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培训考试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3-10-26 03:24:09

[单选题]下列哪些是《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 ) ①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②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 ③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 ④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更多"[单选题]下列哪些是《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的相关试题:

[简答题]《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基本理念是什么?
[简答题]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 年版)》基本理念, 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欣赏交响诗《沃尔塔瓦河》 教学重点:欣赏交响诗《沃尔塔瓦河》的引子和主题 要求: (1)设定教学目标。(10 分) (2)针对教学重点,设计具体的教学策略与过程,其中至少包括 2 个课堂提问。(15 分) (3)针对(2)中的主要环节,写出设计意图。(10 分)
[简答题]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 年版)》 基本理念, 对教学设计中的展开阶段进行分析点评。 【课题名称】《丰收时节》 【教学对象】 七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 欣赏《丰收时节》 及综合创编 【主要目标】 1. 学习维吾尔族基本舞蹈动作, 感受“赛乃姆” 节奏。 2. 通过欣赏、 创编、 表演等实践活动, 围绕“丰收时节” 主题, 尝试创作和表演, 体会舞台表现的综合性特征。 (其他目标略) 【学时】 1 【教学过程片段】 一、 导入阶段(略)
[简答题]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分析下面八年级音乐学唱课课例,并对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进行点评。 【教学课题】八年级(下)第四单元——你是这样的人 【教学内容】学唱《你是这样的人》,欣赏《沁园春·雪》 【教学目标】 (1)熟悉旋律,唱会歌曲。 (2)掌握技术,唱好歌曲。 (3)艺术处理,唱美歌曲。 【教学重点】 学唱曲艺音乐相关的片段。 【教学难点】 体验作品的意境、情感以及音乐表现。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组织教学。 二、赏析《沁园春·雪》 1.聆听歌曲《你是这样的人》,导入:我们从歌曲《你是这样的人》中感受出周恩来总理的伟大人格.做人就要做这样的人,回顾历史,其实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值得我们去学习。同学们,你们能够听出歌曲歌颂的是谁吗你了解他吗 2.聆听《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引出伟人——毛泽东。 3.师: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钟情于冰清玉洁、晶莹剔透的雪,岑参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欣喜,李白有“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的豪迈,柳宗元有“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无奈。毛泽东主席也钟爱那浑莽雪飞的大世界,1936年他创作了《沁园春·雪》,作曲家田丰、劫夫、生茂等曾先后为此词谱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歌曲《沁园春·雪》,从音乐中去感受伟人的情怀。 4.聆听作品,初步感受。思考:你能够听出演唱者的音色特点吗用的是何种演唱方法呢你还能够听出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吗学生答。 5.播放视频.