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类考试 > 中学历史(统考)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3-12-31 23:36:48

[单项选择]“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三洋;五丝八丝广段好,银钱堆满十三行”,广州十三行是清政府指定专营对外贸易的垄断机构,又叫“洋行”或“洋货行”。这种机构的设置反映了当时我国的经济政策是()
A. 闭关锁国
B. 重商主义
C. “朝贡”贸易
D. 海外殖民

更多"“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三洋;五丝八丝广段好,银钱堆满十三行”,广"的相关试题:

[单项选择]清初诗人屈大均有诗:“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二洋。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这首诗说明清初()①官府垄断对外贸易②丝织品是主要出口商品③实行对外开放政策④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单项选择]海洋渔船更新改造补助,中央投资按每艘船总投资的()上限补助,且原则上不超过渔船投资补助上限。
A. 20%
B. 30%
C. 40%
D. 50%
[单项选择]李鸿章《筹议海防折》:“„„如铜铁、羽呢、洋布等类,皆关民生日用,洋船转运迅捷,输纳又仅半税,„„因税则载在和约,无可议加,以至彼此轻重悬殊,商民交困,何堪设想?„„臣近于直之南境磁州山中议开煤铁,饬津沪机器局委员购洋器、雇洋匠,以资倡导,固为铸造军器要需,亦欲渐开风气以利民用也。„„若南省滨江近海等处,皆能设法开办,船械制造所用煤铁、无庸向外洋购运,榷其余利,并可养船练兵,此军国之大利也。”从此段材料中可以看出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主要目的是()
A. 求富自强
B. 中体西用
C. 发展近代民族工业
D. 抵制外国经济侵略
[简答题]

材料一:1731年,广东布政使杨永斌奏:定例,铁器不许出境货卖,而洋船私带,禁止尤严。……查雍正七、八、九年(1729-—1731年),夷船出口,每船所买铁锅,少者自一百连、二三百连不等,多者至五百连,并有至一千连者……应请照废铁之例,一体严禁。
——《清世宗宪皇帝实录》
材料二:18世纪中叶,由于海外对中国丝绸需求量大,出口利润高,太湖地区的丝绸大量从广州出口,使国内丝价不断上涨。有大臣上奏说:“民间商贩希图重利出卖,洋艘转运,多至盈千累万,以致丝价日昂。”于是,乾隆二十四年颁布了一道谕旨,规定出洋的商船“每船准其配买土丝五千斤、二蚕湖丝三千斤(土丝和二蚕湖丝都是质地较差的丝)”,头蚕湖丝(优质蚕丝)禁止出口。
——据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当时清朝政府对铁锅出口有什么规定?
[判断题]近代票号的最大主顾清政府及各级官员,因此随着清政府的倒台票号也走向了衰落。
[单项选择]1896年,清政府设立商务局;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成为仅次于外务部的第二大部;1906年,清政府设立邮传部,同时将商部和传统的工部合并,成立农工商部。这些机构的设置说明清政府()
A. 将地方督抚的财权收归到中央
B. 顺应了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需要
C. 加强中央政府发展实业的职能
D. 达到通过行政改革以消弭革命目的
[简答题]

材料一:1731年,广东布政使杨永斌奏:定例,铁器不许出境货卖,而洋船私带,禁止尤严。……查雍正七、八、九年(1729-—1731年),夷船出口,每船所买铁锅,少者自一百连、二三百连不等,多者至五百连,并有至一千连者……应请照废铁之例,一体严禁。
——《清世宗宪皇帝实录》
材料二:18世纪中叶,由于海外对中国丝绸需求量大,出口利润高,太湖地区的丝绸大量从广州出口,使国内丝价不断上涨。有大臣上奏说:“民间商贩希图重利出卖,洋艘转运,多至盈千累万,以致丝价日昂。”于是,乾隆二十四年颁布了一道谕旨,规定出洋的商船“每船准其配买土丝五千斤、二蚕湖丝三千斤(土丝和二蚕湖丝都是质地较差的丝)”,头蚕湖丝(优质蚕丝)禁止出口。
——据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根据材料二指出乾隆帝为解决国内丝价不断上涨的问题采取了什么办法?
[单项选择]1884年8月19日,清廷军机处致电两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曾国荃,称:“……该洋船设词赴越,实必赴台。台防紧要,粤省有铭部,务速饬运兵械援台。”问:电文中的“洋船”当指哪国船只()
A. 荷兰
B. 法国
C. 日本
D. 英国
[单项选择]乾隆九年制定的《管理澳夷章程》规定:洋船出入,严行盘验;夷人有事不能面见督抚等大员,也不准由“熟识商人”代为传达,必须由澳门县丞申报海防衙门。清政府制定这一章程的主要目的是()
A. 加强澳门管理
B. 取消外交活动
C. 严控中外接触
D. 禁止海外贸易
[单项选择]《清文献通考》记载:清政府对边疆民族实行“因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政策,为实施该政策,清政府在中央设置的边疆民族管理机构是()
A. 军机处
B. 理藩院
C. 宣政院
D. 总理衙门
[单项选择]

《庸庵笔记》记载,胡林翼围攻安庆时,曾视察军情,策马登山,瞻盼形势,既复驰至江滨,忽见二洋船鼓轮西上,迅如奔马,疾如飘风。胡变色不语,勒马回营,中途呕血,几至坠马。胡前已得疾,自是益笃,不数月,薨于军中。盖贼之必灭,胡已有成算。只是见洋人之势方炽,则膏盲之症,着手为难,虽欲不忧而不可得矣。这则材料主要说明()


A. 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内地严重威胁清王朝统治
B. 以传统办法来对抗太平天国是断然行不通的
C. 晚清士人在面对西方工业文明冲击时的无力
D. 胡林翼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忧国情怀
[单项选择]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在广东顺德流行的一首《竹枝词》写到:“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竟何如?”这反映了()
A. 男耕女织的自给自足的生活
B. 清政府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
C. 海外贸易刺激了国内丝织业生产
D. 丝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单项选择]“是时洋船八十余艘,炮声震江岸,自瓜洲至仪征之盐艘巨舶,焚烧一空,火光百余里。……六月二十八日,遂逼江宁(南京),东南大震。”材料记述的侵略暴行发生于()
A. 1842年
B. 1860年
C. 1894年
D. 1900年
[单项选择]乾隆年间某《竹枝词》写道:“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竞何如。”该《竹枝词》描写的情景可能出现在()
A. 天津
B. 上海
C. 北京
D. 广州
[单项选择]乾隆年间的一首《竹枝词》写道:“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竞何如”该情景应出现在()
A. 天津地区
B. 上海地区
C. 苏杭地区
D. 珠三角地区
[单项选择]乾隆年间的一首《竹枝词》写道:“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竞何如”,该情景应出现在()
A. 天津地区
B. 上海地区
C. 苏杭地区
D. 珠三角地区
[单项选择]为了应对国内外危机,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1910年清政府设立了“资政院”。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A. 清政府已决心进行彻底革新
B. 清政府逆人民意愿而强化专制
C. 近代政治民主化已影响中国
D. 清政府决心实行君主立宪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