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培训考试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3-09-29 17:58:18

[简答题]某煤矿发生一起特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14人死亡。矿井通风方式为分区抽出式。该矿经瓦斯等级鉴定为低瓦斯矿井。事故地点位于水平某采区左翼已贯通等移交的准备采煤工作面。事故调查组认定这是一起特大瓦斯爆炸责任事故。事故直接原因是:两掘进工作面贯通后,回风上山通风设施不可靠,严重漏风,导致工作面处于微风状态,造成瓦斯积聚。作业人员违章使用放炮器打火引起瓦斯爆炸。 [问题1] 煤层瓦斯含量受哪些因素影响? [问题2] 简述矿井机械通风的要求。 [问题3] 简述瓦斯发生爆炸的条件。 [问题4] 根据事故原因,为该矿拟定事故整改和预防措施。

更多"[简答题]某煤矿发生一起特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14人死亡。矿井通风方式"的相关试题:

[简答题]某煤矿发生一起特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14人死亡。矿井通风方式为分区抽出式。该矿经瓦斯等级鉴定为低瓦斯矿井。事故地点位于水平某采区左翼已贯通等移交的准备采煤工作面。事故调查组认定这是一起特大瓦斯爆炸责任事故。事故直接原因是:两掘进工作面贯通后,回风上山通风设施不可靠,严重漏风,导致工作面处于微风状态,造成瓦斯积聚。作业人员违章使用放炮器打火引起瓦斯爆炸。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煤层瓦斯含量受哪些因素影响? 2.简述矿井机械通风的要求。 3.简述瓦斯发生爆炸的条件。 4.根据事故原因,为该矿拟定事故整改和预防措施。
[不定项选择题]某煤矿发生一起特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14人死亡。矿井通风方式为分区抽出式。该矿经瓦斯等级鉴定为低瓦斯矿井。事故地点位于水平某采区左翼已贯通等移交的准备采煤工作面。事故调查组确认这是一起特大瓦斯爆炸责任事故。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两掘进工作面贯通后,回风上山通风设范不可靠,严重露风,导致工作面处于微风状态,造成瓦斯积聚;作业人员违章使用发爆器打火引起瓦斯爆炸。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防治瓦斯爆炸的措施是()。
A.加强通风
B.加强瓦斯检查
C.及时处理局部积聚的瓦斯
D.抽放瓦斯
E.摩擦发热的部件不做过热保护
[简答题]【背景资料】 2015年4月21日,C煤矿发生一起特大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死亡147人、重伤2人、轻伤4人,直接经济损失295万元。 C煤矿属地方国营企业。2015年4月21日8时井下停电,约14时30分送电。16时,共有138人相继入井。16时05分,203掘进工作面工人打眼试电钻产生火花引起瓦斯爆炸,冲击波扬起巷道积尘,引起了全矿井煤尘连续爆炸。爆炸导致井下多处巷道支架被推倒,顶板冒落,机电设备多数位移变形并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井下通风设施(风门、风桥、密闭)全部被摧毁。冲击波摧毁平硐口和井口附近的三间房屋。爆炸造成当班井下138人及早8时应下班未出井的5人和16时正准备入井的4人,共计147名矿工全部遇难。另有地面2人重伤,4人轻伤。 【问题】 1.简述煤尘爆炸的危害。 2.请拟定此类事故的防范措施。
[简答题]―年4月21日,C煤矿发生一起特大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死亡147人、重伤2人、轻伤4人,直接经济损失295万元。 C煤矿属地方国营企业。2015年4月21日8时井下停电,约14时30分送电。16时,共有138人相继人井。16时05分,203掘进工作面工人打眼试电钻产生火花引起瓦斯爆炸,冲击波扬起巷道积尘,引起了全矿井煤尘连续爆炸。爆炸导致井下多处卷道支架被推倒,顶板冒落,机电设备多数位移变形并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井下通风设施(风门、风桥、密闭)全部被摧毁,冲击波摧毁平铜口和井口附近的三间房屋。爆炸造成当班井下138人及早8时应下班未出井的5人和16时正准备人井的4人,共计147名矿工全部遇难,另有地面两人重伤,4人轻伤。 [问题1] 简述事故上报的内容。 [问题2] 什么叫瓦斯的爆炸上限、下限和最强爆炸浓度? [问题3] 防止瓦斯爆炸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问题4] 为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应采取哪些防范措施?
