人口对应一个老年人口,养老金缺口累积将达到该年GDP的95%,缺口数额可能达百万亿元量级。   如今,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诞下的第二代独生子女们已经长到了可以去打酱油的年龄,而哄着他们长大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已经开始步入老年。与自己多儿多女的爷爷奶奶们不同,第二代独生子女的父母只有唯一的子女可以依靠。4个老年人、1对夫妇和1个孩子的“四二一”家庭结构将成为常态。而再过二十年,第二代独生子女成家立业之后,将不得不承担起已经老了的中国。“养儿防老”这一乡土中国的伦理基石,将在时代变迁中无奈地做出改变。   如果一个国家60岁以上的人口达到10%。或者65岁以上的人E1达到7%,那么这个国家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按照一些专家的计算。中国在1999年就已经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这恐怕比我们想象的都要早。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但与中国不同的是,瑞典、日本、英国、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在进入老龄化时,人均GNP(国民生产总值)已达1~3万美元,在全球72个人口老龄化国家中,人均GNP达1万美元的占36%,1万至3000美元的占28%,而我国在2002年人均GNP只有980多美元时就提前进入了老龄化。经济尚处孱弱,却已迈入了老年的中国,步履将更加蹒跚。   2.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烦恼和幸福。但对于中国人来讲,老龄化时代的到来使养老问题成为大多数国民都需要面对的问题。在这个转型期里,各种因素叠加,给不同的人们带来各自的挑战。   春节后送走母亲,林晓虹就在盘算是不是要把母亲接来。母亲60岁,白内障越来越严重。家庭年收入16万元的林晓虹夫妇也为赡养老人发愁:把父母接到北京住哪里?在高涨的房价和不断拉大的支出——收入差距下,赡养老人会不会压垮中产阶级?现在把老太太接到北京还不是难事,但等孩子过两年上小学时就困难了。而且丈夫张斌的父母早晚也要来北京吧?燕郊的房价每平方米早就过了万元.在她看来,适合父母居住的只有“远郊”。另一种方法是换房。林家的房子卖2万元/平方米,换成120多平方米需要多贷款80万。 林晓虹的上司王大国的赡养需求更为急迫些。42岁的王大国夫妇月收入2万元上下,两家父母都年逾七十,生活自理能力明显下降。而且他们夫妇现在就需要给自己攒养老钱,“多少钱才够,我们也不知道”。   “我发现,现在老年人和中年人中有一种恐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第一研究室主任S说。缺乏安全感是整个社会对养老问题的普遍感觉。对于正在步人晚年的这一代父母来讲,已经没有过去那么多的家庭成员为他们提供赡养支持。来自人大的专家表示,社会养老至少在短期内无法解决中国的养老问题。在现阶段,家庭仍是大多数中国老人晚年的归宿。从这个层面来说,让中国人更富裕,几乎是解决目前养老问题的唯一途径。   全国政协委员F认为,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而在传统中国家庭伦理中,所有下一代男性必须承担赡养父母的义务。他说:“这是人伦的缺陷,直接关系到家庭养老体制的崩溃。’’此外,独生子女精神人格的下滑也是家庭伦理需要面对的挑战之一。家庭成员减少对父母的最直接影响是:在他们的晚年无法得到很多支持和支撑。一旦唯一的儿女“不孝”,就会面临巨大的赡养风险。   S则认为,造成目前养老困境的不仅是独生子女问题,中国于改革开放后就已经开始显现:是工业化大潮动摇了“养儿防老”的观念基础。在工业社会,老人的优势似乎不存在了。在广大农村,孩子们到大城市打工,老人们留守在家里,处于完全被动的状态。即使对于那些和父母身处同一城市的子女来讲,如何照看家长的生活也是一个问题。   “中国原来一直是家庭养老。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父母对养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家里子女的数量却在减少。在这种情况下,提高社会养老水平成了一个基本潮流。’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院长Y说,“五保户、荣誉军人、特别贫困的残障人等特殊人群都是由国家承担赡养责任的。而现在的社会化养老是要面对全社会的老年人。”   3.种种数据表明,中国未来几十年的发展必将面临先天不足且问题多多的老龄化现实,那么我们通过后天补救而形成的社会养老体系,是否足以应付未来的麻烦呢? 2012年7月1日,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讨会在北京召开。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这一不争}9事实,研讨会上,不少专家再次建议应逐步延长退休年龄以减缓劳动力总量减少速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H提出,我国应逐步延长退休年龄,建议到2045年不论男女,退休年龄均勾65岁。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Z表示,老龄化意味着人口老年负担系数不断提高,也同时意味着劳动投入的减少。Z介绍,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将从2010年的9.7亿减少到2050年的8.7亿。其中减少的拐点将发生在2015年,届时将从9.98亿的峰值开始逐年下滑,年均减少366万。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分析室主任1表示,预计到2050年,我国15岁到59岁劳动年龄人口将下降到7.1亿人,比2010年减少约2.3亿人。2030年以后,我国的劳动力供给将出现严重不足。   H发言时谈到,国外老龄化国家多是采取利用外部机制引导劳动者自觉延长退休年龄的方式应对老龄化。他建议我国从2016年实行延长退休年龄的政策,并每两年延长1岁退休年龄。1也建议适时提高退休年龄。他表示,这一目的并不是为了促进增长,而是缓解劳动力总量减少的速度,减弱对劳动力成本提高的预期。但他指出,退休时间点是非常重要的,在决策方面需要慎重。   4.我国现行退休政策源于20世纪50年代。1951年政务院颁发的《劳动保险条例》中规定:男职工的退休年龄为60周岁,女职工为50周岁。1955年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暂行办法》中把女干部的退休年龄提高到55周岁。从此,退休年龄便有了“女职工”和“女干部”之分。后来。又对某些特殊情况做了规定:连续工龄满10年可以退休,高级知识分子中的少数高级专家可延长5~10年退休。个别行业或单位根据具体情况可延长退休年龄,因此退休年龄各不相同。半个世纪过去了。经济、社会已得到飞跃发展,人口的老龄化也日益凸现严重。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0岁一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老少比、年龄中位数这四项分别为8.51%、20.34%、41.84%、35.4%。均符合步入老年型国家的国际标准,但退休制度的改革却迟迟未迈出脚步。   我国现行退休制度规定的退休年龄为男60周岁,女55/50周岁。50多年来。我国的人口平均寿命已从50年代的50岁左右,上升到2000年的70岁。偏低的法定退休年龄和提高的人口预期寿命之间就存在较大反差。目前的养老保险测算假定的领取年限仅为10年,而超过10年部分的养老金从何而来?女性的平均寿命一般都超过男性,1990年平均寿命男66.84岁、女70.47岁,2000年平均寿命男69.63岁、女73.33岁。女性的平均寿命至少高于男性3岁。男性相对女性的高退休年龄和其相对于女性的低预期寿命,会影响到女性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低于男性,造成新的男女不平等,有违社会保障公平正义的原则。   我国有一种怪现象:提前退休的人很多,提前退休后参加工作的人也很多。一些未满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的职工,提早进入退休行列。表面上看,可以为青年人提供就业岗位,减轻了企业改革的负担。实际上,这对新增就业没起太大作用,更多的是受到稳定退休金的诱惑。企业将负担转移给社会的行为是极不负责的表现。据劳动保障部门的调查,近年提前退休人数占离退休人数的比例已超过1/3。退休人数的增长已快于从业人员的增长,势必会使职工负担率上升。与此同时,大量老年人在劳动,尤其是提前退休者隐性就业。根据三普、四普、五普的统计资料,60岁以上老人就业人数分别为2430万、2768万和1280万,占全部老年人的比例为31.71%、28.55%和9.85%。这无疑会加剧新失业群体的失业问题。   我国退休年龄的规定搞“一刀切”,没考虑到劳动者本人的人力资本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着变化。青年人处于体力最佳期,易接收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有利于生产发展和科技进步。而老年人体力、耐力、承受力弱化,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的能力减弱,但经验丰富。大批老年人技术熟练,专业基础扎实,在单位能做到独当一面。这些恰恰是青年人无法达到而企业却急需的。   我国各地区的退休年龄规定是统一的,均为男60周岁、女55/50周岁。步人人口老龄化和老龄化严重程度存在明显的自西向东“阶梯式”分布格局:西部边远省区步人老龄化时间较晚。达到的程度较低:中部次之;东南沿海率先进入,21世纪20年代左右即可达到严重阶段。如:2003年65岁以上人口居首位的地区为江苏,占其总人口的比例为11.34%,居末位的地区为西藏,占其总人口的比例为6.07%:老年人口抚养比第一位是上海,为21.88%,最后一位是新疆,为7.78%,全国老年人口抚养比平均为11.96%。   5.在人社部公开表态推迟退休年龄成为“必然趋势”之后,一场关于养老问题的大讨论便在各个言论空间生发开来。在中国加速奔人“老龄化”的背景之下,关于养老的焦虑从未断绝。   改革开放以前,经济保障水平比较低,国家建立养老退休金制度作为社会养老的基本目标。20世纪80年代以来,过去现收现付的制度开始转变为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现收现付制度是现在的年轻人来赡养老年人。但是改革所实行的基金积累制,是一个人从工作开始自己积累,到老了返还养老金供他养活自己,这种改革能大大减少政府的负担。”Y分析说。然而,根据国新办2012年6月11日发布的《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年)》,到2015年,我国城镇职工和居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将达3.57亿人,而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化解国家资产负债中长期风险》预测,到2013年,中国养老金的缺口将达到18.3万亿元。报告指出,人口老龄化冲击下我国养老金的统筹账户将给财政造成巨大负担。建议实施延迟退休年龄、国有股划拨、机关事业单位改革等措施以缓解压力。有专家指出,在短期内我国养老金收支压力主要来源于转轨成本;而在中长期内,人口老龄化将逐渐成为导致养老金收支缺口的更为主要的因素。   我国是世界上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已有26个进入老龄化状态,不仅如此,中国人口的预期寿命已经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1980年至2010年期间,平均每五年上升约1岁,如果退休年龄政策不变,则意味着老年人口退休后的余寿不断增加,给养老金支付带来的压力可想而知。在这样的背景下,相关部委关于“延迟退休”以缓解养老金压力的想法由来已久。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K表示,提高退休年龄,延长了缴费年限。按照待遇计算的办法,也提高了参保人的待遇,因此,要提高退休年龄,是制度的内在要求,而不应当是为了减少国家财政对养老金的补贴。适度稳步提高退休年龄,确保参保人得到可持续的充分保障,是改革的基本目标之一。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C也指出,从理论学术界的主流观点看.我国退休年龄逐渐延长.是适应人均预期寿命延长、受教育年限延长以及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必然选择。   如若延迟退休的政策在几年内成型,将为养老金支付规模带来明显改变。根据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W测算,“我国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养老统筹基金可增长40亿元,减支160亿元,减缓基金缺口200亿元”。但前述《化解国家资产负债中长期风险》中也指出,根据养老金收支模型,尽管退休年龄的提高能使养老金缺口明显缩小,但仅仅实行退休年龄改革还不足以克服人口老龄化给中国养老金体系带来的压力。退休年龄提高后,至2050年,养老金收支缺口需要的财政补贴仍然占全国财政支出的9.9%,因此必须辅以其他改革。   6.有专家指出,要充分认识养老金问题,积极缓解其将要带来的巨大压力。一般而言,开源节流措施包括延长退休年限、延长缴费年限、扩大覆盖面、增加基金收益率等。在制度外的解决方式主要是增加财政补贴、国有股划转等。   而国内一所高校的研究团体也对此做了研究。通过在完善对缴费人口和退休人口的预测的基础上。测算包括提高退休年龄和向社保划拨上市国企股份的若干不同方案.第一次提出了将退休年龄逐步于2020年至2050年间提高7岁,并在5年内启动将80%的国有企业股份逐步划拨给社保体系的改革建议。具体来说,延迟退休年龄一项,可以使我国工作群体(相对基准)增加25%,也使得我国退休群体的数量(相对基准)减少28%。另一方面,目前中央和地方的国有资产管理系统持有市值约为13.7万亿元的上市国有公司的股份(已经剔除在两地同时挂牌企业的重复计算)。假定今后划拨的力度将会加大,并且要求社保体系只使用这些国有股每年分派的红利(股息),而不变现这些股票本身,从2013年起,如果逐步划拨80%的国有股份到社保系统,加上退休年龄的提高,将能使我国养老金账户累积结余持续约30年;到2050年,年度养老金收支也将保持基本平衡。   此外,也有专家指出,解决养老金困局的重点,在于先实现制度统一。再实现标准统一。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迟迟不见成效,也是养老保险“绑架”财政的重要因素。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Q表示,在事业单位改革过程中.由退休金的现收现付制向基金积累制过渡过程中产生的转制成本要妥善解决,在改革之前已经退休的“老人”和已经参加工作但还未退休的“中人”,他们的个人账户上并没有累积基金。这部分资金就构成了转制成本,需要由政府“兜底”。对此,K指出,国家财政承担基本养老的补贴与兜底责任,是社会保险法的规定,也是其他一些国家的做法。但鉴于养老保险与财政的天然联系,也有部分学者建议厘清财政与保险制度之间的边界.明确政府责任边界,切断缴费型保险制度裹挟财政的潜在可能性,在养老保险与财政之间建立一道“防火墙”。?   “不管你今天多么年轻,明天人人都会老。”这是不容置疑的现实。所以,养老问题必须引起高度关注。从根本上说,建立养老危机意识,缓解当下突出矛盾并继续实干,同时作出长远谋划,是破解当前困局最理性、最妥当的做法。   作答要求   一、根据“给定资料4”,概括我国现有退休制度与人口老龄化之间的矛盾。要求:概括准确、语言简练。字数不超过150字。   二、根据“给定资料3”和“给定资料5”,简要分析我国提出延长退休年龄这一建议的合理性。要求:分析充分,有层次、有深度。字数不超过300字。   三、“给定资料”中提到我国养老金面临着很大的收支缺口问题,请就如何解决养老金困局提出对策建议。   要求:对策建议合理可行,语言简练。字数不超过400字。   四、根据“给定资料”,结合当前实际,以“破解养老困局”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撰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字数800~1000字。
