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继续教育考试 > 低碳经济考试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3-10-24 06:23:18

[填空题]2007年巴厘岛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首次提出发展中国家应该采取适当的国家减缓行动,但这些行动应当是可测量、可报告和()的。

更多"2007年巴厘岛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首次提出发展中国家应该采取适"的相关试题:

[单项选择]

在2010年11月召开的坎昆联合国气候大会上,中国代表强调,气候变化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严峻考验,国际社会必须加强合作,共同应对。这表明()
①气候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一个和平问题
②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③国际关系健康发展需要协调国家间的利益
④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各国都应承担相同的义务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单项选择]2009年12月7日至1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据此回答问题。

在气候大会上,美国、欧盟、中国、印度、巴西等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观点格外引人关注,这表明()
①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②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
③世界上正在形成若干个力量中心④综合国力成为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①③
[单项选择]在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资金投入的多少和减排目标的设定上交锋激烈,是因为()
A. 在气候问题上缺乏共同利益
B. 在气候问题上的利益分歧具有不可调和性
C. 在气候问题上的立场和利益出发点不尽相同
D. 在气候问题上的态度因国体不同而根本对立
[简答题]

2009年12月7日—1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者哥本哈根召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再次成为全球焦点,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影响到当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某中学高三(2)班的同学以“气候变化与生活”为主题,开展综合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走访、上网、咨询、查阅等途径获得如下信息。
信息一气候与经济
多变的气候对社会经济各层面的影响也日渐深远,气象因素正成为制约经济活动的巨大力量。极端气候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显而易见。首先对农业生产力可能会造成影响,如不采取任何措施,到2030年,中国种植业生产能力在商品化上可能下降5%到10%。专家认为,气候变暖与经济发展将导致能源消费与供给结构性矛盾加剧,工业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将受到影响。此外,全球性高温的持续,将刺激中国的空调制冷电力消费给电力供应带来严峻的挑战。近百年来,中国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发生了明显变化。据统计,我国每年受各类灾害影响的人口达4亿人次,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高达2000多亿元。
信息二气候与政治
气候变化给全球各地的政治局势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本来就脆弱的国家和地区。持续快速恶化的环境加大了政治和经济压力,导致某些国家国内关系高度紧张;北极地区也成为各国争夺领土和资源的新战场。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就此刊发文章说:气候变化可能引起政治动荡及国际争端。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把达尔富尔冲突同全球变暖联系在了一起,尽管专家对于把达尔富尔问题同气候变化直接联系起来持谨慎态度,但是他们表示,东非地区的迅速沙漠化从中起到了一定作用——而且这个趋势还在不断加快。

同学们就气候变化给经济生活带来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请你从经济生活角度,为我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提出相应的具体政策措施。
[简答题]针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造成的巨大威胁,2009年12月联合国在哥本哈根召开气候变化大套。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取得了重要的积极成果。中国高度重视气篌变化问题,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拂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将坚定不移地为实现、甚至超过这个目标而努力,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联合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简答题]

2009年12月7日—1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者哥本哈根召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再次成为全球焦点,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影响到当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某中学高三(2)班的同学以“气候变化与生活”为主题,开展综合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走访、上网、咨询、查阅等途径获得如下信息。
信息一气候与经济
多变的气候对社会经济各层面的影响也日渐深远,气象因素正成为制约经济活动的巨大力量。极端气候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显而易见。首先对农业生产力可能会造成影响,如不采取任何措施,到2030年,中国种植业生产能力在商品化上可能下降5%到10%。专家认为,气候变暖与经济发展将导致能源消费与供给结构性矛盾加剧,工业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将受到影响。此外,全球性高温的持续,将刺激中国的空调制冷电力消费给电力供应带来严峻的挑战。近百年来,中国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发生了明显变化。据统计,我国每年受各类灾害影响的人口达4亿人次,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高达2000多亿元。
信息二气候与政治
气候变化给全球各地的政治局势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本来就脆弱的国家和地区。持续快速恶化的环境加大了政治和经济压力,导致某些国家国内关系高度紧张;北极地区也成为各国争夺领土和资源的新战场。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就此刊发文章说:气候变化可能引起政治动荡及国际争端。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把达尔富尔冲突同全球变暖联系在了一起,尽管专家对于把达尔富尔问题同气候变化直接联系起来持谨慎态度,但是他们表示,东非地区的迅速沙漠化从中起到了一定作用——而且这个趋势还在不断加快。

