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培训考试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4-01-06 19:05:27

[简答题]某住宅楼工程, 地下一层, 地上 8 层。 主体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顶层为柱间距 12m×12m 的会议室, 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 C30; 均采用快拆支架体系支模。 顶层会议室模板搭设前, 项目部技术负责人主持编制了施工方案, 并由项目经理审核、 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后组织实施。 监理工程师及时给予了制止, 要求其整改。 经整改后符合要求后, 进行模板搭设。 模板搭设完毕经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 专业监理工程师签字后进行钢筋绑扎。 顶层会议室混凝土强度达到 25MPa 时, 施工单位按规定办理拆模申请, 监理机构以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强度的 100%为由拒绝。 问题: 指出上述背景中的不妥之处, 并说明理由

更多"[简答题]某住宅楼工程, 地下一层, 地上 8 层。 主体为现浇钢筋混"的相关试题:

[简答题]某住宅楼工程,建筑面积120000m2,地下二层,地上二十二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合同工期780天。某施工总承包单位按照建设单位提供的工程量清单及其他招标文件参加了该工程的投标,并以34263.29万元的报价中标。双方依据《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签订了工程施工总承包合同。合同约定:本工程采用单价合同计价模式;当实际工程量增加或减少超过清单工程量15%时,合同单价予以调整,调整系数为0.95或1.05;投标报价中的钢筋、土方的全费用综合单价分别为5800元/t、32元/m3。合同履行过程中,施工总承包单位项目部对清单工程量进行了复核。其中:钢筋实际工程量为9600t,钢筋清单工程量为11276t;土方实际工程量33280m3,土方清单工程量为28000m3。施工总承包单位向建设单位提交了工程价款调整报告。 <1> 、施工总承包单位的钢筋和土方工程价款是否可以调整?为什么? <2> 、列式计算调整后的价款分别是多少万元?
[单选题]在对某住宅楼进行检查时,调阅相关图纸资料得知,该楼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柱、梁、楼板的设计耐火极限分别为3.00h、2.00h、1.00h,每层划分为2个防火分区。下列检查结果中,不符合现行国家消防技术标准的是( )。
A.将内走廊上原设计的常闭式甲级防火门改为常开式甲级防火门
B.一层的防火墙设置在框架上,框架的耐火极限比防火墙的高
C.天然气管道穿过防火墙
D.排烟防火阀处于开启状态,但能遇火灾报警系统联动和现场手动关闭
[简答题]某高校新建一栋办公楼和一栋实验楼,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办公楼地下一层、地上十一层, 建筑檐高 48m;实验楼六层,建筑檐高 22m。建设单位与某施工总承包单位签订了施工总承包合同。 总承包单位上报的施工组织设计中,办公楼采用 1 台塔吊:在七层楼面设置有自制卸料平台;外架采 用悬挑脚手架,从地上 2 层开始分三次到顶。实验楼采用 1 台物料提升机:外架采用落地式钢管脚手架。 监理工程师按照《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规定,要求总承包单位单独编制与之相关 的专项施工方案并上报。 实验楼物料提升机安装总高度 26m,采用一组缆风绳锚固。与各楼层连接处搭设卸料通道,与相应的 楼层接通后,仅在通道两侧设置了临边安全防护设施。地面进料口处仅设置安全防护门,且在相应位置挂 设了安全警示标志牌。监理工程师认为安全设施不齐全,要求整改。 办公楼主体结构分部工程完成后,施工总承包单位向项目监理机构提交了该子分部工程验收申请报告 和相关资料。监理工程师审核相关资料时,发现欠缺结构实体检验资料,提出了“结构实体实验应在监理 工程师旁站下,由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组织实施”的要求。 项目经理部编制防火设施平面布置图后,立即交由施工人员按此进行施工。在基坑上口周边四个转角 处分别设置了临时消火栓,在 60m2 的木工棚内配备了 2 只灭火器及相关消防辅助工具。消防检查时对此 提出了整改意见。 问题: 1.本案例中总承包单位必须单独编制哪些专项施工方案? 2.物料提升机安全设施设置有何错误之处,请说明正确做法。 3.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监理工程师关于结构实体检验要求中的错 误之处,并写出正确做法。结构实体检验包括哪些内容? 4.本案例中消防管理有何不妥,请说明正确做法。
[简答题]

