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培训考试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3-10-09 06:38:35

[单选题]偏心距e<0.1m的条形基础底面宽b=3m,基础埋深d=1.5m,土层为粉质黏土,基础底面以上土层平均重度γm=18.5kN/m3,基础底面以下土层重度γ=19kN/m3,饱和重度γsat=20kN/m3,内摩擦角标准值Φk=20°,黏聚力标准值ck=10kPa,当地下水从基底下很深处上升至基底面时(同时不考虑地下水位对抗剪强度参数的影响)地基()(Mb=0.51,Md=3.06,Mc=5.66)。
A.承载力特征值下降8%
B.承载力特征值下降4%
C.承载力特征值无变化
D.承载力特征值上升3%

更多"[单选题]偏心距e<0.1m的条形基础底面宽b=3m,基础埋深d=1."的相关试题:

[单选题]某港口岩土工程勘察,有一粉质黏土和粉砂成层状交替分布的土层,粉质黏土平均层厚40cm,粉砂平均层厚5cm,按《港口岩土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S 133—1—2010),该层土应定名为下列哪个选项?(  )
A.互层土
B.夹层土
C.间层土
D.混层土
[多选题]某场地土层为:上层3m为粉质土,以下为含有层间潜水的4m厚的细砂,再下面是深厚的粘土层。基坑开挖深度为10m,不允许在坑外人工降低地下水。在下列支护方案中, 选用哪些选项的方案比较合适()
A.单排间隔式排桩
B.地下连续墙
C.土钉墙
D.双排桩+桩间旋喷止水
[单选题]某建筑物条形基础,埋深1.5m,条形基础轴线间距为8m,按上部结构设计,传至基础底面荷载标准组合的基底压力值为每延米400kN,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估计为200kPa,无明显的软弱或坚硬的下卧层。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进行详细勘察时,勘探孔的孔深以(  )m为宜。
A.8
B.10
C.12
D.15
[单选题]条形基础宽度为3 m,基础埋深2.0 m,基础底面作用有偏心荷载,偏心距0. 6 m,已知深宽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200 kPa,传至基础底面的最大允许总竖向压力最接近()。
A.200 kN/m
B.270 kN/m
C.324 kN/m
D.600 kN/m
[单选题]均匀深厚地基上,宽度为2m的条形基础,埋深1m,受轴向荷载作用。经验算地基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基底平均压力比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大了20kPa;已知地下水位在地面下8m,地基承载力的深度修正系数为1.60,水位以上土的平均重度为19kN/m3,基础及台阶上土的平均重度为20kN/m3。如采用加深基础埋置深度的方法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将埋置深度至少增大到下列哪个选项时才能满足设计要求(  )
A.2.0m
B.2.5m
C.3.0m
D.3.5m
[单选题]某场地地表水体水深3.0m,其下粉质黏土层厚度7.0m,粉质黏土层下为砂卵石层,承压水头12.0m。则粉质黏土层单位渗透力大小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A.2.86kN/m3
B.4.29kN/m3
C.7.14kN/m3
D.10.00kN/m3
[单选题]某建筑物采用条形基础,埋深为2.0m,基础宽度为1.5m,地下水位为5.0m,黏性土场地地质条件为:fak=180kPa,y=19kN/m3, e=0.80, IL=0.82。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的荷载为F=360kN/m, M=40kN·m。则该地基地震作用下的竖向承载力验算结果为( )。
A.满足;竖向承载力为293kPa
B.不满足;竖向承载力为293kPa
C.满足;竖向承载力为392kPa
D.不满足;竖向承载力为392kPa
[单选题]某公路桥位于砂土场地,基础埋深为2.0m,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为7m,地下水埋深为5.0m,地震烈度为8度,该场地地震液化初步判定结果为( )。
A.液化
B.不液化
C.考虑液化影响
D.不考虑液化影响
[单选题]某住宅采用墙下条形基础,建于粉质黏土地基上,未见地下水,由载荷试验确定的承载力特征值为220kPa,基础埋深d=1.0m,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平均重度γm= 18kN/m3,天然孔隙比e=0.70,液性指数IL=0.80,基础底面以下土的平均重度γ=18.5kN/m3,基底荷载标准值为F=300kN/m3,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最接近()(承载力修正系数ηb=0.3,ηd=1.6)。
