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类考试 > 中学历史(统考)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3-10-20 23:50:37

[单项选择]20世纪50年代中期,经济学家顾准和孙冶方提出“我们必须研究社会主义下面的商品生产问题”及“社会主义的生产也可以由市场规律自发调节”的观点,这反映了()
A.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
B. 经济上出现了“左”倾错误理论
C.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得到完善
D. 人们对社会主义改造不理解

更多"20世纪50年代中期,经济学家顾准和孙冶方提出“我们必须研究社会主义下"的相关试题:

[简答题]中国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了社会主义?
[简答题]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经济学家马寅初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应当实行计划生育,然而这一观点在那时却遭到批判。随后我国人口进入了高速增长期,在1962年到1972年的十年里累计出生了3亿人。由于人口增长过快,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大规模提倡计划生育。进入21世纪,我国已成功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的?
[简答题]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经济学家马寅初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应当实行计划生育,然而这一观点在当时却遭到批判。随后我国人口进入了高速增长期,在1962年到1972年的十年里累计出生了3亿人。由于人口增长过快,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大规模提倡计划生育。进入21世纪,我国已成功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的?
[多项选择]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生了愈演愈烈的(),并一步步走向分裂和解体。
A. 意识形态论战
B. 国家利益之争
C. 社会制度之争
D. 经济发展模式之争
[单项选择]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其关键的措施是()。
A. 没收官僚资本
B. “一五计划”期间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C.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简答题]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中期,经济学家马寅初经过三年的调查研究发现,中国人口的增长率是每年增长千分之二十二以上,有些地方甚至达到千分之三十,这实在是太高了。如此发展下去,五十年后,中国将有二十六亿人口。由于人多地少,恐怕连吃饭都成问题。于是.他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控制人口与科学研究”一文。然而他的观点在那时却遭到批判。从1962年到1972年,十年里我国累计出生了3亿人。由于人口增长过快,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大规模提倡计划生育。进入21世纪,我国已成功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高增长”向“低出生、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
材料二1978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大约是17.9%,2010年这一数据约为47%,有6亿多人居住在城市。到203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达到65%。城市化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变迁的必然归宿。但是,我国随着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居住、交通、污染、治安等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凸显。人们意识到,城市化不仅表现在空间的拓展、基础设施的完善上,还应当体现在社会风气、公共秩序的改善上,城市的“硬件”和“软件”缺一不可。人们对城市化进程产生了一些困惑和思考,和以前人们对城市的向往不同,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开始向往去郊区生活,许多大城市出现了“逆城市化”的现象。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单项选择]20世纪50年代以来,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和西欧的资本主义国家都进行了社会经济改革,改革中分别加强市场的作用和经济的计划性,这表明()
A. 资本主义国家抛弃了市场经济理论转而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B. 社会主义国家已经完全抛弃了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C. 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已不再存在矛盾斗争
D. 东西方两种社会经济制度都需要在改革中不断走向完善
[单项选择]1957年,经济学家顾准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货币、商品不能废除,价值范畴、价值规律应继续存在并发挥作用。因此,为了提高效率,应以市场价格的自由涨落,即真正的市场规律来自发调节生产。”该观点体现出当时中国()。
A. 已经引发对市场经济理论的初探
B. “左”倾错误弥漫阻滞探索进程
C. 计划经济理论尚未付诸实践
D. 三大改造明确经济整改方向
[单项选择]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费里德曼创立了“货币主义”理论,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二战后至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体现米尔顿·费里德曼这一主张的是()
A. 二战后,经济进入20年的快速增长时期
B. 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末经济出现复苏局面
C. 20世纪70年代初,经济出现“滞涨”局面
D. 20世纪80年代初,经济复苏并持续低速增长
[单项选择]20世纪50年代中期,欧洲政治格局的最大变化是()
A. 德国完全分裂
B. 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形成
C. 美苏争霸格局的确立
D. 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的对峙
[单项选择]进入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雅尔塔体系发展演变的新特点是()
A. 逐渐形成美苏争夺霸权的局面
B. 美国推行“冷战”政策
C. 形成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
D. 形成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对峙局面
[单项选择]进入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雅尔塔体系演变的特点是()。
A. 逐渐形成美国与苏联对立的两极格局
B. 逐步形成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
C. 美国开始推行对社会主义的“冷战”政策
D. 大国间利益争夺和意识形态问题交织在一起
[单项选择]20世纪50年代中期,随着市场竞争的家具,市场营销管理哲学逐渐演变为()。
A. 生产观念
B. 产品观念
C. 推销观念
D. 市场营销观念
[单项选择]斯大林认为两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和两个社会主义生产部门的存在,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存在的根本原因。这里的“两个生产部门”是指()
A. 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
B. 全民所有制的生产部门和集体农业的生产部门
C. 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
D. 农业和工业
[单项选择]

斯大林在20世纪50年代初的争论中,改变了原来的经济观点。属于争论后的斯大林的观点有()
①社会主义国家不存在商品生产
②保持商品生产、商品交换,是社会主义获得胜利的唯一可能的道路
③两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和两个社会主义生产部门的存在,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存在的根本原因
④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不仅包括个人消费品,也包括生产资料


A. ①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③
D. ②③④
[单项选择]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央就曾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的一些文件也有类似的提法。最近几年中央又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过程说明()
A.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
B. 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从不完善到比较完善
C. 新事物最终必定要战胜旧事物
D. 旧事物还有可能重新压倒新事物
[单项选择]中国女性婚恋观的变化折射时代变迁。以下体现20世纪50年代中期女性婚恋观新变化的是()
A.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B. 首选工人老大哥
C. 斗私批修,革命友谊
D. 嫁人要嫁万元户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