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培训考试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3-12-07 23:42:25

[简答题]背景资料: 某新建排灌结合的泵站工程,共安装 6 台机组(5 用 1 备),设计流量为 36m3/s,总装机功率 2700kW。泵站采用射型进水流道,平直管出水流道,下部为块基型墩墙式结构,上部为排架式结构,某施工企业承担该项目施工,签约合同价为 2900 万元,施工过程中有如下事件: 事件 1:为加强施工安全管理,项目部成立了安全领导小组,确定了施工安全管理目标和要求,部分内容如下: (1)扬尘、噪音、职业危害作业点合格率 95%; (2)新员工上岗前三级安全教育率 98%; (3)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 100%; (4)配备 1 名专职安全生产管理员 事件 2:项目部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其部分内容如下: (1)施工用电由系统电网接入,现场安装变压器 1 台; (2)泵室基坑深 7.5m,坡比 1:2,土方采用明挖施工; (3)泵室墩墙、电机层施工采用钢管脚手架支撑,中间设施工通道; (4)混泥土浇筑垂直运输采用塔式起重机。 事件 3:项目监理部编制了监理规划,其中涉及本单位安全责任的部分内容如下: (1)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进行工程监理; (2)工程施工前认真履行有关文件的审查义务; (3)施工过程中履行代表项目法人对安全生产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义务。 问题: 1.根据《泵站设计规范》(GB50265-2010),指出本泵站工程等别、规模及主要建筑物级别。 2.事件 1 中,新员工上网前的“三级安全教育”是指哪三级?指出施工安全管理目标和要求中的不妥之处,并改正。 3.指出事件 2 中可能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危险部位(或设备)? 4.事件 3 中,监理单位代表项目法人对安全生产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义务包括哪些方面?

更多"[简答题]背景资料: 某新建排灌结合的泵站工程,共安装 6 台机组("的相关试题:

[简答题]背景资料: 某新建排灌结合的泵站工程,共安装6台机组,设计流量51.0m3/s,总装机功率7200kW。泵站采用肘型进水流道,平直管出水流道,下部为块基型墩墙式结构,上部为排架式结构。施工过程中有如下事件: 事件一:施工单位为加强施工安全管理,项目部成立了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并配备了专职安全员;确定了施工安全管理目标,部分内容如下: (1)扬尘、噪声、职业危害作业点合格率95%; (2)特种设备操作人员三级安全教育率98%; (3)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100%。 事件二:项目部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其部分内容如下: (1)施工用电由系统电网接入,现场安装变压器一台; (2)泵室基坑采用1:2坡比明挖施工,基坑深度7.5m; (3)泵室底板、墩墙施工采用钢管脚手架支撑,中间设施工通道; (4)混凝土浇筑采用塔式起重机进行垂直运输。 事件三:施工单位为防止泵站底板、流道及墩墙开裂,组织制定了减少混凝土发热量、降低混凝土人仓温度、加速混凝土散热等温控措施。 问题: 1.根据《泵站设计规范》GB 50265--2010,说明本泵站工程等别、规模及主要建筑物级别。 2.事件一中,操作人员“三级安全教育”是指哪三级 指出施工安全管理目标中的不妥之处,并改正。 3.在事件二明确的工程部位中,哪些部位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4.事件三中,施工单位可采用哪些方法减少混凝土发热量
[简答题]

背景:

某新建排灌结合的泵站工程,共安装6台机组(5用1备),设计流量为36m3/s,总装机功率2700kW,泵站采用肘型进水流道,平直管出水流道,下部为块基型墩墙式结构,上部为排架式结构,某施工企业承担该项目施工,签约合同价为2900万元,施工过程中有如下事件:

事件1:为加强施工安全管理,项目都成立了安全领导小组,确定了施工安全管理目标和要求,部分内容如下:(1)扬尘、噪音、职业危害作业点合格率95%;(2)新员工上岗三级安全教育率98%;(3)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100%;(4)配备1名专职安全生产管理员。

事件2:项目部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其部分内容如下:(1)施工用电由系统电网接人,现场安装变压器1台;(2)泵室基坑深7.5m,坡比1:2,土方采用明挖施工;(3)泵室墩墙、电机层施工采用钢管脚手架支撑,中间设施工通道;(4)混凝土浇筑垂直运输采用塔式起重机。

事件3:项目监理部编制了监理规划,其中涉及本单位安全责任的部分内容如下:(1)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进行工程监理;(2)工程施工前认真履行有关文件的审查义务;(3)施工过程中履行代表项目法人对安全生产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义务。

问题:

1.根据《泵站设计规范》(GB50265-2010)指出本泵站工程等别,规模及主要建筑物级别。

2.事件1中,新员工上岗前的“三级安全教育”是指哪三级?指出施工安全管理目标和要求中的不妥之处,并改正。

3.指出事件2中可能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危险部位(或设备)?

