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学历类考试 > 中国通史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3-10-02 18:12:53

[简答题]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多次发动了侵华战争,日本是重要参与者。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屡遭日本欺凌,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的铁蹄又踏入了中华大地,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空前的灾难!在这生死存亡之际,中国人民以血肉筑长城,顽强抵抗,经过八年苦战,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列举两例中国人民“血肉筑长城”的典型战役。

更多"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多次发动了侵华战争,日本是重要参与者。从甲午中"的相关试题:

[单项选择]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深刻说明()
A.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在中国走不通
B. 中华民族富有抗争性,帝国主义不能灭亡中国
C. 要取得反侵略胜利必须进行反封建斗争
D. 中国民主革命必须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
[单项选择]当甲午中日战争正在进行时,恩格斯就预言:“中日战争意味着古老中国的终结,意味着它的整个经济基础全盘地却是逐渐地革命化。”其中,“革命化”是指()
A. 将发生推翻清王朝统治的革命
B. 将导致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C. 民族资本主义将成为中国经济的主体
D. 列强将加强资本输出,把中国经济进一步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单项选择]甲午中日战争与抗日战争的结局不同,其主要原因是()
A. 国际环境不同
B. 战略指导方针不同
C. 领导力量不同
D. 战争的性质不同
[单项选择]甲午中日战争是中日近代化道路上的一次重要对决,战局的胜负对两国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主要体现在①中国的洋务运动受到沉重打击②资金、市场的得失对双方都产生重要影响③日本的近代化道路更为宽广④清政府鼓励工商业的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简答题]甲午中日战争之后,为了赔偿日本商人在战争中工厂的损失,清政府接受日本提出的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等屈辱条件,清政府长期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宣告结束。以上表述正确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简答题]请从日本的角度,简述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及其对当时中国产生的影响。
[简答题]请从日本的角度,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及其对当时中国产生的影响。
[单项选择]既率领清军参加过甲午中日战争又率领清军抗击过八国联军的清军将领是()。
A. 邓世昌
B. 左宝贵
C. 冯子材
D. 聂士成
[单项选择]“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由甲午中日战争引发的”,是因为当时的先进人士认识到挽救旧中国就必须()
A. 唤醒民众进行反侵略斗争
B. 彻底批判儒家传统思想
C. 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
D. 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
[单项选择]关于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有多种观点。丁一平在《对甲午海战的再认识》中认为:纵观世界海战史,在一场海战中,一支海军舰队战死或以身殉国、尽节以终的将领占到高级指挥军官半数以上,是极为罕见的。这有力地驳斥了()
A. “清政府昏庸腐败”的观点
B. “李鸿章避战求和”的观点
C. “中国战略战术落后”的观点
D. “北洋海军腐朽无能”的观点
[单项选择]1895年4月以后,《申报》有关中日战争的报道中对日本国内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的正面报道开始增加,这反映了()
A. 政府放宽对舆论的管控
B. 国人对洋务运动的反思
C. 民众开始关注日本文化
D. 报刊等传媒业迅猛发展
[单项选择]金冲及教授在其《中国近代历史的几个根本问题》一文中提到,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
A. 宣告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破产
B. 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C. 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危机意识
D. 促使知识分子关心中国的发展前途问题
[单项选择]有些日本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文明之战是指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解放之战是指解放中国、光复中原;救亡之战是指黄种人团结起来,共同对付西方。下列各项对这种观点认识最准确的是()
A. 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B. 掩盖了日本对华侵略的战争本质
C. 突出了日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D. 表明了中国备受异族压迫的事实
[判断题]支付系统的参与者分为直接参与者和间接参与者。()
[单项选择]《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心理学新进展》是由()主编的
A. 库利
B. 乔治·赫伯特·米德
C. 威廉·詹姆斯
D. 乐国安
[单项选择]“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下列属于追求“西方新型工业”梦想的历史事件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洋务运动
C. 戊戌变法
D. 新文化运动
[单项选择]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入迷地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但18世纪末以来,西方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造成西方人对中国喜好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鸦片战争
B. 工业革命
C. 殖民扩张
D. 启蒙运动
[多项选择]近现代以来,西方国家职业道德建设取得了许多进展,主要表现在()
A. 职业观念由尽本职"转向’尽天职"
B. 管理思想从"物本"转向"人本"
C. 职业重点由"群众"转向"个体"
D. 管理作风从"控制"转向"参与"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