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学历类考试 > 高考政治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3-10-21 20:42:34

[单项选择]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早在16世纪末期至17世纪初期,欧洲开辟了新贸易航线,中国瓷器开始大量运往欧洲。300多年来欧洲各国从仿造中国瓷器到结合欧洲文化,创造出了令人难忘的欧洲瓷器工业发展史。这体现了()。
①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传统文化有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
④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途径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更多"中国是瓷器的故乡,早在16世纪末期至17世纪初期,欧洲开辟了新贸易航线"的相关试题:

[单项选择]“如同西班牙漫长的16世纪、荷兰漫长的17世纪、英国漫长的19世纪一样,美国漫长的20世纪进入百年周期的终结阶段。”这四国确立各自的“漫长世纪”的共同因素不包括()①经济实力②军事实力③政治制度的变革④经济体制的创新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填空题]跨国公司的形成可以追溯至16世纪末17世纪初欧洲的()。
[单项选择]西班牙的物价在16世纪中叶开始上涨,17世纪初上涨四倍。英法的物价上涨晚于西班牙五十年,到17世纪中叶达到顶点。与此直接相关的是()
A. 资本主义代议制度确立
B. 工业革命在世界的扩展
C. 贵金属在欧洲大量流通
D. 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单项选择]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古代著名的瓷都是()
A. 景德镇
B. 佛山镇
C. 唐山
D. 苏州
[单项选择]16世纪末17世纪初,意大利画派出现了公开于巴洛克艺术唱反调的()绘画,它的主要创始人是卡拉瓦乔,因而又被称为卡拉瓦乔主义。
A. 超现实主义
B. 现实主义
C. 古典主义
D. 新古典主义
[单项选择]许倬云在《历史大脉络》里面认为:“在16世纪及17世纪间,美洲的大量贵金属流入西欧与东亚。……在中国历史上,(这推动了)明代万历至清代康熙雍正年间,相当长时期的经济持续增长。”据此分析推动当时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原因是()
A. 明清时期中国海外贸易空前兴盛
B. 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贸易
C. 西欧列强对亚洲的殖民侵略
D. 海禁政策导致欧美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单项选择]马克思:“在16世纪和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了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是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下列有关推断与题干一致的是()
A. 殖民扩张——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资本主义萌芽
B. 殖民扩张——资产阶级革命——世界市场雏形形成
C. 新航路开辟——资产阶级革命——世界市场雏形形成
D. 新航路开辟——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资本主义发展
[简答题]

材料一:在16世纪和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了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是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世界市场的突然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欧洲各国掀起想占有亚洲产品和美洲富的竞争热,殖民制度——所有这一切对打破生产的封建束缚起了重大的作用。
材料二: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入到文明中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他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制度,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和技术的有机结合,使资本家高兴地手舞足蹈,科技的光辉令人心花怒放……
——《科技发展史Ⅱ》

“地理上的发现”指什么?
[单项选择]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中指出:晚明时期,即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美洲生产的白银30000吨,日本生产的白银8000吨,两者合计38000吨,最终流入中国的白银7000或10000吨。在那一百年间,中国通过“丝——银”贸易获得了世界白银产量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中国贸易顺差。对这一现象分析不正确的是()
A. 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欧洲不是世界经济发展水平领先地区
B. 贸易结果是贸易各方生产水平、经济实力的体现
C. 刺激了中国出口商品生产基地的太湖流域与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繁荣
D. 在近代西方工业化成功以前,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单项选择]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欧洲各国与中国的贸易被西方学者概括为“丝——银”对流。据研究,通过贸易中国获得了占世界产量1/4到1/3的白银,总量达到7000吨至10000吨。“丝——银”对流出现的国际背景主要应该是()
A. 新航路开辟
B. 工业革命的完成
C. 殖民扩张的加剧
D. 鸦片战争的爆发
[单项选择]从16世纪30年代到17世纪,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物价普遍上涨了3倍左右,英国、法国等国家的物价上涨了约2倍。物价上涨对西欧各国产生的影响,最深刻的是()
A. 加速了西欧社会转型
B. 加快了资本原始积累进程
C. 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D. 加强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力量
[单项选择]“从16世纪30年代到17世纪,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物价普遍上涨了3倍左右。英国、法国等国家的物价则上涨了约2倍……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然而资本在西班牙、葡萄牙、中国都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上述材料不包含的信息是()
A. 殖民掠夺积累大量财富,引发欧洲价格革命
B. 中国古代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C. 中国的农业文明不利于工商业发展
D. 正常贸易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