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4-02-27 18:45:22

[单项选择]“若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这副对联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B. 做事情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C.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D. 想问题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想起

更多"“若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这副对联蕴含的"的相关试题:

[简答题]有一位古人在谈到学习知识的方法时,曾说“苟有恒,何必三更睡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暴十日寒”。请问此人是谁?
[判断题]康熙提出了“贪官必诛,何必论赃多少”。
[单项选择]“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出自()
A. 《琵琶行》
B. 《长恨歌》
C. 《过华清宫》
D. 《琵琶行》
[单项选择]“先生隔垣见人,何必饮上池之水?”出自()
A. 黄帝、岐伯之事。
B. 长桑君、扁鹊之事。
C. 公乘阳庆、仓公之事。
D. 涪翁、程高之事。
[单项选择]在“何必崇接世利,事官鞅掌,然后为名乎”中,“鞅掌”之义为()
A. 烦劳
B. 手掌
C. 脚掌
D. 皮袜
[单项选择]学习诗歌《琵琶行》,教师要求学生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一名句的内涵。对这一活动分析正确的是()。
A. 创造生活情境,了解作者生活,更好地理解作品内涵
B. 捕捉诗歌的语言文字,提高品味语言的能力
C. 了解背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情感
D. 分析名句,感受语言的丰富多彩,积累写作素材
[单项选择]借一个歌女的遭遇,感伤自己坎坷的政治际遇,抒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感慨的作品是()。
A. 《新乐府》
B. 《琵琶行》
C. 《秦中吟》
D. 《长恨歌》
[单项选择]

某人得了重病,大家劝他去医院检查,可是他说:“这都是命啊,是由天注定的,我何必与天命作对呢。”结果,这个人的病情进一步加重。由此可见()
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②自发的世界观不利于更好地生活
③生活需要科学世界观的指导④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④
[单项选择]孔子说,我们不可能和鸟兽同居共处,除了和人打交道外,还能和什么打交道呢?如果天下太平,我又何必去改变它呢?这说明孔子()①主张“爱人”②持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③主张变法革新④有强烈的使命感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单项选择]某思想家曾作诗《中秋》:“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山河大地拥情辉,赏心何必中秋节。”该思想家是()
A. 孔子
B. 董仲舒
C. 朱熹
D. 王阳明
[单项选择]某思想家曾作诗咏《中秋》:“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山河大地拥情辉,赏心何必中秋节。”该思想家是()
A. 孔子
B. 董仲舒
C. 朱熹
D. 王阳明
[单项选择]“耕稼陶渔之人即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门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以上言论最可能出自于()
A. 董仲舒
B. 朱熹
C. 王阳明
D. 李贽
[单项选择]北宋李觏明确指出:“人非利不生,曷为不言”,他还批判孟子“何必曰利”的说法太偏颇。王安石也反对以往儒者“耻言理财”的旧传统。苏洵也主张“徒义”是行不通的。这反映了北宋时期()
A. 孟子的学术和社会地位降低
B. 政府逐渐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C. 商品经济发展影响价值观念
D. 王安石变法以富国强兵为目的
[简答题]既然一切都是如幻如化,生嗔者是幻化的,嗔心也是幻化的,那又何必去除嗔恚呢?懂得这个道理以后,我们平时该如何修行?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