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类考试 > 中学历史(统考)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3-10-11 16:03:35

[简答题]根据下列材料设计教学片段:(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要求: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2)课文摘录:在欧洲封建社会,基督教会是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基督教宣扬,世界上的一切,包括光、日月星辰、天空、陆地、动植物,都是由上帝创造的。在创造完这一切后,上帝又按照自己的形象,用泥土造出了人。当时,教会提出的这些神学教义被视为天经地义。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一书,创立了生物进化论。达尔文认为,生物既不是上帝创造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进化而来的,它们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他提出,生物现存的物种具有共同的原始起源,不同物种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生物为了生存和繁育后代,必须适应或对付周边环境的挑战,还必须与其他种类的生物相互竞争,同时,生物个体之间还存在着本种类内部的竞争。在这个过程中,凡是能够较好地适应环境而发生变异的个体,将获得较多生存和繁殖的机会,而哪些发生了有害变异的个体则将遭到淘汰。哪些被自然选择了的微小的有利变异,通过世世代代的传递,逐步积累为显著的变异,从而形成生物新种。这就是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生物进化学说。这一原理,被后人归纳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要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更多"根据下列材料设计教学片段:(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要求:"的相关试题:

[简答题]根据下列材料设计教学片段:(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要求: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2)课文摘录: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原来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在社会生活中活跃起来,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教育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贵族垄断教育、学术的局面被打破,出现了私人讲学,平民百姓也开始接受教育。这样,在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这些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有:道家学派的老子和庄子;儒家学派的孔子、孟子和荀子;墨家学派的墨子;法家学派的商鞅、韩非子,等等。这些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7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空前发达。当时学派很多,主要有十个学派: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和小说家,合为“十家”。由于小说家没有系统化的理论,不能称其为一个学派,其他的九家被称为“九流”。其中儒家、道家、法家和墨家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较为深远。要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三个有关“百家争鸣”和当时各主要学派的探究活动方案。
[简答题]根据下列材料设计教学片段:(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要求: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2)课文摘录: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扩大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民间出现办厂热潮。到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前30年间,民族资本的总额只有680万元,而甲午中日战争后三年间,民族资本的总额就增加了一倍多。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表现为商办企业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而且还表现出由沿海向内地的扩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1912-1919年,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投资近亿元,再加上扩建企业,新增资本达到1.3亿元,相当于辛亥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其中,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化工、皮革、卷烟等行业也有相当发展。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整个民族工业又迅速萧条。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1927-1936年,民族工业得到较快的发展。无论是原来较为发达的棉纺织业和面粉业,还是新兴工业部门,如化学工业、橡胶工业,都有较大发展。制碱工厂在1927-1936年建成了15家。1931-1935年,制成的碱除满足国内需要外,还出口日本和朝鲜半岛。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长。中国国民生产总值,1935-1936年,年增长8.86%,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纪录。要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三个有关中华民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的探究活动方案。
[简答题]根据下列材料设计教学片段:(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要求: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古代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2)课文摘录:人类早期主要文明多发生在大河流域。古希腊文明的发轫和兴盛则以海洋为依托。希腊位于地中海东岸的巴尔干半岛,东临爱琴海,海岸线曲折,天然良港众多,海岛星罗棋布,航海和海外贸易的条件得天独厚。希腊半岛没有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广阔平原,纵横的山岭和交错的河流,把希腊人分割在彼此相对孤立的山谷里和海岛上。在这种地理环境下,众多蕞尔小国纷纷建立。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出现了200多个小国,史称“城邦”或“城市国家”。城郭面积狭小,人口不多,一般以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若干村落。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构成城邦的基本特征。根据传统,凡父母祖籍均属本城邦、拥有一定财产、能自备武装服兵役的成年男子,享有公民资格。城邦是具有共同血缘和地域的公民团体。城邦的狭小,使公民能更直接地参与城邦政治,更积极地追求民主权利。在海外贸易和工商业比较发达的城邦,新兴工商业者阶层追求民主权利的渴望更加强烈。要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请设计出讲授古希腊地理环境对城邦影响的教学片段,并阐述设计意图。[试题开始]
[简答题]根据下列材料设计教学片段:(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2)课文摘录:日本侵略者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以后,对南京的和平居民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六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南京平民和已经放下武器的军人超过三十万人。他们有的被枪杀,有的被刀刺,有的被活埋,有的被活活烧死……屠杀手段极其残忍。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华北两千多公里的战线上,拔掉敌人据点近三千个。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抗击了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成为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要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简答题]根据下列材料设计教学片段:(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2)课文摘录:新航路开辟的同时,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始抢占殖民地,进行殖民掠夺。此后,荷兰、英、法等西欧国家纷纷加入殖民争夺的行列。他们在越来越多的地方建立了殖民地,并与世界各地更多的地方建立了直接的贸易联系。当时,西欧国家生产力还不高,仅仅依靠正常贸易,远远不能满足他们对财富的贪欲,于是,抢掠、欺诈等成为这一时期西欧殖民者常用的卑劣手段。在殖民扩张过程中,大量财富流入西欧,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但给遭到殖民侵略的地区和人民却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和灾难。在西欧殖民列强获得血腥财富的同时,世界市场进一步得到拓展。要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试题开始]