[简答题] 年4月30日,乌海市××煤矿发生一起特大透水事故,造成13人死亡、2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287.5万元。该矿井田面积为0.144km2,煤种为肥焦煤,矿井主采煤层是16号煤层,可采储量为105.66×104t,煤层均匀厚度为8m,倾角为9°~11°。矿井最大涌水量为80m3/h,均匀涌水量为30m3/h。经2003年度瓦斯等级鉴定为低瓦斯矿井。煤的自然发火期为6~12个月。该矿设计生产能力为3×104t/a,矿井采用斜井开拓,井下采用非正规方式采煤,爆破落煤,人工和装载机装煤,机动三轮车运煤至地面。通风方式为抽出式,主要通风机采用BK54-4№9型11kW轴流式通风机,备用通风机为5.5kW轴流式通风机,井下使用2台5.5kW局部通风机为掘进工作面供风。矿井采用二级排水,总水仓使用2台22kW的水泵向地面排水。事故发生前,矿井昼夜排水量约2000m3。该煤矿在2003年煤矿安全程度评价中,因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被评为D类煤矿后,有关部门向该矿下达了停产整顿指令。事故发生前,该矿未执行有关部门下达的停产指令,违法组织生产长达4个多月。2004年4月30日早班,带班班长何××带领31名工人(安全工1名,爆破工2名,三轮车司机16名,装车工12名)进井作业,分布在8个工作面出煤。约9时20分,爆破工刘××梁××在西巷工作面爆破时,发生透水事故。在距透水点30m处躲炮的三轮车司机黄××和在四周工作面作业的工人,在听到爆破声的同时发现有水涌进所在工作面,他们立即向地面逃生。17名矿工跑出地面,并向该矿负责人报告了事故。其余15名矿工被困井下。事故发生后,乌海市及时成立了事故抢险救灾指挥部,制定了具体抢险救灾方案,立即展开抢险工作。同时,指挥部根据事故现场的实际情况,成立了事故抢险救灾专家组,在专家组的指导下,不断调整救灾方案。经多方努力,至2004年6月8日,抢险工作进行了38天,找到了13名遇难矿工,其余2名遇难矿工下落不明。2004年6月8日上午,事故抢险指挥部组织有关部分职员再次下井对其余2名遇难矿工进行现场搜寻,但仍未找到。抢险指挥部研究决定,抢险工作结束,认定2名遇难矿工下落不明。已找到的13名遇难矿工和2名下落不明矿工的善后事宜均已妥善处理完毕。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2分): 1.简述该起事故发生的原因。 2.事故的调查处理应当依照什么原则进行 3.出现局部透水征兆时应采取哪些措施。 4.简述探放水原则。
[简答题] 年4月30日,乌海市某煤矿发生一起特大透水事故,造成13人死亡、2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287.5万元。 该矿井田面积为0.144 km2煤种为肥焦煤,矿井主采煤层是16号煤层可采储量为105.66×104t/a,煤层均匀厚度为8m,倾角为9o一11o矿井最大涌水量为80m3/h,均匀涌水量为30 m3/h。经2003年度瓦斯等级鉴定为低瓦斯矿井。煤的自然发火期为6~12个月。 该矿设计生产能力为3×104t/a,矿井采用斜井开拓,井下采用非正规方式采煤,爆破落煤,人工和装载机装煤,机动三轮车运煤至地面。通风方式为抽出式,主要通风机采用BK54一4NQ9型11 kw轴流式风机,备用通风机为5.5 kw轴流式通风机,井下使用2台5.5 kw局部通风机为掘进工作面供风。矿井采用二级排水,总水仓使用2台22 kw的水泵向地面排水,事故发生前,矿井昼夜排水量约Z000m3。 该煤矿在2003年煤矿安全程度评价中,因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被评为D类煤矿后,有关部门给该矿下达了停产整顿指令。事故发生前,该矿未执行有关部分下达的停产指令,违法组织生产长达4个多月。 2004年4月30日早班,带班班长何xx带领31名工人(安全工1名,爆工2名,三轮车司机16名,装车工12名)进井作业,分布在8个工作面出煤。约9时20分,爆破工刘某某、梁某某在西巷工作面爆破时,发生透水事故。在距透水点30m处躲炮的三轮车司机黄某某和在四周工作面作业的工人,听到爆破声的同时发现有水涌进所在工作面,于是立即向地面逃生。17名矿工跑出地面,并向该矿负责人报告了事故。至此,井下其余15名矿工被困。 事故发生后,乌海市及时成立了事故抢险救灾指挥部,制定了具体抢险救灾方案,立即展开抢险工作。同时,指挥部根据事故现场的实际,成立了事故抢险救灾专家组,在专家组的指导下,不断调整救灾方案,经多方努力,至2004年6月8日,抢险工作进行了38天,找到了13名遇难矿工,其余2名遇难矿工下落不明。2004年6月8日上午,事故抢险指挥部组织有关部分职员再次下井对其余2名遇难矿工进行现场搜寻,但仍未找到。抢险指挥部研究决 定,抢险工作可以结束,认定2名遇难矿工下落不明。已找到的13名遇难矿工和2名下落不明矿工的善后事宜均已妥善处理完毕。 [问题1] 简述该起事故发生的原因。 [问题2] 事故的调查处理应当依照什么原则进行? [问题3] 局部透水征兆有哪些? [问题4] 简述探放水原则。
[判断题]局部通风机通风方式只分为压入式、抽出式两种。
A.正确
B.错误
[单选题]抽出式通风又称( )。
A.正压通风
B.负压通风
C.均压通风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