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类考试 > 中学历史(统考)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3-10-21 22:17:10

[单项选择]中国古代某位皇帝下诏书说:“今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署,分理天下庶务,大权一归朝廷,立法至为详善。毋得议置丞相,臣下敢以此请者,置之重典(重刑)”与材料相符的史实是()
A. 汉武帝设立中朝,削弱相权
B. 宋太祖设参知政事,罢黜宰相
C. 明太祖废除丞相,加强皇权
D. 清雍正设立军机处,加强皇权

更多"中国古代某位皇帝下诏书说:“今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的相关试题:

[单项选择]“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事皆朝廷总之”。材料中的“我朝”是指()
A. 汉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明朝
[单项选择]明代中央设大理寺、都察院、刑部合称()
A. 三司
B. 三省
C. 内三院
D. 三法司
[单项选择]“正统(明英宗年号)十年,始命内阁与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堂上官、六科掌印官会议,遂为例„„”(王士禛《池北偶谈》)出现这一现象的制度性原因是()
A. 确立三公制
B. 建立三省制
C. 废除丞相制
D. 设立军机处
[单项选择]“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事皆朝廷总之。”上述材料中的“我朝”是指()
A. 汉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明朝
[名词解释]都察院
[名词解释]大理寺
[简答题]

材料一秦、汉时以廷尉主刑狱,魏晋末年以大理寺为官署名大理寺卿为官名成为定制,隋代大理寺所断之案,须报行政机关刑部审批。唐制规定凡遇重大案件,由大理寺卿与刑部尚书、侍郎会同御史中丞会审,称三司使。明、清由大理寺、刑部、都察院会审,称三法司。决狱之权在刑部,但大理寺不同意时,可上奏皇帝圣裁。大理寺卿官秩,隋初为正三品。炀帝改从三品,唐同。明、清均正三品,可参与朝廷大政会议。通常古代地方的司法机关如在州和县级,是司法和行政合一的。历代的特务组织,如明朝的锦衣卫、东厂、西厂也都有司法审判权,甚至还凌驾于普通三法司之上,直接受皇帝管辖,自行审判、执行。同时,明清的会审制度也完善起来。死刑案件的最高决定权还在皇帝手里。中央集权在司法方面有了集中体现。
1902年5月13日,清廷颁布上谕:“将一切现行律例,按照交涉情形,参酌各国法律,悉心考订,妥为拟议。”《清史稿·志一百十九》记载:(1906年)改刑部为法部,统一司法行政。改大理寺为大理院,配置总检察长,专司审判,并不会都察院,而三法司之制废。……刑事有检察官莅审,人命有检察官相验,法院行之而不能行之于州县(政府)。
——整理自《中国古代法制》
材料二宪法修正案第五条:“非经大陪审团提出报告或起诉,任何人不受死罪或其他重罪的惩罚,惟在战时或国家危急时期发生在陆、海军中或正在服役的民兵中的案件不在此限。任何人不得因同一犯罪行为而两次遭受生命或身体伤残的危害;不得在任何刑事案件中被迫自证其罪。”
——《美国宪法及其修正案》

根据材料一,概括1902年以前中国司法制度的特点;指出清末司法改革的内容。
[单项选择]

下列机构或官职具有监察职能的是()
①御史大夫
②刺史
③都察院
④军机处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单项选择]

以下机构或官职具有监察职能的是()
①御史台②都察院③刺史④三省六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单项选择]中国古代设置了御史台、都察院等监察机构,监察体制建立,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但是,古代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是有限的,其根本原因是()
A. 监察官员不能代表社会履行职责
B. 监察机构贪桩枉法的情形司空见惯
C. 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的
D. 监察官员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
[单项选择]()陈宗善招安失败后,回去后徽宗将何人送大理寺问罪?
A. 陈宗善
B. 张叔夜
C. 李虞侯
D. 崔靖
[单项选择]《明太祖实录》记载明初中央"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此作法的根本目的是()
A. 不设丞相,缓和君臣矛盾
B. 各机构平等,避免权力集中
C. 各部权限分明、效率提高
D. 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单项选择]《明太祖实录》记载明初中央"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一作法的根本目的是()
A. 不设丞相,缓和君臣矛盾
B. 各机构平等,避免权力集中
C. 各部权限分明、效率提高
D. 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单项选择]明代中央六部和大理寺内设置的职掌公文收发、登记、检查、催办等事的机构是()
A. 承宣厅
B. 司务司
C. 经历司
D. 主簿厅
[单项选择]史料记载:孔子朝罢归来,家人报告:“马厩失火!”孔子听后,问:“伤人乎?”这则故事体现出孔子倡导并实践了他的____思想()
A. “仁”
B. “因材施教
C. 刑罚
D. “无为而治”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