某高校新建一栋办公楼和一栋实验楼,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办公楼地下一层,地上十一层,建筑檐高48m;实验楼六层,建筑檐高22m。建设单位与某施工总承包单位签订了施工总承包合同。合同约定:(l)电梯安装工程由建设单位指定分包;(2)保温工程保修期限为10年。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一:总承包单位上报的施工组织设计中,办公楼采用1台塔吊;在七层楼面设置有自制卸料平台;外架采用悬挑脚手架,从地上2层开始分三次到顶。实验楼采用1台物料提升机;外架采用落地式钢管脚手架。监理工程师按照《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的规定,要求总承包单位编制与之相关的专项施工方案并上报。

事件二:实验楼物料提升机安装总高度26m,采用一组缆风绳锚固。与各楼层连接处搭设卸料通道,与相应的楼层连通后,仅在通道两侧设置了临边安全防护设施。地面进料口处仅设置安全防护门,且在相应位置挂设了安全警示标志牌。监理工程师认为安全设置不齐全,要求整改。

事件三;办公楼电梯安装工程早于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完,提前由总监理工程组织验收,总承包单位未参加。验收后电梯安装单位将电梯工程有关资料移交给建设单位。整体工程完成时,电梯安装单位已撤场,由建设单位组织,监理、设计、总承包单位参与进行了单位工程质量验收。

事件四:总承包单位在提交竣工验收报告的同时,还提交了《工程质量保修书》,其中保温工程保修期按《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的规定承诺保修5年。建设单位以《工程质量保修书》不合格为由拒绝接收。

【问题】

1.事件一中,总承包单位必须单独编制哪些专项施工方案?

2.指出事件二中错误之处,并分别给出正确做法。

3.指出事件三中错误之处,并分别给出正确做法。

4.事件四中,总承包单位、建设单位做法是否合理?