再次感受作品,前奏音乐部分师生朗诵作品。 师:你从音乐中感受到是什么样的速度吗(从容舒缓)旋律又有何特点呢(壮美、豪迈)你愿意和老师一起体验歌曲盼领唱部分吗 6.学唱第一句。感受节奏特点(铿锵有力),尤其是“万里雪飘”那一句(舒展、宽广),体验音乐所表现出的壮观景象。 7.聆听由韩红演唱的《中国1945之重庆风云》主题曲《沁园春·雪》,思考:这首歌曲的旋律有何特点(旋律由舒缓悠扬到铿锵有力,被韩红的歌声诠释得极为传神)。两首歌曲在创作风格上有何不同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教师进行小结。 B.对于两种不同旋律、不同演唱形式的作品,你比较喜欢哪一首呢简述你的理由。尊重音乐学习的主体——学生,同时激发学生尝试对自己所喜爱的作品进行简单的分析,也是对赏析版块学习后的反馈。 三、赏析《蝶恋花·答李淑一》 1.从《沁园春.雪》中我们感受到伟人博大的胸怀与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当夫人杨开慧、亲密战友柳直荀壮烈牺牲离他而去,他表现出怎样的情怀呢 2.出示《蝶恋花.答李淑一》,教师朗诵作品,并简要介绍作品及背景。 这首词寄托了毛泽东对夫人杨开慧烈士和亲密战友柳直荀烈士的无限深情,也表达出一代伟人对烈士遗孀和昔日老友的关爱,表现出伟人的革命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情怀,也歌颂了革命先烈生死不渝的革命情怀。 3.播放弹词开篇《蝶恋花·答李淑一》,初次聆听并思考: 作品的表演形式是怎样的(自弹自唱) 伴奏乐器是什么(琵琶) 语言有何特点(苏州方言,昊侬软语) 你从作品中感受到怎样的旋律特点呢 与前一首作品比较,你觉得它们的音乐表现形式是一样的吗聆听之后,小组对所呈示的问题进行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同时引出曲艺音乐——苏州弹词及弹词开篇的介绍。 4.出示图片,介绍苏州弹词及弹词开篇。 苏州弹词被誉为“江南明珠”,是江苏、浙江、上海一带颇具影响力的曲艺品种。演出形式有单档、双档、三档多人等,演员自弹自唱,并有以鼓击节和用弦索伴奏两种形式。主要伴奏乐器为小三弦和琵琶。唱腔中由于使用苏州方言,形成了特有的曲调。 5.学唱第一、二乐句,引导学生参与对曲调的体验。 6.再次赏析作品,感受弹词曲调特点。 四、赏析《过雪山草地》 1.师:伟人的壮志与抱负、革命浪漫主义情怀与英雄主义精神,感染着红军战士,也正是这样一种精神的引领,工农红军才有了“翻越雪山、穿过草地”的惊世壮举、才有“以草为毯,以泥为毡.扎起军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才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 2.初步聆听《过雪山草地》,思考:歌曲的演唱形式领唱者的音色特点你知道选自哪部作品吗教师介绍组歌。 3.再次赏析作品,你能够听出歌曲分为几个部分吗重点聆听第二部分,这部分的旋律有何特点呢(情绪激昂、亢奋)演唱了几遍(三遍)每一遍的演唱形式又是什么呢(独唱、齐唱、合唱)从演唱形式、旋律特点中,你能够感受到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呢学生带着问题赏析完后讨论交流。 三首作品赏析完之后,教师请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进行小结。教师对学生所学内容掌握情况的反馈。 五、课堂总结 略
[简答题]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九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演唱《青春舞曲》 要求: (1)设定教学目标。 (2)设定教学重难点。 (3)针对教学目标与重难点,设定具体的教学环节和过程。
[简答题]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分析下面课例并进行点评。 【课题名称】走进拉丁美洲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拉丁美洲音乐,亲身参与演奏等活动,有进一步了解拉丁美洲音乐的愿望。  2.感受探戈、伦巴两种拉丁关洲舞曲的基本节奏与风格。  3.认识几种拉丁美洲音乐的演奏乐器,能够用自制乐器参与合奏活动。 【教学重难点】加强对拉丁美洲几种不同音乐体裁的认识并运用乐器进行节奏练习。 【教学过程】  1.导入 学生在歌曲《生命之杯》的音乐声中走进教室。教师提问歌曲的名称、演唱者及音乐的风格,引出主题——拉丁美洲音乐。  2.认识探戈音乐 (1)教师播放电影片段,提示思考几个问题:电影讲述的故事发生在什么地区从画面上看出有哪些人种电影主题歌的节奏是由一种闻名于世的拉丁舞节奏演变而来的,这种拉丁舞是什么 学生看后回答: ①故事发生在拉丁关洲。 ②从画面上看到了三个人种,有本土的印第安人、欧洲人和非洲人。 教师:拉丁美洲音乐融合了印第安人的音乐文化、欧洲的音乐文化以及非洲的音乐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拉丁关洲的音乐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不同时期的音乐风格、特点也是不同的。刚才我们听的这首歌曲属于“Latin Pop Music”,它的节奏是由探戈演变而来的。(教师边哼唱旋律边打节奏)这也许是我们听到过最熟悉的拉丁舞曲的名字了。下面老师请大家听一首非常典型的探戈节奏的歌曲,是拉丁美洲人民非常喜爱的《鸽子》。请同学们拿出打击乐器,模仿最典型的探戈节奏。 学生活动:在音乐旋律中,用自制的乐器(在空的易拉罐或者饮料瓶内放入小石子等颗粒状物,模仿沙锤的音色),以典型的探戈节奏为音乐伴奏。 教师:这些节奏里都包括哪些节奏型 学生:附点、切分节奏。 (2)实践练习 ①教师带领学生练习探戈的基本舞步。 ②教师请学生把《茉莉花》改编成探戈风格的、具有强烈节奏感的音乐。 教师提示加入附点和切分节奏,之后教师钢琴伴奏,学生集体演奏。 教师总结:在拉丁关洲音乐中,节奏是最重要的。改变节奏,加入附点与切分节奏,才具有探戈风格。  3.认识伦巴音乐 教师请一位同学表演伦巴舞,其他学生伴奏,主要节奏型有两种。 一部分学生吹口风琴,另一部分学生打节奏。进行适当的排练后进行表演,一名同学打架子鼓,一名表演伦巴舞蹈。  4.认识恰恰音乐 教师播放一段由小朋友表演的恰恰舞舞蹈片段,提示学生注意舞蹈的音乐。  5.音乐活动’ (1)教师演示五种节奏型,学生分组模仿,然后在教师的指挥下进行合奏练习。 (2)教师播放一段拉丁美洲音乐演奏片段,请同学们听辨都使用了哪些乐器。教师主要介绍康加和牛铃。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合奏((Acupoflife)),请五名学生分别演奏五种节奏型;架子鼓、牛铃、铃圈、钢琴和康加(用另一种类似的鼓“Bungl”代替),其他同学用口风琴演奏前几节课练习过的《生命之杯》三声部合奏。采用“叠加”的方式,先分散练习每一种乐器和每一种节奏,然后按顺序依次进入,形成合奏。 教师:请大家欣赏《破铜烂铁打着玩》,在录像中,破铜烂铁在他们手中变成了乐器,大家也可以进行尝试,希望这个节目能给你们一些启示。(播放录像)  6.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认识了拉丁美洲音乐,在课的开始老师就给你们提了个问题——为什么说拉丁美洲音乐在世界音乐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呢 学生:拉丁美洲音乐具有鲜明的节奏,听起来富有动感。 教师:我们讲解“外国民歌”的时候曾经说过“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拉丁美洲音乐在这片土地上获得了永恒的生命力,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
[简答题]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通过对下面课例教学过程的分析, ? 提炼出教学目标,并进行点评。 ? 【课题名称】东南亚风情 ? 【授课年级】七年级 ? 【教学内容】 ? 1.歌曲:《划船曲》《星星索》(印尼) ? 2.乐曲:《竹竿舞》(菲律宾) ? 【教学目标】略 ? 【教学重难点】 ? 1.教学重点:了解“克隆钟”音乐风格特点,体验音乐中展现的东南亚风情。 ? 2.教学难点:掌握弱起节奏,演唱二声部乐曲。 ? 【教学过程】 ? 1.导入 ? 播放亚洲风光视频导入新课。 ? 2.欣赏:感受印尼歌曲《划船曲》 ? (1)欣赏印尼语版本乐曲,感受乐曲浓郁的印尼风格。 ? (2)按节奏朗读歌词,解决弱起节奏这个难点。 ? (3)学习用印尼语演唱歌曲片段。 ? (4)播放印尼国家风光视频。 ? 3.欣赏:感受印尼歌曲《星星索》 ? (1)播放《星星索》片段,找出印象深刻的一句。 ? (2)了解“啊,星星索”的含义,并在意境中做简单的律动,帮助体验乐曲情绪。 ? (3)指导学生用正确的发声方法并有感情地跟随钢琴伴奏学唱乐曲旋律。 ? (4)用录音软件Cool Edit录下“啊,星星索”的伴唱声,学生跟随自己的伴唱声加入主旋律? 声部。 ? (5)尝试师生、生生合作演绎歌曲。 ? (6)总结“克隆钟”音乐的风格特征。 ? 4.律动:综合活动菲律宾民歌《竹竿舞》 ? (1)聆听音乐《竹竿舞》。 ? (2)尝试为三拍子节奏配上跺脚、拍手、捻指等声势练习,并在二拍子节奏中敲击竹竿。 ? (3)为乐曲配上律动——个别展示。 ? (4)鼓励学生即兴发挥,调动学生愉悦地参与到活动中,其他同学选择打击乐器为个别展示的同学伴奏。 ? (5)现场制作伴奏并律动——集体参与。 ? (6)分组合作尝试跳竹竿的律动。 ? (7)合作表演——感受浓郁的东南亚风情。 ? 5.课堂总结 ? 请学生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取一个精准、贴切的小标题,如美丽的东南亚、热情的东南亚人民等。