4.事件3中,监理单位代表项目法人对安全生产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义务包括哪些方面?

[简答题]

背景资料

某新建排涝泵站工程,设计排涝流量120.0m3/s,共安装7台机组(其中含备机1台),总装机功率11900kW。泵站采用肘型进水流道,平直管出水流道,下部为块基型墩墙式结构,上部为排架式结构。施工过程中有如下事件:事件1:项目法人为加强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织成立了质量与安全应急处置指挥部,施工单位项目经理任指挥,项目监理部、设计代表处的安全分管人员任副指挥;同时制定了应急救援预案。事件2:基坑开挖前,施工单位项目部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其部分内容如下:(1)施工用电由系统电网接人,现场安装变压器一台;(2)泵室基坑采用1:2坡比明挖施工,基坑深度7.3m;(3)泵室底板、墩墙施工采用钢管脚手架支撑,中间设施工通道;(4)混凝土浇筑采用塔式起重机进行垂直运输。事件3:为防止泵站底板、流道及墩墙开裂,施工单位组织制定了“减少混凝土发热量、降低混凝土入仓温度、加速混凝土散热”等温控措施。

问题

1.根据《泵站设计规范》GB50265-2010,说明本泵站工程等别、工程规模及主要建筑物级别。

2.根据《水利工程建设重大质量与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指出事件1中质量与安全应急处置指挥部组成上的不妥之处,并改正;项目法人制定的应急救援预案应包括哪些内容?

3.在事件2明确的工程部位中,哪些部位或设备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4.事件3中,施工单位可采用哪些方法加速混凝土散热?