[简答题]给定资料:   人口政策关乎党和人民的发展大局,需要适时、因时进行调整。伴随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飞猛进,尤其是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升,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人口形势正在发生着巨变。最为突出的体现就是,群众生育意愿普遍下降,男女性别比失衡,现代计划生育观念生成以及低生育率的长期稳定。   与都市生育观念“深刻变革”相一致的是,广大农村地区的生育观念也正在静悄悄地转变。   一方面,诸如“生男生女一样好”“女儿也是传后人”“多子未必多福”等观念日渐流行于乡野;另一方面,不少农村家庭,即使符合生育二孩政策,也自愿放弃生育,个别地方甚至还出现了“生两个儿子哭一场”的现象。   总的来看,当前大部分群众在生育行为上早已开始“自我计划”,并普遍正在经历从“要我计划”到“我要计划”的生育观念与文化转型。   因此,为确保“全面二孩”政策的有效实施,与之相关的配套政策或许应该成为各级政府下一步行动的焦点。   当务之急,是加快制定落实“全面二孩”政策的时间表。目前,“全面二孩”政策路线图已定,这对以往不符合生育条件的家庭而言是最大利好。接下来,各地应紧紧围绕“全面二孩”政策的落实落地落细制定好时间表,积极关注高龄妇女的诉求,做好有意愿生育妇女的政策宣传、心理辅导和技术咨询等工作,让那些有生育意愿的高龄妇女顺利地把二孩生下来,尽可能地为更多符合条件的家庭尝到“全面二孩”政策的甜头创造条件。   加大工作力度,立足失独家庭的物质与心理需求,对失独家庭给予更多关爱,切实解决失独家庭的后顾之忧。继续坚持和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对曾经积极响应计划生育政策的独生子女父母,兑现相关待遇,在就业、就医、养老和救济救助等方面给予独生子女家庭以优待。应该努力搞好生育二孩的公共服务供给。及时启动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修改、宣传和解释工作,有效化解“全面二孩”政策的法律困境与难题。   全面总结“单独二孩”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好做法与好经验,着力解决符合条件的家庭想生不敢生以及犹豫要不要生等问题。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大力引入社会力量,着力加强生殖健康、妇幼保健、妇女就业、生育保险、托儿托管等方面的公共服务供给,切实让符合条件的家庭想生、敢生、能生,确保“全面二孩”生得下、生得好、养得起。   “给定资料”提到“人口政策关乎党和人民的发展大局,需要适时、因时进行调整”,请围绕对这句话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见解明确、深刻; (2)思路明晰,语言流畅; (3)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4)总字数800—1000字1。
[简答题]给定资料: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最终归宿,也是推进我国城镇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新生代农民工作为改革开放以后出生的第二代农业转移人口,规模已经超过1亿人,成为农业转移人口的主体,其市民化的意愿和需求十分强烈。然而,由于现阶段我国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以及农民工自身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的匮乏,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步履维艰。   “外出打工,没有任何技能,只能做一些临时的小工,一个月下来工资还不够吃住,更别说靠着工资养家了。”这是2016年海南省两会前夕,一些已返乡准备过年的农民工的呼声。   2016年1月21日,临高县新盈镇抱东村的村民王小兵刚刚从广东惠州一处建筑工地返乡。他去年一年在惠州打了5个月的零工,收入按天计算,每天80元。但是由于没有任何技能,王小兵只能在工地上搬运水泥。由于不是每天都能找到活,因此去年一年他真正的工作时间只有80天,收入只有6000多元,刨去外出开销,所剩无几。   抱东村村委会主任陈不礼表示,目前该村村民文化程度较低,由于新型技能掌握的难度较大,外出务工人员只能从事最低级的体力劳动,导致无法从事技术含量高的工作。这种情况在临高农村较为普遍,很多农民希望政府开展培训,提升自身劳动技能以提高收入。   孙芝莉是湖南人,在北京打工10多年一直租住在通州区,她给孩子办理入学手续时,被告知没有通州区的社保缴纳证明不能办理借读手续。“可我在西城工作,社保都交到了西城区。”孙芝莉夫妻俩权衡之下,还是把孩子送回了老家。“很多同事把孩子送到河北念寄宿学校,半个月见一次,他们劝我也这么办。可孩子成长需要陪伴,这不是办法。我俩打算过一段时间都回老家。没想到在北京辛辛苦苦十几年,最后还是不能扎下根来。”孙芝莉对此很无奈。正是现行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及其背后所享有的权利失衡和福利落差,致使随迁子女的受教育权缺乏保障,而农民工自身亦面临社保便携性不够、转移接续难等难题。要想拉住农民工兄弟的手,关键在于拆除城市户籍制度的藩篱。没有户籍制度的藩篱,才有助于农民工在城市大开眼界,并迅速完成自我塑造,实现与城市户籍人口的真正融和。   长期以来,城乡居民享有的公共服务存在很大差距,公共服务体制呈现城乡二元状态。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农业转移人口尽管在城镇就业和居住,有的已经实现了举家迁移,但他们难以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的福利待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过程,实质是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户口的转换是形,服务的分享是实。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关键是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保障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成本支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近期看,政府需要承担的成本主要是农业转移人口子女教育、公共卫生、低保、保障性住房等的支出。从远期看,农业转移人口退休后按目前的养老金发放办法,政府需要对个人养老金发放进行补贴。随着农业转移人口的增加,政府还需要增加各项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成本并非不可承受,关键在于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政府和企业之间、企业和个人之间的成本合理分担机制。 给定资料8:   针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2016年1月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亮出四项举措,将在2016年更大力度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以求更大释放内需潜力。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大批沿海企业停产或关闭,导致大量农民工被迫返乡。据有关部门测算,返乡的农民工超过2000万。   相当一部分农民工返乡后,有些已经不能适应或不能胜任田间农活;更重要的是,这些农民工返乡,基本上也不能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而且与当前的城市化趋势相悖。   据了解,目前在我国661个城市中,50万人口以下的中小城市就有533个,占全国城市的80.6%.中小城市的人口占全国人口的59%。中小城市不仅数量多,而且分布也比较均匀。推动中小城市发展,由此产生的就业岗位对单个城市来说虽然可能有限,但众多的中小城市共同产生的作用,却最终可能有效地解决就业难题。   发展中小城市,必然会带动小城镇的发展,实际上,推动小城镇发展也是发展中小城市的应有之义。中小城镇是城乡结合点,可以为返乡而又不愿意回乡务农的农民工提供就近择业的机会。而且,推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可以避免地区差别、城乡差别的进一步扩大,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农村移民过得安稳了,幸福了,国家才会强大,城市才更繁荣,社会才趋文明。   请根据“给定资料—8”,为城镇化进程中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出对策建议。   要求:建议合理,针对性强,表述准确。不超过300字。
[简答题]给定资料 1. 我国《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对城市规划的解释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总体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这是狭义的城市规划概念。2005年,原建设部颁布《关于加强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审批工作的通知》,指出城市规划是促进城市科学协调发展的重要依据,是保障城市公共安全与公众利益的重要公共政策,是指导城市科学发展的法规性文件。广义的城市规划已经超越了对城市进行物质性规划的层面,是涉及了城市空间、物质形态、文化传统、社会结构和产业经济、公众权益等多方面的综合性和总体性规划。 2. 梧桐树对于南京人意义深远。1928年,为迎接孙中山灵柩奉安大典,国民政府在市区中山南路等地沿途栽种了2万棵悬铃木,南京人俗称其为“法国梧桐”,其后梧桐树栽种范围逐步扩大到市区其他地段,由此形成了南京市独有的梧桐文化。2011年3月,市区太平北路曾经枝叶繁茂的梧桐树树枝突然一下子被统统砍掉,只剩下准备被移走的梧桐树干光秃秃地矗立在道路两边。一个月前,它们还如几公里外中山路两侧的同族那样高傲而挺拔,但如今已不见经年风华。因为在它们的根系下方,正在掘进着通向江北的地铁3号线。这些梧桐树因为“妨碍”规划建设中的地铁工程,需要将它们移走或砍掉。城市规划者没有想到,这个决定遭到了南京市文化界、经济界和市民团体的强烈反对,并由此引发了一场市民自发参与的护树运动。最终,主管部门停止了移树、砍树行为,并承诺优化地铁线路规划建设方案。这一幕与5年前的场景如出一辙。2006年4月,南京市为建设地铁2号线,将190棵民国时期的梧桐树移植到当地的苗圃内,结果遭致市民强烈反对。在相关部门承诺保证被移植的树木存活率能达到80%后,打消了市民的部分疑虑。但其后经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有关专家调查后发现,移栽后80%的梧桐树已经死亡。 3. 2011年编制的《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将南京城市性质定位为“著名古都,江苏省省会,国家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城市职能定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国家重要创新基地、区域现代服务中心、‘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滨江生态宜居城市”。新中国成立后南京一直是传统重工业产地。2010年数据显示,电子、石化、钢铁和汽车四大产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363.26亿元,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达63.1%,其中贡献最大的是石化、钢铁和电子产业。上世纪90年代,南京市有电子14所和东南大学等一批科研院校,一度电子产业高度发达。目前电子产业在产值总量上仍然巨大,但作为南京最优势产业,现在已经被深圳等城市赶超。南京市几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江苏省内国家级开发区排名中,基本上都低于无锡和苏州,新兴产业发展相对较为缓慢。服务业成为南京市产业规划重点发展的内容,其中房地产等投资的作用尤为明显,南京市依赖城建等大规模投资拉动经济发展的特点比较突出。对此,河海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教授认为:“南京的第三产业投资比例很高,房地产行业属于服务业,商业地产发达,当地的房价和老百姓收入比重严重不匹配。” 4. 上世纪80年代,南京市选择重点规划发展长江以北的浦口地区,希望能够建成类似大武汉那样的跨江鼎立之市。到了上世纪90年代,南京人又寄望于把浦口建成“南京的浦东新区”。为了发展浦口,市政府将南京当时唯一的国家级高新区放到了浦口,著名的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等一批高校纷纷在浦口建立校区,南京市政府曾用“从秦淮河到扬子江”来形容这个跨越式发展规划,但这个蓝图远未如愿。浦口的规划已经变更多次,把江北发展成为南京的汉口或浦东却始终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景。有专家分析认为制约因素之一在于交通,在于过江通道。“跳跃式发展,过江通道不通,怎么发展?”以过江通道为例,南京市新建的大桥基本都是服务于过路车辆,且收费高昂。由于几乎不为市内车辆服务,阻碍了过江战略的顺利实施。上海浦东开发之初,政府下定狠心,杨浦大桥等路桥不收费,由政府买单,由此促进了浦东的快速发展。但南京一直没有这样做。 江北浦口开发迟滞之下,南京市提出新的发展蓝图,先后决定大力开发河西地区和城南。河西地区指秦淮河以西,由于河西离南京城区非常近,近年来,在南京主办全运会的拉动下,该地区发展颇为迅捷,主要是房地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如今,河西地区住宅均价达到了每平方米2万元以上。2000年后,南京市政府决定在城南江宁区建设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配合,大专院校再次在江宁建立校区,一同获得规划部署的还有地铁等城市轨道网络。随着南京高铁站落户城南地区,以京沪高铁南京南站为中心,市政府规划整合总面积180平方公里的南部新城,目前建设已经启动。最新的政策显示,江北浦口地区将重新回到城市规划建设的中心舞台,移建地铁3号线正是为了解决南北两个新城之间的联系。国家发改委区域规划专家咨询组的专家认为:“一般规划确定了,就要按照规划做事,但很多地区的规划落实起来挺难。”据统计,从1981年到2011年,30年间南京市先后换了10任市长,很多任市长任期都不长,平均3年一任,几乎每任市长都有自己的城市规划和重点发展思路。 5. 南京市的老城南地区凝聚着六朝、南唐以至明、清、民国各代深厚、丰富的历史文化,是古都南京历史的一个缩影。著名古建筑专家黄老表示:“老南京以民居、园林为代表的粉墙青瓦、淡妆素裹的民间建筑,表现出交融激荡、和而不同的建筑风格特色。”然而,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加快,以老城南为代表的南京古老街区开始面临严峻的考验。 截至2003年,90%的南京老城区已被改造;2006年,老城南的颜料坊、钓鱼台、船板巷、门东、安品街等5处历史街区纳入改造计划,涉及40多条历史街巷、10多处文物保护单位、近千座古居院落;2009年,南京再次启动大规模危旧房改造,老城南几片历史街区全部被列入“危改计划”,包括仅存的南捕厅、门东、门西和仓巷4处历史文化街区。截至2009年,剩余南京古城传统风貌片区仅占原老城总面积的2%;在安品街,以清代杨桂年故居为代表的多处文物保护单位被拆除后用于房地产开发;在南捕厅,以民国建筑王炳钧公馆为代表的老街区被拆除后用于建设“总部会所”及“独栋公寓”;在秦淮河西段,以清代北货果业公所为代表的五华里古河房被成片推平后用于建造仿古建筑群…… 2006年,16位著名文物保护专家和学者上书国务院,恳请立即停拆南京老城南,尤其反对市政府的“推平式”拆迁规划,要求保住南京的“根”。 2009年4月底,29名专家学者两次联合上书呼吁保护老城南。老城南的原居民们心情也格外复杂。有急于搬走改善居住条件的,也有舍不得搬的。住在千章巷66岁的杨国顺,就称自己是典型的“穷家难舍” ,打父辈开始就生活在这里,“住出感情来了”。针对保护老城南的呼声,有人主张,老城南的历史文化可以通过照片、影像保留,可以到图书馆、博物馆去寻找、去体验,这样城市用地增加了,文化风貌也能得到永久的留存。 在2011年6月发布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南京属于开发强度应当小于20%的“优化开发区域”。按照南京4638平方公里的区域面积计算,在2020年以前,城镇建设用地的总规模应当为927.6平方公里,而目前南京市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已经接近这个数值,可供开发使用的土地屈指可数。 6. 2011年8月28日,厦门市有关部门宣布,厦门环东海域的目标是建设“中国最美丽生态海湾”,打造“海西未来迈阿密”。其中,规划建设的“迈阿密式酒店群”含13个酒店地块,有家庭式的休闲度假酒店,也有商务人士的高端酒店和度假俱乐部式酒店,更有临海别墅,几乎全为五星级。“下了游艇直达酒店。届时,游客将在厚度为50厘米、质地优良的漳州白沙的人工沙滩上徜徉。”人工沙滩是厦门市这几年开发旅游房产业的一大法宝。但沙子是天然形成的,人造沙滩不仅减弱了原先湿地具有的净化水质能力,沙子更是屡屡流失。而补沙就得采沙,又是对其他地方环境的一种破坏。投资3亿人民币、2007年9月才投入使用的号称福建最大的人造沙滩观音山人造海滩,被2009年的台风“莲花”打回了原形——大量的海泥被送到这块人工建造的黄金沙滩上,整个沙滩变成了泥滩。 近年来,厦门一直通过围填海扩大城区面积,自然岸线保留不多,到处是人工岸线。曲折的岸线没有了,已变成平直;海湾没有了,变成了陆地。厦门原来是海岛城市,到现在却变成了海湾城市。“滩涂对厦门很重要。