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学历类考试 > 高中历史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4-05-17 02:38:27

[单项选择]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写道:“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作者赞赏的政治制度是()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行省制
D. 郡县制

更多"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写道:“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的相关试题:

[单项选择]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写道:“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作者赞赏的政治制度是()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行省制
D. 郡县制
[单项选择]明朝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夫之曾评说:“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这说明郡县制()
A. 是各个朝代都采用的地方制度
B. 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
C. 是君主专制制度的核心内容
D. 有利于稳定统治秩序
[单项选择]王夫之在评论某制度时,认为该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合古今上下皆安之。”该制度是()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行省制
D. 科举制
[单项选择]避讳为中国特有之风俗,其俗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其历史垂二千年。《史记·秦始皇本纪》,《正义》曰:“正音政,周正建子之正也,后以始皇讳,故音征。”《史记·封禅书》:“野鸡夜雊。”注:“雉也。吕后名雉,改雉为野鸡。”据此判断,自周以来实行避讳的根本目的是()
A. 维护儒家伦理纲常
B. 维护中央集权统治
C. 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
D. 维护等级制度的尊严
[单项选择]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宰相无权,则天下无纲,天下无纲而不乱者,未之或有。”这段材料体现出王夫之()
A. 主张分权制衡
B. 主张用相权来限制君权
C. 认为元代相权严重反弹
D. 主张用地方分权来制约中央集权
[单项选择]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宰相无权,则天下无纲,天下无纲而不乱者,未之或有。”因此他希望君主能“虚静以统天下”。下列思想与王夫之这一主张最为相近的是()
A. 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
B. 韩非的中央集权思想
C. 孟子的君轻民贵思想
D. 孔子的仁者爱人思想
[单项选择]王夫之《读通鉴论》载:“郡县之法,已在秦先。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据此判断,王夫之认为()
A. 秦国之前的君王已制定了郡县法律
B. 秦朝以郡县之道治民应算是天下为公
C. 三代所封的全部诸侯国被秦国灭亡
D. 郡县制下通过选举可以实现人尽其才
[单项选择]王夫之在《读通鉴论》卷十六中提出“粟贵伤末,粟贱伤农。乃当其贵,不能使贱,上禁之弗贵,而积粟者闭籴,则愈腾其贵;当其贱,不能使贵,上禁之勿贱,而怀金者不雠,则愈益其贱。”材料表明王夫之主张()
A. 加强政府调控以平抑粮食价格
B. 发挥市场作用促进商品的流通
C. 实行农商并举的惠民经济政策
D. 征收工商税以减轻农民的负担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