[简答题]背景资料 某新建排涝泵站工程,设计排涝流量120.0m3/s,共安装7台机组(其中含备机1台),总装机功率11900kW。泵站采用肘型进水流道,平直管出水流道,下部为块基型墩墙式结构,上部为排架式结构。施工过程中有如下事件: 事件1:项目法人为加强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织成立了质量与安全应急处置指挥部,施工单位项目经理任指挥,项目监理部、设计代表处的安全分管人员任副指挥;同时制定了应急救援预案。 事件2:基坑开挖前,施工单位项目部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其部分内容如下: (1)施工用电由系统电网接入,现场安装变压器一台; (2)泵室基坑采用1:2坡比明挖施工,基坑深度7.5m; (3)泵室底板、墩墙施工采用钢管脚手架支撑,中间设施工通道; (4)混凝土浇筑采用塔式起重机进行垂直运输。 事件3:为防止泵站底板、流道及墩墙开裂,施工单位组织制定了“减少混凝土发热量、降低混凝土入仓温度、加速混凝土散热”等温控措施。 问题 1.根据《泵站设计规范》GB50265—2010,说明本泵站工程等别、工程规模及主要建筑物级别。 2.根据《水利工程建设重大质量与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指出事件1中质量与安全应急处置指挥部组成上的不妥之处,并改正;项目法人制定的应急救援预案应包括哪些内容? 3.在事件2明确的工程部位中,哪些部位或设备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4.事件3中,施工单位可采用哪些方法加速混凝土散热?
[简答题]某新建排涝泵站工程,设计排涝流量120.0m3/s,共安装7 台机组(其中含备机1 台),总装机功率11900KW。泵站采用肘型进水流道,平直管出水流道,下部为块基型墩墙式结构,上部为排架式结构。施工过程中有如下事件: 事件1:项目法人为加强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织成立了质量与安全应急 处置指挥部,施工单位项目经理任指挥,项目监理部、设计代表处的安全分管人员任副指挥;同时制定了应急救援预案。 事件2:基坑开挖前,施工单位项目部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其部分内容如下: (1)施工用电由系统电网接入,现场安装变压器一台; (2)泵室基坑采用1:2 坡比明挖施工,基坑深度7.5m; (3)泵室底板、墩墙施工采用钢管脚手架支撑,中间设施工通道; (4)混凝土浇筑采用塔式起重机进行垂直运输。 事件3:为防止泵站底板、流道及墩墙开裂,施工单位组织制定了“减少混凝土 发热量、降低混凝土入仓温度、加速混凝土散热”等温控措施。 【问题】 1.根据《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2010),说明本泵站工程等别、工程规模 及主要建筑物级别。 2.根据《水利工程建设重大质量与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指出事件1 中质量与安全 应急处置指挥部组成上的不妥之处,并改正。项目法人制定的应急救援应包括哪些内容? 3.在事件2 明确的工程部位中,哪些部位或设备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4.事件3 中,施工单位可采用哪些方法加速混凝土散热?
[简答题]背景资料: 某新建排灌结合的泵站工程,采用肘型进水流道,平直管出水流道,下部为块基型墩墙式结构,上部为排架式结构。某施工企业承担该项目施工,签约合同价为2900万元,施工过程中有如下事件: 事件1.为加强施工安全管理,项目部成立了安全领导小组,确定了施工安全管理目标和要求。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都经过了水行政主管部门安全生产考核合格后任职。 施工单位对三级安全教育培训情况建立了档案。 事件2:项目部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其部分内容如下: (1)施工用电由系统电网接入,现场安装变压器1台。 (2)泵室基坑深7.5m,坡比1:2,土方采用明挖施工。 (3)泵室墩墙、电机层施工采用钢管脚手架支撑,中间设施工通道。 (4)混凝土浇筑垂直运输采用塔式起重机。 事件3:项目监理部编制了监理规划,其中涉及本单位安全责任的部分内容如下: (1)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进行工程监理。 (2)工程施工前认真履行有关文件的审查义务。 (3)施工过程中履行代表项目法人对安全生产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义务。 问题: 1.事件1中,“三级安全教育”的要求有哪些? 2.事件2中,可能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危险部位? 3.事件3中,监理单位代表项目法人对安全生产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义务包括哪些方面?
[简答题]某新建排灌结合的泵站工程。施工工程中有如下事件: 事件三:为加强施工安全管理,项目部成立了安全领导小组,确定了施工安全管理目标和要求,部分内容如下: (1)扬尘、噪音、职业危害作业点合格率95% (2)新员工上岗前三级安全教育率98% (3)特种作业人员持上岗证率100%。 问题: 1.新员工上岗前的“三级安全教育”是指哪三级?指出施工安全管理目标和要求中的不妥之处,并改正。
[单选题]泵站每台机组投入运行前,均应进行机组启动(阶段)验收,按照规定,可由项目法人主持的机组启动(阶段)验收有( )。
A.第一台次和第二台次
B.第一台次和最后一台次
C.除第一台次和最后一台次的其他台次
D.第一台次
[单选题] 第109题
城镇电力排灌站(泵站)动力用电,执行农业排灌电价。
A.正确
B.错误