原先污染排到海里,都是滩涂降解。滩涂消失后,对水质净化影响很大。”厦门市环境保护科研所陈工程师说,厦门的城市污水处理率高达90%多,但水质却一直没有改善,与填海带来的影响不无关系。上世纪90年代以前,厦门受台风影响并不大,但随着围填海进程,许多原本可以作为台风来临时缓冲区域的滩涂等潮间带,已经完全被水泥路和一幢幢酒店、海景房所替代,一旦有大台风或海啸降临,不能不令人担忧。 7. 文昌路横贯扬州城,路边不时闪现一株古树、一口古井、一座古塔,“镇守”市中心的则是明朝文昌阁,而让这些古董给车流让路的念头,一次次被否决。坐在铺着光绪年间青砖的小院里,扬州“双东”街区老街坊吴德祥很开心,因为今年用上了抽水马桶。“按规划修了化粪池,资金由政府出三成,我掏七成,再也不用倒马桶了!”扬州市12个历史文化街区规划保护的每幢民居逐一修缮。目前,已有上千户古城民居完成了修缮,政府为之投入近10亿元。“园林多是宅”曾是老扬州精致生活的历史镜像。木香园主人徐鹏志说:“这几年,老城冒出了30多座私家园林。园主以中老年居多,他们多为工薪族,花十几万元,在自家院子修小园林,虽仅几十平方米,也是享受精致扬州,传承精致扬州。”他认为,设施便利,环境精致,老城照样能吸引年轻人,“园主中就有30多岁的。” 古城保护专家、同济大学阮教授说,扬州古城历史格局基本完整存留,这在全国110座历史文化名城中极少见。2000年,扬州确立了建设“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的目标,在实践中探索、积累了很多古城建设的经验,比如整治历史街区,只“补牙” (修缮危房)、“拔牙” (剔除有损古城风貌的建筑)、“镶牙” (完善古城功能设施),不“换牙” (推倒重来)等等。 英国伦敦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一直保护着千年的古老的城市格局,保护着“使市民精神愉悦的因素”。伦敦市中心街道狭窄、曲折、交通拥堵,但政府并不采取拆除老建筑拓宽马路的做法,而代之以收取车辆高昂的进城费,严格控制车辆进入伦敦中心地带;现代化的日本东京在修复战争创伤的进程中,始终不忘记保护和修复古迹;意大利罗马允许大片的遗址古迹占据宝贵的旧城空间,罗马旧城随处可见建筑遗迹片断,亲切的古老的街巷、广场,见证着历史的厚重和曾经的辉煌;法国巴黎完整地保护了旧城风格。法国最早的《城市保护法》颁布于1913年,该法特别注重公共建筑、重要遗迹的保护。1943年后,《城市保护法》开始注重“文物”的“历史环境”,划定了民居保护区并制定了相应法规。在民居保护区内,老屋老街享有名胜古迹的待遇,维修老屋必须获得政府批准,而房主会得到政府的补贴。 8. 根据英国《经济学家》杂志调查,中国上班族每天在上班路上平均需要花费42分钟,“领先”世界各国。有关专家认为,因为交通拥堵和管理问题,中国15个大中城市每天损失财富近10亿元。若考虑燃油浪费、运输资源浪费、城市环境治理成本的增加等因素,交通拥堵给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损失更为巨大。城市交通拥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城市功能区划不合理,一是大多数城市属于单核心式,政治、商业、文化等功能过分集中,导致交通结构失衡,交通流分布不均;二是城市各个功能区未能有效整合,形成少数的纯功能区,各区之间又缺乏便利的交通通道,产生许多本可以避免的出行距离与时间消耗;三是大批新型、大型、高层建筑往往在一个功能区集中出现,形成土地的过度开发和过量的交通需求。许多城市为方便人们出行,大量修建城市环线,但这样的结果往往增加了人们出行的距离,加剧了对交通工具的依赖,也加剧了城市中心的交通压力。 9. 马路越修越宽,人行道越来越窄,很多火车站和大型商场不让出租车和其他车辆停泊,可是又不建停车场。地铁站和公共汽车站之间相距遥远,机场、火车站和汽车站总站常常是东西南北互相分散,缺少连接,难以转达——这是我国城市交通的常态。许多城市还建有大型广场,这些广场往往不以市民的休闲和活动为目的,把市民当做观众,展示广场或广场的雕塑、广场边的政府大楼等。广场以大为美,以空旷为美,以人造草坪为美,以花样翻新、繁复的几何图案为美,而较少考虑人的需要和安全。体型巨大的建筑、空旷的开敞空间,超出了人的步行接受区间,加上无树荫供人遮阳,无座椅供人休闲,热衷于抛光大理石和花岗石铺地,雨雪之后,市民举步维艰,更成为不敢光顾之地。 10. 西方著名的人文主义学者刘易斯·芒福德在其巨著《城市发展史》中,主张人类城市发展应以生活文化导向为目标,而不是在技术促进下无止境地发展和扩张。他特别提到了我国宋代张择端的写实画作《清明上河图》 ,“各种各样的景观,各种各样的职业,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各种各样人物的特有属性——所有这些组成无穷的组合、排列和变化。不是完善的蜂窝而是健康的、充满生气的城市。” 台湾文化学者蒋勋这样评价《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城市面貌:“张择端画城墙那段非常精彩,有一个被贬官了的人要出城,他出城时回头看到有一个没腿的乞丐向他要钱,两个人对视了一眼。这个画面太精彩了,官家的人与乞丐对视,城市中富人与穷人在对视,一个城市的多元在对视的一瞬间展现了。” 三、作答要求 (一)认真阅读、梳理给定资料,分析指出扬州、南京两个城市的做法对搞好城市规划提供了哪些重要启示。 要求:准确、全面、简洁,不超过300字。 (二)结合给定资料内容,反驳“给定资料5”画线部分文字所表达的观点。 要求:(1)观点明确,论据充实,具有说服力; (2)层次清楚,表达简洁; (3)不超过400字。 (三)“给定资料10”提到了我国古代画作《清明上河图》,提到了其中所展现的“健康的、充满生气的”宋代城市面貌。请你结合对全部给定资料的理解与思考,以“从《清明上河图》所想到的”为副标题,自拟主标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1)观点鲜明,分析深入; (2)条理清晰,表达简洁流畅; (3)总字数1000~1200字。
[简答题]二、给定资料   1.我国《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对城市规划的解释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总体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这是狭义的城市规划概念。2005年,原建设部颁布《关于加强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审批工作的通知》,指出城市规划是促进城市科学协调发展的重要依据,是保障城市公共安全与公众利益的重要公共政策,是指导城市科学发展的法规性文件。广义的城市规划已经超越了对城市进行物质性规划的层面,是涉及城市空间、物质形态、文化传统、社会结构和产业经济、公众权益等多方面的综合性和总体性规划。   2.梧桐树对于南京人意义深远。l928年,为迎接孙中山灵柩奉安大典,国民政府在市区中山南路等地沿途栽种了2万棵悬铃木,南京人俗称其为“法国梧桐”,其后梧桐树栽种范围逐步扩大到市区其他地段,由此形成了南京市独有的梧桐文化。2011年3月,市区太平北路曾经枝叶繁茂的梧桐树树叶突然一下子被统统砍掉,只剩下准备移走的梧桐树干光秃秃地矗立在道路两边。一个月前,它们还如几公里外中山路两侧的同族那样高傲而挺拔,但如今已不见经年风华。因为在它们的根系下方,正在掘进着通向江北的地铁3号线。这些梧桐树因为“妨碍”规划建设中的地铁工程,需要将它们移走或砍掉。城市规划者没有想到,这个决定遭到了南京市文化界、经济界和市民团体的强烈反对,并由此引发了一场市民自发参与的护树运动。最终,主管部门停止了移树、砍树行为,并承诺优化地铁线路规划建设方案。这一幕与5年前的场景如出一辙。2006年4月,南京市为建设地铁2号线,将l90棵民国时期的梧桐树移植到当地的苗圃内,结果招致市民强烈反对。在相关部门承诺保证被移植的树木存活率达到80%后,打消了部分市民的疑虑。但其后经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有关专家调查后发现,移栽后80%的梧桐树已经死亡。   3.2011年编制的《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12020)》将南京城市性质定位为“著名古都,江苏省省会,国家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城市职能定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国家重要创新基地、区域现代服务中心、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滨江生态宜居城市”。新中国成立后南京一直是传统重工业产地。2010年数据显示,电子、石化、钢铁和汽车四大产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363.26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的比重达63.1%,其中贡献最大的是石化、钢铁和电子产业。上世纪90年代,南京市有电子14所和东南大学等一批科研院校,一度电子产业高度发达。目前电子产业在产值总量上仍然巨大,但作为南京最优势产业,现在已经被深圳等城市赶超。南京市几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江苏省内国家级开发区排名中,基本上都低于无锡和苏州,新兴产业发展相对较为缓慢。服务业成为南京市产业规划重点发展的内容,其中房地产等投资的作用尤为明显,南京市依赖城建等大规模投资拉动经济发展的特点比较突出。对此,河海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教授认为:“南京的第三产业投资比例很高,房地产行业属于服务业,商业地产发达,当地的房价和老百姓收入比重严重不匹配。”   4.上世纪80年代,南京市选择重点规划发展长江以北的浦口地区,希望能够建成类似大武汉那样的跨江鼎立之市。到了上世纪90年代,南京人又寄望于把浦口建成“南京的浦东新区”。为了发展浦口,市政府将南京当时唯一的国家级高新区放到了浦口,著名的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等一批高校纷纷在浦口建立校区,南京市政府曾用“从秦淮河到扬子江”来形容这个跨越式发展规划,但这个蓝图远未如愿。浦口的规划已经变更多次,把江北发展成为南京的汉口或浦东却始终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景。有专家分析认为制约因素之一在于交通,在于过江通道。“跳跃式发展,过江通道不通,怎么发展”以过江通道为例,南京市新建的大桥基本都是服务于过路车辆,且收费高昂。由于几乎不为市内车辆服务,阻碍了过江战略的顺利实施。上海浦东开发之初,政府下定狠心,杨浦大桥等路桥不收费,由政府买单,由此促进了浦东的快速发展。但南京一直没有这样做。 江北浦口开发迟滞之下,南京市提出新的发展蓝图,先后决定大力开发河西地区和城南。河西地区指秦淮河以西,由于河西离南京城区非常近,近年来,在南京主办全运会的拉动下,该地区发展颇为迅捷,主要是房地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如今,河西地区住宅均价达到了每平方米2万元以上。2000年后,南京市政府决定在城南江宁区建设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配合,大专院校再次在江宁建立校区,一同获得规划部署的还有地铁等城市轨道网络。随着南京高铁站落户城南地区,以京沪高铁南京南站为中心,市政府规划整合总面积180平方公里的南部新城,目前建设已经启动。最新的政策显示,江北浦口地区将重新回到城市规划建设的中心舞台,拟建地铁3号线正是为了解决南北两个新城之间的联系。国家发改委区域规划专家咨询组的专家认为:“规划一般确定了,就要按照规划做事,但很多地区规划落实起来挺难。”据统计,从1931年到2011年,30年间南京市先后换了10任市长,很多任市长任期都不长,平均3年一任,几乎每任市长都有自己的城市规划和重点发展思路。   5.南京市的老城南地区凝聚着六朝、南唐以至明、清、民国各代深厚、丰富的历史文化,是古都南京历史的一个缩影。著名古建筑专家黄老表示:“老南京以民居、园林为代表的粉墙青瓦、淡妆素裹的民间建筑,表现出交融激荡、和而不同的建筑风格特色。”然而,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加快,以老城南为代表的南京古老街区开始面临严峻的考验。 截至2003年,90%的南京老城区已被改造;2006年,老城南的颜料坊、钓鱼台、船板巷、门东、安品街等S处历史街区纳入改造计划,涉及40多条历史街巷、10多处文物保护单位、近千座古居院落;2009年,南京再次启动大规模危旧房改造,老城南几片历史街区全部被列入“危改计划”,包括仅存的南捕厅、门东、门西和仓巷4处历史文化街区。截至2009年,剩余南京古城传统风貌片区仅占原老城总面积的2%;在安品街,以清代杨桂年故居为代表的多处文物保护单位被拆除后用于房地产开发;在南捕厅,以民国建筑王炳钧公馆为代表的老街区被拆除后用于建设“总部会所”及“独栋公寓”;在秦淮河西段,以清代北货果业公所为代表的五华里古河房被成片推平后用于建造仿古建筑群…… 2006年,l6位著名文物保护专家和学者上书国务院,恳请立即停拆南京老城南,尤其反对市政府的“推平式”拆迁规划,要求保住南京的“根”。2009年4月底,29名专家学者两次联合上书呼吁保护老城南。老城南的原居民们心情也格外复杂。有急于搬走改善居住条件的,也有舍不得搬的。住在千章巷66岁的杨国顺,就称自己是典型的“穷家难舍”,打父辈开始就生活在这里,“住出感情来了”。针对保护老城南的呼声,有人主张,老城南的历史文化可以通过照片、影像保留,可以到图书馆、博物馆去寻找、去体验,这样城市用地增加了,文化风貌也能得到永久的留存。   在2011年6月发布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南京属于开发强度应当小于20%的“优化开发区域”。按照南京4638平方公里的区域面积计算,在2020年以前,城镇建设用地的总规模应当为927.6平方公里,而目前南京市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已经接近这个数值,可供开发使用的土地屈指可数。   6.2011年8月28日,厦门市有关部门宣布,厦门环东海域的目标是建设“中国最美丽生态海湾”,打造“海西未来迈阿密”。其中,规划建设的“迈阿密式酒店群”含13个酒店地块,有家庭式的休闲度假酒店,也有商务人士的高端酒店和度假俱乐部式酒店,更有临海别墅,几乎全为五星级。“下了游艇直达酒店。届时,游客将在厚度为50厘米、质地优良的漳州白沙的人工沙滩上徜徉。”人工沙滩是厦门市这几年开发旅游房产业的一大法宝。但沙子是天然形成的,人造沙滩不仅减弱了原先湿地具有的净化水质能力,沙子更是屡屡流失。而补沙就得采沙,又是对其他地方环境的一种破坏。投资3亿人民币、2007年9月才投入使用的号称福建最大的人造沙滩观音山人造海滩,被2009年的台风“莲花”打回了原形——大量的海泥被送到这块人工建造的黄金沙滩上,整个沙滩变成了泥滩。   近年来,厦门一直通过围填海扩大城区面积,自然岸线保留不多,到处是人工的岸线。曲折的岸线没有了,已变成平直;海湾没有了,变成了陆地。厦门原来是海岛城市,到现在却变成了海湾城市。“滩涂对厦门很重要。原先污染排到海里,都是滩涂降解。滩涂消失后,对水质净化影响很大。”厦门市环境保护科研所陈工程师说,厦门的城市污水处理率高达90%多,但水质却一直没有改善,与填海带来的影响不无关系。上世纪90年代以前,厦门受台风影响并不大,但随着围填海进程,许多原本可以作为台风来临时的缓冲区域的滩涂等潮间带,已经完全被水泥路和一幢幢酒店、海景房所替代,一旦有大台风或海啸降临,不能不令人担忧。   7.文昌路横贯扬州城,路边不时闪现一株古树、一口古井、一座古塔,“镇守”市中心的则是明朝文昌阁,而让这些古董给车流让路的念头,一次次被否决。坐在铺着光绪年间青砖的小院里,扬州“双东”街区老街坊吴德祥很开心,因为今年用上了抽水马桶。“按规划修了化粪池,资金由政府出三成,我掏七成,再也不用倒马桶了!”扬州市对12个历史文化街区规划保护的每幢民居逐一修缮。目前,已有上千户古城民居完成了修缮,政府为之投入近10亿元。“园林多是宅”曾是老扬州精致生活的历史镜像。木香园主人徐鹏志说:“这几年,老城冒出了30多座私家园林。园主以中老年居多,他们多为工薪族,花十几万元,在自家院子修小园林,虽仅几十平方米,也是享受精致扬州,传承精致扬州。”他认为,设施便利,环境精致,老城照样能吸引年轻人,“园主中就有30多岁的”。   古城保护专家、同济大学阮教授说,扬州古城历史格局基本完整存留,这在全国110座历史文化名城中极少见。2000年,扬州确立了建设“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的目标,在实践中摸索、积累了很多古城建设的经验,比如整治历史街区,只“补牙”(修缮危房)、“拔牙”(剔除有损古城风貌的建筑)、“镶牙”(完善古城功能设施),不“换牙”(推倒重来)等等。英国伦敦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一直保护着千年的古老的城市格局,保护着“使市民精神愉悦的因素”。伦敦市中心街道狭窄、曲折、交通拥堵,但政府并不采取拆除老建筑拓宽马路的做法,而代之以收取车辆高昂的进城费,严格控制车辆进入伦敦中心地带;现代化的日本东京在修复战争创伤的进程中,始终不忘记保护和修复古迹;意大利罗马允许大片的遗址古迹占据宝贵的旧城空间,罗马旧城随处可见建筑遗迹片断,亲切的古老的街巷、广场,见证着历史的厚重和曾经的辉煌;法国巴黎完整地保护了旧城风格。法国最早的《城市保护法》颁布于l913年,该法特别注重公共建筑、重要遗迹的保护。1943年后,《城市保护法》开始注重“文物”的“历史环境”,划定了民居保护区并制定了相应法规。在民居保护区内,老屋老街享有名胜古迹的待遇,维修老屋必须获得政府批准,而房主会得到政府的补贴。   8.