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3-12-08 07:27:09

[简答题]

“嫦娥一号”卫星在地球轨道上将进行四次变轨,让卫星不断加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到达月球引力范围后,将通过三次近月制动,建立起距月球两百公里的绕月球两极飞行的圆轨道,进行绕月探测飞行。近日我们则择机发射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分别与未来的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对接。
有人说,人们能让“嫦娥一号”进行变轨和近月制动说明人能突破规律的制约。请你运用规律的有关知识,对这种观点予以评价。


更多"“嫦娥一号”卫星在地球轨道上将进行四次变轨,让"的相关试题:

[单项选择]“嫦娥一号”卫星成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离不开运载火箭更离不开火药的作用。中国古代最早把火药使用于军事是在()
A. 东晋南朝
B. 唐朝中期
C. 唐朝末期
D. 宋元时期
[单项选择]

我国的探月工程已经取得突破性的成果。我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卫星拍摄制作的月球全图,是目前世界上已公布的最为清晰、完整的月球影像图。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①意识可以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②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③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④人们对月球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单项选择]

继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后,2008年下半年我国“神舟七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2010年“嫦娥二号”探月卫星又一次发射成功。这表明()
①我国的认识和实践能力不断增强
②科学理论是检验实践的重要标准
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
④事物的规律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修正和完善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单项选择]

2007年10月24日,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的深空探测正式启动。“嫦娥一号”的发射成功是中国探月工程的第一步,“嫦娥一号”将对月球进行全球性、整体性和综合性的探测。这里体现的认识论道理是()
①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②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③对真理性认识的追求是无限的
④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准备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单项选择]

有关部门宣布,我国科学家利用“嫦娥一号”卫星绕月飞行一年间探测到的科学数据,已经获得多项成果,对我们以后深入研究月球有很大的帮助。这说明()。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
④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①④
[单项选择]

2008年11月12日,根据中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拍摄制作的月球影像图发布。“嫦娥一号”能按照地球指令,准确地向地面传回月球的各种信息,这说明()
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②实践具有社会性
③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④人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创造规律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单项选择]

我国继成功发射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后,日前又成功发射了“嫦娥二号”。这次发射,实现了许多方面的技术创新与突破,深化了人类对月球的科学探测,验证了月球软着陆的部分关键技术。上述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①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③改造主观世界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④规律是客观的,人可以改变和利用规律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单项选择]

2007年10月24日18时5分,我国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这是中国首次探月尝试,它的成功发射具有重要意义。从“嫦娥奔月”的古代传说,到“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反映的哲学道理有()
①人们可以认识、利用、创造规律,人定胜天
②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③实践活动具有历史性
④理想可以转变为现实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单项选择]中国的嫦娥一号卫星撞击月球地点位于()。
A. 岳米海
B. 日珥海
C. 死海
D. 丰富海
[简答题]

在时事政治教学中.一位思想品德课教师启发学生将“嫦娥一号”与“神舟六号”相类比,并让学生就“嫦娥一号”发射成功的意义自由发言。但课堂却陷入尴尬的沉默之中。
问题:

(1)请评析该教师的教学行为。
(2)谈谈你将如何应对学生的“启而不发”?


[简答题]相比“嫦娥一号”,“嫦娥二号”技术更新、难度更大、系统更复杂。“嫦娥二号”既继承了“嫦娥一号”卫星的许多成熟技术,又增加了很多新技术,对探月工程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整个深空探测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所学哲学知识,回答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辩证否定观的。
[单项选择]

2010年10月1日,我国“嫦娥二号”卫星发射成功。“嫦娥二号”任务总经费国家投入约9亿元人民币,我国经济发展为“探月工程”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说明()
①经济发展对发挥财政作用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②财政为科技发展提供物质保证
③财政收入越多越好
④财政是宏观调控的重要行政手段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单项选择]

我国探月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周期长,10年甚至更长;花费大,“嫦娥一号”总投资约14亿元,“嫦娥二号”任务总经费投入约为9亿元。我国探月工程的实施()
①是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表现
②表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③是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举措
④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单项选择]

“神十”、“嫦娥飞天”、“蛟龙下海”、“歼15飞鲨”一鸣惊人、高铁奔驰……这些全国人民无比自豪的巨大成就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国企制造。这体现了()
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②国有企业对新技术、新产业的引领作用
③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作用
④做大做强国企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单项选择]嫦娥一号卫星在经历了494天的飞行后,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精确控制下,于北京时间3月1日16是13分10秒,准确落于预定撞击点上。这说明()
A. 事物的运动根本没有什么规律可循
B. 规律不是客观的,人可以驾驭规律
C. 规律是客观的,人不能改变规律
D. 人可以利用规律,成功改造客观世界
[单项选择]北京时间2007年11月6日11时21分34秒,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实施了第2次近月制动,进入周期为3.5小时的月球椭圆轨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1时21分34秒是时间
B. 3.5小时是时刻
C. 在观测卫星绕月运行周期时可将其看成质点
D. 卫星绕月球做椭圆运动,这是以地球为参考系来描述的
[单项选择]

2013年12月初,“嫦娥三号”卫星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首次获得月球降落区和巡视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等地理环境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影响月球表面环境最主要的外力作用是()
A. 风化作用
B. 侵蚀作用
C. 搬运作用
D. 沉积作用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