[简答题]某调水枢纽工程主要由泵站和节制闸组成,其中泵站设计流量120m3/s,安装7台机组(含备用1台),总装机容量11900kW,年调水量7.6×108m3,节制闸共5孔,单孔净宽8m,非汛期(含调水期)节制闸关闭挡水,汛期节制闸开敞泄洪,最大泄洪流量750m3/s,该枢纽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为加强枢纽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施工单位在现场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了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对该项目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全面负责; 事件二:基坑开挖前,施工单位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部分内容如下: 1)施工用电从附近系统电源接入,现场设临时变压器一台; 2)基坑开挖采用管井降水,开挖边坡坡比1:2,最大开挖深度9.5m; 3)泵站墩墙及上部厂房采用现浇混凝土施工,混凝土模板支撑最大搭设高度15m,落地式钢管脚手架搭设高度50m; 4)闸门、启闭机及机电设备采用常规起重机械进行安装,最大单件吊装重量150kN; 事件三:泵站下部结构施工时正值汛期,某天围堰下游发生管涌,由于抢险不及时,导致围堰决口基坑进水,部分钢筋和钢构件受水浸泡后锈蚀。该事故后经处理虽然不影响工程正常使用,但对工程使用寿命有一定影响。事故处理费用70万元,延误工期40天。 <1>、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 252—2017),说明枢纽工程等别、工程规模和主要建筑物级别。 <2>、指出并改正事件一中的不妥之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有哪些? <3>、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导则》SL 721—2015,说明事件二施工组织设计中,哪些单项工程需要组织专家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审查论证? <4>、根据《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暂行规定》(水利部令第9号),说明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分为哪几类?事件三中质量事故属于哪一类?该事故由哪些单位或者部门组织调查组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报哪个单位或部门核备?
[简答题]背景资料 某泵站工程设计流量为100m3/s,净扬程为2.5m,总装机5000kW,泵站自进水至出水设引水明渠、前池、拦污检修闸、泵房、副厂房、出水涵、出口防洪闸及出水明渠等建筑物,为正向进水、正向出水,进、出水纵向轴线全长布置约256m。工程于2011年10月20日开工,于2013年4月20日全部完成。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1:主体工程开工后,监理机构组织设计、施工单位等进行了工程项目划分,确定了主要单位工程、主要分部工程、重要隐蔽单元工程和关键部位单元工程,并将项目划分表及说明书面报相应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确认。 事件2:所有单元工程质量在施工单位自评合格后,报监理单位复核,由监理工程师核定质量等级并签证认可。 事件3:2013年5月10日,泵站工程建设项目全部完成,项目法人主持进行了泵站单位工程验收,该单位工程质量由施工单位自评,监理单位复核,项目法人认定,结果为:5个分部工程质量全部合格,有4个分部工程达到优良等级,外观质量得分率达到为89.5%,工程未发生质量事故,该单位工程达到优良标准。 事件4:项目法人根据竣工验收的需要,委托工程监理单位对工程质量进行抽样检测。监理单位制定竣工检测方案,竣工检测方案经项目法人审核后,报质量监督机构核定。2013年5月20日,应项目法人申请,竣工验收主持单位组织进行了竣工验收,同意单位工程验收质量优良的结论。 问题 1.指出事件1的不妥之处并说明理由。 2.指出事件2的不妥之处并说明理由。 3.根据事件3中,泵站单位工程质量等级优良的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4.指出事件4的不妥之处并说明理由。
[简答题]背景资料: 某新建排涝泵站采用正向进水方式布置于红河堤后,区域涝水由泵站抽排后通过压力水箱和穿堤涵洞排入红河,涵洞出口设防洪闸挡洪。红河流域汛期为年 6~9 月份,堤防级别为 1 级。本工程施工期为 19 个月,2016 年 11 月~2017 年 5 月。 施工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 1:第一个非汛期施工的主要工程内容有:①堤身土方开挖、回填,②泵室地基处理, ③泵室混凝土浇筑,④涵身地基处理,⑤涵身混凝土浇筑,⑥泵房上部施工,⑦防洪闸施工,⑧进水闸施工。 事件 2:堤防在施工前先做碾压试验,确定相应的参数以保证碾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事件 3:泵室地基处理完成后,项目法人收到施工单位的验收申请后组织了相关分部工程的验收。 事件 4:档案验收前,施工单位负责编制竣工图。其中,总平面布置图(图 A)图面变更了45%;涵洞出口段挡土墙(图 B)由原重力式变更为扶臂式;堤防混凝土预制块护坡(图 C)碎石垫层厚度由原设计的 10cm 变更为 15cm。 事件 5:2017 年 4 月,泵站全部工程完工。2019 年 5 月底,该工程竣工验收委员会对该泵站工程进行了竣工验收。 【问题】 1.从安全度汛角度考虑,指出事件 1 中第一个非汛期最重要的四项工程。 2.根据《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260—2014),指出事件 2 中碾压参数的具体内容? 3.根据《水利水电工程验收规程》(SL 223-2008),指出该分部工程的验收内容? 4.根据《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规定》(水办[2005]480 号),分别指出事件 4 中图 A、图 B、图 C 三种情况下的竣工图编制要求。 5.根据《水利水电工程验收规程》(SL 223-2008),指出事件 5 中不妥之处,并简要说明理由。
[简答题]