A.224kPa
B.228kPa
C.234kPa
D.240kPa
[单选题]粉质黏土层中旁压试验结果如下,测量腔初始固有体积Vc=491.0cm3,初始压力对应的体积Vo= 134.5cm3,临塑压力对应的体积Vf=217.0cm3,直线段压力增量Ap = 0.29MPa,泊松比u=0.38,旁压模量为()。
A.3.5MPa
B.6.5MPa
C.9.5MPa
D.12.5MPa
[单选题]某12层住宅楼采用筏板基础,基础下土层为:①粉质黏土,厚约2.0m;②淤泥质土,厚约8.0m;③可塑~硬塑状粉质黏土,厚约5.0m。该工程采用了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结构封顶后,发现建筑物由于地基原因发生了整体倾斜,且在持续发展。现拟对该建筑物进行阻倾加固处理,问下列哪个选项最合理?(  )
A.锤击管桩法
B.锚杆静压桩法
C.沉管灌注桩法
D.长螺旋CFG桩法
[单选题]某场地分布有4m厚的淤泥质土层,其下为粉质黏土,采用石灰桩法进行地基处理,处理4m厚的淤泥质土层后形成复合地基,淤泥质土层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sk=80kPa,石灰桩桩体承载力特征值fpk=350kPa,石灰桩成孔直径d=0.35m,按正三角形布桩,桩距5=1.0m,桩面积按1.2倍成孔直径计算,处理后桩间土承载力可提高1.2倍,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最接近()。
A.117kPa
B.127kPa
C.137kPa
D.147kPa
[单选题]某基坑支护工程,基坑深度12m,基坑开挖影响深度内土层为素填土、粉质黏土、细中砂,地下水埋深5m,距基坑东侧4m处有一栋四层砖混结构住宅,其它三侧无建筑物或地下管线。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如果东侧支护结构破坏,会严重影响住宅楼的安全,应将基坑东侧的安全等级定为一级。在选择基坑支护结构时,下列支护结构适宜的是(  )。
A.四周采用排桩、锚杆,不采用降水、截水措施
B.东侧采用排桩、锚杆和截水帷幕,其他三侧采用水泥土墙
C.东侧采用排桩、锚杆和截水帷幕,其他三侧采用土钉墙和旋喷桩截水帷幕
D.四周采用土钉墙和降水
[单选题]某建筑物基础宽凸=3.0m,基础埋深d=1.5m,建于Φ=0的软土层上,土层无侧限抗压强度标准值qu=6.6kPa,基础底面上下的软土重度均为18kN/m3,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中计算承载力特征值的公式计算,承载力特征值为()。
A.10.4kPa
B.20.7kPa
C.37.4kPa
D.47.7kPa
[单选题]某开挖深度为10m的基坑,坑底以下土层均为圆砾层,地下水位埋深为1m,侧壁安全等级为一级,拟采用地下连续墙加内撑支护形式。为满足抗渗透稳定性要求,按《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99的的相关要求,地下连续墙的最小嵌固深度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A.9m
B.10m
C.12cm
D.13.5m
[多选题]有一土钉墙支护的基坑坑壁土层自上而下为人工填土--粉质黏土--粉细砂,在坑底处为砂砾石,在开挖接近坑底时由于降雨等原因,土钉墙后面出现裂缝、墙面开裂、坑壁坍塌的危险,下列抢险处理的措施中哪些选项是有效的?( )
A.在坑底墙前堆土
B.在墙后地面挖土卸载
C.在墙后土层中灌浆加固
D.在坑底砂砾石中灌浆加固
[单选题]某建筑筏形基础,宽度15 m,埋深10 m,基底压力4. 0 kPa,地基土层性质见下表,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的规定,该建筑地基的压缩模量当量值最接近()。
A.15 MPa
B.16. 6 MPa
C.17. 5 MPa
D.20 MPa
[单选题]圆形基础上作用于地面处的竖向力Nk=1200kN,基础直径3m,基础埋深2.5m,地下水位埋深4.5m,基底以下的土层依次为:厚度4m的可塑黏性土、厚度5m的淤泥质黏土。基底以上土层的天然重度为17kN/m3,基础及其上土的平均重度为20kN/m3。已知可塑黏性土的地基压力扩散线与垂直线的夹角为23°,则淤泥质黏土层顶面处的附加压力最接近于下列何值(  )
A.20kPa
B.39kPa
C.63kPa
D.88kPa
[单选题]拟在8度烈度场地建一桥墩,基础埋深2.0m,场地覆盖土层为20m,地质年代均为 Q4,地表下为5.0m的新近沉积非液化黏性土层,其下为15m的松散粉砂,地下水埋深dw=5.0m,按《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89)列式说明本场地地表下 20m范围土体各点σ0/σe,下述()是正确的。
A.从地面往下二者之比随深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加
B.从地面往下二者之比随深度的增加而不断减少
C.从地面5m以下二者之比随深度增加而不断增加
D.从地面5m以下二者之比随深度增加而不断减少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