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培训考试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3-10-02 10:29:37

[多项选择]肠杆菌科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常见的耐药机制有()
A. 产碳青霉烯酶
B. 产AmpC酶
C. 产PBP2a
D. 产ESBLs
E. 通道蛋白改变

更多"肠杆菌科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常见的耐药机制有()"的相关试题:

[单项选择]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机制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细菌DNA螺旋酶的改变
B. 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
C. 与大量的β-内酰胺酶迅速、牢固结合,使其停留于胞膜外间隙中,因而不能进入靶位(PBPs)发生抗菌作用
D. 细菌的细胞壁或外膜的通透性改变
E. PBPs靶蛋白与抗生素亲和力降低
[单项选择]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机制说法错误的是()。
A. 细菌DNA螺旋酶的改变
B. 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
C. 与大量的β-内酰胺酶迅速、牢固结合,使其停留于胞膜外间隙中,因而不能进入靶位(PBPs)发生抗菌作用
D. 细菌的细胞壁或外膜的通透性改变
E. PBPs靶蛋白与抗生素亲和力降低
[单项选择]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
A. 产生β-内酰胺酶
B. 产生钝化酶
C. 青霉素结合蛋白的改变
D. DNA螺旋酶的改变
E. 产生外膜药物泵出蛋白
[多项选择]耐药机制为产β内酰胺酶的细菌包括()
A. 金黄色葡萄球菌
B. 大肠埃希菌
C. 肺炎链球菌
D. 铜绿假单胞菌
E. 流感嗜血杆菌
[单项选择]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病原中,主要机制为产生超广谱B内酰胺酶的是
A. 肺炎链球菌
B. 军团菌
C. 铜绿假单胞菌
D. 肺炎克雷伯杆菌
[单项选择]葡萄球菌属因携带mecA基因、产青霉素酶等机制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关于葡萄球菌属β-内酰胺酶试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青霉素MIC≤0.12μg/ml或抑菌环直径≥29mm时需进行β-内酰胺酶试验
B. 刮取苯唑西林或头孢西丁纸片周围抑菌环边缘的生长物进行β-内酰胺酶试验
C. β-内酰胺酶阳性葡萄球菌只对氨基、羧基和脲基青霉素耐药
D. 质控菌株为ATCC29213和ATCC25923
E. 菌落在M-H培养基或血琼脂培养基培养18~20h
[单项选择]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病原中,主要机制为青霉素结合蛋白结构改变的是
A. 肺炎链球菌
B. 军团菌
C. 铜绿假单胞菌
D. 肺炎克雷伯杆菌
[单项选择]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机制不正确的是()
A. 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
B. 细菌产生大量的PABA
C. 细菌的细胞壁或外膜的通透性改变
D. PBPs与抗生素的亲和力降低
E. 细菌缺少自溶酶
[单项选择]葡萄球菌属因携带mecA基因、产青霉素酶等机制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关于MRS菌株检测试验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检测MRSA:≤21mm为mecA阳性;≥22mm为mecA阴性
B. mecA阳性菌株应报告对苯唑西林(非头孢西丁)耐药;其他β-内酰胺类药物应被报告耐药或不报告
C. mecA阴性但苯唑西林MIC耐药MIC≥4μg/ml菌株应报告苯唑西林耐药
D. 苯唑西林平板筛选法结果判读标准为:用反射光仔细检查>1个菌落或存在淡的膜状生长;>1个菌落说明苯唑西林耐药
E. SCN(除路邓葡萄球菌外)假如培养18h后即表现耐药则可以报告为MRCNS
[单项选择]葡萄球菌属因携带mecA基因、产青霉素酶等机制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关于检测MRS菌株的试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检测MRSA可采用琼脂稀释法、纸片扩散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而MRCNS(除路邓葡萄球菌外)只能采用纸片扩散法
B. 检测MRSA时的琼脂稀释法即采用含6μg/ml苯唑西林和4%氯化钠溶液的M-H琼脂,置于33~35℃培养16~18h
C. 头孢西丁纸片法检测MRSA时培养16~18h,而检测MRCNS时则培养24h
D. 检测MRS菌株时的培养温度均不能高于35℃
E. 检测MRSA时的微量肉汤稀释法是采用含4μg/ml头孢西丁的CAMHB
[单项选择]细菌耐药是临床抗感染治疗中非常棘手的问题,细菌室工作人员必须掌握常见的耐药机制及治疗方案。有关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主要耐药机制及治疗方案是()。
A. 产生ESBLs,可以使用糖肽类治疗
B. 产生AmpC酶,可以使用碳青霉烯类治疗
C. 产生ESBLs,可以使用四代头孢菌素治疗
D. 产生PBP2a,可以使用糖肽类治疗
E. 产生ESBLs,可以使用头霉素类治疗
F. 产生AmpC酶,可以使用头霉素类治疗
[多项选择]细菌耐药是临床抗感染治疗中非常棘手的问题,细菌室工作人员必须掌握常见的耐药机制及治疗方案。有关阴沟肠杆菌的主要耐药机制及治疗方案,正确的是()。
A. 产生ESBLs,可以使用糖肽类治疗
B. 产生AmpC酶,可以使用碳青霉烯类治疗
C. 产生ESBLs,可以使用四代头孢菌素治疗
D. 产生AmpC酶,可以使用四代头孢菌素治疗
E. 产生ESBLs,可以使用头霉素类治疗
F. 产生AmpC酶,可以使用头霉素类治疗
[多项选择]细菌耐药是临床抗感染治疗中非常棘手的问题,细菌室工作人员必须掌握常见的耐药机制及治疗方案。有关大肠埃希菌的主要耐药机制及治疗方案,正确的是()。
A. 产生ESBLs,可以使用糖肽类治疗
B. 产生ESBLs,可以使用碳青霉烯类治疗
C. 产生ESBLs,可以使用四代头孢菌素治疗
D. 产生AmpC酶,可以使用四代头孢菌素治疗
E. 产生ESBLs,可以使用头霉素类治疗
F. 产生AmpC酶,可以使用头霉素类治疗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