[简答题]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对下面教学设计中的展开阶段进行分析、评价。 【课程名称】走进音画——《思乡曲》 【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欣赏与创编《思乡曲》 【主要目标】 1.能理解乐曲各段的情绪与音乐要素的异同。 2.用色彩和线条等美术要素表现感受到的音乐。 (其他目标略) 【教学过程片段】 1.导入阶段(略) 2.展开阶段:新课教学 (1)走进音乐,从音到画 ①听《思乡曲》音乐,引导学生分析音乐要素(情绪、旋律、速度、力度、音色)。 ②引导学生分析、寻找音乐要素与美术要素(色彩、线条等)的关联,寻找这两种艺术间的通感。 ③小结:这就是音乐与绘画间的联系,拿着这把钥匙,我们来探索二者的融合。 (2)音画结合之感受与体验 播放作品主题部分,教师示范并分享自己是如何应用音画结合的钥匙进行创作的。 (3)音画结合之实践 将学生分组,小组间根据《思乡曲》的音乐意境进行集体绘画创作。 注意组员间的分工与合作;关注音乐是创作的本体,要在聆听的基础上想象。 (4)音画结合之分享 问:最吸引你的是哪幅画?为什么? 你认为哪个作品与音乐结合得贴切?体现在哪? 请一组学生介绍其作品,并分享合作过程中的感受与收获。 3.小结(略)
[简答题]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对教学设计中的展开阶段进行分析点评。 【课题名称】《丰收时节》 【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欣赏《丰收时节》及综合创编 【主要目标】 1.学习维吾尔族基本舞蹈动作,感受“赛乃姆”节奏。 2.通过欣赏、创编、表演等实践活动,围绕“丰收时节”主题,尝试创作和表演,体会舞台表现的综合性特征。 (其他目标略) 【学时】1 【教学过程片段】 一、导入阶段(略) 二、展开阶段:新课教学 1.作品赏析——天山脚下的《丰收时节》 (1)学习与感受维吾尔族舞蹈特色 师:示范维吾尔族舞蹈片段。 师问:这是哪个民族的舞蹈?老师的动作在表现什么?心情如何? (师生交流) 生:尝试模仿“摘葡萄”舞蹈动作。 师问:你们的动作与老师刚才的动作有何不同? (师生交流) 师:指导学习“摘葡萄”舞蹈动作。(手部动作、脚步动作、方位) 生:舞蹈实践,感受“赛乃姆”及其典型节奏。(2)欣赏舞蹈视频《丰收时节》 师问:作品运用了哪些舞蹈动作、哪些舞台表现手法来展现收获的喜悦?(板书:舞蹈动作、舞蹈队形、舞蹈形式、道具、布景、灯光)师生交流舞台表现形式对“收获”这一舞蹈主题的塑造作用。 2.创编与实践一《收获时节》 师:出示创编主题“收获时节”,布置创编分组及要求。(舞蹈组、配乐组、灯光组、布景组、摄影摄像组) 生:分组实施创作实践,教师指导。 生:创作展示,各组共同表演《收获时节》。 三、小结 (后略)
[简答题]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对下面教学设计的展开阶段进行分析、评价。 【课程名称】梨园风采一《夫妻双双把家还》 【教学对象】九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学唱与表演《夫妻双双把家还》 【主要目标】 1.能理解感受黄梅戏的旋律特点和情感表达。 2.两两一组对唱并表演《夫妻双双把家还》。 (其他目标略) 【重点】通过聆听《夫妻双双把家还》感受黄梅戏的旋律特点和情感表达。 【教学过程片段】 1.导入阶段(略) 2.展开阶段:新课教学 (1)走进戏曲,故事到旋律 ①学生讲述课前查阅的中国四大爱情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孔雀东南飞》《孟姜女哭长城》《天仙配》。听《天仙配》当中的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引导学生分析故事和戏曲给人的不同感受。 ②引导学生哼唱《夫妻双双把家还》的旋律。 ③小结:这就是故事与旋律之间的联系,根据自己的感受加词学唱。 (2)故事旋律结合之歌唱感受 ①观看视频《夫妻双双把家还》,教师和音乐课代表示范对唱并适当加入眼神、表情、动作。 ②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3)故事旋律结合之表演 将学生两两分组,根据《天仙配》的故事情节表演《夫妻双双把家还》。注意两两之间的配合:①节奏的把握;②声音的和谐。 (4)故事旋律结合进行创编 问:中国四大爱情故事你最喜欢哪一个?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编写后续故事。 请四组学生分享自己小组创编的故事,并分享感受与收获。 3.小结(略)