[简答题]某高校新建一栋办公楼和一栋实验楼, 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办公楼地下一层、 地上十一层,建筑檐高 48m; 实验楼 6 层, 建筑檐高 22m。 建设单位与某施工总承包单位签订了施工总承包合同。 合同约定: ①电梯安装工程由建设单位指定分包; ②保温工程保修期限为 10 年。 施工过程中, 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 1: 总承包单位上报的施工组织设计中, 办公楼采用 1 台塔式起重机; 在七层楼面设置有自制卸料平台;外架采用悬挑脚手架,从地上 2 层开始分三次到顶。实验楼采用 1 台物料提升机;外架采用落地式钢管脚手架。监理工程师按照《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18]31 号)的规定,要求总承包单位单独编制与之相关的专项施工方案并上报。 事件 2:实验楼物料提升机安装总高度 26m,采用一组缆风绳锚固。与各楼层连接处搭设卸料通道,与相应的楼层连通后,仅在通道两侧设置了临边安全防护设施,地面进料口处仅设置安全防护门,且在相应位置挂设了安全警示标志牌。监理工程师认为安全设施不齐全,要求整改。 事件 3:办公楼电梯安装工程早于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完,提前由总监理工程师组织验收,总承包单位未参加。验收后电梯安装单位将电梯工程有关资料移交给建设单位。整体工程完成时,电梯安装单位已撤场,由建设单位组织,监理、设计、总承包单位参与进行了单位工程质量验收。 事件 4:总承包单位在提交竣工验收报告的同时,还提交了工程质量保修书,其中保温工程保修期按《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的规定承诺保修 5 年。建设单位以工程质量保修书不合格为由拒绝接收。 【问题】 1.事件 1 中,总承包单位必须单独编制哪些专项施工方案? 2.指出事件 2 中错误之处,并分别给出正确做法。 3.指出事件 3 中错误之处,并分别给出正确做法。 4.事件 4 中,总承包单位、建设单位做法是否合理?
[简答题](2015年) 【背景资料】 某办公楼工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下一层,地上八层,层高 4.5m。工程桩采用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墙体采用普通混凝土小砌块,工程外脚手架采用双排落地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位于办公楼顶层的会议室,其框架柱间距为 8m×8m,项目部按照绿色施工要求,收集现场施工废水循环利用。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四:施工总承包单位对项目部进行专项安全检查时发现:①安全管理检查评分表内的保证项目仅对“安全生产责任制”、“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两项进行了检查;②外架立面剪刀撑间距 12m,由底至顶连续设置;③电梯井口处设置活动的防护栅门,电梯井内每隔四层设置一道安全平网进行防护。检查组下达了整改通知单。 【问题】事件四中,安全管理检查评分表的保证项目还应检查哪些?写出施工现场安全设置需整改项目的正确做法。
[简答题]某办公楼工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下一层,地上八层,层高4.8m。工程 桩采用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墙体采用普通混凝土小砌块,工程外脚手架采用双排落地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位于办公楼顶层的会议室,其框架柱间距为8m×8m,项目部按照绿色施工要求,采取了合理的”四节一环保”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一:项目部编制的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方案,明确了混凝土运输、泵送与布料, 混凝土搅拌,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筑、振捣和表面抹压的施工顺序。监理工程师认为该施工顺序存在问题,要求整改。 事件二:会议室顶板底模支撑拆除前,试验员从标准养护室取一组试件进行试验, 试验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项目部据此开始拆模。 事件三:项目经理组织项目部进行了结构实体检验,检验内容包括混凝土强度、 钢筋保护层厚度。其中结构实体混凝土检验采用标准养护试件方法。 事件四:施工总承包单位按照绿色施工的要求,在节能和节材方面采取了很多有 效措施。 【问题】 1.指出事件一中混凝土工程正确的工艺流程。 2.事件二中,项目部的做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当设计无规定时,通常情况下 模板拆除顺序的原则是什么? 3.指出事件三中的不妥之处并写出正确做法。 4.事件四中,在施工现场,项目部应该在哪些方面考虑设定用电控制指标,定期 进行计量、核算、对比分析,并有预防与纠正措施。 5.事件四中,写出绿色施工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的技术要点。
[简答题]

背景:

某办公楼工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下一层,地上八层,层高4.5m。工程桩采用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墙体采用普通混凝土小砌块,工程外脚手架采用双排落地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位于办公楼顶层的会议室,其框架柱间距为8m*8m。项目部按照绿色施工要求,收集现场施工废水循环利用。

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一:项目部完成灌注桩的泥浆循环清孔工作后,随即放置钢筋笼,下导管及桩身混凝土灌筑,混凝土浇筑至桩顶设计标高。

事件二:会议室顶板底模支撑拆除前,实验员从标准养护室取一组试件进行试验,试验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项目部据此开始拆模。

事件三:因工期紧,砌块生产7天后运往工地进行砌筑,砌筑砂浆采用收集的循环水进行现场拌制,墙体一次砌筑至梁底以下200mm位置,留待14d后砌筑顶紧。监理工程师进行现场巡视后责令停工整改。

事件四:施工总承包单位对项目部进行专项安全检查时发现:①安全管理检查评分表内的保证项目仅对“安全生产责任制”、“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两相进行检查;②外架立面剪刀撑间距12m,由底至预连续设置;③电梯井口处设置活动的防护栅门,电梯井内每隔四层设置_道安全平网进行防护,检查组下达了整改通知单。

问题:

1.分别指出事件一中的不妥之处,并写出正确做法。

2.事件二中,项目部的做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当设计无规定时,通常情况下模板拆除顺序原则是什么?