背景资料

某泵站工程设计流量为100m3/s,净扬程为2.5m,总装机5000kW,泵站自进水至出水设引水明渠、前池、拦污检修闸、泵房、副厂房、出水涵、出口防洪闸及出水明渠等建筑物,为正向进水、正向出水,进、出水纵向轴线全长布置约256m。工程于2011年10月20日开工,于2013年4月20日全部完成。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事件1:主体工程开工后,监理机构组织设计、施工单位等进行了工程项目划分,确定了主要单位工程、主要分部工程、重要隐蔽单元工程和关键部位单元工程,并将项目划分表及说明书面报相应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确认。事件2:所有单元工程质量在施工单位自评合格后,报监理单位复核,由监理工程师核定质量等级并签证认可。事件3:2013年5月10日,泵站工程建设项目全部完成,项目法人主持进行了泵站单位工程验收,该单位工程质量由施工单位自评,监理单位复核,项目法人认定,结果为:5个分部工程质量全部合格,有4个分部工程达到优良等级,外观质量得分率达到为89.5%,工程未发生质量事故,该单位工程达到优良标准。事件4:项目法人根据竣工验收的需要,委托工程监理单位对工程质量进行抽样检测。监理单位制定竣工检测方案,竣工检测方案经项目法人审核后,报质量监督机构核定。2013年5月20日,应项目法人申请,竣工验收主持单位组织进行了竣工验收,同意单位工程验收质量优良的结论。

