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3-11-23 21:23:54

[简答题]

从“神舟一号”的横空出世,到“神舟八号”“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实现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再到“天宫一号”和“天宫二号”的发展。2013年6月,“神舟十号”漫游太空。中国人的“问天之旅”不断开启新的征程。中国人的“问天之旅”注定是一条充满挑战与风险之路,但风险不会阻止我们开发太空造福人类的脚步,中国航天工程必将取得新的突破。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怎样体现哪些发展的观点的?


更多"从“神舟一号”的横空出世,到“神舟"的相关试题:

[单项选择]

2011年中国“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相继成功发射并对接,成为世界第三个掌握空中对接技术的国家。我国积极实施航空航天工程的政治意义在于()
①增强科技实力,不断提升国际地位
②维护我国的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③发展高新技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④确保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单项选择]

法新社报道,“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的成功对接引起了美国国会的高度关注,有议员认为,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速度令人震惊,给美国的国家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科技进步利于增强国家综合国力、提升国际影响力
②综合国力的强大必然导致对外侵略和扩张
③美国议员没有真正理解中国的外交政策和理念
④航天技术的竞争成为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简答题]

从“神舟一号”无人实验飞船、“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到“嫦娥一号”、“嫦娥二号”绕月飞行成功。天宫一号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于2011年9月29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夸父计划”拟定在2012年进行发射,2013年则计划独立开展火星探测,2020年还计划建立有人值守太空站。随着中国载人航天的实践活动日益推进,中国对外太空的认识也会不断深入。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为什么中国对外太空的认识会不断深入”。
[单项选择]

2011年11月17日,与“天宫一号”成功交会对接的“神舟八号”飞船返回地面。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过程就像一场永无止境、勇攀高峰的接力赛。在探索太空的一步步的成功中,我国的太空探索之路必将迎来最终的成功。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②实践是永无止境的
③量变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④人类能够穷尽宇宙间的一切奥秘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单项选择]

“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亲密拥吻”的成功是航天人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结晶。对上述两种精神的关系理解不正确的是()
①注入时代精神才能摒弃民族精神中的糟粕
②注入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日益丰富
③弘扬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失本色
④弘扬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与时俱进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单项选择]

从抗震救灾、抗洪抢险到“天宫一号”和“神舟”九号对接成功,无论是面对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还是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新课题、新挑战,世界总能从中国人身上得到一个相同的回答,那就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建立在民族精神基础上不断超越自我的发展与创新。这表明()
①中华民族精神彰显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
②中华民族精神具有时代性,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
③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④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单项选择]

2012年6月29日,“神舟”九号安全返回,标志着“天宮一号”与“神舟”九号交会对接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我国空间技术发展实现重大跨越,为我国进行深空探索奠定坚实的基础。空间有人交会对接任务的技术要求高、验证难度大,为此,科研人员成功突破了目标飞行器髙精度入轨、远距离导引控制、近距离自主导引交会等一系列关键技术。材料说明()
①世界的可知性取决于人类的认识能力和水平
②人类能够限制规律发挥作用从而为自己造福
③要善于分析把握事物存在与发展的各种条件
④实践创新有利于扩展人类的认识范围和领域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简答题]

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神舟八号顺利升空,为了顺利实现与“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神舟八号飞船采用了新的太阳能电池片,发电能力提高了50%,飞船的降落伞系统和着陆缓冲系统也进行了改进;实现交会对接的最关键之处是飞船的“零窗口”发射,即在预先计算好的发射时间,分秒不差地将火箭点火升空。
(1)上述材料蕴涵了哪些唯物辩证法道理?
(2)有人认为:“从两弹一星到‘神八’升空,民族精神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你赞同这种说法吗?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单项选择]

“神舟十号”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进行了我国首次太空授课活动。此次太空授课活动传递出这样一种理念:向民众普及科学知识,激发科学精神,同样是中国开展航天活动的重要任务。这说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一定形式的文化活动
③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④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单项选择]

2013年6月20日,“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开展基础物理实验,展示失重环境下物体运动特性、液体表面张力等物理现象,全国8万余所中学6000多万名师生同步收听收看。我国首次组织太空授课的文化意义在于()
①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
②提高道德修养,培育四有新人
③以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④弘扬科学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单项选择]

在太空完成与“天宫一号”对接任务的“神舟九号”飞船携带3名宇航员安全返回地面。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已经进行的第4次成功的载人航天活动,某校为庆祝这一活动,开展了“弘扬航天精神、提高创新能力”为主题的征文大赛,下列观点在征文中可能用到的是()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②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③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优秀文化能够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简答题]

2011年11月3日1时36分,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距地球343公里的轨道实现自动对接,为建设空间站迈出关键一步。某校高二(6)班同学决定开展以“弘扬载人航天精神”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材料一:同学们了解到,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重大科技工程的科学管理模式和方法,积累了新形势下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工程的重要经验;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证明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计划、程序、步骤等举措是科学的。
材料:同学们发现,从“神舟一号”的横空出世,到“神舟五号”、“六号”、“七号”载人飞船实现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再到“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交会对接,中国人的“问天之旅”不断开启新的征程。中国的“问天之旅”注定是一条充满挑战与风险之路。但风险不会阻止我们开发太空造福人类的脚步,中国航天工程必将取得新的突破。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反映了实践决定认识的哪些道理?
[简答题]

2011年11月3日,“神州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器实现刚性连接,形成组合体,中国载人航天首次空间交会对接试验获得成功。
“神州八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成功,为中国突破和掌握航天器空间交会对接关键技术,初步建立长期无人在轨道运行、短期有人照料的载人空间实验平台,开展空间应用、科学实验和技术实验,以及建设载人空间站奠定基础、累积经验。
根据材料回答
(1)航天事业的成功,使人们的爱国热情得到了再一次激发,民族精神获得了又一次振奋。请你从文化创新的角度,简述我们青年学生应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运用辩证唯物论分析新时代为什么要发扬民族精神?


[单项选择]

2011年11月1日“神舟八号”飞船发射圆满成功。根据计划,飞船将在2天内完成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交会对接。这体现了()
①规律是可以改变的
②意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③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④认识具有决定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单项选择]

2012年6月29日,“神舟九号”载人飞船舱顺利着陆,“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交会对接任务取得成功。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的角度看,人类成功探索太空,要正确处理()
①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②规律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问题
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把握时代脉搏,正确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④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单项选择]

2011年11月3日凌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州八号”飞船在太空成功进行首次无人交会对接,这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自主掌握并成功实施航天器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纵观神舟系列飞船的发射,每艘神舟飞船的任务都各不相同:“神舟五号”突破一人一天飞行,“神舟六号”实现两人多天飞行,“神舟七号”实现航天员出舱,“神舟八号”则突破了交会对接技术。可见,创新是()
①辩证否定观的要求②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体现
③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④我们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简答题]从1999年深秋到2011年深秋,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八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完成了从一飞冲天到空间交会对接的跨越。迈向空间站时代,中国将直面一系列如航天测控通信网的新要求、载人生保等技术的新突破等挑战。而航天事业的高风险,世界航天史已有众多的先驱用生命代价做出了注解。这意味着中国载人航天之路绝非坦途。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角度分析,中国载人航天之路为什么“绝非坦途”?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