3.针对事件三中的不妥之处,分别写出相应的正确做法。

4.事件四中,安全管理检查评分表的保证项目还应检查哪些?写出施工现场安全设置需整改项目的正确做法。

[简答题]背景资料: 某办公楼工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下一层,地上八层,层高4.5m,工程桩采用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墙体采用普通混凝土小砌块,工程外脚手架采用双排落地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位于办公楼顶层的会议室,其框架柱间距为8m×8m。项目部按照绿色施工要求,收集现场施工废水循环利用。施工单位对工程中标造价进行分析,费用情况如下:分部分项工程费4800 万元,措施项目费576 万元,暂列金额222 万元,风险费260 万元,规费64 万元,税金218 万元。预付款为中标造价的15%,主要材料占总造价的60%。 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施工单位填报了浇筑申请单,监理工程师签字确认。施工班组将水平输送泵管固定在脚手架小横杆上,采用振动棒倾斜于混凝土内由近及远、分层浇筑。会议室顶板底模支撑拆除前,试验员从标准养护室取一组试件进行试验,试验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项目部据此开始拆模。因工期紧,砌块生产7 天后运往工地进行砌筑,砌筑砂浆采用收集的循环水进行现场拌制。墙体一次 砌筑至梁底以下200mm 位置,留待14d 后砌筑顶紧。监理工程师进行现场巡视后责令停工整改。 施工总承包单位对项目部进行专项安全检查时发现:①安全管理检查评分表内的保证项目仅对“安全生产责任制”、“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两项进行了检查;②外架立面剪刀撑间距12m,由底至顶连续设置;③电梯井口处设置活动的防护栅门,电梯井内每隔四层设置一道安全平网进行防护。检查组下达了整改通知单。 问题: 1.本案例中施工单位的中标造价是多少万元?措施项目费通常包括哪些费用?本项目的预付款和起扣点分别为多少万元(保留两位小数)? 2.本案例中项目部有关混凝土施工有哪些不妥之处?说明正确做法。当设计无规定时,通常情况下模板拆除顺序是什么? 3.本案例中有关砌筑工程施工有哪些不妥之处,分别写出相应的正确做法。 4.安全管理检查评分表的保证项目还应检查哪些?写出施工现场安全设置需整改项目的正确做法。
[简答题]某办公楼工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下一层,地上八层,层高 4.5m,工程桩采用泥浆护壁钻孔灌 注桩,墙体采用普通混凝土小砌块,工程外脚手架采用双排落地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位于办公楼顶层的会 议室,其框架柱间距为 8m×8m。项目部按照绿色施工要求,收集现场施工废水循环利用。 施工单位对工程中标造价进行分析,费用情况如下:分部分项工程费 4800 万元,措施项目费 576 万 元,暂列金额 222 万元,风险费 260 万元,规费 64 万元,税金 218 万元。预付款为中标造价的 15%,主要 材料占总造价的 60%。 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施工单位填报了浇筑申请单,监理工程师签字确认。施工班组将水平输送泵管 固定在脚手架小横杆上,采用振动棒倾斜于混凝土内由近及远、分层浇筑。会议室顶板底模支撑拆除前, 试验员从标准养护室取一组试件进行试验,试验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90%,项目部据此开始拆模。 因工期紧,砌块生产 7 天后运往工地进行砌筑,砌筑砂浆采用收集的循环水进行现场拌制。墙体一次 砌筑至梁底以下 200mm 位置,留待 14d 后砌筑顶紧。监理工程师进行现场巡视后责令停工整改。 施工总承包单位对项目部进行专项安全检查时发现:①安全管理检查评分表内的保证项目仅对“安全 生产责任制”、“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两项进行了检查;②外架立面剪刀撑间距 12m,由底至顶 连续设置;③电梯井口处设置活动的防护栅门,电梯井内每隔四层设置一道安全平网进行防护。检查组下 达了整改通知单。 问题: 1.本案例中施工单位的中标造价是多少万元?措施项目费通常包括哪些费用?本项目的预付款和起 扣点分别为多少万元(保留两位小数)? 2.本案例中项目部有关混凝土施工有哪些不妥之处?说明正确做法。当设计无规定时,通常情况下模 板拆除顺序是什么? 3.本案例中有关砌筑工程施工有哪些不妥之处,分别写出相应的正确做法。 4.安全管理检查评分表的保证项目还应检查哪些?写出施工现场安全设置需整改项目的正确做法。
[简答题]某办公楼工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下一层,地上八层,层高4.5m,工程桩采用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墙体采用普通混凝土小砌块,工程外脚手架采用双排落地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位于办公楼顶层的会议室,其框架柱间距为8m×8m。项目部按照绿色施工要求,收集现场施工废水循环利用。 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以下事件: 事件一:项目部完成浇灌筑的泥浆循环清孔工作后,随即放置钢筋笼、下导管及桩身混凝土灌注,混凝土浇筑至桩顶设计标高。 【问题】 分别指出事件一中的不妥之处,并写出正确做法。
[简答题]

