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学历类考试 > 高中历史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3-11-13 20:51:12

[单项选择]《唐六典.尚书工部》载:“少府监(掌手工技巧的事务)匠19850人,将作监(掌土木匠的政令)匠15000人,散出诸州,皆取材力强壮,技能工巧者。”材料直接反映了唐代官营手工业()
A. 政府管理混乱
B. 产品大多精美
C. 工匠技艺高超
D. 使用上等原料

更多"《唐六典.尚书工部》载:“少府监(掌手工技巧的事务)匠19850人,将"的相关试题:

[单项选择]唐代,尚书省之下设有工部,“掌天下百工、屯田、山泽之政令”。工部之下又设有工部司,“掌经营兴造之众务,凡城池之修浚、土木之缮葺、工匠之程式,咸经度之”。由此可见在唐代()
A. 尚书省是三省之中最重要的部门
B. 尚书省是官营手工业的最高政务部门
C. 手工业行业和种类已经非常繁杂
D. 官营手工业在手工业中处于垄断地位
[单项选择]《唐六典卷三·尚书户部》载:“辨天下之四人,使各专其业。凡习学文武者为士,肆力耕桑者为农,工作贸易者为工,屠沽兴贩者为商。工商之家不得预于士,食禄之人不得夺下人之利。”材料反映了唐朝()
A. 按出身门第划分四个等级
B. 用科举考试选拔官员
C. 强化对工商业者经济限制
D. 禁止官员从事工商业
[名词解释]尚书
[名词解释]尚书台
[单项选择]关于唐代是否存在夜市,下列两则材料有着不同的叙述。材料一来自于《唐六典》:“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下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材料二来自唐代诗人王建《夜看扬州市》:“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对这两则材料理解最合理的是()
A. 两则材料相互矛盾,不能判断唐代是否已有“夜市”
B. 材料一比材料二更具权威性,可以判断唐代没有出现“夜市”
C. 两则材料反映的地区情况不同,因此两者并不矛盾
D. 反映了当时“市”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经济形势了
[单项选择]唐前期《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晚唐诗人王建《夜看扬州市》描述:“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A. 两者相互矛盾,所以不能判断唐代是否已有“夜市”
B. 前者比后者具有权威性,可以判断唐代没有“夜市”
C. 文学作品缺乏可信度,不能证明唐代出现“夜市”
D. 两则材料时间不同,唐代后期可能已经存在“夜市”
[单项选择]《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材料反映出唐朝时期()
A. 鼓、钲成为主要的经商工具
B. 商业交往的形式多样
C. 经商的人很多
D. 商业交往有时间限制
[单项选择]

《唐六典》记:“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这表明唐代工匠()
①频繁更换工种
②长期在官府作坊干活
③职业是世袭的
④是临时工人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