根据英国《经济学家》杂志调查,中国上班族每天在上班路上平均需要花费42分钟,“领先”世界各国。有关专家认为,因为交通拥堵和管理问题,中国15个大中城市每天损失财富近10亿元。若考虑燃油浪费、运输资源浪费、城市环境治理成本的增加等因素,交通拥堵给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损失更为巨大。城市交通拥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城市功能区划不合理,一是大多数城市属于单核心式,政治、商业、文化等功能过分集中,导致交通结构失衡,交通流分布不均;二是城市各个功能区未能有效整合,形成少数的纯功能区,各区之间又缺乏便利的交通通道,产生许多本可以避免的出行距离与时间消耗;三是大批新型、大型、高层建筑往往在一个功能区集中出现,形成土地的过度开发和过量的交通需求。许多城市为方便人们出行,大量修建城市环线,但这样的结果往往增加了人们出行的距离,加剧了对交通工具的依赖,也加剧了城市中心的交通压力。   9.马路越修越宽,人行道却越来越窄,很多火车站和大型商场不让出租车和其他车辆停泊,可是又不建停车场。地铁站和公共汽车站之间相距遥远,机场、火车站和汽车站总站常常是东西南北互相分散,缺少连接,难以转达——这是我国城市交通的常态。许多城市还建有大型广场,这些广场往往不以市民的休闲和活动为目的,而是把市民当做观众,展示广场或广场的雕塑、广场边的政府大楼等。广场以大为美,以空旷为美,以人造草坪为美,以花样翻新、繁复的几何图案为美,而较少考虑人的需要和安全。体型巨大的建筑、空旷的开敞空间,超出了人的步行接受区间,加上无树荫供人遮阳,无座椅供人休闲,热衷于抛光大理石和花岗岩铺地,雨雪之后,市民举步维艰,更成为不敢光顾之地。   10.西方著名的人文主义学者路易斯·芒福德在其巨著《城市发展史》中,主张人类城市发展应以生活文化导向为目标,而不是在技术促进下无止境地发展和扩张。他特别提到了我国宋代张择端的写实画作《清明上河图》,“各种各样的景观,各种各样的职业,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各种各样人物的特有属性——所有这些组成无穷的组合、排列和变化。不是完善的蜂窝而是健康的、充满生气的城市”。   台湾文化学者蒋勋这样评价《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城市面貌:“张择端画城墙那段非常精彩,有一个被贬官了的人要出城,他出城时回头看到有一个没腿的乞丐向他要钱,两个人对视了一眼。这个画面太精彩了,官家的人与乞丐对视,城市中富人与穷人在对视,一个城市的多元在对棚的一瞬间展现了。”   三、作答要求   (一)认真阅读、梳理给定资料,分析指出扬州、南京两个城市的做法对搞好城市规划提供了哪些重要启示。   要求、准确、全面、简洁,不超过300字。   (二)结合给定资料内容,反驳“给定资料5”画线部分文字所表达的观点。   要求:(1)观点明确,论据充实,具有说服力;      (2)层次清楚,表达简洁;      (3)不超过400字。   (三)“给定资料10”提到了我国古代画作《清明上河图》,提到了其中所展现的“健康的、充满生气的”宋代城市面貌。请你结合对全部给定资料的理解与思考,以“从《清明上河图》所想到的”为副标题,自拟主标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1)观点鲜明,分析深入;      (2)条理清晰,表达简洁流畅;      (3)总字数1000~1200字。
[简答题]二、给定资料   1.根据联合国的人口数据预测,2011年以后的30年里,中国人口老龄化将呈现加速发展态势,60岁及以上人121比重将年均增长16.55%,到2040年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将达28%左右。在这30年里,中国开始全面步入老龄化社会。到2050年,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将超过30%,社会将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长期实行严厉的人El出生控制政策,人El出生率迅速下降,使我国快速步人老龄化社会。2000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比重为6.8V00,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同,但是,到2010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比重是8.3%,而世界平均水平为7.5%。   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是人口老龄化程度高的国家。这些发达国家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一般都在5000美元以上。2009年,美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46859美元,日本为38559美元,英国为43785美元。而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国民富裕程度与发达国家比较尚有明显差距,我国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刚超过l000美元的时候,就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2009年,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3315美元。而且和发达国家不同的是,发达国家老龄化进程长达几十年至上百年,如法国用了115年,瑞士用了85年,英国用了80年,美国用了60年,而我国只用了l8年(1981—1999年)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而且老龄化的速度还在加快。   中国人正越来越长寿,高龄老人占老人的比例越来越大。2009年,中国人的平均期望寿命已达73.05岁,在医疗等条件较好的大中城市,人均期望寿命更高。比如,上海人2007年的平均期望寿命就已经达到了81.08岁,其中男性78.87岁,女性83.29岁。在上海,9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l00岁的“老寿星”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周围。截至2009年,我国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有l899万人,今后每年以l00万人的速度增加。据预测,到2025年,我国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数将达2500万人,超过澳大利亚现有的总人口。   老年人通常希望能同儿女一起生活,但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子女离开父母到外地谋生甚至到国外打拼。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独居的“空巢”老人越来越多。目前,城乡“空巢家庭”已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l   2.我国现行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是改革开放以后逐步建立起来的。企业实行的是统账结合、现收现付的养老金制度,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由政府包揽,农民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硷又是一种新的制度,制度分割现象严重。截至2009年,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为2.36亿人,占总人口数的18.15%;截至2009年5月初,只有1633万名农村老年居民按月领取了养老金,广大农民基本依靠自我保障。另外,个人养老金账户的资金被用来支付当期养老金,在运行过程中必然形成规模巨大的收支缺口,给未来养老金的支付埋下隐患。截至2009年底,我国养老金结余有1.25万亿元,“空账”已经达到l.3万亿元。   中国独生子女政策实施至今已有30多年,传统家庭结构形式已经发生变化,第一代独生子女的家长已集体步入老年期,中国正全面迎来“4—21家庭”时代,一对夫妻赡养四个老人和抚养一个孩子的家庭格局日益成为主流。而且,由于人均寿命不断延长,“6—4—2—1”“8—4—2—1,,家庭也逐步增多。调查显示,80后独生子女有74.1%的人表示生活工作压力大,照顾父母力不从心;68.4%的人表示须承担多位老人的养老负担;50.1%的人表示生活在两地,无法把父母接到身边照顾;42%的人表示社会保障、医疗保险在不同的城市无法互通,如果父母在异地生病看病报账就不方便;37.7%的人表示养老院等社会养老机构无法让其放心。   老年人是疾病高发人群。据卫生部调查,老年人发病率比青壮年要高3~4倍,住院率高2倍。小刘说:“父母年纪大了,生个大病怎么办以前还有兄弟姐妹轮流照顾,现在就夫妻俩,还要工作挣钱。我觉得国家应该完善养老制度,医疗保险能够异地流转,要不然看个病还要回老家的定点医院,老人怎么禁得起折腾”一个29岁的独生女在某网站发出帖子,诉说其陷入了这样的困境:公公痛风住院,丈夫的爷爷糖尿病住院,丈夫的奶奶又不慎摔伤了腰,自己和身为独子的丈夫忙于上班,两岁多的儿子需要一个人照顾。虽然找了保姆、护工分别照顾孩子和老人,夫妻俩早已忙得焦头烂额。这位网民感慨道:“有时候真希望能长出三头六臂。”帖子发出不到一天时问,就引来一大群“双独”(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在她的博客上留言,倾诉照顾“四老一小”的压力和苦恼。   张大妈有三子一女,有两个大学毕业后去了美国,还有两个在外地忙事业。孩子们各自忙碌,不能经常回家。张大妈掰着指头计算着孩子们下一次回家的时间。“在美国的孩子几年回来一趟,最近的一次是去年lO月回来了一趟。离她最近的孩子两个月回来一趟。”所以,虽然已是七旬老太,张大妈在家里绝对是“顶梁柱”,除了要照顾多病的老伴,102岁的老母亲也需要她的重点“保护”和悉心照料。生活的难处往往体现在很多细节上,比如,最近,她的老伴生病,“老伴被我送去打针了,住院的话,我没时间照顾他,花钱也大。所以这次我让医生给他开了10天的药,就近找了一家医院,每天送他去打针,打完了我再接他回来”。张大妈还说,“十几年来,自己就这样支撑着一个老年之家,好多时候还真觉得累!”   目前,我国生活不能自理需要照料的老年人数量为l500万人,预计2020年将达到250(万人。总体上看,我国现阶段的养老床位、养老机构和养老服务都不到位,不能很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因此,有社会学者极为担忧中国的养老制度,认为迅速老龄化对家庭、企业、医院、社会造成了极大负担,中国一时出现了“养老真空”的现象。   3.百善孝为先。自古以来,人们把父母抚育子女,子女孝敬父母,看成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孔子说:“孝,德之本也。”社会要求子女尊敬、关爱父母,为父母养老送终,而令人担忧的是,近年来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孝文化却出现了弱化的趋势,有些年轻人尊老敬老的意识淡薄,不少老人晚年生活凄凉。   杨奶奶年近90岁,膝下5个子女。年纪越大,杨奶奶越希望子女常伴身边,然而却往往难以如愿。不久前,杨奶奶以身体多病、没有生活来源为由,起诉要求子女们给付赡养费、分担医药费用,并轮流到家中来照顾她。开庭时,年迈的杨奶奶亲自到庭。法庭上,杨奶奶看见几个来参加诉讼的子女,忍不住伤心地说了一句:“今儿在法庭上,我倒是见着你们几个了。”这句话让审理此案的法官感觉到了老人内心的孤独。经法官调解,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在调解文书中,除了赡养费、医疗费外,“精神赡养”也被明示:由5个子女依次轮流到原告家中陪护原告。   马福建因多年来一直践行着自己心中的“孝道”,把关爱带给了无数认识的或者不认识的老人,被评选为2011年“中国十大孝子”。l997年,马福建看到社会上“尊老不足,爱幼有余”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在农村不愿赡养老人的情况经常出现,就拿出1万元钱在自己的家乡武康镇太平村设立了一个“孝敬父母奖”奖励基金,奖励孝敬父母的家庭。“孝敬父母奖”设立后,村民们增强了孝敬长辈的意识,家庭生活更加和谐美满,村民纷纷争当孝敬父母的模范,村风也为之改善。村领导说:“这个奖设了后,因家庭矛盾需要村干部出面解决的事大为减少。老人都夸自己的孩子孝顺,老马这奖很灵!”村民们说:“看着人家用心良苦,费钱劳力地来办这样一件好事,我们就是想吵也吵不起来了。”几年来,该村已先后评出12对孝敬长辈的好夫妇,不仅树立了敬老爱老的榜样,而且充分发挥了榜样的积极引导作用。现在马福建的“孝敬父母奖”已经由村级奖升级成为全县的一个民间奖项。在该奖项的引导下,该县由民间设立奖励新风的奖项已经发展到l7个,社会风气得到明显改善。   马福建还出资创建了一所民办老年乐园。近十年来。有500多名老人先后入住,常住的就有l50多位。对待老人,他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陪100多名老人度过人生最后时光。   4.在英国,社会力量兴办的养老机构占养老机构总数的60%左右,还有大量的私营企业从事着社区的日间养老照料服务。此外,社会上还有大量的志愿者参与养老照料服务。志愿服务有许多种形式,如互助型养老、储蓄型养老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养老机构最初都是从保障孤寡、残疾老人的养老开始发展的。经过多年的实践,虽然社会力量在养老服务中已经成为主要力量,但是政府对于困难老人的保障功能非但没有削弱,反而得到了加强。目前,英国、美国等都建有大量福利院,专供低收入、孤老等生活困难的老人养老。英国的政府保障性护理院占护理院总数的l7%。西方发达国家大多对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实行分级管理。根据身体健康状态、生活自理程度及社会交往能力,老年人可分为自理型、半自理型和完全不能自理型三级;从半自理到完全不能自理再分级,如日、德分成六级。不同级别的老年人人住不同类型的养老机构,不同的养老机构提供不同的服务,如对不能自理者主要提供康复护理服务,对自理者提供基本的日常照料服务等。   西方发达国家对养老服务的内容和标准都作了明确规定,并由政府监督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如美国的康复设施鉴定委员会和全美日间照料协会就于1999年联合颁布了日间照料服务标准。对丧失了自理能力或达到一定年龄的老人,在人住养老机构时政府要给予补贴,如瑞典90岁以上的老年痴呆者进入养老机构,政府承担全部费用。   5.居家养老是中国最传统、最普遍的养老模式。在老人中,有老伴作陪或者生活能自理的,采取居家养老的模式也过得不错,如果孤身一人,则老来寂寞就成了最大问题。66岁的李大妈,她在外地工作的孩子定期给赡养费,吃穿不愁,但“心里老是空空的”,因为跟孩子很少交流,有时她忍不住打个电话给孩子,可说不了几句话孩子就说忙,要挂电话。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独居高龄老人中,50%常年患病,30%有心理问题甚至患有抑郁症。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独居老人选择了雇请保姆陪伴。然而,近年来保姆工资不断上涨,有经济条件的老人还能勉强承担,经济条件差的老人大多只能望洋兴叹;加上老人与保姆相处未必融洽,许多老人最终还是选择了独自生活。K市市民张大爷由此成为一个极端的个案——K市为整顿市容大规模拆除防盗窗,正在一户人家外拆防盗窗的工人,突然发现卧室里的床上有具遗体,身躯盖着被子,邻居这时才知道,很久不曾见面的70多岁的张大爷,原来早已去世。“张大爷的案例传达了一个危险的信号,”某社会学家说,“独居、患病、养老保障乏力,三方面的因素叠加在一起,张大爷的事件有可能再次上演。”   因此,探索介于社会机构养老与家庭养老之间的新型养老模式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重视。从2004年起,重庆、广州、青岛等地开始了新型居家养老模式的尝试,探索出一种立足家庭、依托社区的新型“居家社区养老模式”。“居家社区养老模式”的核心内容是由社区为居家老人提供优质养老服务,政府给予一定补贴。比如,住在Q市S区的独居老人,现在每天都1111l家养老服务员的探视,这些由政府出资聘用、分配到各社区公益性岗位的服务员,还会给他们送来一袋牛奶和一份《老年生活报》,这些服务都是免费的。在S区,享受街道资助的送奶、送报、送家政、送保险、送午餐、送爱心服务的老人已有5000多人。   Q市老龄办工作人员介绍说,Q市在各区成立了养老服务中心,街道成立养老服务社,社区建立养老服务站,由政府聘用人员为困难老人提供政府购买的居家养老服务,为其他老人实行有偿和低偿服务。各区服务各有特色:s区提供“六送”服务;N区政府出资为2400多户独居老人安装应急呼叫器,提供24小时紧急呼叫服务;F区政府在社区建起助老大食堂,为困难老人提供就餐和送餐服务,街道对食堂运营实行补贴。   6.A市年已八旬的李大爷,骨折后行动不便,不愿进护理院,想要找一位专业护理员却找不到。据了解,大部分社区的养老服务只有家政服务,个别发达地区有政府培训的助老服务员,但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服务还远远跟不上。