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学历类考试 > 高中历史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3-10-24 03:44:17

[单项选择]古希腊人知道印度,但不知道中国;古罗马人知道中国,但不知道美洲;推翻专制王权的英国人知道了美洲,但不知道南极。以上欧洲人对世界认识的发展的根源是翻专制王权的英国人知道了美洲,但不知道南极。以上欧洲人对世界认识的发展的根源是()
A. 天主教的传播
B. 欧洲社会生产力进步
C. 罗马帝国的扩张
D. “日不落帝国”形成

更多"古希腊人知道印度,但不知道中国;古罗马人知道中国,但不知道美洲;推翻专"的相关试题:

[单项选择]学术界普遍认为,罗马法体现了“古希腊人的哲学思想”和罗马人的“务实精神”,“古希腊人的哲学思想”和罗马人的“务实精神”分别是指()
A. 人文主义、统一社会道德
B. 民主政治、调节社会秩序
C. 人文主义、规范社会行为
D. 轮番而治、扩大帝国统治
[单项选择]学术界普遍认为,罗马法是古罗马人在继承古希腊人的哲学的基础上,融合罗马人的务实精神而形成的留传后世的、西方价值和文化的综合体的法律瑰宝。罗马法体现的“古希腊人的哲学”思想和罗马人的“务实精神”分别是()
A. 人文主义、统一社会道德
B. 人文主义、规范社会行为
C. 民主政治、调节社会秩序
D. 轮番而治、扩大帝国统治
[单项选择]19世纪中叶,当英国人在印度修筑铁路时,有人断言:“(火车)一小时48公里的速度将会对异教徒落后的神灵带来深刻的打击”。这反映了()
A. 欧洲殖民者对殖民地的文化控制
B. 工业文明冲击了殖民地思想文化
C. 宗教改革推动殖民地的信仰自由
D. 天主教会在殖民地倡导神本主义
[单项选择]“凡中国人与英国人‘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科罪……发给管事官(英国领事)照办”。外国人取得上述特权始于()
A. 19世纪20年代
B. 19世纪40年代
C. 19世纪60年代
D. 19世纪80年代
[单项选择]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记载,18世纪初,一位叫罗伯特·克莱夫的英国人在到达印度后的几年里,曾写信告诉父亲:“我得到的财富使我能在祖国过上我做梦也想不到的好生活……我已经给姐妹们每人汇去2000英镑,并将在适当时候照顾弟兄们”。罗伯特·克莱夫信中“我得到的财富”最有可能来自于()
A. 对殖民地的掠夺
B. 大规模商品输出的回报
C. 贩卖黑人奴隶
D. 海外资本输出的回报
[单项选择]《全球通史》记载,18世纪初,一位叫罗伯特·克莱夫的英国人在到达印度后的几年里,曾写信告诉父亲:“我得到的财富使我能在祖国过上我做梦也想不到的好生活„„我已经给姐妹们每人汇去2000英镑,并将在适当时候照顾弟兄们。”罗伯特·克莱夫信中“我得到的财富”最有可能来自于()
A. 对殖民地的掠夺
B. 大规模商品输出的回报
C. 贩卖黑人奴隶
D. 海外资本输出的回报
[单项选择]

古克礼感慨地说:“很多西方人只知道古代中国人会写诗,但不知道古代中国科技成就很大,经济发展很成功。其实,在1800年左右,中国的经济总量仍占世界的30%。应该说,没有中国古代科技的贡献就没有现代科技。”之所以说没有中国古代科技的贡献就没有现代科技,是因为()
①中国是世界科技文化最重要的发源地之一
②中国在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中都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和卓越的成就
③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
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单项选择]一位英国人曾说过,中国多织一匹布,英国就会少销一匹。因而西方人得出的结论就是()。
A. 要阻碍中国纺织业发展
B. 机器不宜进中国
C. 要尽量收购中国的棉花
D. 要阻断对中国的面纱供应
[单项选择]2009年中国媒体评出了影响新中国的60位外国人,排在首位的是英国人牛顿(右图)。在中国,最广为人知的科学家逸事,莫过于牛顿“苹果的故事”;最广为人知的科学家名言,是牛顿的“贝壳”。下列关于牛顿的贡献表述不正确的是()
A. 经典力学的基本内容包括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三定律的发现
B. 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经典力学的成熟
C. 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D. 人们根据牛顿运动三定律发现海王星,表明了科学的预见力和对实践的理论指导意义
[单项选择]中国人、英国人、阿拉伯人等对项目管理的理解和要求是不一样的,对工作程序,组织架构,以及文件报批等问题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由此导致的项目风险属于()
A. 其他风险
B. 社会风险
C. 政治风险
D. 文化风险
[单项选择]中英《南京条约》规定,无论英国人在华所犯何罪,都交由英国领事按照英国法律审理,中国官员无权过问。上述条约内容表明()
A. 清政府熟谙近代的领事制度
B. 列强已掌握中国司法大权
C. 中国司法主权遭到严重破坏
D. 中西间法律思想相互渗透
[单项选择]掌握中国海关大权达40余年的英国人是()
A. 普鲁斯
B. 赫德
C. 金登干
D. 李提摩太
[单项选择]英国人威尔斯在他的《世界简史》中写道:“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据此判断该历史时期是()
A. 春秋战国
B. 汉唐
C. 明清
D. 近代时期
[单项选择]关于《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条款的规定,英国人认为:“同英国臣民进行贸易的中国臣民将不因为他们那方面进行交易而承受特别的负担或特殊的苛捐杂税”。清政府认为:这个税率(值百抽五)比现有的帝国税率(值百抽二到值百抽四)还高,所以应允了英方的要求。中英双方不同的认识说明()
A. 英国通过该条款进一步控制中国
B. 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市场
C. 中国逐渐丧失对关税主权的保护
D. 清政府缺乏国家主权的概念
[简答题]“德国人吼,英国人哭,法国人唱,意大利人演喜剧,西班牙人才说话”、“宁听苏州人吵架,不听常州人说话”等说法反映的是什么社会语言现象?
[简答题]

材料一: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美国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美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材料二:经济的迅速增长,使英国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富裕社会。可由于社会忽视了公平分配的问题,多数人没有分得应得的成果。在整个工业革命时期,有1/3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终处于贫困……在19世纪上半叶的曼彻斯特,社会下层……成员平均寿命只有17岁……根据内务部每年公布的犯罪统计,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所发生的刑事犯罪数字为:1805年4605起,1842年达到31309起。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得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出对社会的反叛情绪,并汇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摘自钱乘旦、刘金源主编《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
材料三:18世纪末19世纪初,正是现代化运动在西方蓬勃兴起、民族主义潮流汹涌激荡的时代,而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多人口和辽阔疆土的中国,却紧闭自己的大门,一如既往地沉睡在文化主义的梦幻之中。不难想象,一旦这两个不同的世界发生碰撞和武力较量,将会出现怎样的结果。
——胡福明《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材料四:中国走向现代化必须打破几千年来小农经济的稳定和封建专制统治的稳定,但旧制度的改变和旧秩序的解体,必引发剧烈的政治运动并带来长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使得这个国家很难一下子找到新的稳定中心,任何国家的工业化和经济的持续增长,没有安定的环境都是很难进行的。长期以来中国人太多的精力与资源放在了“打倒”与“推翻”的运动中,认定只要解决体制问题,就能迅速带来中国的现代化。但问题是“打倒”与&ldqu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