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学历类考试 > 高中历史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4-05-21 13:46:19

[单项选择]《世界知识画报》2004年第一期的文章《一棵树和一座古城──马六甲掠影》中有一幅插图:马六甲河口兀立着一艘西欧人首次远航至马六甲附近时的巨大木船,尽管经历沧桑依然保存完好。结合所学知识推测出这艘船最有可能是属于谁的?()
A. 迪亚士
B. 哥伦布
C. 达·伽马
D. 麦哲伦

更多"《世界知识画报》2004年第一期的文章《一棵树和一座古城──马六甲掠影"的相关试题:

[单项选择]《世界知识画报》2004年第一期的文章《一棵树和一座古城——马六甲掠影》中有一幅插图:马六甲河口兀立着一艘西欧人首次远航至此的巨大木船,尽管历经沧桑依然保存完好。结合所学知识推测这艘船最有可能属于哪个国家?()
A. 葡萄牙
B. 西班牙
C. 荷兰
D. 英国
[单项选择]西方法学界有一个著名的“毒果树”理论:一棵树上一旦出现了一颗毒果子,人们就必然对这棵树上的所有果子都产生怀疑,并予以拒绝。这从哲学上表明()
A. 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起决定作用
B. 想问题办事情必须抓住重点
C. 在一定的条件下,关键性的部分对整体具有决定作用
D.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要重视量的积累
[单项选择]

有这样一句话:“当人类砍倒第一棵树的时候,文明开始了;当人类砍倒最后一棵树的时候,文明结束了。”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①人类在利用自然的同时必须改造自然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③尊重客观规律必须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前提
④只有尊重规律才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单项选择]“当人类砍倒一棵树的时候,文明开始了;当人类砍倒最后一棵树的时候,文明结束了”。这句话告诉我们()
A. 人与自然界是相互联系的
B. 人民群众是人类文明创造者
C. 人类在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发展
D. 自然界的发展是人类改造的结果
[单项选择]有学者认为:“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辛亥革命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这位学者眼中的大树应当是指()
A. 君主专制制度
B. 中央集权制度
C. 清王朝的统治
D. 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
[判断题]将一棵树转换成二叉树后,根结点没有左子树。
[填空题]一个连通图的生成树是一个(),它包含图中所有顶点,但只有足以构成一棵树的n-1条边。
[单项选择]身体每况愈下的病人看着窗外的一棵树,树叶在秋风中一片一片地掉落下来。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画了一片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看着这片始终没有掉落的树叶,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故事蕴含的哲理是()
A. 精神的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的力量
B. 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
C. 实践活动可以割断不利于人的联系
D.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单项选择]有人对一棵树算了两笔不同的帐:一棵正常生长50年的大树,按市场上的木材价格计算,最多值300美元,但是从它产生的氧气、减少大气污染、涵养水源、可以为鸟类及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的生态效益看,则价值不止20万美元。这种算账方法强调了()
A. 事物运动的规律性
B. 事物的运动变化
C. 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D. 人类认识的主观性
[单项选择]《好大一棵树》原唱者是()
A. 孙悦
B. 韩红
C. 宋祖英
D. 田震
[单项选择]在马来西亚马六甲的一座山丘上,有16世纪流传下来的一座教堂和一些西方式的建筑。从历史背景推算,它们是什么人兴建的()
A. 英国人
B. 西班牙人
C. 荷兰人
D. 葡萄牙人
[单项选择]一棵树上的根寿命的最短是()。
A. 支持根
B. 贮藏根
C. 运输根
D. 吸收根。
[单项选择]把一条死鱼深埋在一棵大树的根旁,过一段时间后,鱼不见了,其原因是()
A. 被猫吃了
B. 被水冲走了
C. 被树根吸收了
D. 被腐生细菌分解了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