A市老年协会的调研报告显示,未来5年,A市将有47万名老人需要护理型照顾,其中大部分人只能居家接受护理。而A市专业的养老护理员只有4000多人,且基本上都在养老机构,没有进入社区。我国现在已经有养老护理员职业,但人才极为缺乏。据统计,全国养老护理员有2万余人,但需求量却在1000万人以上,缺口巨大。A市某街道助老服务社社长说:“我们社区的助老员多数是由进城民工和街道退休人员组成的,志愿者极少。由于照顾老人工作强度大、报酬低、风险高等原因,多数务工人员并不愿意干这个活。2004年街道助老员有108人,现在只有85人。”   A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主任介绍,老人身体状况不同,政府提供的服务、护理补贴不同,老人享受的服务内容也有所区别。目前,很多社区养老工作的开展受到经费的限制,不是每位老人都能享受政府出资的助老上门服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还需要政府投入大量资金。   7.截至2009年底,我国各类收养型养老机构有4万个,涵盖福利院、养护院、敬老院、荣军养老机构、老年公寓等多种类型,养老床位有289万张。目前,发展中国家平均每l00人拥有养老机构床位2~3张,发达国家为5~7张,而中国每l00人拥有床位约为1.8张,养老机构资源短缺。我国“十二五”期间要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要增加日间照料床位和机构养老床位300万张,实现养老床位总数翻一番。   据调查,有12%的老人愿意住进养老院,高龄老人的需求更大。在B市,老人要进入公立养老院养老是极为困难的,有人戏言,除非拿着市领导的条子,否则不可能住迸公立养老院。在B市,大部分养老机构都设有人住条件,一般要求老年人身体较为健康、无传染病、精神病或老年痴呆症,并对半集体化的生活能够适应。院方在收纳老人入院前,都会要求家人提供老年人体检报告,或是由院方安排体检。由于护理资源的缺乏,生活能够基本自理的老人较容易找到合适的养老院,而特别需要照顾的高龄老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反而不能入住养老院。   最近十几年来,B市民间资本投资新建了l0多家养老院,其中只有一两家硬件、软件条件都不错,因此床位十分紧俏。其他养老院的人住率并不高,存在“床位闲置”的现象,原因是有的养老院虽然有着豪华的楼房和设施,但管理和服务很差;有的养老院条件简陋,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入住需求;有的养老院收费昂贵,中低收入家庭的老人难以承受。8市市民傅先生对此深有体会,为了给孩子姥姥找个合适的地方养老,他比较了当地多家养老院,最大的感触是,收费便宜的养老院往往设备陈旧,卫生条件差,而医疗卫生条件好的养老院价格比较高,月开销通常在1300~1400元,如果老人不能自理,至少要2400元。市民扬先生说:“我父亲80多岁,患老年痴呆症5年了,一直由我年老体弱的母亲和保姆照料,找了好几家养老院都没有专业护理,服务很差,家里不放心把老人往那儿送。如果养老机构也和酒店一样,有统一的服务标准就好了。”   B市民营企业家吴先生6年前花200多万投资兴建了一家养老院,但养老院的经营却举步维艰。吴先生说:“养老服务是一项高风险行业,老人很容易出现意外,对服务人员要求很高,在开销较大的水电、税费等方面,公办养老机构享有优惠和补贴,而民办养老机构没有上述优惠,日常开支负担很重。”   三、作答要求   (一)依据“给定资料1”,概括我国老龄化社会的特点。   要求:准确、全面。不超过200字。   (二)“给定资料2”,中提到“中国一时出现了‘养老真空’的现象”,请结合给定资料,谈谈对“养老真空”的理解。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300字。   (三)假如你是某社区工作人员,请你结合给定材料草拟一份《关于加强社区养老服务工作的建议》,供上级相关部门参考。   要求:(1)准确全面,切实可行;(2)条理清楚,表达简明。不超过500字。   (四)请结合给定资料,以“老有所养”为题,自拟一个副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联系实际,论述深刻;   (2)语言流畅,条理清晰;   (3)总字数不少于800字。
[简答题] 给定资料: 材料一:城市竞争的本质是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竞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功能也开始发生转换,对外经济联系日益扩大与紧密,集聚与扩散的程度不断提高,逐渐朝着中心城市的方向发展。 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仍处在功能较大幅度调整之中,还没有真正调整到位。在调整中必然出现各类服务功能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带来较大的摩擦与内耗。各类服务功能相互之间的整合,势必有一个过程。可以说,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实际发挥程度还是比较低的。 城市的服务业,尤其是金融保险、商贸、房地产等服务行业规模迅速扩大,但总体上尚未达到足够充分的规模边界,特别是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社会服务业等行业规模还有待于进一步扩大。 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发展过程呈现严重的不平衡性,一些服务功能迅速增强,而另一些服务功能发展滞后,如社会服务业、教育、文艺和广播电影电视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其发展相对滞后导致某些服务功能较薄弱,并严重制约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发挥。 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在商贸、旅游服务方面的功能相对强一些,在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但处于更高层级的金融、管理、技术服务功能仍相当薄弱,有的还只是刚刚萌芽。 经过近年来城市的大发展,许多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娱乐文化设施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城市的软环境改善相对滞后,特别是人力资源、科技资源和信息资源开发严重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有机整合。 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的经济活动仍以“非基本服务功能”为主,服务范围为城市实体地域,大多是用于维持城市的正常运转和满足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以及本市的生产企业运营需要,对外服务功能仍然较弱。 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需要有相应的产业载体才能实现的。虽然这种产业载体是广义的,也包括制造业等,但最直接的是服务业。服务业是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主要产业载体,其发展规模与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有较高的相关性。 信息是服务功能实现的重要条件。没有大量的信息集聚与扩散,服务功能就无法实现。因此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重要基础性依托之一,就是城市的信息化水平。 从我国现阶段情况来看,区域的经济异质性较高,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发挥的潜力相当大。但问题在于,各城市之间如何发挥组合优势,以避免出现服务功能同质性高而带来的职能层次下降,特别在东部沿海地区的城市带中更是如此。经验表明,城市服务功能的增强与充分发挥,往往是与城市带内部的分工、合作相联系,并以此为基础的。 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形成的首要前提,是各种资源的自由流动,而不是让各种资源在城市中沉淀下来。在此过程中,要进一步破除各种影响劳动力流动、资金流动、产品与服务流动的制度性障碍,特别是要打破各种行政性垄断和地区垄断。 材料二:2017年11月23日,首届中国县域经济高峰论坛暨《中国县域经济报告(2017)》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广东省有2个县入选2017全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名单,博罗县位列其中,排名第55位。近几年,博罗县GDP突破600亿元大关,连续9年入选“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获得“世界长寿之乡”“国家卫生县城”“中国天然氧吧”等多项荣誉。通过全民全域文明创建,极大增强了城市竞争力以及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之前占道经营、乱搭雨篷、乱停车现象严重,经过整治和改造后,现在好多了。”在博罗县罗阳镇塘滩路,居民陈伯难掩喜悦。像塘滩路一样,常年来备受市民诟病的老城区脏乱问题近期得到了极大改观。2017年,博罗向整治难度最大的老城区“开战”,通过多部门联动,全力开展环境整治及改造工作,大幅改善城市形象和人居环境。 这项工作伊始便得到市民的广泛支持。老城区主要街道的近千户商户主动与政府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承诺保护好门前环境。不少党员干部、志愿者也加入老城区文明创建入户宣传队伍当中,派发《市民文明公约》《文明家书》等宣传单约8000份。 政府每年该办哪些民生实事?文明创建首先要解决哪些城市管理难题?群众说了算!在创建中,博罗通过网络问政、入户宣传、问卷调查等方式,广泛征求群众对文明创建的意见建议,做到群众“点菜”,政府“主厨”。博罗坚持“民生财政”,每年将70%以上的新增财力投入民生,结合市民投票意见,每年承诺办好十件民生实事,实现最广泛的惠民。 与此同时,进一步推动文明创建向纵深横向延伸。一方面,打造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家庭等示范点,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另一方面,打造“特色镇村”,实现“一镇(村居)一品牌、一镇(村居)一特色”,并与星级名村示范村打造相结合。目前,博罗已投入4670万元,打造了“文化部落”观背村等102个星级名村、文明村,人文美、环境美、风尚美的文明新风正吹拂城乡遍野。 “以制度化促进常态化,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个好人带动一座好人之城。”长期坚守在志愿服务一线的吴炳菊说。近年来,博罗志愿服务工作突出以阵地化模式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好人工作室、志愿服务站、志愿服务室、志愿服务培训中心等一批阵地兴起,构建起城乡“10分钟志愿服务圈”,使得志愿服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目前,全县已涌现出747支志愿服务队、6.6万名志愿者。 志愿服务是博罗文明常态化创建的一个缩影。为实现城市常态治理,博罗坚持“一张网”理念,开展城市网格化管理,把文明环境的建设责任精细到户、到人,“一针一线”绣出城市新面貌、文明新高度。 据介绍,博罗将县城划分为三级网络,设置一级网格8个、二级网格86个、三级网格7194个,由责任单位安排专人进入网格,以定人、定点、定责、定岗分管共治,网格管理人员对网格中公共区域交通秩序、环境卫生、市容市貌等整治行动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实行一月一排名、一周一通报、一日一检查,有效避免了城市管理难题死灰复燃。 材料三:作为青岛的老工业区,青岛市市北区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结合新旧动能转换和“一业一策”工作部署,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放大创“优势”、引入创“智力”、培育创“业态”、增加创“支点”,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科技支撑能力,走出一条老城区发展都市经济和创新产业的新路子。 为支持科技企业发展,市北区与市科技局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科技金融体系建设、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园区和孵化器与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中介市场体系建设,设立1.5亿元的科技信贷风险准备金池,为科技产业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各类创新平台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鼓励和推进高端科研院所与科技企业的产学研对接,加快产学研深度融合、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是市北区科技工作的重点方向之一。依托青岛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规划建设橡胶生态体系国家级创新平台,形成橡胶化工产业集聚,打造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老工业片区新旧动能转换”试点区。依托青岛理工大学成立“建筑信息化模型研究中心”,推动建筑信息化发展,培育青岛市城市设计、地理信息、智慧社区、大数据、云计算、数据安全等信息服务先导性产业。 市北区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所资源优势,积极吸引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前来创新创业,带动科技产业发展。引进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等多家智库研究机构,以及中科院卢强院士、周成虎院士、冯守华院士等各领域顶尖人才,在“政、产、学、研、用、资”等多领域开展深层次、全方位的探索和务实合作。 市北区将继续加大高校院所引进力度,共建智库联盟,打造智库集群,围绕动能转换、城市治理、人才培养等课题开展研究合作,提升城区发展“软实力”。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以载体吸引项目,以项目吸附人才,力争2018年年底前引进培育“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和泰山产业领军人才8人以上,打造院士工作站5处,实现人才与产业互动发展。 市北区将城区整体规划与产业发展规划相融合,充分发挥区域创新资源和主体的示范带动作用,重点打造“六大创新载体”。依托青科大、橡胶谷等科技资源优势,打造国家级橡胶新材料与智能制造科技创新中心;依托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加强与华大基因、正大集团等知名生物医药企业合作,打造中国生物科技创新园;依托中车四方车辆研究所的研发优势,在牵引—制动—刹车—信号等领域引入上下游关联企业,打造轨道交通技术创新中心;依托浪潮集团的产业领军优势,吸引云计算、大数据相关企业集聚,打造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园;依托百洋医药、齐都药业等行业优势资源,规划打造以医疗研发、智能设备、健康养老等功能为核心的大健康产业园;依托北京大学(青岛)城市治理研究院和青岛勘察测绘院的人才优势,以院士团队为支撑,吸引一批智慧城市建设、城市治理创新领域的研究机构和产业项目落地,打造地理信息产业园。 市北区聚焦国际国内科技前沿产业和“四新”业态,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智力密集型产业为支撑,蓝色经济为引领的产业体系,重点在人工智能、节能环保、大数据云计算、生物医药等11个产业方向发力,力争到2018年年底前,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过20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5%。 市北区积极挖掘老厂房闲置资源,打造了橡胶谷、纺织谷、中联2.5产业园及一批创客空间和孵化器。2017年上半年,依托老厂房打造的天幕创想小镇和“智立方”产业园相继投入运营,围绕人工智能与装备制造、科技文化创意、工业互联网等特色产业,集聚了清华力合、北大1898、腾讯云等一批知名合作机构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构建起“孵化—转化—产业化”融合互动运行机制。市北区将深入挖掘青岛刺绣厂、纺织机械厂、罐头食品厂等区内闲置厂房资源,聘请国内外知名研究院就发展方向和产业布局进行统筹规划,按照天幕创想小镇和“智立方”的转型发展模式,以科技创新为引领,通过搭平台、引项目、聚人才、育产业,使各类要素资源有效对接,着力解决老企业搬迁产业空心化问题,在老城区动能转换和创新创业上提供更多支点。 作答要求: 1.材料三介绍了青岛市市北区在集聚“双创”资源,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假如你是该区政府的一名工作人员,准备参加市里组织的工作会议。请依据给定资料,草拟一份讲话稿,介绍本区经验。(20分) 要求:内容具体,符合实际;语言得体,条理清晰;不超过550字。 2.参考给定资料,以“城市竞争力”为主题,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30分) 要求: (1)题目自拟; (2)中心明确,思想深刻; (3)内容充实,有说服力; (4)语言流畅,1000字左右。
