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类考试 > 中学历史(统考)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3-12-09 07:39:44

[单项选择]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存在内在一致性的根源在于:()
A. 同属资产阶级领导
B. 同受封建主义压迫
C. 皆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
D. 同是民族危机的产物

更多"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存在内在一致性的根源在于:()"的相关试题:

[单项选择]史学界把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称为近代化运动,因为它们都要求()
A. 彻底废除旧制度
B. 民主和科学
C. 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D. 民主和共和
[单项选择]史学界把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称为近代化运动,因为它们都要求()
A. 彻底废除旧制度
B. 民主和科学
C. 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D. 民主和共和
[单项选择]新文化运动继承并发展了辛亥革命以前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封建专制势如破竹的批判精神和在启蒙宣传方面娓娓道来的细腻风格,亦破亦立,向封建专制主义发动了全面的攻击。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特点是()
A. 提倡革命,反对改良
B.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C. 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D. 剑指儒学,全盘西化
[单项选择]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维新变法活动的目的是()
A. 结束清朝的专制统治
B.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 改善农民生活,联合农民进行斗争
D. 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单项选择]维新变法昙花一现的根本原因是()
A. 未触及封建制度的根本
B. 守旧势力的反对
C.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微弱
D. 维新变法的政令不完善
[单项选择]光绪帝维新变法的教科书()
A. 《日本国志》
B. 《劝学篇》
C. 《日本变政考》
D. 《康南海自编年谱》
[单项选择]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的教训是()。
A. 农民阶级不能肩负反帝反封建的重任
B. 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C.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行不通
D. 社会主义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单项选择]()标志着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始。
A.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B. 公车上书
C. “中体西用”思想的提出
D. “明定国是”诏书的颁布
[单项选择]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首要目的是()
A. 挽救民族危亡
B. 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C. 发展资本主义
D. 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多项选择]奠定维新变法理论基础的康有为的著作有()
A. 《新学伪经考》
B. 《孔子改制考》
C. 《日本变政考》
D. 《俄彼得变政记》
[单项选择]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相继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A.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B.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壮大
C. 反帝斗争风起云涌
D. 西方近代思想的广泛传入
[单项选择]促使维新变法运动迅速掀起的主要动因是()
A. 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B. 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产阶级妥协求和政策
C. 马尾海战清军失败
D. 清军取得了镇南关大捷
[单项选择]对中国维新变法运动起着促进作用的自然科学成就是()
A. 达尔文进化
B. 爱因斯坦相对论思想
C. 启蒙运动的各种学说
D. 社会主义理论
[多项选择]维新变法期间教育改革是一个重要方面,主要内容有()。
A. 设立京师大学堂
B. 废除八股考试,改革科举制度
C. 实力讲求西学,普遍建立新式学堂
D. 计划设立铁路、农务、茶务、蚕桑等实业学堂
E. 广派人员出国游学游历
[单项选择]梁启超在维新变法逃亡日本后向日本哪个首相求助营救光绪帝()
A. 山县有朋
B. 大隈重信
C. 松方正义
D. 伊藤博文
[单项选择]梁启超任主笔、影响较大的宣传维新变法的报纸是()
A. 《万国公报》
B. 《时务报》
C. 《国闻报》
D. 《湘报》
[单项选择]20世纪初,维新变法前后我国出版业的主体是()。
A. 教会出版
B. 官方出版
C. 教会出版与官方出版并辔而行
D. 民营出版
[单项选择]

20世纪初,民主革命取代维新变法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是因为()
①戊戌变法失败②《辛丑条约》的签订
③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④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