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3-12-03 04:00:05

[单项选择]支原体初代分离培养时,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的典型菌落呈()
A. 丝状
B. 颗粒状
C. 黏液状
D. 卷曲发状
E. 油煎蛋状

更多"支原体初代分离培养时,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的典型菌落呈()"的相关试题:

[单项选择]支原体初代分离培养时,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的典型菌落呈 ()
A. 丝状
B. 颗粒状
C. 黏液状
D. 卷曲发状
E. 油煎蛋状
[单项选择]典型L型菌落呈 ()
A. 圆状
B. 油煎蛋样
C. 多形性
D. 颗粒型
E. 丝状
[单项选择]菌体可形成有分支的丝状体,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呈“荷包蛋状”的是()
A. 副结核分枝杆菌
B. 猪痢短螺旋体
C. 牛支原体
D. 蜜蜂囊球菌变种
[多项选择]研究HSC体外半固体培养时可形成()
A. 红系爆式集落形成单位
B. 粒-单系集落形成单位
C. 红系集落形成单位
D. 原始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E. 混合集落形成单位
[单项选择]菌落呈灰绿或蓝绿色的是()
A. 铜绿假单胞菌
B. 葡萄球菌
C. 霍乱弧菌
D. 大肠杆菌
E. 幽门螺杆菌
[单项选择]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血平板上菌落呈()
A. 金黄色,扁平、圆形、半透明、表面光滑,周围有溶血圈
B. 金黄色,大而突起、圆形、透明、表面光滑,周围无溶血圈
C. 金黄色,也有时为白色,大而突起、圆形、不透明、表面光滑,周围有溶血圈
D. 金黄色,扁平、圆形、不透明、表面粗糙,周围有溶血圈
E. 金黄色或白色,大而突起、圆形、不透明、表面粗糙,周围有溶血圈
[单项选择]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呈红色的是 ()
A. 大肠埃希菌
B. 肺炎克雷伯菌
C. 弗劳地枸橼酸杆菌
D. 阴沟肠杆菌
E. 黏质沙雷菌
[单项选择]病灶组织中菌落呈“硫磺样颗粒”的是()
A. 沙眼衣原体
B. 梅毒螺旋体
C. 衣氏放线菌
D. 白假丝酵母
E. 肺炎支原体
[单项选择]沙门菌在SS琼脂上菌落呈黑色的原因是 ()
A. 产生黑色素
B. 产生荧光素
C. 分解色氨酸产生硫化氢
D. 分解胱氨酸产生硫化氢
E. 还原碲盐为金属碲
[单项选择]白喉棒状杆菌培养后菌落呈黑色的培养基是()
A. 血液琼脂平板
B. 吕氏血清斜面培养基
C. 亚碲酸钾血琼脂
D. 中国蓝培养基
E. 庆大霉素培养基
[单项选择]能够产生自溶酶,培养超过48小时后,菌落呈“肚脐”状的细菌是 ()
A. 炭疽芽孢杆菌
B. 流感嗜血杆菌
C. 嗜肺军团菌
D. 肺炎链球菌
E. 淋病奈瑟菌
[单项选择]新从患者体内分离出的沙门菌通常为光滑型,经人工培养后菌落呈粗糙型,这种变异称()
A. S-R变异
B. 毒力变异
C. 耐药变异
D. H-O变异
E. V-W变异
[单项选择]根据培养目的不同,进行真菌培养时需选择不同的培养方法,即大培养和小培养。关于大培养和小培养,叙述错误的是()
A. 大培养主要观察菌落生长,是鉴别真菌的方法之一
B. 小培养用于观察真菌的自然形态结构特征及生长发育过程,以鉴定菌种
C. 大培养试管法是真菌分离培养、传代和保存菌种最常用的方法
D. 大培养平皿法可观察菌落形态、色素产生,供鉴定参考
E. 大培养平皿法适用于球孢子菌、组织胞浆菌等二相性真菌的培养
[单项选择]根据培养目的不同,进行真菌培养时需选择不同的培养方法,即大培养和小培养。关于大培养菌落,错误的是()
A. 根据形态判断是酵母菌还是霉菌菌落
B. 一般浅部真菌生长较快,深部真菌生长慢
C. 致病性真菌常菌落大,条件致病性真菌菌落小
D. 致病性真菌菌落常颜色淡,污染真菌颜色深
E. 致病性真菌菌落下沉,污染性真菌则否
[单项选择]铜绿假单胞菌分离培养时,菌落产生特殊的气味,以下何种为典型气味()
A. 大蒜味
B. 生姜味
C. 恶臭味
D. 氨水味
E. 洋葱味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