[简答题]给定资料:   “海绵城市”指的是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应对暴雨和干旱等自然灾害方面具有较好的弹性,遇雨时,能够将雨水就地消纳,实现吸水、蓄水、渗水和净水的目的;逢旱时,可将存蓄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有效利用,最大限度保持城市的自然水文循环。“海绵城市”有别于传统的末端治理式的城市治水模式,是一种统筹内涝防治、雨水综合利用以及水生态修复的新型治水理念。   海绵城市建设,重要任务就是对已建成小区,尤其是经常出现积水的小区进行“海绵体”改造。相对于新建城区或社区可以通过先期区域详规、中期施工监督、后期项目验收等指标与渠道来约束,已建成的老旧社区改造难度非常大。一位海绵城市试点建设负责人坦言,已建成社区海绵体改造施工中会遇到各种矛盾,比如新增下凹式绿地,可能导致停车位减少;房顶绿化,面临违章建筑拆除问题,实现规划目标的难度非常大。   尽管住建部2014年发布《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指导各地开展海绵城市建设,但由于各地建设海绵城市的目标与方式差异较大,只能靠试点城市自身“摸着石头过河”。   深圳市创环环保科技公司总经理翟艳云介绍,一些试点城市职能部门对于海绵城市建设内容不太清楚,以为就是修修道路、收集雨水等。实际上,各个试点城市目标方向不一,有的重在储蓄水资源,有的偏重解决内涝,有的侧重解决水污染。   一些受访专家表示,海绵城市建设需要规划、城建、水务、园林等部门充分协调“齐步走”。尤其是各地城市新区建设中,即便不是试点城市或区域,也必须提前规划、系统建设。   济南城建集团副总经理刘相华说,当前一方面要投入大量资金,按照海绵城市标准改造既有建筑小区,另一方面大批传统路面硬化的新小区不断建成,不仅导致重复投资和浪费,而且极易出现改造速度永远赶不上城区扩张的尴尬。   我国建设海绵城市面临许多困难,请根据“给定资料”,列举出这些困难。   要求:全面,准确,简明。不超过200字。
[简答题]给定资料:   一直以来,基层计生干部们执行着国家人口政策,开罚单、限制超生。而外界也在猜测,“全面二孩”后,中国30年来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宣告终结,那么,从事计划生育相关工作的人员也就无事可做了。这不是一个小问题,与之有关的人员数量动辄以百万计算。   《第四次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人事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05年年底,全国计生系统共有约50万名工作人员。原国家计生委公布的《国人口发[2009]5号》文件显示,除上述人员之外,还有约120万名村级管理员(服务员)和600万名村(居)民小组长承担村级人口计生工作。   2015年11月10日,国家卫计委王副主任在新闻发布会上对此问题的回答是“不会”。“政策调整后,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任务,我们认为不是减轻了,而是更重了,内容更丰富了,要求也更高了”,因此.“基层计划生育的网络队伍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街道办事处计生干部坦言,“全面二孩”新政策意味着“街道的计生考核压力可能会减轻”,但他们的工作早已不只是控制人口,还有整治出生性别比、城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计划生育奖励扶助、独生子女伤残死亡特别扶助等专门项目。   L省H市的69位计生干部除了管人生孩子,他们还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模式:做给农村婴幼儿提供免费早教服务的“养育师”。   这个名为“养育未来”的婴幼儿早期发展项目,是由国家卫计委和“农村教育行动计划”共同推动的,后者主要由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实验经济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美国斯坦福大学等学校和研究机构的师生组成。他们希望借助69个计生干部的“腿”,跑进最荒僻的农村,弥补农民对婴幼儿早期发展知识的匮乏。   经过一周培训的69名计生干部,带着玩具、教材和绘本,每周三去0到3岁孩子家中上一次课——既要给孩子讲故事、唱歌,陪他们做游戏,也要给家长上课——他们的父母多在外地打工。他们的行动得到了村民们的一致肯定。   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副秘书长俞华介绍,很多年前,一些具有服务理念的计生官员就开始思考未来出路。从1995年起,原国家计生委开始了“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试点”,希望“改变过去计生工作过分依靠行政措施强力推行的状况”。  一些新词翩然而至:“以人为本”“优质服务”“生殖健康”“知情选择”。   “试点”的第一步,是改变基层计生服务站的服务态度和重视民众的生殖健康。俞华介绍,计生干部被要求不能再不由分说地让群众节育,而是要向群众讲解各种避孕方法的优缺点,并根据群众身体条件,指导其科学选用。而以往群众是得不到这些信息的,即使知道,也没有选择权。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一位张姓退休干部告诉记者,当地计生服务站早在数年前就启动了避孕方法的“知情选择”。而这里的人早已经习惯独生子女家庭,大家因为经济压力等原因都不愿意多生。这也验证了“优质服务”的支持者的初衷。 但在西部欠发达省份,计生部门对“知情选择”始终举棋不定。贵州某县级市的一位街道计生干部就告诉记者,省级计生部门在2004年、2005年都曾短暂实施过一阵子“知情选择”,2008年到2009年又重新执行过一段时间,最终都因为农村超生人数增加而作罢。   “未来肯定会做一些调整,一方面是国家卫计委在顶层设计上会有方向性的引导,二是基层实践。”国家卫计委基层指导司相关工作人员说。而在已经与基层计生干部共同探索过一段时间的史某看来,“计生干部的意愿是一个方面,国家高层的决策对于他们的转型更加重要”。   首要问题是:职责如何界定?俞华指出,随着低生育水平的稳定,很多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地区开始拓展工作内容。在基层,计生部门常常被当作了“第二国务院”。卫计委基层指导司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一些基层计生干部甚至要帮计划生育家庭发展生产、申请住房补贴和小额贷款。另外,在目前基层卫生计生服务机构的合并方式中,亦没有涉及老年人服务。原国家计生委科技司肖司长在考察了瑞典家庭服务中心的经验后认为,中国的计生工作网络像一块“和氏璧”,他们正好可以转型为积极应对老龄化家庭服务业骨干,特别关注计划生育家庭。   “未来的老龄服务,单靠民政部门是不行的,要与卫生计生部门协作,毕竟健康是老年服务中最重要的内容,另外还必须发动家庭的力量。而面向家庭开展活动和服务,原来的计生队伍是有优势的。”俞华说。   “给定资料”中有人认为,“全面二孩”政策施行后,从事计划生育相关工作的人员就无事可做了。请结合资料和实际,反驳该观点。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透彻,条理清晰,有说服力。不超过300字。
[简答题]给定资料:   现在,有一些人口无遮拦,屡出“最牛官话”“雷语”,丝毫没有“怕”字。也有一些干部害怕“说错话”。面对群众的质疑,面对舆论的“围观”,要么三缄其口,做什么都不说的“泥菩萨”;要么套话连篇,做“空心传声筒”的“太极手”。其结果,不仅导致政府形象受损、公信力流失,而且容易使小问题变成大事件,小矛盾酿成大危机。   官员,是公众人物,其一言一行代表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应处处谨言慎行。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曾在会见中外记者时说:“媒体在采访一些官员时遭到拒绝,是因为这些官员在工作过程中很少学过如何面对媒体。再一个,群众现在还不适应官员在媒体上说错话,要求官员说的基本上字字句句都是真理。”所以他希望刚开始要给一个机会,允许他们说错一句话、两句话。   2016年3月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黑龙江团组开放。在会上,黑龙江省省长陆吴称,“龙煤井下职工8万人,到现在为止,没有少发一个月工资,没有减一分收入。”这一言论,引起了媒体争相报道。但是,剧情却在一个星期后发生了反转。   3月13日,陆昊省长在代表团驻地接受采访时直言:“井上职工欠薪我们一直是掌握的。井下职工确实有欠薪,这个情况,我说错了,不管什么层级报告错了,不管任何原因,错了就要改。改了,还要努力解决问题,同时深刻吸取教训。”新闻一出,舆论哗然,不少网友直呼“省长都被骗了”。不过,令人欣喜的是,陆昊省长说错话一事,没有遭到舆论的“炮轰”,相反,舆论还对其知错就改的真诚态度给予了点赞。   “允许官员说错话”,这种舆论的转变是一种进步。很多时候,官员之所以害怕面对媒体,不愿意接受媒体采访,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舆论不允许官员说错话。因此,一个官员说话稍有不慎,或者考虑得不太周全,就会被网友斥之为“说谎”,甚至归结为“雷语”,进而对其开启“痛批”模式。迫于舆论的压力,部分说错话的官员还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处罚。   如果说,那些因为说错话遭到舆论“围攻”的官员,还可以理解,那么一些委员代表的舆论遭遇就颇有点冤枉了。2016年全国两会上,对于近年来屡次提到的法官流失严重、工资待遇不高等问题,政协委员朱某认为,法官待遇应达到30万元年薪,人均到手收入15万。20万元是比较合理的。此言一出,立即就引来了网民无数的“板砖”,更有些网友愤怒的质问朱某,“到底在替谁说话”。朱某的话说错了吗?未必。只不过是,他说的话没有迎合民意。但是,这样的声音虽然说不上是“好声音”,但是至少是“真声音”。一个健康的舆论生态,应该是既要容得下悦耳的“好声音”,又要容得下刺耳的“真声音”。   其实,不少人都呼吁过“允许官员说错话”。王岐山2004年在任职北京市市长时,就曾经说过,“老百姓应允许官员有时说句错话,要不然政府工作人员一对着镜头就紧张,又去念稿,说话怎么会生动?”   “美国总统布什还老说错话呢!说错后,新闻发言人再去纠正就是了!”类似的话,现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汪洋2008年在任职广东省委书记时也说过,“要让领导同志讲真话不讲套话,讲实话不讲空话,讲有感而发的话不讲照本宣科的话,就必须允许他讲不准确的话,或者是允许他讲错话。”   政府官员也是普通人,对社会公共问题的认识也有其个人的一面,他们不可能是真理的化身,不可能总是对的。一旦某个政府官员在面对公众质询和媒体采访时,出于各种原因讲一些错话,只要不是本质性的重大错误,就不应当轻率地、简单地被处理。要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对讲了错话的政府官员进行严肃批评,让他们在认识错误后,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公众也应调整心态,给他们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对于具体的政府官员来说,讲了错话,就应当主动承认错误,就应当在已经产生不良影响的范围内采取措施消除这些影响,并且要以此为鉴,加强政治学习,提高政策水平,力争不讲错话。总之,允许官员说错话,这是一种舆论进步。敢于承认错误的官员也不失为一名好官员。   “给定资料”提到:“‘允许官员说错话’,这种舆论的转变是一种进步。”请根据“给定资料3”,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不超过200字。
[简答题]给定资料:   A市独墅湖科教创新区近几年来快速发展,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这里之所以具有较强的吸引力,除了城市环境、产业氛围、政策体系等显性要素,还借助了隐形的“文化力量”。   A市工业园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党工委书记S认为,硅谷之所以成功,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文化,硅谷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宽容失败、鼓励创新的“硅谷文化”,而这种文化又吸引了全球优秀人才投身硅谷。“我们要在全球打造‘东方慧湖’,就必须重视文化的力量,形成契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慧湖文化’,从而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   一个“湖畔论坛”,让人感受到“东方慧湖”的文化张力。它创办于2006年,至今已推出100多期,迎来150多位主讲人,其中各国院士8人,诺贝尔奖得主4人,他们围绕“学术百家”“文化聚焦”“商界纵横”“政坛风云”四大主题发表见解。“论坛在创办之初,就确定了‘高端性’的定位。通过整合优质资源,满足区内高校师生对于文化交流的需求。”A市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管委会副调研员Y说,历经11年的发展,“湖畔论坛”已成为区内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公共平台,营造了浓郁的区域文化氛围,形成了文化特色。   美国冷泉港实验室被称为“分子生物学的摇篮”,名列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十大研究学院之首,在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内设立了亚洲唯一的分支机构。经过8年多的运营,美国冷泉港实验室亚洲会议中心已被公认为亚太地区学术质量最高、涵盖领域最广、年会务量最大的生命科学交流平台,带动了一大批生物医药企业的落户。外界曾经对园区费力引进冷泉港的行为十分不解,如今却对这个“神来之笔”赞叹不已。   “西有硅谷,东有慧湖;硅谷有斯坦福,慧湖有西交利物浦。”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说,“我们希望以大学为平台,吸引更多国际技术、人才和创新理念在此落地,从而服务社会。”   独墅湖科教创新区成立了文化工作共享平台,29所院校加入,轮流办活动,其他院校一起响应。草坪音乐节、国学文化讲座、中外文化嘉年华、慧湖之夜文艺汇演……每年,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内举办的大大小小的文体活动多达200余场,不仅密切了高校间的联系,还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如纽带,形成了一个“没有围墙的大学城”。2015年4月,区内高等院校共同发起成立“A市独墅湖高校发展联盟”,推进区域高校资源共享。   2017年7月,第三届A市独墅湖大学生创业夏令营开幕,吸引了清华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32所院校的95名学生参加,他们慕名前来是因为这里有着不一般的创业文化。2015年,独墅湖科教创新区整合区域内高校、科技孵化器、科技企业、科技人才等诸多要素,成立独墅湖创业大学,为有意愿创业的人提供培训与服务。这个大学不寻常,知名教授、行业专家与优秀企业家共同构成了优质的导师队伍;学生来自校内外,既有大学生,也有广大社会创业者;课堂不局限于校园,企业、咖啡厅,乃至广阔的公共空间,都是学员们的“教室”;教学也不止于现场授课,情景模拟、职业测评、案例讨论、小型沙龙等形式应有尽有。2016年,创业大学开设各类课程101场,培训学生7200余人;举办各类创新创业活动37场,参与活动的国内国外创业者超过14000人。   “持续的文化建设,带来了一个多元融合、文明和谐的区域人文环境,全面提升了人文向心力、文化竞争力和文明感召力。”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W表示。   阅读“给定资料1”,指出A市独墅湖科教创新区提升文化竞争力的举措。 要求: (1)分条归纳概括; (2)表述准确、完整: (3)不超过200字。