[简答题]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 年版)》基本理念,对教学设计中的展开阶段进行评析(7 分),并说明理由。(8 分) 演唱《美丽的夏牧场》 【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 【主要目标】通过聆听、分析、演唱等活动,能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其他目标略) 【学时】1 课时 【教学过程片段】 1. 导入阶段:(略) 2. 展开阶段:新课教学 (1)出示旋律谱,教师边唱乐谱,边用粉笔在黑板上画旋律线,学生跟随老师用手划旋律线。 (2)全体学生起立,再次用肢体动作感知歌曲的韵律,同时强调乐句的呼吸。 (3)教师在乐谱中加入换气记号,引导学生跟琴用“lu”哼唱歌曲旋律,并提醒学生找到正确的声音位置,学会用连贯平稳的气息演唱歌曲。 (4)师生接龙式学唱旋律。 (5)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乐句的异同,分辨出第三乐句的特征, 解决难点。 (6)启发学生有表现力地演唱。 (后略)
[简答题]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对下面九年级音乐课《月之故乡》这一课例的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并点评。 【课题名称】月之故乡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歌曲《月之故乡》,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深切的思乡之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听、辨、感等活动,丰富情感体验,更好地理解音乐,感受音乐,体验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与内涵。  3.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月之故乡》,知道这是一首多段体的歌曲,能够在甄别相似乐句中的异同点中准确演唱并记忆歌曲。 【教学重点】能够在甄别相似乐句的异同点中准确演唱并记忆歌曲。 【教学难点】旋律中5、6节与13、14小节的区别。 【教学用具】多媒体、音乐教学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1.常规发声,声音铺垫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2.导入新课,激发情感 导语:在这美丽的金秋十月,很高兴和同学们一起来完成这节音乐课的学习。提到“秋”,我们刚刚过完了一个和“秋”有关的节日,还记得是哪个节日吗(中秋节)中秋节又叫团圆节,你们在这个节日里都与你的家人团聚了吗有一位老人,59年没有在家乡过中秋节了,他思念自己的家乡,就写了一首诗叫《月之故乡》,有作曲家把这首诗谱上了曲,就变成了一首歌,现在,老师就为同学们演唱这首歌曲,让我们来听一听这位诗人是如何思念他的家乡的。 教师演唱——《月之故乡》。  3.学习歌曲,挖掘情感 (1)出示歌曲《月之故乡》曲谱,请学生观察歌曲的结构。 (2)学唱第一乐段曲谱。 (3)出示第二段曲谱,与第一段做比较:①比较节奏;②比较旋律;③视唱前两段乐谱。 (4)出示第三段曲谱,与第一段做比较:①比较旋律;②比较节奏;③视唱前三段乐谱。 (5)出示第四段乐谱,与第一段做比较:①比较旋律;②视唱第四段乐谱;③视唱整首乐谱; ④提示注意每一乐段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6)出示歌词,再次听范唱。 (7)跟教师钢琴伴奏演唱歌词。  4.理解歌曲,抒发情感 (1)介绍词作者彭邦祯 彭邦祯(1919~2003年),20世纪闻名海峡两岸与大洋彼岸的诗人,也是一位心系故土的爱国游子。他以《诗玫瑰的花圈》代唱战歌、以《花叫》代唱建设、以《月之故乡》代唱祖国统一、以《梦·致花神之诗》代唱爱心……归乡的夙愿一直魂牵梦萦于其晚年。但由于健康状况,直到辞世,这位阔别故乡59年的海外华人诗坛巨匠,才终于实现了他毕生最大的夙愿——魂归故里,落叶归根。 (2)再次演唱歌曲《月之故乡》。  5.总结提高,升华情感 (1)播放《乡愁》视频。 (2)再次演唱歌曲《月之故乡》。
[简答题]《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基本理念为什么注重创新精神?
