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学历类考试 > 高中历史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3-11-08 18:09:22

[单项选择]

法国学者费奈隆(1651—1715)对雅典民主制度进行评价时说:“民众支配雅典,演说支配民众。”对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①全体雅典居民对国家大事都享有决策权
②民主制的需求促进了雅典雄辩术的发展
③公民在演说诱导下做出的判断未必正确
④雅典的民主政治促进了智者学派的兴起


A. ①④
B. ②③④
C. ②③
D. ①②③④

更多"法国学者费奈隆(1651—1715)对雅典民主制度进行评价"的相关试题:

[单项选择]

法国学者费奈隆(1651—1715)对雅典民主制度进行评价时说:“民众支配雅典,演说支配民众。”对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①全体雅典居民对国家大事都享有决策权
②民主制的需求促进了雅典雄辩术的发展
③公民在演说诱导下做出的判断未必正确
④雅典的民主政治促进了智者学派的兴起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单项选择]

法国学者费奈隆(1651—1715)对雅典民主制度进行的评价时说:“民众支配雅典,演说支配民众。”对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①全体雅典居民对国家大事都享有决策权
②民主制的需求促进了雅典雄辩术的发展
③公民在演说诱导下做出的判断未必正确
④雅典的民主政治促进了智者学派的兴起


A. ②④
B. 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单项选择]

法国学者费奈隆曾经对雅典民主制度进行评价时说:“民众支配雅典,演说支配民众。”对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①所有雅典居民对国家大事都享有决策权
②民主制的需求促进了雅典雄辩术的发展
③演说支配下的民众做出的判断未必正确
④雅典的民主政治促进了智者学派的兴起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④
D. ②③④
[单项选择]法国学者加奈隆说:“民众支配雅典,演说支配民众。”这不能反映出()
A. 古雅典民主的人民主权原则
B. 古雅典民主的广泛性
C. 演说是古雅典民众参与政务的重要手段
D. 作者对古雅典民主制的肯定
[单项选择]法国学者费奈隆(1651—1715)对雅典民主制度进行评价时说:“民众支配雅典,演说支配民众。”对此观点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全体雅典居民对国家大事都享有决策权
B. 民主制的需求促进了雅典雄辩术的发展
C. 公民在演说诱导下做出的判断未必正确
D. 雅典的民主政治促进了智者学派的兴起
[单项选择]

伯里克利执政时代是希腊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其民主制度的高度发展表现在()
①废除债务奴隶制以扩大民主社会的基础
②确立了以议会立法为主要特征的代议制
③除十将军外的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
④每个公民在公民大会上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


A. ②④
B. ①③
C. ①③④
D. ③④
[单项选择]

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曾经谈到,“有助于美国维护民主制度的原因有三:自然环境、法制和民情”,“自然环境不如法制,而法制又不如民情”。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美国()


A. 法制建设的程序符合民情
B. 政治制度体现了天赋人权
C. 各州的自然环境差异不大
D. 民主观念植根于民众心中
[单项选择]

某中学历史课在进行“古希腊民主制度产生原因”的研究性学习时,下列材料能够作为其有力证据的是()
①古希腊地图
②爱琴海地区贸易图
③雅典城邦居民的构成
④刻有放逐人员名字的陶片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单项选择]法国学者费奈隆在提到雅典时说:“民众支配雅典,演说支配民众。”对此观点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全体雅典民众对国家大事都享有决策权
B. 民主政治促进了雅典雄辩术的发展
C. 公民在演说诱导下做出的判断未必正确
D. 雅典民主体现了人民主权
[单项选择]崇奉古代雅典民主的法国革命者,未能成功地建立现代民主;而怀疑雅典民主的美国建国精英,反而成了现代民主的奠基者。其原因是()
A. 雅典民主具有不可复制性
B. 雅典民主并未影响现代民主
C. 雅典民主不是一个好东西
D. 雅典民主有性别和种族歧视
[名词解释]雅典卫城
[名词解释]雅典宪法
[简答题]

美国学者费正清认为:了解中国,必须观察它的传统与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角度一
渐变之中国
封建社会的长期性,并不意味着中国社会停滞,社会总还是在变化的。这种变化,因为微小,仅以前后相接的两个朝代而论可能不太明显,但隔开几个朝代加以比较,是能够看得出来的,可以说:代代相承,变化微渐。但是,在明清时期,中国社会一度出现过比较明显的转变迹象。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角度二
亟变之中国
甲午战后,列强对中国的侵凌,空前凶猛,中国的反应亦随之激烈。反应有两种类型,动机虽均为自救,而所循途径则大相径庭。一为外察大势,内求诸己,认为必须大事变革,与人并驾齐驱,结果形成政治改制运动;一为昧视时代,仍要返回中国中心之世,与外界绝缘,结果演为暴力反洋运动。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角度三
巨变之中国
1949年以来,中国努力推进现代化的蓝图,是先建设社会主义并进而实现共产主义。它始终是决策的指南。……经过苏联的斯大林主义、1956年后中国的乌托邦主义和1977年中共十一大之后邓小平推行的务实主义的探索,现在已经有人在议论,认为中国将可能成为当代实现现代化的一个样板。邓并不放弃社会主义作为最终目标,但对大量的市场经济的做法予以放行。他说,新的体制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结合”。
——摘编自[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导致甲午战后中国出现“亟变”的因素。材料中所谓的“政治改制运动”、“暴力反洋运动”各是指什么运动?作者为何推崇“政治改制运动”而反对“暴力反洋运动”?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