[简答题]给定资料1:   A市独墅湖科教创新区近几年来快速发展,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这里之所以具有较强的吸引力,除了城市环境、产业氛围、政策体系等显性要素,还借助了隐形的“文化力量”。   A市工业园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党工委书记S认为,硅谷之所以成功,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文化,硅谷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宽容失败、鼓励创新的“硅谷文化”,而这种文化又吸引了全球优秀人才投身硅谷。“我们要在全球打造‘东方慧湖’,就必须重视文化的力量,形成契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慧湖文化’,从而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   一个“湖畔论坛”,让人感受到“东方慧湖”的文化张力。它创办于2006年,至今已推出100多期,迎来150多位主讲人,其中各国院士8人,诺贝尔奖得主4人,他们围绕“学术百家”“文化聚焦”“商界纵横”“政坛风云”四大主题发表见解。“论坛在创办之初,就确定了‘高端性’的定位。通过整合优质资源,满足区内高校师生对于文化交流的需求。”A市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管委会副调研员Y说,历经11年的发展,“湖畔论坛”已成为区内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公共平台,营造了浓郁的区域文化氛围,形成了文化特色。   美国冷泉港实验室被称为“分子生物学的摇篮”,名列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十大研究学院之首,在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内设立了亚洲唯一的分支机构。经过8年多的运营,美国冷泉港实验室亚洲会议中心已被公认为亚太地区学术质量最高、涵盖领域最广、年会务量最大的生命科学交流平台,带动了一大批生物医药企业的落户。外界曾经对园区费力引进冷泉港的行为十分不解,如今却对这个“神来之笔”赞叹不已。   “西有硅谷,东有慧湖;硅谷有斯坦福,慧湖有西交利物浦。”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说,“我们希望以大学为平台,吸引更多国际技术、人才和创新理念在此落地,从而服务社会。”   独墅湖科教创新区成立了文化工作共享平台,29所院校加入,轮流办活动,其他院校一起响应。草坪音乐节、国学文化讲座、中外文化嘉年华、慧湖之夜文艺汇演……每年,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内举办的大大小小的文体活动多达200余场,不仅密切了高校间的联系,还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如纽带,形成了一个“没有围墙的大学城”。2015年4月,区内高等院校共同发起成立“A市独墅湖高校发展联盟”,推进区域高校资源共享。   2017年7月,第三届A市独墅湖大学生创业夏令营开幕,吸引了清华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32所院校的95名学生参加,他们慕名前来是因为这里有着不一般的创业文化。2015年,独墅湖科教创新区整合区域内高校、科技孵化器、科技企业、科技人才等诸多要素,成立独墅湖创业大学,为有意愿创业的人提供培训与服务。这个大学不寻常,知名教授、行业专家与优秀企业家共同构成了优质的导师队伍;学生来自校内外,既有大学生,也有广大社会创业者;课堂不局限于校园,企业、咖啡厅,乃至广阔的公共空间,都是学员们的“教室”;教学也不止于现场授课,情景模拟、职业测评、案例讨论、小型沙龙等形式应有尽有。2016年,创业大学开设各类课程101场,培训学生7200余人;举办各类创新创业活动37场,参与活动的国内国外创业者超过14000人。   “持续的文化建设,带来了一个多元融合、文明和谐的区域人文环境,全面提升了人文向心力、文化竞争力和文明感召力。”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W表示。   给定资料2:   城市竞争的本质是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竞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功能也开始发生转换,对外经济联系日益扩大与紧密,集聚与扩散的程度不断提高,逐渐朝着中心城市的方向发展。   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仍处在功能较大幅度调整之中,还没有真正调整到位。在调整中必然出现各类服务功能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带来较大的摩擦与内耗。各类服务功能相互之间的整合,势必有一个过程。可以说,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实际发挥程度还是比较低的。   城市的服务业,尤其是金融保险、商贸、房地产等服务行业规模迅速扩大,但总体上尚未达到足够充分的规模边界,特别是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社会服务业等行业规模还有待于进一步扩大。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发展过程呈现严重的不平衡性,一些服务功能迅速增强,而另一些服务功能发展滞后,如社会服务业、教育、文艺和广播电影电视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其发展相对滞后导致某些服务功能较薄弱,并严重制约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发挥。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在商贸、旅游服务方面的功能相对强一些,在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但处于更高层级的金融、管理、技术服务功能仍相当薄弱,有的还只是刚刚萌芽。   经过近年来城市的大发展,许多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娱乐文化设施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城市的软环境改善相对滞后,特别是人力资源、科技资源和信息资源开发严重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有机整合。   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的经济活动仍以“非基本服务功能”为主,服务范围为城市实体地域,   大多是用于维持城市的正常运转和满足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以及本市的生产企业运营需要,对外服务功能仍然较弱。 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需要有相应的产业载体才能实现的。虽然这种产业载体是广义的,也包括制造业等,但最直接的是服务业。服务业是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主要产业载体,其发展规模与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有较高的相关性。   信息是服务功能实现的重要条件。没有大量的信息集聚与扩散,服务功能就无法实现。因此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重要基础性依托之一,就是城市的信息化水平。   从我国现阶段情况来看,区域的经济异质性较高,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发挥的潜力相当大。但问题在于,各城市之间如何发挥组合优势,以避免出现服务功能同质性高而带来的职能层次下降,特别在东部沿海地区的城市带中更是如此。经验表明,城市服务功能的增强与充分发挥,往往是与城市带内部的分工、合作相联系,并以此为基础的。   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形成的首要前提,是各种资源的自由流动,而不是让各种资源在城市中沉淀下来。在此过程中,要进一步破除各种影响劳动力流动、资金流动、产品与服务流动的制度性障碍,特别是要打破各种行政性垄断和地区垄断。    给定资料3:   2017年11月23日,首届中国县域经济高峰论坛暨《中国县域经济报告(2017)》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广东省有2个县入选2017全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名单,博罗县位列其中,排名第55位。近几年,博罗县GDP突破600亿元大关,连续9年入选“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获得“世界长寿之乡”“国家卫生县城”“中国天然氧吧”等多项荣誉。通过全民全域文明创建,极大增强了城市竞争力以及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之前占道经营、乱搭雨篷、乱停车现象严重,经过整治和改造后,现在好多了。”在博罗县罗阳镇塘滩路,居民陈伯难掩喜悦。像塘滩路一样,常年来备受市民诟病的老城区脏乱问题近期得到了极大改观。2017年,博罗向整治难度最大的老城区“开战”,通过多部门联动,全力开展环境整治及改造工作,大幅改善城市形象和人居环境。   这项工作伊始便得到市民的广泛支持。老城区主要街道的近千户商户主动与政府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承诺保护好门前环境。不少党员干部、志愿者也加入老城区文明创建入户宣传队伍当中,派发《市民文明公约》《文明家书》等宣传单约8000份。   政府每年该办哪些民生实事?文明创建首先要解决哪些城市管理难题?群众说了算!在创建中,博罗通过网络问政、人户宣传、问卷调查等方式,广泛征求群众对文明创建的意见建议,做到群众“点菜”,政府“主厨”。博罗坚持“民生财政”,每年将70%以上的新增财力投入民生,结合市民投票意见,每年承诺办好十件民生实事,实现最广泛的惠民。   与此同时,进一步推动文明创建向纵深横向延伸。一方面,打造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家庭等示范点,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另一方面,打造“特色镇村”,实现“一镇(村居)一品牌、一镇(村居)一特色”,并与星级名村示范村打造相结合。目前,博罗已投入4670万元,打造了“文化部落”观背村等102个星级名村、文明村,人文美、环境美、风尚美的文明新风正吹拂城乡遍野。   “以制度化促进常态化,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个好人带动一座好人之城。”长期坚守在志愿服务一线的吴炳菊说。近年来,博罗志愿服务工作突出以阵地化模式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好人工作室、志愿服务站、志愿服务室、志愿服务培训中心等一批阵地兴起,构建起城乡“10分钟志愿服务圈”,使得志愿服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目前,全县已涌现出747支志愿服务队、6.6万名志愿者。 志愿服务是博罗文明常态化创建的一个缩影。为实现城市常态治理,博罗坚持“一张网”理念,开展城市网格化管理,把文明环境的建设责任精细到户、到人,“一针一线”绣出城市新面貌、文明新高度。   据介绍,博罗将县城划分为三级网络,设置一级网格8个、二级网格86个、三级网格7194个,由责任单位安排专人进入网格,以定人、定点、定责、定岗分管共治,网格管理人员对网格中公共区域交通秩序、环境卫生、市容市貌等整治行动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实行一月一排名、一周一通报、一日一检查,有效避免了城市管理难题死灰复燃。   给定资料4:   作为青岛的老工业区,青岛市市北区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结合新旧动能转换和“一业一策”工作部署,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放大创“优势”、引入创“智力”、培育创“业态”、增加创“支点”,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科技支撑能力,走出一条老城区发展都市经济和创新产业的新路子。   为支持科技企业发展,市北区与市科技局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科技金融体系建设、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园区和孵化器与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中介市场体系建设,设立1.5亿元的科技信贷风险准备金池,为科技产业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各类创新平台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鼓励和推进高端科研院所与科技企业的产学研对接,加快产学研深度融合、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是市北区科技工作的重点方向之一。依托青岛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规划建设橡胶生态体系国家级创新平台,形成橡胶化工产业集聚,打造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老工业片区新旧动能转换”试点区。依托青岛理工大学成立“建筑信息化模型研究中心”,推动建筑信息化发展,培育青岛市城市设计、地理信息、智慧社区、大数据、云计算、数据安全等信息服务先导性产业。   市北区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所资源优势,积极吸引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前来创新创业,带动科技产业发展。引进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等多家智库研究机构,以及中科院卢强院士、周成虎院士、冯守华院士等各领域顶尖人才,在“政、产、学、研、用、资”等多领域开展深层次、全方位的探索和务实合作。   市北区将继续加大高校院所引进力度,共建智库联盟,打造智库集群,围绕动能转换、城市治理、人才培养等课题开展研究合作,提升城区发展“软实力”。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以载体吸引项目,以项目吸附人才,力争2018年年底前引进培育“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和泰山产业领军人才8人以上,打造院士工作站5处,实现人才与产业互动发展。   市北区将城区整体规划与产业发展规划相融合,充分发挥区域创新资源和主体的示范带动作用,重点打造“六大创新载体”。依托青科大、橡胶谷等科技资源优势,打造国家级橡胶新材料与智能制造科技创新中心;依托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加强与华大基因、正大集团等知名生物医药企业合作,打造中国生物科技创新园;依托中车四方车辆研究所的研发优势,在牵引一制动一刹车一信号等领域引入上下游关联企业,打造轨道交通技术创新中心:依托浪潮集团的产业领军优势,吸引云计算、大数据相关企业集聚,打造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园:依托百洋医药、齐都药业等行业优势资源,规划打造以医疗研发、智能设备、健康养老等功能为核心的大健康产业园;依托北京大学(青岛)城市治理研究院和青岛勘察测绘院的人才优势,以院士团队为支撑,吸引一批智慧城市建设、城市治理创新领域的研究机构和产业项目落地,打造地理信息产业园。   市北区聚焦国际国内科技前沿产业和“四新”业态,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智力密集型产业为支撑,蓝色经济为引领的产业体系,重点在人工智能、节能环保、大数据云计算、生物医药等11个产业方向发力,力争到2018年年底前,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过20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5%。   市北区积极挖掘老厂房闲置资源,打造了橡胶谷、纺织谷、中联2.5产业园及一批创客空间和孵化器。2017年上半年,依托老厂房打造的天幕创想小镇和“智立方”产业园相继投入运营,围绕人工智能与装备制造、科技文化创意、工业互联网等特色产业,集聚了清华力合、北大1898、腾讯云等一批知名合作机构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构建起“孵化一转化一产业化”融合互动运行机制。