背景

甲公司投资建设一幢地下一层,地上五层的框架结构商场工程,乙施工企业中标后,双方采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1999-0201)签订了合同。合同采用固定总价承包方式,合同工期为405天,并约定提前或逾期竣工的奖罚标准为每天5万元。合同履行中出现了以下事件:事件一:乙方施工至首层框架柱钢筋绑扎时,甲方书面通知将首层及以上各层由原设计层高4.30米变更为4.80米,当日乙方停工,25天后甲方才提供正式变更图纸,工程恢复施工。参考答案及解析复工当日乙方立即提出停窝工损失150万元和顺延工期25天的书面报告及相关索赔资料,但甲方收到后始终未予答复。事件二:在工程装修阶段,乙方收到了经甲方确认的设计变更文件,调整了部分装修材料的品种和档次,乙方在施工完毕三个月后的结算中申报了该项设计变更增加费80万元,但遭到甲方的拒绝。事件三:从甲方下达开工令起至竣工验收合格止,本工程历时425天,甲方以乙方逾期竣工为由从应付款中扣减了违约金100万元,乙方认为逾期竣工的责任在于甲方。

问题:

1.事件一中,乙方的索赔是否生效?结合合同索赔条款说明理由。

2.事件二中,乙方申报设计变更增加费是否符合约定?结合合同变更条款说明理由。

3.事件三中,乙方是否逾期竣工?说明理由并计算奖罚金额。

[简答题]某办公楼工程,建筑面积20000m2,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下一层,地上十八层,建筑高度约60m,基坑深度7m,桩基为人工挖孔桩,桩长18m,首层大堂高度为4.2m, 跨度为24m,外墙为玻璃幕墙。最后选定甲施工单位中标,建设单位与甲施工单位按照《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签订了施工总承包合同,双方约定防水工程允许专业分包。 合同签署约定如下:(1)本工程合同工期340 天;(2)本工程采取清单综合单价计价模式;(3)现场安全文明施工费的措施费包干使用;(4)因建设单位责任引起的 工程主体设计变更发生的费用予以调整;(5)工程预付款比例为10%。 工程投标及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一:在投标过程中,乙施工单位在进行投标总价基础上下浮5%进行报价,评标小组经认真核算,认为乙施工单位报价中的部分费用不符合《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中不可作为竞争性费用条款的规定,给予废标处理。 事件二:甲施工单位将防水工程分包给了有资质的乙施工单位,乙施工单位签订分包合同后因其资金周转困难,随后将工程转交给了一个具有施工资质的丙施工单位。 事件三:临近竣工,由于工期紧,施工单位自行决定实行“三班倒”连续施工,周边居民纷纷到有关部门进行投诉。 事件四:在基坑施工中,由于正值雨季,施工现场的排水费用比中标价中的费用超出3 万元,甲施工单位及时向建设单位提出了签证要求,建设单位不予支持。对此,甲 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提交了索赔报告。 问题: 1.事件一中,评标小组的做法是否正确?并指出不可作为竞争性费用项目分别是什么? 2.事件二中,甲乙施工单位的行为是否合法?请说明理由。 3.事件三中,施工单位有哪些不妥?按有关规定,建筑工程结构施工阶段与夜间施工的噪声限值是多少? 4.事件四中,甲施工单位的索赔是否成立? 5.简述承包人合同管理应遵循的程序。 拓展思考:依据背景资料指出需要进行专家论证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有哪几项?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