[简答题]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分析下面初中编创教学课例,对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点评。 ? 【课题名称】老虎磨牙 ? 【教学内容】打击乐器编创 ? 【教学目标l通过聆听、分析打击乐曲《老虎磨牙》,学生能运用打击乐器进行编创,培养学生音乐创造能力。 ? 【教学过程】 ? 1.导入 ? 聆听管弦乐曲《天鹅》及打击乐曲《老虎磨牙》,归纳总结其异同。 ? 2.认识并探究打击乐器 ? (1)学生自选打击乐器——交流并按打击乐器材料分类而坐,鼓励学生探索不同乐器的敲 ? 击法,通过探索,演示不同的敲击法。 ? (2)引导学生根据不同动物形象选择音色、节奏并尝试打击乐设计。 ? (3)学生探究如何用打击乐器表现老虎形象,师生共同设计图形谱。 ? 3.再次欣赏《老虎磨牙》 ? 老师呈现图形谱,学生随音乐做出相应的演奏乐器的动作。 ? 4.编创环节 ? 老师出示不同的情境标题,学生自由选题编创。学生10~12人为一组,自由组合编创打击乐合奏。 ? 5.学生展示、总结
[简答题]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对教学设计中的展开阶段进行分析(7分),并提出改进建议(8分)。 【课程名称】《海的百态》 【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欣赏《海的百态》 【主要目标】通过聆听和感受,体验不同音乐作品对“海”的表现。(其他目标略) 【教学过程片段】 一、导入阶段(略) 二、展开阶段:新课教学 1.欣赏 (1)观赏油画《九级浪》和浮世绘《神奈川冲浪里》。 (2)师问:大海里的风景是怎样的?生答:有时安静,有时狂暴...... (3)师:各种状态下的大海还可以用不同的音乐表现出来。 聆听肖邦的钢琴练习曲Op.25-No.12,听赏德彪西的交响音画《大海》片段。 (4)介绍作曲家。 聆听《亚麻色头发的少女》片段。 (5)讲解《大海》的创作背景-受到浮世绘的影响。 2.编创 (1)形体动作的编创练习 全班分成5个小组,利用形体动作、表情神态等方式,根据《大海》的不同音响效果,在课上分组练习表现大海的不同状态;组内分角色扮演海浪、海鸥、风、船.... (2)对白、旁白、配音的编创练习 每组1人负责诵读旁白,如普希金的诗《大海》等;其他学生进行音效配音,如风声、海浪声等。 (3)整体编创的练习与表演 各组将上述两部分内容整合,进行编创排练,然后分组表演。 三、小结 (后略)
[简答题]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分析课例,并对其新课教学环节进行点评。 【课题名称】《线条之美》 【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综合艺术——《线条之美》 【主要目标】 1·通过对不同艺术形式的赏析与实践活动,体验各类艺术形式表现的线条美,理解线条在不同艺术中的表现。 2.能演唱《蝴蝶》的主题旋律;能模仿民族舞“三道弯”的体态特征。 【教学重点】体验、理解线条在不同艺术中的表现力 【教学过程】 1.导入(略) 2.新课教学:线条在不同艺术中的体现 (1)音乐中的线条——赏析格里格钢琴曲《蝴蝶》 A.教师钢琴示范,学生模唱主题旋律,感受音乐线条的变化。 B.设问:主题旋律进行的特点塑造了什么音乐形象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a.音画视听《蝴蝶》。 b.简介挪威民族乐派作曲家——格里格。 (2)舞蹈中的线条——赏析《雀之灵》 A.教师示范舞蹈,学生辨别教师表现的动物形象。(孔雀舞) B.设问:线条在舞蹈中是如何体现的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C.学生模仿民族舞“三道弯”的形态,感受舞蹈肢体线条的表现。 D.欣赏《雀之灵》片段,问题引导,学生感受“三道弯”刚柔相济、多姿多彩的线条美。 (3)小结——归纳音乐与舞蹈的线条特征。 3.延伸与拓展(略) 4.总结(略)
[简答题]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对教学设计中的展开阶段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课程名称】《海的百态》 【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欣赏《海的百态》 【主要目标】通过聆听和感受,体验不同音乐作品对“海”的表现。(其他目标略) 【教学过程片段】 一、导入阶段(略) 二、展开阶段:新课教学 1.欣赏 (1)观赏油画《九级浪》和浮世绘《神奈川冲浪里》。 (2)师问:大海里的风景是怎样的 生答:有时安静,有时狂暴…… (3)师:各种状态下的大海还可以用不同的音乐表现出来。 聆听肖邦的钢琴练习曲0p.25 N0.12,听赏德彪西的交响音画《大海》片段。 (4)介绍作曲家。 聆听《亚麻色头发的少女》片段。 (5)讲解《大海》的创作背景——受到浮世绘的影响。 2.编创 (1)形体动作的编创练习 全班分成5个小组,利用形体动作、表情神态等方式,根据《大海》的不同音响效果,在课上分组练习表现大海的不同状态;组内分角色扮演海浪、海鸥、风、船…… (2)对白、旁白、配音的编创练习 每组1人负责诵读旁白,如普希金的诗《大海》等;其他学生进行音效配音,如风声、海浪声等。 (3)整体编创的练习与表演 各组将上述两部分内容整合,进行编创排练,然后分组表演。 三、小结 (后略)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