市北区将深入挖掘青岛刺绣厂、纺织机械厂、罐头食品厂等区内闲置厂房资源,聘请国内外知名研究院就发展方向和产业布局进行统筹规划,按照天幕创想小镇和“智立方”的转型发展模式,以科技创新为引领,通过搭平台、引项目、聚人才、育产业,使各类要素资源有效对接,着力解决老企业搬迁产业空心化问题,在老城区动能转换和创新创业上提供更多支点。    给定资料5:   目前,重庆南川全域森林覆盖率达到51%,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持续好转,荣膺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联合国杰出绿色生态城市大奖,这座在万山丛中拔地而起的秀美城市变得熠熠夺目起来。   南川正在加快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成为碧水蓝天、绿色低碳、人文和谐的生态文明城市,提升城市竞争力。   该区严守耕地、林地、森林、湿地“生态红线”,合理控制国土开发强度,努力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以金佛山自然保护区、山王坪森林公园、黎香湖湿地公园为重点,南川正加大马力推动生态保护,筑牢渝南生态安全屏障。   通过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田园”五大环保行动,南川还将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力争城区空气环境质量逐步达到二级标准。同时加强城区周边、高速公路及旅游通道沿线绿化,推进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采空区生态修复、石漠化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现代农业提升生态文明,生态文明为现代农业注入内涵”,这样的思维可以激发出相关企业更多的活力、潜力。   充分挖掘生态资源经济价值,以现代农业为重点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南川正在充分利用生态良好、土壤富硒优势,突出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集中打造古树茶、方竹笋、中药材三大特色农产品。   2017年,南川进一步发挥生态农业园区示范作用,按照城乡一体、绿色低碳、生态健康、高端宜居理念,完善城市副中心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丰富提升“十二金钗大观园”内涵。南川还将大力发展中医药、养生养老、健康服务产业,建 设全市大健康产业基地,让生态文明建设造福更多百姓。   随着南川产业转型升级步调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想要“抢滩”南川,但要“落户”,必须通过环保这第一关。   南川多年来坚持把环保作为招商引资的“硬杠子”,严把准入关,着力引进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项目。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并支持企业应用节能环保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实现节能减排。 为了推动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同步走向绿色,南川积极落实污染物总量控制和排放许可制度,健全资源有偿使用、生态损害赔偿机制,实施严格的生态环保工作责任制和问责制,严肃查处环保违纪违法行为,倒逼绿色生产。   南川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年度任务及生态文明示范建设,认真组织实施《南川区“十三五”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生态文明建设年度目标任务。认真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形成细化方案。   南川贯彻落实以环境容量为基础、环境质量为导向的总量控制制度,认真执行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早规划,早实施,分解下达“十三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任务,深入实施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等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确保完成“十三五”减排年度任务。   南川积极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在大观片区、木凉片区、神龙峡片区、天星片区开展试点,在此基础上逐步展开。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项目,完成所有农村居民聚集点生活垃圾治理,70%以上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   南川完成山王坪等6个建制镇污水管网延伸工程,协调推进东城污水处理工程和头渡镇污水处理工程建设项目,启动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扩容建设,启动三泉、山王坪、黎香湖3个旅游乡镇的垃圾压缩站、收运站建设。督促推进园区污水处理建设项目,争取早日发挥效用。   有关部门要继续开展环境风险源排查整治,督促中铝重庆分公司、博赛先锋氧化铝完成赤泥渣场环保整治,加快推进双赢磷石膏的综合利用,强化环境监管,保障环境安全。 参考给定资料,以“城市竞争力”为主题,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观点明确,见解深刻;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思路明晰,语言流畅; (4)总字数1000—1200字。
[简答题]给定资料:   近年来,随着城市环保意识的逐步增强,部分高能耗、高污染的工业生产项目逐步向农村转移。   由于农村土地与劳动力相对廉价,环保管理工作相对薄弱,一些污染大、面临淘汰的工业生产项目趁机而入。2015年4月,记者驱车来到J省东林子村,看到这里的村庄面貌较几年前已有了很大改观。儿乎家家户户都盖上了小洋房,水泥路一直通到农民家门口。走在村庄中,每隔一段距离就可见一个垃圾回收桶,冬青等绿植也显得生机勃勃。可是,抬头向不远处一看,几个冒着黑烟、白烟的大烟囱,破坏了这幅乡村美景图。   “过去俺村环境很好,就近几年,这边建了好几个大工厂。现在还好,有时候夜里会闻到很难闻的味道,闻了会头晕。”该村两个戴着红头巾的农妇悄悄地告诉记者,工厂会趁老百姓熟睡的时候排放刺鼻的气体。   继续向东前行,记者来到响石村,风一吹来,便闻到一股刺激性的气味。几个大型工厂近在眼前,高高低低地耸立着一些大烟囱,每一个都飘出不知名的烟雾。不时有大卡车呼啸而过,扬起许多尘土。记者了解到,由于这两个村毗邻工业产业园,钢铁厂、石油厂、海产品加工厂等,给村子周边的空气、水质等带来了污染。   而化工产业园区周边的大咀村原住民已经大量搬迁。“因为空气太差,水也不能吃了。”一位上了年纪的李姓村民介绍,地下水几十米打上来都有一股臭味,他们只有到外面买水来用。因为环境受到污染,只要稍微有点钱的都搬离了原有的家。“谁还愿意住在这边?我和老伴年龄大了,今年我的哮喘病又犯了,老觉得胸闷。”老李叹息,他也准备搬家了。   “近几年,确实有许多工厂转移到乡镇、村庄,给农村生态环境带来较大破坏。”环保部门一工作人员说,现在污染遁往乡镇趋势明显。很多产业在转移中,忽略产业升级,甚至大幅度降低环保要求。甚至有极个别地方,把降低环保要求作为招商引资的优惠条件之一。一些基层干部为了本地区经济利益,采取“杀鸡取卵”的策略来发展经济,严重违背了自然规律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对农村环境污染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而从污染防控层面来讲,长期以来,大量的污染防治投资几乎全部投到城市。城市环境污染向农村扩散,而乡镇一级却很难得到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资金,也难以申请到用于专项治理的排污费。虽然目前农村经济发展较以前的确有了相当大的改观,但是与城市相比,大多数的乡镇、村仍然是欠发达地区。“本来就没有多少钱拿出来专项治污,再加上乡镇一级环保机构很不健全,绝大部分乡镇没有建立专门的环保机构和队伍,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工作尚未覆盖到农村地区,存在污染事故无人管、环保咨询无处问的现象。”该工作人员说,目前的农村环保工作牵涉到多个部门,所涉条线由于职能交叉,经常出现推诿扯皮、多头管理的现象,这给环保执法增加了难度。 给定资料5:   “黄大叔得知自家的地块符合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条件,把地无偿让了出来。如今,番那二村的污水处理系统就建在那里。”令五指山市环境资源局生态环境保护岗科员杨全清没想到的是,热心村民黄大叔还成了义务管理员。“为了村子不再污水横流,献出这点土地和精力,值!”黄大叔说。但是,不是每个村民都如此重视并支持污水处理系统建设运营。   方好村的污水处理系统的待遇就不一样。这一头,一簇簇天堂鸟花在湿地里开得娇艳;那一头,大量未经处理、分类的生活垃圾随意丢弃在再生水排入的河沟两岸,甚至直接浸泡在河水中。刚刚从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中“获得新生”的再生水,又再次受到污染。在部分偏远落后的乡镇、乡村,村民甚至将垃圾丢进污水排出管道,或将未经沼气处理的畜禽养殖污染废水(如牲畜排泄物等)一同排入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   这样对污水处理系统的伤害是积少成多的。垃圾流向湿地,可能造成管道堵塞、透水性差,而浓度较高的畜禽养殖污染废水的进入则会增加系统的处理负担,甚至超负荷。   “村民的环保意识还有待提高,农村环境整治之路任重道远。”杨全清表示,湿地污水处理系统虽然已运行成熟,但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谁污染谁治理’显然在农村还喊不响。”尽管收入不断提高,但部分村民对生活环境的要求没有随之提高,这与相关宣传不到位有很大关系,“想向村民筹集运营湿地的资金,或在村民中征寻志愿服务者管理人工湿地,都显得很不现实。” 给定资料6:   随着人口持续增加,城市不断“长大”,在高楼拔地而起、核心城区越来越现代的同时,城市周边的城乡接合部也遭遇了一些难以回避的尴尬——当被臭烘烘的垃圾山或污染成白色的“牛奶河”包围,市民的健康和幸福也随之“打折”。   2016年1月21日上午,记者来到A村南侧围墙内,发现此处一块500多平方米的空地上到处是白色塑料袋、一次性饭盒……走进拍照时,一股臭气扑鼻而来。   “天天有人向这里扔垃圾,从来没人管理过!”家住银河湾的邢女士诉苦,此处垃圾已堆放一年多,未见环卫人员来清理。邢女士家住在路边,一开窗户,满眼垃圾,一刮风,窗户都不敢开,“那味道实在难以忍受。”   1月22日下午.A村铁道口附近,一片灰尘中,穿着环保志愿者红马甲的村委书记来回穿梭,用耙子将垃圾从沟里捞上来,用铁锹将其铲进竹筐,再运到垃圾车里。村委书记带着150多名志愿者来到其他街道辖区,和数千名参与“清洁家园向垃圾开战”活动的村民一起,参与“三线三边”环境整治,为改善环境尽力。村委书记积极宣传这项工程的意义,使环境整治工程家喻户晓、入脑人心,形成人人自觉参与、主动维护环境卫生的良好氛围。现在“全乡都行动起来了,  村民自觉认知,集体向垃圾‘开战’,做环境整治的传播者”。   家住A村的肖太平是一位退休教师,退休以后,老人的生活就是看看电视、打打牌,日子一天天的消磨过去。在得知镇村鼓励群众积极主动开展环境整治的消息后,肖太平第一个拿起扫帚打扫自家门前的路段,主动把垃圾送到了垃圾池中。肖太平的行为感染了周围的邻居,大家纷纷拿起工具忙碌起来,整个村庄的面貌焕然一新。现在肖太平又被村里面聘为环境监督员,负责后周庄的环境督查,老人的干劲更足了。   该村大力动员群众自觉参与,做环境整治的践行者,从自我做起,门前自扫,院内自治,不乱丢乱扔、乱堆乱放、乱涂乱画、乱搭乱建,努力创造干净、整洁的宜居环境。在实际操作中,坚持尊民意、集民智、聚民力、惠民生,突出群众主体地位,做到活动怎么搞、用什么方式搞都由群众说了算,依靠群众力量和自觉行动推动活动深入持久开展。A村是首批美好乡村建设示范村,在环境整治活动中,该村成立了由村两委、党小组组长、退休干部和群众代表组成的环境整治议事组,由议事组负责整治的整体规划、人员分工和经费开支,形成了“人人有活干,事事有人管”的良好格局。此外该镇还邀请群众参与监督评判,让广大群众做环境整治的监督员,对破坏环境卫生、损毁公共设施的行为,巧于劝导、敢于制止。通过群众之间的劝导、监督,让讲文明、树新风、改陋习、爱清洁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   请根据“给定资料~6”,简要概括农村环境污染的原因。   要求:准确、全面,语言简练。不超过300字。
[简答题]给定资料:   德国是最早对城市雨水采用政府管制制度的国家,目前已经形成针对低影响开发的雨水管理较为系统的法律法规、技术指引和经济激励政策。在政府的引导下,目前德国的雨洪利用技术已经进入标准化。   德国的联邦水法、建设法规和地区法规以法律条文或规定的形式,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水的可持续利用提出明确的要求。联邦水法以优化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为政策导向,成为各州制定相关法规的基本依据。1995年德国颁布了欧洲首个标准“室外排水沟和排水管道标准”,提出通过雨水收集系统尽可能地减少公共地区建筑物底层发生洪水的危险性。1996年,在水法的补充条款中增加了“水的可持续利用”理念,强调“为了保证水的利用效率,要避免排水量增加”,实现“排水量零增长”。在此背景下,德国建设规划导则规定:“在建设项目的用地规划中,要确保雨水下渗用地,并通过法规进一步落实。”虽各州的具体落实方式不同,但都规定:除了特定情况外,降水不能排放到公共管网中;新建项目的业主必须对雨水进行处置和利用。   德国的雨水利用技术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日渐成熟,目前德国的城市雨水利用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屋面雨水集蓄系统,收集的雨水经简单处理后,达到杂用水水质标准,主要用于家庭、公共场所和企业的非饮用水,如街区公寓的厕所冲洗和庭院浇洒。二是雨水截污与渗透系统。道路雨洪通过下水道排入沿途大型蓄水池或通过渗透补充地下水。德国城市街道雨洪管道口均设有截污挂篮,以拦截雨洪径流携带的污染物。城市地面使用可渗透地砖,以减小径流。行道树周围以疏松的树皮、木屑、碎石、镂空金属盖板覆盖。三是生态小区雨水利用系统。小区沿着排水道修建可渗透浅沟,表面植有草皮,供雨水径流时下渗。超过渗透能力的雨水则进入雨洪池或人工湿地,作为水景或继续下渗。   为了实现排入管网的径流量零增长的目标,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技术导则的指引下,各城市根据生态法、水法、地方行政费用管理等相关法规,制定了各自的雨水费用(也称为管道使用费)征收标准。并结合各地降水状况、业主所拥有的不透水地面面积,由地方行政主管部门核算并收取业主应缴纳的雨水费。此项资金主要用于雨水项目的投资补贴,以鼓励雨水利用项目的建设。   日本是个水资源较缺乏的国家,政府十分重视对雨水的收集和利用,早在1980年日本建设省就开始推行雨水贮留渗透计划。1992年颁布的“第二代城市下水总体规划”正式将雨水渗沟、渗塘及透水地面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要求新建和改建的大型公共建筑群必须设置雨水就地下渗设施,要求在城市中的新开发土地每公顷土地应附设500立方米的雨洪调蓄池。   日本的雨水利用的具体技术措施包括:降低操场、绿地、公园、花坛、楼间空地的地面高程;在停车场、广场铺设透水路面或碎石路面,并建设渗水井,加速雨水渗流;在运动场下修建大型地下水库,并利用高层建筑的地下室作为水库调蓄雨洪:在东京、大阪等特大城市建设地下河,将低洼地区雨水导入地下河;在城市**侧修建分洪水路;在城市河道狭窄处修筑旁通水道;在低洼处建设大型泵站排水,等等。其中,最具特色的技术手段是建设雨水调节池,在传统的、功能单一的雨水调节池的基础上发展了多功能调蓄设施,具有设计标准高、规模大、效益投资高的特点。在非雨季或没有大暴雨时,多功能调蓄设施还可以全部或部分地发挥城市景观、公园、绿地、停车场、运动场、市民休闲集会和娱乐场所等多种功能。   日本对雨水利用实行补助金制度,各个地区和城市的补助政策不一。例如东京都墨田区1996年开始建立促进雨水利用补助金制度,对地下储雨装置、中型储雨装置和小型储雨装置给予一定的补助,水池每立方米补40-120美元,雨水净化器补1/3-2/3的设备价,以此促进雨水利用技术的应用以及雨水资源化。   德国、日本在建设海绵城市方面具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请你谈谈我国能从中获得的启示。   要求:紧扣材料,全面准确,语言流畅。不超过350字。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