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全球气候变暖关系到各国利益。请你结合信息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世界各国应该怎样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简答题]

2011年11月2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南非德班召开,各国对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分歧严重。《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执行秘书菲格雷斯说,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报告表明,温室气体已达到创纪录的浓度,提醒人们采取行动的紧迫性。某校高三(2)班同学商定以“气候变化引关注,低碳生活成时尚”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
解读生活
同学们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了解到,气候变化问题是全人类面临的挑战,中国政府宣布了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及其以后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近年来在节能减排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参与讨论
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同学们进一步发现,针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很多国家和地区包括我国国内企业纷纷开展新能源技术革命,发展低碳经济,不断探索节能减排新途径。
勇于实践
同学们普遍认为,针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注意节能环保,低碳生活。

请你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
[单项选择]2009年12月7日至19日,全球瞩目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召开,经过13天的艰难谈判,会议达成了不具法律约束力的()。
A. 日本京都;《京都议定书》
B. 美国纽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C. 墨西哥;《墨西哥公约》
D. 丹麦哥本哈根;《哥本哈根协议》
[单项选择]2009年12月14日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为抗议发达国家试图“杀死《京都议定书》”,由非洲国家牵头,超过130个发展中国家的代表退出当天早间会。材料说明了()
A. 全球发展的最突出的问题依然是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
B. 发展中国家应加强合作和结盟,共同对抗发达国家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社会难以得到贯彻实施
D. 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利益对立是国家冲突的根源
[单项选择]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掌握着资本和技术的美欧等发达国家试图取消《京都议定书》中发达国家强制减排、发展中国家自愿减排的规定,并将发达国家的义务和发展中国家的义务捆绑到一起。其实质是以碳排放量控制为切入点,在拯救地球的名义下,建立有利于自己的新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A. 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B. 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政治、经济地位根本难以改变
C. 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以是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D. 发达国家承担减排义务是有效解决全球气候问题的关键
[单项选择]在南非德班召开的世界气候变化大会上,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温室气体排放量不同,各方在如何采取应对气候变化的态度和行动上分歧严重。经过艰难谈判,各方勉强同意实施《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并启动绿色气候基金等。上述事实启示我们()
A. 竞争与冲突是现代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
B. 处理国家之间关系的出发点是共同利益
C.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各自确定排放标准
D. 应求同存异,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简答题]材料: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挑战。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在2009年9月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上,中国强调加强国家间的沟通,主张通过切实有效的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坚定地与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维护共同利益,敦促发达国家切实履行承诺和义务,增强互信,力促会议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成果。2009年12月7-18日,中国政府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参加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并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声明:中国政府确定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是中国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行动,是对中国人民和全人类负责的,不附加任何条件,不与任何国家的减排目标挂钩。依据材料回答: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做法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道理?
[填空题]200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印尼巴厘举行,大会通过了巴厘岛路线图,为2012年()第一承诺期到期后的温室气体减排设定了议程。
[简答题]

2011年11月底到12月初,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将在南非德班召开,中国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应率先大幅度减排,同时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转让技术)。本着“互利共赢,务实有效”的原则推动与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国际机构的务实合作,为促进国际社会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发挥着积极的建设性作用。同时我国重申中国政府将本着对本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坚定不移地实施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采取强有力的国内行动,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积极贡献。
上述材料体现了当代国际社会的哪些道理?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