问题

1.指出事件1的不妥之处并说明理由。

2.指出事件2的不妥之处并说明理由。

3.根据事件3中,泵站单位工程质量等级优良的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4.指出事件4的不妥之处并说明理由。

[简答题]【背景资料】 某大型泵站枢纽工程,泵型为立式轴流泵,装机功率 6×1850kW,设计流 量 150m3/s。 枢纽工程包 括进水闸(含拦污栅)、前池、进水池、主泵房、出水池、出水闸、 变电站、管理设施等。主泵房采用 混凝土灌注桩基础。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承包人在开工前进行的有关施工准备工作如下:(1)土料场清表;(2)测量基准 点 接收; (3)水泥、砂、石、钢筋等原材料检验;(4)土料场规划;(5)混凝土配合比设计;(6)土围堰填筑; (7)基坑排水;(8)施工措施计划编报;(9)生活营地建设;(10)木工加工厂搭设 (11)混凝土 拌合系统建设。 事件二:主泵房基础灌注桩共 72 根,项目划分为一个分部工程且为主要分部工程,该分 部工程划 分为 12 个单元工程,每个单元工程灌注桩根数为 6 根。质量监督机构批准了该项 目划分,并提出该灌 注桩为重要隐蔽单元工程,要求质量评定和验收时按每根灌注桩填写重要隐蔽单元工程质量等级签证表。 事件三:进水池左侧混凝土翼墙为前池及进水池分部工程中的一个单元工程。施工完成后,经检验, 该翼墙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经设计单位复核,不能满足安全和使用功能要求,决定返工重做,导 致直接经济损失 35 万元,所需时间 40d。返工重做后,该单元工程质量经检验符合优良等级标准,被评 定为优良,前池及进水池分部工程质量经检验符合优良等级标准,被评定为优良 事件四:该工程竣工验收前进行了档案专项验收。档案专项验收的初步验收和正式验收 分别由监理 单位和项目法人主持 【问题】 1.指出事件一中直接为混凝土工程所做的施工准备工作(用工作编号表示,如(1)、(2))。 2.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176—2007),指出事件二中的 不妥之处,并 改正。 3.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176—2007),分别指出事件三中单元工程、 分部工程质量等级评定结果是否正确,并简要说明事由。 4.根据《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暂行规定》(水利部令第 9 号),确定事件中三中质量事故的类别, 并简要说明事由。 5.根据《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档案验收管理办法》(水办[2008]366 号),指出事件四中的不妥之处, 并改正。
[简答题]背景资料 某泵站工程设计流量为100m3/s,净扬程为2.5m,总装机5000kW,泵站自进水至出水设引水明渠、前池、拦污检修闸、泵房、副厂房、出水涵、出口防洪闸及出水明渠等建筑物,为正向进水、正向出水,进、出水纵向轴线全长布置约256m。工程于2011年10月20日开工,于2013年4月20日全部完成。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1:主体工程开工后,监理机构组织设计、施工单位等进行了工程项目划分,确定了主要单位工程、主要分部工程、重要隐蔽单元工程和关键部位单元工程,并将项目划分表及说明书面报相应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确认。 事件2:所有单元工程质量在施工单位自评合格后,报监理单位复核,由监理工程师核定质量等级并签证认可。 事件3:2013年5月10日,泵站工程建设项目全部完成,项目法人主持进行了泵站单位工程验收,该单位工程质量由施工单位自评,监理单位复核,项目法人认定,结果为:5个分部工程质量全部合格,有4个分部工程达到优良等级,外观质量得分率达到为89.5%,工程未发生质量事故,该单位工程达到优良标准。 事件4:项目法人根据竣工验收的需要,委托工程监理单位对工程质量进行抽样检测。监理单位制定竣工检测方案,竣工检测方案经项目法人审核后,报质量监督机构核定。2013年5月20日,应项目法人申请,竣工验收主持单位组织进行了竣工验收,同意单位工程验收质量优良的结论。 问题 1.指出事件1的不妥之处并说明理由。 2.指出事件2的不妥之处并说明理由。 3.根据事件3中,泵站单位工程质量等级优良的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4.指出事件4的不妥之处并说明理由。
[简答题]【背景资料】 某调水枢纽工程主要由泵站和节闸制组成,其中泵站设计流量 120m3/s,安装 7 台机组(含备机 1 台),总装机容量 11900kW,年调水量 7.6×108m3;节制闸共 5 孔,单孔净宽 8.0m,非汛期(含调水期)节制闸关闭挡水,汛期节制闸开敞泄洪,最大泄洪流量 750m3/s,该枢纽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为加强枢纽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施工单位在现场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了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对该项目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全面负责。 事件二:基坑开挖前,施工单位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部分内容如下: (1)施工用电从附近系统电源接入,现场设临时变压器一台; (2)基坑开挖采用管井降水,开挖边坡坡比 1:2,最大开挖深度 9.5m; (3)泵站墩墙及上部厂房采用现浇混凝土施工,混凝土模板支撑最大搭设高度 15m,落地式钢管脚手架搭设高度 50m; (4)闸门、启闭机及机电设备采用常规起重机械进行安装,最大单件吊装重量 150kN。 事件三:泵站下部结构施工时正值汛期,某天围堰下游发生管涌,由于抢险不及时,导致围堰决口基坑进水,部分钢筋和钢构件受水浸泡后锈蚀。该事故后经处理虽然不影响工程正常使用,但对工程使用寿命有一定影响。事故处理费用 70 万元(人民币),延误工期 40 天。 【问题】 1.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 252-2017),说明枢纽工程等别、工程规模和主要建筑物级别。 2.指出并改正事件一中的不妥之处? 3.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导则》(SL721-2015),说明事件二施工组织设计中,哪些单项工程需要组织专家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审查论证。 4.根据《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暂行规定》(水利部今第 9 号),说明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分为哪几类,事件三中的质量事故属于哪一类?该质量事故怎么进行处理,经哪个单位审定实施
[简答题]背景资料: 某大型泵站枢纽工程,泵型为立式轴流泵。枢纽工程包括进水闸(含拦污栅)、前池、进水池、主泵房、出水池、出水闸、变电站、管理设施等。主泵房采用混凝土灌注桩基础。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承包人在开工前进行的有关施工准备工作如下:(1)土料场清表;(2)测量基准点接收;(3)水泥、砂、石、钢筋等原材料检验;(4)土料场规划;(5)混凝土配合比设计;(6)土围堰填筑;(7)基坑排水;(8)施工措施计划编报;(9)生活营地建设;(10)木工加工厂搭建; (11)混凝土拌合系统建设。 事件二:枢纽工程施工过程中完成了如下工作:①前池施工;②进水池施工;③进水闸施工;④主泵房施工;⑤出水池施工;⑥出水闸施工。 事件三:在变电站施工过程时,由于工人对配电箱、配电柜等操作不当,导致了变电站安装返工,造成了 100 万元的直接经济损失,该事故处理造成了 20 天的延误,处理后对工程的使用及正常使用寿命均无影响。 【问题】 1.指出事件一中直接为混凝土工程所做的施工准备工作(用工作编号表示,如(1)、(2))。 2.根据泵站枢纽工程的组成分别指出事件二中①、②、③和⑤、⑥工作适宜的施工顺序(用工作编号和箭头表示,如①→②)。 3.根据《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暂行规定》(水利部令第 9 号),确定水利工程质量事故的分类应考虑哪些主要因素?事件三中的质量事故属于哪一类? 4.根据水利部印发了《贯彻质量发展纲要?升水利工程质量的实施意见》(水建管[2012 ] 581号)。根据该实施意见,指出水利工程建设总体质量方针中的“五个坚持”的具体内容
[单选题] 当机组需要保持两台循环水泵运行时,在停止第三台循环水泵之前,启动两台机组氢冷升压泵运行,注意调整氢冷器冷却水进水压力( )。
A. 0.1~0.15MPa
B. 0.15~0.2MPa
C. 0.2~0.25MPa
D. 0.25~0.3MPa
[判断题] 机组在房间内布置时,应在机组周围留出可进行保养作业的空间。多台机组布置时,两机组间的距离应保持在1.5m~2m。
A.正确
B.错误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