[简答题]根据下列材料设计教学片段:(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历史过程。(2)课文摘录: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清政府内部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乃不能及”。于是,他们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思想。这就是说,洋务派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目的是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统治。洋务派将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要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试题开始]
[简答题]根据下列材料设计教学片段:(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版)》要求: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2)课文摘录:在攻打冬宫的炮声中,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开幕。这次大会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正式宣布临时政府已经被推翻,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它由无产阶级领导,以建立体现社会公正和平等的社会制度为目的。十月革命成功地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也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请根据所给课标要求和材料设计教学导入、讲授新课、课堂小结三个环节,并说明设计意图。
[简答题]根据下列材料设计教学片段:(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要求: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2)课文摘录:18世纪时,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进一步发展,英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迅速。当时,越来越多的殖民地不仅为英国带来了巨额的财富,还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英国的很多商品供不应求。由于呢绒出口剧增,刺激了羊毛需求,地主们热衷圈地养羊,很多农民被迫离开土地,去工场做工。许多人把在殖民掠夺中获得的财富投资于手工工场,手工工场日益兴旺,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但仍然不能满足市场需要。珍妮机的出现引发了纺织生产领域一系列的发明创造,后来,在冶金、采煤等其他生产领域也纷纷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高潮。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工业生产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了。工业革命也促使社会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于是,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行了社会变革,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工业革命以后,资产阶级希望进一步摆脱封建束缚,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加快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步伐。要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三个有关工业革命的探究活动方案。
[简答题]根据下列材料设计教学片段:(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课文摘录:夏商时期已初步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商朝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地方封侯和伯,侯、伯作为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武王死后,其弟周公旦继续推行分封制度,扩展周的统治范围。周初分封的诸侯,大多数是同姓子弟,他们多被分封到重要地区。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宗法制。要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简答题]根据下列材料设计教学片段:(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要求: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2)课文摘录:中国的绘画艺术,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彩陶画《鹳鱼石斧图》是其中的杰作。留存至今的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和《人物驭龙图》,造型准确,线条流畅,色彩绚丽,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中国画又称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秦汉以后的历代画家们,用笔、墨和矿物颜料,在纸、绢等材料上创作出大量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魏晋时期,士大夫画家总结出许多精辟的绘画理论,有力地推动了绘画艺术的发展。东晋画家顾恺之不仅留下了《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传世佳作,而且潜心研究绘画理论,提出“以形写神”,画人物要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隋唐时期,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等画家在继承前代基础上,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创作出《游春图》《步辇图》和《送子天王图》等许多优秀作品。这一时期,敦煌莫高窟的壁画,更是盛极一时。两宋时期,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代表作有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元代王冕的《墨梅图》、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都是写意画中的精品。要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试题开始]
[简答题]根据下列材料设计教学片段。商朝是我国青铜器文化的灿烂时期,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关。例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就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商朝的铸铜作坊规模很大,河南安阳殷墟铸铜作坊遗址,达到一千多平方米。商朝铜器工艺精湛,花纹瑰丽、细致、有的浮雕于器物表面,有的缠绕于器身,而且至尽未发现两件完全一样的器物。除青铜铸造外,商朝的陶瓷业也很发达。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商朝早期,就有烧制原始青瓷的瓷窑。商朝时间的玉器制造业也很兴盛,玉器雕刻工艺达到很高的水平。商朝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农牧业已相当发达。后代称为“五谷”的农作物,商周时期已经齐备。那时候,农业上已知道选种、施肥和除虫害。今天家畜家禽的主要品种,商朝时期都已经有了,还建有牲畜圈栏。商王室和贵族还有专门的牧场。要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
[单项选择]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内容中,涉及高中历史“结果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那么“体验性目标”是指()。①理解水平②感受水平③认同水平④内化水平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简答题]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提供的条件设计一节25分钟的基础部分运动技能的教学片段。某高二(3)班,学生32人,教学内容为学习"二过一"战术配合。场地器材:足球16个、大标志桶8个、小标志桶12个、标志盘52.背心16件、录音机一台。
[判断题]达尔文的进化论是个反目的的进化论。
[单项选择]现代进化论与达尔文进化论观点不同的是()
A. 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B.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C.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
D. 自然选择是环境对生物的选择
[单项选择]达尔文进化论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康有为把进化论与中国的传统思想相结合;严复在翻译进化论著作《天演论》时突出“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等危机思想;陈独秀用进化论研究伦理道德和文学艺术。这反映了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进化论的态度是()
A.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 “与时俱进,发展创新”
C. “取明深义,取便发挥
D. “中学西源,合理利用”
[单项选择]现代生物进化论与达尔文进化论的不同点是()
A. 可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原材料
B. 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C.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D.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简答题]阅读普通高中生物教材中“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中“神经冲动的产生与冲动”的内容,设计教学片段的具体过程。
[单项选择]进化论学说是19世纪人类三大科学发现之一。有关达尔文进化论学说表述错误的是()
A. 诞生的标志是1859年《物种起源》的发表。
B. 是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用大量的事实论证研究的产物。
C. 沉重地打击了上帝创造万物说。
D. 首次提出了生物从低级向高级进化的观点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