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类考试 > 中学历史(统考)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3-10-21 11:11:58

[单项选择]1935年林语堂曾痛心疾首地评论道:“1911年的革命不过在种族革命上获得了胜利,它不过是粉碎了一个皇统,而剩留下了一堆毁垣碎瓦和呛人的尘灰。”此评论()
A. 全面否定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
B. 认为辛亥革命基本实现了三民主义
C. 为辛亥革命的不彻底而深感惋惜
D. 强调辛亥革命未根本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更多"1935年林语堂曾痛心疾首地评论道:“1911年的革命不过在种族革命上"的相关试题:

[单项选择]1935年林语堂曾痛心疾首地评论道:“1911年的革命不过在种族革命上获得了胜利,它不过是粉碎了一个皇权,而剩留下了一堆毁垣碎瓦和呛人的尘灰。”此评论()
A. 全面否定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
B. 认为辛亥革命基本实现了三民主义
C. 为辛亥革命不彻底而深感惋惜
D. 强调革命未根本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单项选择]学者马勇的新著《1911年中国大革命》这样论述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这个事件的意义是结束了两千年帝制,赶跑了皇帝,建立了共和,是全面现代化的起点。”对于辛亥革命,下列评价不正确的是()
A. 辛亥革命的目标是刻意模仿是要建立美国式的政治架构
B. 辛亥革命的政治手段是刻意模仿一百二十年前的法国
C. 辛亥革命的过程前半场是法国式革命,后半场是英国式革命
D. 辛亥革命的胜利结果是实现了现代民族国家的重建
[单项选择]从1840年到1911年70年间,先后有近()个国家侵略中国。
A. 20
B. 30
C. 10
D. 35
[简答题]1911年至1937年中国博物馆发展概况。
[单项选择]从1888年至1911年,除了1899年一年外,中国原棉的出口大于进口。与棉花出口增加一起出现的情况是原棉价格的稳步上涨,同时又从印度和日本运进了价格较低的机制纱。这一现象()
A. 加剧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B. 加强了工业国产品竞争优势
C.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D. 扭转了中国贸易的入超局面
[单项选择]1851年和1911年都是旧历辛亥年,在中国大地上都发生了大规模革命运动。这两场运动()
A. 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B. 都大大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C. 都受到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
D. 都尝试推翻清政府,最后被其绞杀
[单项选择]年号是皇权的象征。中国古代以皇帝年号纪年始于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建元元年),止于1911年(清宣统三年)。1912年元旦,孙中山通电全国,废除帝王年号,改用民国纪年。以上纪年的变化体现的实质政治含义是()
A. 国名的变化
B. 历史的转折
C. 政权的更替
D. 政体的革新
[单项选择]1851年与1911年都是辛亥年,在中国都发生大规模的革命运动。这两场运动的相似之处有()
A. 参加革命者都是为生计所迫才揭竿而起的
B. 发动者都希望按照西方的政治模式改造中国
C. 发动者都尝试用暴力革命推翻清朝,建立民主制度
D. 革命都从中国南方开始,高潮发生在长江流域
[单项选择]1851年与1911年都是辛亥年,在中国都发生了大规模革命运动,这两场革命运动的相似之处有()
A. 发动者都希望按照西方的政治模式改造中国
B. 参加革命者都是为生计所迫,才揭竿而起的
C. 发动者都尝试用暴力推翻清朝,建立民主制度
D. 革命都从中国南方开始,高潮发生在长江流域
[单项选择]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1924年兴起的国民革命运动、1946年爆发的人民解放战争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满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相继被推翻。关于这三次民主革命高潮的说法,根本一致的是()
A. 革命对象与领导阶级
B. 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
C. 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
D. 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