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学历类考试 > 高中历史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3-10-24 00:35:25

[单项选择]17世纪中期的中国政府多次颁布禁海令,而同一时期的英国政府则颁布《航海条例》保护海外贸易。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取决于中、英两国()
A. 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因素
B. 统治集团的态度
C. 在世界市场所处的地位
D. 海上力量的强弱

更多"17世纪中期的中国政府多次颁布禁海令,而同一时期的英国政府则颁布《航海"的相关试题:

[单项选择]17世纪中期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而中国政府却多次颁布禁海令,造成这种不同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A. 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制度
B. 所面临的国际环境
C. 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
D. 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因素
[单项选择]17世纪中期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而中国政府却多次颁布禁海令,造成这种不同政策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制度
B. 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因素
C. 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
D. 所面临的国际环境
[单项选择]1651年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1656年清政府颁布《禁海令》。两者都()
A. 取决于其经济基础
B. 禁止国民进行海外贸易
C. 推行重商主义
D. 以贸易保护主义为指导思想
[单项选择]1651年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1656年清政府颁布《禁海令》。对两者认识正确的是()
A. 是依据各自的经济基础而制定
B. 不利于两国海外市场拓展
C. 都禁止各自国民进行海外贸易
D. 增强各自国家的经济实力
[单项选择]1651年英国政府颁布垄断海外贸易的《航海条例》,1656年清政府颁布《禁海令》。这两个关于海外贸易条令的共同点是()
A. 以贸易保护主义为指导思想
B. 条令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经济基础
C. 禁止国民进行海外贸易
D. 增强了本国的经济实力
[单项选择]17世纪中期,中英两国都由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1651年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1656年清王朝颁布《禁海令》。两者的相似之处是()
A. 本质都是在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B. 都有利于增强本国的经济实力
C. 都不利于本国海外贸易的发展
D. 都取决于两国的经济基础
[单项选择]19世纪中期英国政府颁布了部分法律,如1843年的《控制蒸汽机和炉灶排烟法》,1847年的《都市改善法》,1855年的《有害物质去除法》,l876年的《河流污染防治法》。这些立法的主要背景是()
A. 工业革命的深入进行
B. 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
C. 责任内阁制确立
D. 议会取得立法权
[单项选择]清政府和英国政府签订的割让香港的不平等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广州条约》
D. 《马关条约》
[单项选择]2013年8月29日,英国政府军事干预叙利亚的动议在议会遭否决。尽管这一投票对英国政府军事打击叙利亚不具约束力,但首相卡梅伦表示政府将据此行事。这是100多年来英国政府有关军事问题的提案首次遭议会否决。这表明英国()
A. 行政权力在萎缩,议会权力在加强
B. 议会拥有极大的权力,对政府具有监督权
C. 议会作为“至尊议会”,有权决定内外政策
D. 议会是行政权力的最高来源,对内阁具有警告权
[单项选择]假设英国议会因为英国政府在伊拉克问题上的处理不当,而对政府提出了不信任案,内阁的选择是()
A. 要么下台,要么宣布解除首相的职务
B. 要么下台,要么宣布解散议会
C. 要么宣布解散议会,要么宣布解除首相的职务
D. 要么下台,要么宣布由国王裁决
[单项选择]英国政府于1834年颁布了,规定保障公民的生存是政府的义务()
A. 旧《济贫法》
B. 新《济贫法》
C. 《公共健康法》
D. 《退休金法》
[判断题]1868年英国政府组建的海外和殖民地政府信托组织是被公认的最早的基金机构。
[单项选择]1651年,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凡是从欧洲运到英国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或商品生产国的船只运送;凡从亚洲、非洲、美洲运到英国或爱尔兰以及英国各殖民地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或英属殖民地的船只运送。英国作出这些规定是为了()
A. 确保自己的海上霸主地位
B. 排挤在国际贸易中的对手荷兰
C. 保证本国商品的正常贸易
D. 维护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单项选择]在英国教育史上,英国政府通过的第一个关于实施强迫初等教育的法案是()
A. 《巴特勒法案》
B. 《巴尔福教育法》
C. 《费舍教育法》
D. 《福斯特教育法》
[单项选择]英国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于1802年获得英国政府的正式批准,最初主要交易()。
A. 公司债券
B. 铁路股票
C. 政府债券
D. 公司股票
[单项选择]以下两种方式决定现代英国政府可否继续执政:第一种,首相明确地要求平民院就它是否信任政府举行表决;第二种,领衔反对党的领袖明确地向平民院提出对政府的谴责案即不信任案。这两种方式均需要平民院举行表决,以简单多数形成其态度。英国的这种政治体制()
A. 保留了一定的封建残余
B. 确保了议会的集体统治
C. 避免了国王的权力扩大
D. 保证了议案的有效通过
[单项选择]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英国政府制定相关政策,要求英国石油公司等国有企业将本企业股权公开出售,鼓励工人购买股票。1979~1987年英国持有股票的人数增长了近3倍,从占总人口的7%上升到20%。于是有人说,英国的政策是“把英国人都变成资本家”。英国政府制定这种政策()
①改变了英国的国家性质
②改变了英国的国家管理形式
③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④有利于巩固资产阶级政权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英国国内,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英国政府不能漠视中国人民的政府已有效地控制了中国大陆这一事实,英国在华实际利益超过了任何其他西方国家……12月以后,缅甸、印度、巴基斯坦三个英联邦成员国接连宣布承认新中国,英国迫于形势压力,终于在1950年1月6日,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郑启荣、孙洁琬《试论1945-1954年英国对华政策的演变及其动因》
材料二1948年5月.斯大林对即将派往中国解放区的苏联专家小组组长说:“我们当然要向新中国提供一切可能的援助。如果社会主义在中国取得胜利,我们两国沿着相同的道路前进,那么,就可以认为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胜利是有保障的。因此,对于援助中国共产党人我们不能吝惜自己的努力。”--伍修权《在外交部八年的经历》
材料三1950年,中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了中苏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方面的全部合作,确认了中苏之间的同盟关系,有效期为30年。1980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议,《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30年期满后,不再延长。--刘德斌《国际关系史》

(1)材料一指出英国承认新中国的主要原因。英国承认新中国在当时对中英两国分别有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表明苏联对中国革命的态度是什么?主要原因有哪些?
(3)材料一、二中,苏联、英国承认新中国的含义是否相同?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4)材料三中,1980年全国人大废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表明新时期我国奉行了什么外交政策?总结中国对外关系史,你认为这对当今我国制定外交政策有哪些历史启示?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